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族长夫人养老日常 > 第8章 第 8 章

[红楼]族长夫人养老日常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拙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0:12:39 来源:文学城

焦大今年六十,头发花白,身材却很魁梧,红光满面,一双牛眼很亮。

这是当年跟太爷上过战场的人,贾珍再混账,也不敢给他冷脸。

只在心里暗骂贾敬和柳晏,真是嫌他过得太舒服了,故意给他找事儿。

贾珍让常明给焦大安排了住的地方,又说晚上他不用守夜,这边有小厮。

焦大被人捧着,得意洋洋的。

他原本负责前院种花种树的事儿,这差事在焦大看来太不体面了。随便换一个人也能干。

他老伴早早去了,儿子负责买办花木种子,儿媳在茶房当差,孙女被分到珍大爷院里,也只是个负责针线的丫鬟。

贾珍是什么人,这府里奴仆们都知道。焦大想把孙女从贾珍院中调出来,却找不到门路。

谁知双喜临门,孙女被太太要到了正院伺候,而自己则被安排到大爷身边。

焦大早看不惯贾珍以及他身边的那帮小厮。

今儿落到他手里,他自然要代太爷好好教训一下他们。

他是奴才,不好直接教育贾珍,先从贾珍跟前的小厮开刀。

来的第一天晚上就对几个小厮呼来喝去,各种挑刺,一会儿嫌没关好门窗,一会儿又说茶水凉了。

虽然不让焦大守夜,他半夜还是到正屋看了贾珍两次。

好在贾珍屁股上有伤,今晚也不能和小厮们做什么,但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次日他就吩咐小厮,让他们慢慢的哄着焦大赌钱喝酒。这样他就有理由告到老爷太太那去,撵他去别处当差。

因前日柳晏给贾璘送去了一只人参,这天上午,冯氏亲自上门道谢。

柳晏和她随意聊了两句,“你别只顾着照看病人,你自己的身子也要紧,我瞧着你这段日子瘦了许多。”

冯氏道:“劳伯母挂心,我这几日为了我们家爷的事儿发愁,吃不下饭。”

“之前听你说,璘哥儿只是咳嗽。难道近日又添了新的症候?”柳晏问。

“还是老毛病,从过年染了风寒后就开始咳嗽,这都三个月了,一直不好,稍一受寒咳得就更厉害,这不马上就要府试了。他这身体,恐怕不能参加,去年已经耽误了一年,今年不好再拖。”

贾璘去年通过了县试后就病了,没能参加府试。但按朝廷规定,县试的成绩只有一年,第二年再不参加。县试成绩就失效了。

不过这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丁忧和生病。报告给当地学政,或许可以保留考试资格。

贾家原籍在金陵,从县试到乡试都需要回金陵考,要申请延期考试也需要跟那边的学政联系。

“这事儿容易,回头我和老爷说,让他跟金陵那边的学政打声招呼就是。璘哥儿这也是特殊情况,对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柳晏道:“你让璘哥儿放宽心,越是着急病越是难以痊愈。”

冯氏连连道谢。

“这种事你们该早点和老爷说,老爷是族长,族人有事,他本就该帮着想法子。”柳晏道。

冯氏笑道:“主要听闻这段日子您和珍兄弟都病了,我家爷就说让我别来打扰。”

冯氏比贾珍大一岁,故称“兄弟”。

柳晏就叹一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珍哥儿媳妇没了,我又病了,家里这一摊子事儿,都要老爷操心。”

冯氏想说贾珍这么年轻,早晚还是要续弦的。但这话她不好提,只是笑道:“幸亏是伯父,若换做旁的人,里外这么多事儿,早不知乱成什么样了。”

柳晏笑道:“他啊也是应接不暇,这不,明日舅老爷大寿,他不想去,今日西府那边二老爷又来劝他了。”

此时,前院书房内,贾政正劝贾敬,好歹去露个脸。

贾敬不去,“我这人又不会说话,又不爱吃酒看戏,去做什么?还容易扫了旁人的兴致。”

王家结交的是一帮子粗人,贾敬确实格格不入。

贾政也觉得自己和那些俗人格格不入,可那是他岳父过寿,他只能去。“兄长这说的什么话?您去了舅老爷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扫兴?想必宴席上,就数兄长出身清贵。”

贾敬闻言冷笑一声,“再别提‘清贵’这两个字,让朝中其他大人听了要笑掉大牙。咱们家出身谁不知道?非要往清贵文官那队伍里凑,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贾政:“……”

见说不动贾敬,他只好退而求其次,“要么让珍哥儿去,他的病好些了么?”

