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剑3】我?花萝?穿到红楼养黛玉? > 第34章 林府启新篇,兄妹分别泪沾襟

理国公府的赏花会,黛玉去得从容,归来时眉宇间亦添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舒展与自信。

柳追云性情豁达,与她颇为投缘,几位相交的小姐也多是性情明朗之辈,席间谈诗论画,品评时卉,并无太多勾心斗角,让黛玉真正享受了一次轻松愉快的闺阁交际。

她归来后与兄长细细分说,林澜见她神色间少了往日的郁结,心中甚慰。

此次独自赴宴,如同一道清晰的分水岭。

黛玉在贾府众姐妹眼中的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

羡慕者有之,如迎春、惜春,只觉黛玉如今风光。复杂者有之,如探春,虽嘴上不说,心中那份不甘与距离感却愈发深了。而宝玉更是连着几日闷闷不乐,只觉林妹妹离他那“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清净世界越发远了。

林澜冷眼旁观,深知这不过是开始。

贾府这方天地,于如今的黛玉而言,已渐成束缚。

而她独立门户的计划,也到了该付诸实施的时候。

京中榆钱胡同的林家老宅,自林澜返京后,便一直由林忠带着几个得力可靠的旧仆暗中修葺整顿。

她并未大动干戈,只将屋舍加固,粉饰一新,疏通了庭院中的水渠,移栽了些易成活的花木,又将林如海留下的书籍和一些必要的家具器物陆续搬运过去。

这日休沐,林澜亲自去老宅最后查验。

府邸坐落在城西的清静地段,虽不邻最煊赫的街巷,却自有一种端凝的气度。

门前两尊石狮并非簇新的张扬式样,而是带着岁月打磨过的温润光泽,默然镇守着门庭。

抬头望去,悬着的匾额是御笔亲题的“林府”二字,金漆已因年岁略显暗沉,正昭示着曾列侯的深厚根基。

黑漆大门上的铜环被擦拭得锃亮,是新近修葺的痕迹,门楣梁柱却仍是旧木,透着一股沉静的暗红色。

跨过门槛,绕过影壁,景象便豁然开朗。

庭院规制严谨,彰显着勋贵之家的格局,却无半分暴发户的堆砌。

脚下是重新找补过的青石板路,两侧抄手游廊的朱漆栏杆是新刷的,但支撑的廊柱却仍是原本的木头,纹理间沉淀着年轮。

院中花木显然也是此番精心打理过,数株老梅姿态奇崛,愈发显得苍劲。

几丛翠竹是新移来的,疏疏落落,倚着假山,为这方正庭院平添几许不易察觉的文雅与生气。

假山石本身也非新物,应是旧园遗存,石上的青苔被特意保留了几分,恰到好处地调和了过新的匠气。

整座宅邸,便在这精心修葺之下,调和出一种独特的气韵,既有蒙恩起复重现门楣的体面与生机,又不失诗书列侯之家应有的沉稳底蕴与清贵风骨。

林澜站在修缮一新的书房中,望着窗外与扬州林府别无二致的熟悉庭院景致,心中感慨万千。

这里,就是她和黛玉的家了。

回到荣国府,她并未立刻声张,而是先去了贾母的荣禧堂。

贾母正由鸳鸯陪着说笑,见林澜进来笑着让她坐下。

林澜依言坐了,闲话几句家常后,方神色郑重地开口:“外祖母,今日前来,是有一事需向您禀明。”

贾母见她神色,心中微动笑道:“何事这般郑重?但说无妨。”

林澜道:“蒙外祖母不弃,收留我兄妹多时,衣食住行,照料周全,此恩此德,澜与妹妹没齿难忘。”

她先深深一揖,行了全礼。

贾母忙道:“自家骨肉,何须说这些外道话。”

林澜直起身继续道:“是父亲临终前曾有遗命,命小子整顿京中门户,以承林家香火,如今老宅已然修葺完毕,一应物事也已齐备,外孙思忖着,也是时候携归家重立门户,方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故而特来禀明外祖母,择日便搬回去住。”

这番话她说得清晰平稳,理由充分,态度坚决。

贾母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她虽知早晚有这一日,却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如今林澜声望日隆,黛玉也渐渐在京中闺秀圈里有了名声,这兄妹二人简直就是两块活招牌,能给贾府带来多少无形的益处?她如何舍得放走?

