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子对待课业的态度认真了,但幽若却认为这并不是好事。她始终奉行一个真理——用力走路走不远。而是谁改变了包子呢?她当然知道,是白子画。她请他到后花园,假意闲谈,却装作不经意的问他为何向包子灌输“争气”的概念。修仙之路犹如攀登陡峭的山峰,需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绝不可急功近利。倘若急于求成,就如同在薄冰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走火入魔,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修仙者需静心养性,感悟天地之道,方能有所成就。而向年幼的包子灌输“争气”这种带有强烈功利性的观念,无疑是在他纯净的心灵中埋下一颗浮躁的种子。这怎能不让她担忧?
听到问题,白子画微微一愣,随即反问道:“难道您不希望包子优秀吗?如果不希望他优秀,那为何前一阵打他时对他说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呢?”在他看来,这句话就是和逼迫孩子优秀划等号的。在他心中,优秀似乎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而让包子争气,正是为了让他变得优秀。他的理解应该没错误才是。
被这么一问,幽若更觉的奇怪了。她轻轻叹了口气。她以为白子画不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耐心地解释道了起来。她打包子是因为他不分青红皂白,诬陷摩严,说摩严打他。这孩子做了错事,自然应该受罚。更何况他是杨戬,日后的司法大神。司法大神罔顾事实,这天下还有天理可言吗?若他并没有犯原则性错误,她不会动手。哪怕他平日里课业做得乱七八糟,她也只是认为他年纪小,不懂,从来不打他。她深知,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与包容,课业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时间和教导来弥补,但品德上的偏差却不能忽视。诬陷他人,这是严重的错误,若不加以纠正,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品行不端的人。
白子画眉头微皱,似是更疑惑了。他反问幽若何为对,何为错。如果父母让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买一包盐,孩子过马路时跌倒了,那孩子错在哪里,因为什么原因而挨打。他试图通过这个例子,探讨对错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因为这是他的亲身经历。而幽若却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答案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变成孩子的错了?让三岁小孩子买东西这件事本身就错的。孩子自己走路都不稳,怎么能让孩子随意上街?被马车撞了怎么办?孩子还小,没有办法意识到错的是父母,但谁都能看出,父母提出这要求就是错的。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与保护。在她看来,父母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处于危险之中,这就是父母的失职。但白子画显然无法理解。为何错的是父母,挨打的却是他?谁来决定错的是孩子还是父母?这一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幽若更是觉得荒唐。她觉得这个回答天经地义。难道不是全天下人都会认为父母是错的吗?在她的认知里,对错有着明确的评判标准。任何一个明事理的人都会认为是父母的错。
白子画心中有些喜悦,总算有人来告诉他答案了。但更多的是失望。全天下人认为父母是错的,那这父母就是错的。那证明他必须合群,必须和大家想的一样。他想起,有一次,自己因为专心修炼,没和一个弟子打招呼,那个弟子向母亲告状了,他就挨打了。挨打的理由就是不合群。全天下的人认为错的便是错的,那他那时不合群,没有和大家产生同样的想法,便是错的。但他合群了,和小伙伴一起玩了,父母却也说是错的,说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那什么时候合群是对的?什么时候合群是错的?
幽若自是堪出了他的心。她望天,觉得这孩子的问题实在是棘手。她试图向他解释,合群和不合群是每个人的性格,是喜好,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喜欢某个人,也有权利去讨厌某个人。对于那个讨厌的人,做到不搭理就可以。只要没有陷害他,那就不是错。她还很详细的问了当时的情况。当得知白子画只是专心修行,只是没打招呼时,她告诉他,他可以选择打招呼,也可以选择不打招呼。嘴长在他身上,这是他的权利。这与对错无关。她想起白子画年幼时蹭被逼迫送人自己喜爱的事物。赠送与否也是他的权利,六界之中从来就没有必须将自己心爱之物送人的道理,无论那个人是谁,都没权索要。否则,那就是强取豪夺,错的就是对方。
但白子画还是深陷问题中,无法自拔。幽若认为他阅历太浅,没经过历练,说深了他也听不懂,便抿了抿嘴,只好告诉他,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全天下都认为这个人是错的,那这个人就是错的。虽然偶有特例,但这种特例极为罕见。让三岁孩子独自上街买盐,是没看清外面的危险,置孩子于险境之中,对孩子不负责。这肯定就是父母错。包子诬告摩严,颠倒是非黑白,全天下的父母,只要了解实情,都会认为就是包子错。既然错了,就要道歉,就要受罚,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而且态度必须端正。如果犯错了,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肯主动认错,只要这错误不是无可挽回,都可以既往不咎。谁都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要给每个真心愿意改正的人改正的机会。
随后,幽若生怕摩严也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将白子画、摩严和包子都召集到一起,再次郑重地重复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千年后,白子画只记得“全天下人都认为这个人是错的,那他就是错的”。包子虽然记住了“只要愿意改正,就可以既往不咎”,虽然没有选择逃避,面对幽若的宽容时,却自认为不配被原谅。
有多少父母如白子画的父母那般对待孩子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4章 真正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