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族长夫人养老日常 > 第23章 第 23 章

[红楼]族长夫人养老日常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拙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0:12:39 来源:文学城

柳晏听到“玄真观”这三个字就乐了,贾敬问她笑什么。

柳晏说:“笑张道士选的这地方好。”

贾敬颔首,又问柳晏,“玄真观的陈道长精通外丹术,咱们要么带些云母、寻黄之类的药材去?”

这些药材都是炼丹的原料,柳晏虽然对炼丹嗤之以鼻,但现在还不是反对的时候,就答应下来。让人去库房找药。

贾敬又想叫来贾珍,通知他这件事。却被柳晏拦了,“老爷现在告诉他,他定是要反对的。明儿咱们不在家,他再跑了可怎么办?再说这事儿还要亲眼见了玄真观和那里的道长才能定,如果那地方实在太破,我也是不舍得让珍儿去受罪的。”

于是贾珍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送去道观,他要请大夫,母亲也给他请了,可这症状还是没怎么减轻。他便打算第二天再去求母亲换个大夫。

谁料次日到了正院,父亲母亲都不在家。问正院的吴嫂子,只说往城外玄真观去了。

贾珍:“……”

贾珍只当二人是去拜三清的,也没在意。

正好一个荣府的婆子过来送请帖,过两日贾赦过生日,请东府这边的老爷太太一起过去乐乐。

贾珍就替父母笑着接了请帖,“放心,叔叔过寿,我们必然是要去的。”

那婆子愣了下,这请帖上可没有贾珍的名字。都知道他还在服丧,没敢请。

贾珍的病荣府也有耳闻,老太太还是有几分忌讳的。大太太也病着,身子虚,就怕贾珍去冲撞了。

但人家都接了帖子,这婆子只能笑呵呵答应。

贾珍今日正不知去哪儿消遣,就对那婆子说:“叔叔过寿,想必有许多事儿要筹备,我今日正好得空,便过去帮帮忙吧。”说着就要吩咐人跟着往西府去。

人还没走到二门,就被焦大拦住了。

“大爷在服丧,还是别去的好。”

贾珍皱眉:“都是自家人,何时忌讳过这些?你这话让那边的老太太和两位老爷听见了,岂不是要说咱们见外?”

焦大不理他扣下来的帽子,只说:“这是老爷吩咐的。”

贾珍:“……”

贾珍忍了又忍,还是没去。

得让父亲知道自己是可以托付家业的,如果连这点礼数都不讲,父亲如何放心让自己做族长?

他于是转身回到前院,又派了两名小厮往荣府去给贾赦帮忙。

此时,贾敬和柳晏已经到了城外的玄真观。

此地不远处就是一个小村落,有大片农田,正是春耕的季节,许多农人在田间劳作。

玄真观这边则是香烟缭绕,但并无香客,只三五个道士在院中洒扫。见贾敬和柳晏这样穿着富贵的夫妻走进来,一时都不知道怎么招待。

贾敬只得主动上前,自报家门。那小道士恍然大悟,忙往后去叫师祖。

不一会儿,有位身材瘦削、须发皆白的道人走了出来。他一手拿着拂尘,步履蹒跚。

这就是陈道长了,昨儿听张道士介绍,此人今年已有八十多岁了。

贾敬和柳晏忙上前行礼。

他对贾敬和柳晏也没表现得多么热络,只是将他们领进待客的房间,让徒弟倒了两碗水。

“我们这里没有茶,只有白水,二位将就将就。”陈道长的徒弟道。

贾敬和柳晏忙说无妨,好在那白瓷茶碗十分干净。

贾敬喝了一口,“这水甘甜清澈,与城中的水不同,想必是泉水吧?”

柳晏刚也喝了,但没喝出什么来,贾敬这人向往道门,连人家道观里的水都觉得好喝。

谁知那陈道长闻言,眼中有了几分笑意,点了点头。

旁边的徒弟就解释道:“二里外就是御泉,我们都在那里取水。”

所谓御泉,就是上用的泉水。柳晏听说过,宫里泡的茶都是用城外的泉水,原来泉就在此。

御泉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玄真观万万没有跟皇帝抢水喝的胆子。这定然是上面的恩典。

看来也是一位和皇家有关系的道长,但此人显然低调许多。柳晏从未听过他的名号。

贾敬就恭恭敬敬拿上礼物,陈道长看了眼,只淡淡说了两个字“多谢”。

贾敬平日那般清高之人,在陈道长面前都显得殷勤起来。

贾敬说了下贾珍的情况,他干的那些糟心事没细说,只说顽劣不服管教。

陈道长的目光则落在柳晏身上,“前世冤孽。”

柳晏心说你们道家怎么也搞轮回转世这说法?不过佛道早已融合,还真不能计较。

贾敬只当陈道长说的是贾珍身上那邪祟其实是来报复柳晏的,心中顿时一凛,忙问:“不知老神仙可有办法化解此事?”