“他?更去不了。”贾敬道:“昨儿让我打了一顿。”

贾政忙问为何。

贾敬就三两句话把贾珍挨打的缘故讲了。

贾政:“……”

贾政大为震撼,回去把这事儿告诉母亲。

“这两口子真是胡闹。”贾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为这种缘故打孩子的。

不过珍哥儿确实也有些过分,贾母这边都听到不少风言风语。

在外面养的那个娈童,十二三岁,还裹了小脚,装的跟女人一样。

贾珍也不知从哪儿学来这些癖好。

家里虽然没磋磨过谢氏,但人家堂堂侯门千金,知道自家男人有这种癖好,膈应都膈应死了。

柳氏从前是不信这些的,如今迷信成这样,除了受贾敬影响,肯定也是因为家里真出了蹊跷的事儿。

贾母都替东府发愁,贾敬不善交际,柳氏也病病歪歪的,贾珍又是这幅样子,一家子没个能顶事儿的。

和他们家一比,荣国府真是人丁兴旺,未来可期。

只是最近老大媳妇身体也不大好,家里的事儿少不得自己和老二媳妇多操心。

贾母虽对王氏这个儿媳妇不甚满意,但看在她姓王的份上,其他的都不要紧。

王氏的父亲掌管市舶司多年,钱财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他和粤海那边的官员关系极好。这些人手握重兵,依靠着南安郡王。

贾府的一些势力也在其中,这层关系一定不能断了。

关键时候,这股势力震山撼岳。

贾敬那人,读书读傻了,宁国公去世的早,也没人和他讲这些。真到了那个时候,宁国府恐怕捞不着什么。

贾敬把给妻儿祈福的经文全部抄写完,下午亲自送去清虚观。是张道士的小徒弟招待贾敬,“我们师父在袇房见客,请您把这经文供在三清相前就是了。”

贾敬稍觉意外,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张道士的袇房。

他也是和张道士结识两三年,才得以入内。

不过贾敬没多问,把抄写好的经文放到了三清相前,又点了三炷香,便欲离开。

走至停放马车的地方,瞧见不远处几个小道士围着个面白无须的人说话。

先帝在位时,贾敬这些人经常出入太极殿。对这样的人在熟悉不过。

这分明就是个太监。

贾敬顿时明白了,张道士招待的是位皇室。

清虚观里有其他香客,贾敬猜测里面的人肯定不是当今圣上,而且当今圣上信佛,跟道士们接触的不多。

贾敬对这种事向来不爱打听,正准备上车,那太监却瞧见了他,笑道:“这不是贾翰林吗?”

他说着赶紧上前笑吟吟行礼。

贾敬只得问:“这位公公是?”

旁边的小道士们就介绍道:“这位是五皇子身边的夏太监。”

贾敬“哦”了一声,他跟个太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问了下五皇子的安,便告辞上了马车。

回家后,他随口将今日之事告诉柳晏。

柳晏一听,来了兴趣。

这位五皇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新皇。

但现在此人才十五六岁,连个爵位都没有。

“你觉得五皇子如何?”柳晏问贾敬。

贾敬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我不是和你说了,只见了他身边的太监,又没见着他本人。”

“其他场合总该见过吧。”

贾敬回想了下,“不过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他说着绕到屏风后去洗手。

柳晏哼了声:不搭理他了。自顾自琢磨起来。

贾敬等着她往下问,谁知这就没声了。擦了手走出来就见她坐在那里出神。

“怎么不说话了?”贾敬坐到她旁边,自己拿起茶壶倒了盏茶。

“老爷不耐烦和我说话,还说什么。”柳晏嗔了他一眼。

“我哪有不耐烦?”贾敬道:“你还不知道我,不在这些事上留心。再说五皇子还在尚书房读书,不过朝贺的时候见过一次,又没说过话,我对他真没印象。”

柳晏点点头,又问:“那你对义忠亲王印象如何?”

当今圣上没有嫡子,现在的七位皇子中,义忠亲王年纪最长。也被皇帝寄予厚望,二十出头便文武兼备,朝中已陆续有权贵想助他登上太子之位。

此人也的确优秀,数年后,江南发生叛乱。他亲自率兵平乱。这期间,四王八公、江南甄家都多少出了点力。义忠亲王班师回朝,本以为入主东宫指日可待,谁料皇上迟迟不下决定,还开始抬举三皇子。

义忠亲王急了,他在皇帝收回兵权之前想发动一场政变。

因为贾代化是曾经的京营节度使,贾代善担任过平安州节度使,他们人虽然不在了,在当地的势力还在。

义忠亲王竭力拉拢贾家,贾家无奈之下出了点力。

然而政变失败,义忠亲王自刎于皇父面前。

那之后,皇帝开始跟权贵们算账。

不过这些权贵们也不是吃素的,不会让皇帝轻易握住他们支持义忠亲王的把柄。

皇上也只能杀鸡儆猴,敲打四王八公。

贾敬作为贾家的大族长,贾赦作为荣国府袭爵之人,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被推了出来。

贾赦本来也没有正经官职,索性闷在屋子里饮酒作乐。

贾敬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知道自己的仕途也就到头了,索性自请辞官。

谁知没过两年,皇上得知义忠亲王当年发动政变,是受奸人挑唆,迫不得已。

皇上逐渐放松了对四王八公的打压,也是在这个时候,元春进宫做了女使。

贾府缓过一口气来,贾敬却已经彻底没了入仕的心思。

柳晏生惜春的时候,龙椅上的人还没换。看了《红楼梦》她才知道,最后是五皇子当了皇帝。

她不知道平平无奇的五皇子是怎么逼迫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的。只能先避免贾敬搅和进义忠亲王的事情里。

贾敬听她问义忠亲王,敛起面上轻松神色,“这话我只和夫人说,夫人不要告诉别人。”

柳晏在他手臂上拍了拍,“放心,这话不用你交代。”

“旁人都说他好,入主东宫指日可待。我却觉他望之不似人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