“这……”贾母怔了怔,随即脸上堆起更多的不舍与担忧,“澜哥儿,你的孝心外祖母明白,只是……你们兄妹二人,一个尚未及冠,一个年纪更小,独自开府立户,谈何容易?外头人情往来,家务打理,千头万绪,岂是易事?不若再等两年,待你更沉稳些,玉儿也再大些……”

林澜神色不变,语气却愈发坚定:“外祖母关爱,外孙心领,然父命不可违,林家门户亦不可久悬,至于家务外事,家中旧仆尚在,墨韵亦能帮衬,澜在太医院也结识了些朋友,足以应对,只是妹妹年纪尚小,却还需得外祖母再照拂一二,还望外祖母成全。”

她句句在理,将贾母的挽留之言一一挡回,非是她不愿带着黛玉一起回林府,天知道说出独自归家时她心里是多难受,但这个时代就是如此,他们两个是无父母依仗的孤儿,更遑论黛玉年纪小,需要有长辈教养,方能得一个好的闺名。

她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再等等吧,等她再大一些,等黛玉也再大一些,她就把黛玉从这个吃人的贾府里接出去。

贾母看着她那张沉静却不容置疑的脸,深知此事已无可转圜。

她心中百味杂陈,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拉着林澜的手眼圈微红:“既是你主意已定,外祖母……也不便强留,只是日后定要常回来看看,莫要生分了,玉儿……玉儿就放心交给祖母,祖母定不会让我的心肝儿受分毫委屈。”

说着贾母又忍不住抹泪,“只是你这决定,可曾告诉了玉儿?”

“尚未告知妹妹。”林澜道,“外孙想先禀明外祖母。”

从荣禧堂出来,林澜心中并无多少轻松。

她知道,最难过的,是黛玉那一关。

果然,当她回到绛芸轩,将欲搬回林府独自整理宅邸的打算告知黛玉时,黛玉先是怔住,待明白过来,脸色霎时白了。

那双秋水般的眸子里迅速蓄满了泪水,却倔强地不肯落下,只在眼眶里盈盈打着转,看得人心碎。

“哥哥……你……你不要我了么?”她的声音轻得像一缕即将散去的烟,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你要……一个人回去?把我……独自留在这里?”

她的小手无意识地攥紧了林澜的衣袖,仿佛这是茫茫大海中唯一的浮木。

“在这里……我只有你了……你若走了,我……我……”

黛玉话语哽咽在喉间,再也说不下去。

那泪终于承载不住重量,滚落下来,一滴一滴灼烫在林澜的手背上。

自父母去世,她在这深宅大院中唯一的依靠,唯一的温暖便是这位从天而降的兄长,如今,连这唯一的温暖也要抽身离去,巨大的恐慌与被遗弃的孤寂瞬间将她吞没。

林澜看着她这般模样,心如刀绞。

她深知黛玉的敏感与依赖,此刻的离开必定伤她至深。

但她更明白,唯有先立稳脚跟,才能为林妹妹铺就一条真正的生路。

贾府看似繁华,实则是温柔的牢笼,绝不能让黛玉一生困守于此。

她深吸一口气,反手握住黛玉冰凉的小手,目光沉静地望进那双泪眼:“傻丫头,我怎会不要你?”

她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一字一句道,“且宽心,我回去,是为了收拾我们的家,那是父亲母亲留下的基业,是真正属于你我的地方,如今那里荒芜着,我岂能让你去受苦?等我将它修葺整齐,将一切安排妥当,等你再年长几岁,我必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地来接你回家,到那时,再无寄人篱下之苦,你再不用看人眼色,不必小心翼翼,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作画、弹琴,做真正的林家大小姐。”

她抬起手,用指腹极轻地拭去黛玉腮边的泪,语气极度温柔,“我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一天,你信我。”

黛玉仰着头,泪眼朦胧地看着兄长。

那双熟悉的眸子里没有半分敷衍与欺骗,只有一片赤诚的疼惜与不容动摇的决意。

她感受着兄长掌心传来的温度,听着那关于回家的笃定描绘,心中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虽仍有离别的酸楚与对未来的不安,但那灭顶的恐慌,终是被这份沉甸甸的承诺缓缓压下。

她望着兄长清瘦却坚毅的下颌,终是轻轻点了点头,带着浓重的鼻音:“玉儿……听哥哥的。”

搬离的日子定在三日后。

这三日,贾府上下气氛微妙。

王熙凤强笑着帮忙打点行装,心中却是惋惜不已。

王夫人倒是暗暗松了口气。

宝玉闻讯,更是如丧考妣,连着几日茶饭不思,只躲在怡红院里长吁短叹。

临行那日,林澜去辞别贾母,贾母搂着黛玉,两人又是一场大哭,千叮万嘱,让他常回来住,多回来看看黛玉。

最终,林澜带着小厮,拜别了黛玉和贾母及众人,踏上了那辆装载着他简单行囊的马车。

马车内,林澜靠着车窗,望着那渐行渐远的朱门高墙,沉默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