陈道长道:“入道则解。”

贾敬和柳晏闻言都是一愣,这是劝贾珍出家?

如果贾珍出了家真能清心寡欲,柳晏当然高兴。但这人出家了也未必能收敛性情。

贾敬则是单纯舍不得儿子出家,贾珍那小子也不会乐意的。

陈道长还是看着柳晏,“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这是《抱朴子》中的一句话,贾敬不明白陈道长为何跟夫人说这个。

柳晏心下却是一颤,这话的意思是说,文字在多次传抄后,意思会变化。柳晏一下就想到了《红楼梦》,这本书正是因为不断传抄,产生出了不同版本,从而引起诸多争议。

但陈道长自己都是书中之人,又怎会知道《红楼梦》呢?如果他说的是红楼,岂不是意味着他也看出了自己的不同?

柳晏不相信面前老道能有这般神通,但除了这个解释,柳晏实在想不到他好端端的说这个做什么?

贾敬已经问出口:“老神仙此话何意?”

陈道长不答,浑浊的双眼又看向贾敬,然后摸着胡须,呵呵呵地笑起来,“善信也算是没白修炼。”

贾敬:“……”

这位道长说话怎么颠三倒四,没头没尾的?

“只是烧丹炼汞不如积善修德。”陈道长又说。

贾敬:“……”

陈道长是外丹派的传人吗?这怎么还否定起“烧丹炼汞”了?

柳晏却已经拍着贾敬的手臂,“道长高见,老爷可要谨记啊!”

贾敬只好道:“晚辈谨记。”

陈道长便让一旁的徒儿和两人商议贾珍吃住之事,自己拿了拂尘去袇房炼丹了。

贾敬:“……?”

陈道长的徒儿就正常的多,此人姓林。还带着贾敬和柳晏去看了供俗家弟子所住的客房,家具陈设虽简单却很干净。

“只是我们这里无论出家还是在家弟子,都需要砍柴挑水,打扫房舍。哪怕贵府公子带了仆人来,他也是要做的。”

柳晏有种送儿子来参加《变形记》的感觉,那陈道长虽然说话神神叨叨的,但柳晏就有种预感,此人能降服贾珍。

“无妨无妨,珍哥儿可以慢慢学,还请道长多教教他。”

林道长点头笑道:“那是自然。”

他又让二人看了道观的斋饭,道家向来是不建议人吃饱的,斋饭非常素,量也不多。这才是养生之道。

别说贾敬,连柳晏都觉得在这住几天,贾珍的身体能好起来。

正好到了饭点,有几个老人说笑着走进饭堂。

这几人都有七八十岁的样子,满脸皱纹,还有一个腿脚不好,坐在一个类似轮椅的木车上,被其余几位老者推着进来。

坐在木车上的老者一眼看见了贾敬,“这不是国公爷么?”说着就要撑着扶手,起来行礼。

贾敬一愣,看来这人是见过祖父的。

“你又老糊涂了,宁国公早死了,这是节度使贾大人。”推着他的老者就笑盈盈向贾敬行礼。

贾敬:“……”

柳晏:“……”

陈道长的徒儿就小声和柳晏他们解释,“这几人是宫里出来的老太监,”他指指木车上坐着的那位,“那位今年有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怪不得说话声音怪怪的,也没胡子,都跟老太太似的。虽然是阉人,但毕竟是见过祖宗的,贾敬和柳晏只好上前行礼。

“晚辈乃宁国公之孙贾敬。这是内子柳氏。”

那几个老太监眯着眼打量他们。

“想起来了,宁国公家那个会读书的孙子。”

柳晏:“……”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像骂人呢?

小道士端着饭出来,几个老太监便不搭理贾敬和柳晏,各自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吃饭。

贾敬他们从饭堂出来,柳晏就好奇地问林道长,“这些公公们为何住在此地?是皇上安排的吗?”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来此修道之时,他们就在了。”林道长答道。

这位林道长也有五六十岁了,五六十年前,就算林道长十岁来此,四十多年前,这些老太监才四五十岁,就已经到出宫的年纪了么?

她隐隐觉得有点蹊跷,却没多问。直到坐上回城的马车,才和贾敬说起自己的疑惑。

贾敬倒是平静,“这些大概都是前朝留下的小太监,太/祖用着不放心。就早早让他们出来了。”

柳晏算了下时间,确实有这个可能

忙问:“那咱们让珍哥儿在这住,圣上会不会不满?”

贾敬笑道:“这有什么,几个**十岁的老太监,还能造反不成?而且你看那三清殿两旁的对联,是太/祖御笔亲书。证明皇家一直都知道有这么一处所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