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薛三皇子决定造反 > 第22章 抄家

[红楼]薛三皇子决定造反 第22章 抄家

作者:焘野椒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18 来源:文学城

清明过后,薛轲托舅母贺年颂给宝琴请的先生也到了京中。

这位女先生年轻时在宫中做女官,到了年纪领了赏赐出宫立了女户,后一直在勋贵人家的后宅教授女子技艺。

这次薛家请她也破费了些心思,先是查验了宝琴的功课,又与薛轲商谈了数日,最终才应了下来。

宝琴不知接下来的生活将变得水深火热,这会儿一听先生来了,还在傻乐。

拜见先生,又定了每日课业,每两日还有骑射,掰着指头一算,往后可没一日的清闲。

宝琴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她上当受骗了!

说什么,只随便学学,不会花多少的时间。

也没有什么课业,主要是用来打发时间的。

这些!全部!都是!花言巧语!

薛轲是个大骗子!

宝琴一边儿想,一边儿在心里说薛轲的不是。

但是现如今上锅烧了柴,拉弓搭好箭,再不情不愿的也不成了。

就这么有天无日的过了不知多久,又是宝琴的生日。

薛母还未到京中,舅母也还在庙里给老太妃守制,只差人送了金银首饰和寿桃寿面。

另有吴七娘,送了一套时下京中流行的衣物。

胡大娘子送了些甜嘴的吃食,像是云片糕、蜜渍金橘、酥油鲍螺等,装了满满的好几匣子来。

再就是谢家的俩个哥哥和妹妹,一人送了一块儿上等的砚,一人送了一把趁手的弓,一人送了一个针脚七扭八歪的荷包。

前来送礼的妈妈捂着嘴笑说一定要宝琴猜一猜三个礼物分别都是谁送的,下回兄妹见面可要礼回谢。

还有谢霁涵怕是从谢小妹的嘴里听说了宝琴的生日,也送了一盆开的正艳的郁金香。

薛轲和宝琴原是打算收了礼物后再一一按照亲疏远近,摆酒回礼,却没想到这日也是宝玉的生日。

两厢撞在了一起,老太太们又不在,打算凑在一块儿过。

宝琴也想借这个机会躲懒,自然欢天喜地的应下,只是她不知,今日不学习,明日就要加倍的道理。

薛轲和先生都是笑脸盈盈应下了她想要去荣国府的事情。

去往荣国府的路上,宝琴越想薛轲和先生的表情,越觉得脊背发寒。

问小螺:“先生今日的表情是不是很奇怪?”

和宝琴一起上课的小螺今日只想着玩儿了,那还在意先生的表情,鸡同鸭讲的回:“先生前儿布置的课业我都帮姑娘写完了。”

宝琴又问荳官:“哥哥答应我的时候,是不是话里有话。”

荳官看着薛轲送给宝玉的巾扇香帛四色寿礼不解摇头:“大爷不是说要姑娘把礼物给宝二爷,还要姑娘替他解释一二,别的也没说啊。”

见她们二人都没有感觉到,她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打算当成自己想多了,看错了。

薛轲今日没和宝琴一块儿去贾府。

一方面是不想和薛姨妈纠缠岫烟的事情,另一方面是接到了梅夫人的约。

入京这么久,她还没见过梅夫人呢,不过她也没想到梅夫人会约她见面。

清风舍内,二楼的一个雅间。

薛轲一进门就有小厮引着她上楼。

内位常跟着她的双髻少女从二楼走下对她说:“梅夫人早早就到了,已经等了大爷一些时日了。”

薛轲点头,她又继续说:“前儿大爷让打听的事情,已经打听清楚了。”

“我一会儿去寻你。”

少女应了一声朝着薛轲行礼后,先下楼去了。

走至雅间门口,已有梅家的小子对着梅夫人说薛轲到了,只听房内传来一句“让他进来。”

薛轲走进,梅夫人如今三十多岁的年纪,虽然锦衣玉食的养了这十来年,可少时做苦力留下的印记这些年也没被抹去。

“梅家伯母可安好。”薛轲对着梅夫人行礼问好。

然而等了一会儿也不见她回话,薛轲直起身来,自顾自的坐下。

梅夫人厌恶地说:“原来老爷说你们家是有规矩的,这会儿见了,却是如此无礼。”

薛轲不被她的话激到,亲自给梅夫人斟茶倒水,做完手上的事情,才问。

“伯母今日寻我来,难道只是为了驳斥我没规矩?”

梅夫人目光紧锁在薛轲身上,问:“你把我儿弄到哪里去了?”

这话问的没什么由头。

自从那日在清风舍见过后,薛轲就没见过梅砚秋了,这会儿孩子丢了,来问她,还真是莫名其妙。

“不知道伯母说的什么话?我与即墨兄好久未见了,再说了,我也没本事在京中弄丢什么人。

伯母要是寻人的话,找应天府不是更快些。”

梅夫人见她神色如常,但梅砚秋已经不见踪影好多日子,她怎么想都觉得是薛家人在捣鬼。

“他出门那日说是去寻你。”

梅砚秋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是梅夫人想要诈一诈她。

薛轲抬眼看梅夫人,语气中增加了不少的不耐烦。

“伯母,原以为您今日寻我,是来给我们薛家道歉的,但没想到是因旁的事情。

我与梅即墨并无来往,伯母上来就污蔑我,说是我把他弄到了何处,这可是天大的冤枉。

伯母要是不信,大可去顺天府告状,叫官爷来查我。”

“真和你无关?”梅夫人不死心。

薛轲此时的耐心依然耗尽,气到反笑:“我家和你家已没了干系,我弄他做什么?”

梅夫人还欲说什么,雅间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上了年岁的管事走进来后,在梅夫人耳边低语,然后又拿出一份信递给她。

奈何梅夫人是个睁眼瞎,并不识字,拆了信也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只认得上面有个“薛”字。

当下就觉得这事情和薛家有关系,看薛轲的神色中又带上了些怨恨。

薛轲眼看此时她不便多待,正要离开,就见梅夫人把信递了过来。

“你念给我听。”

“伯母确定这个信的内容是我可以看的?”

“少废话。”

薛轲接过梅夫人手上的书信,信封和信纸还有写字的油墨看起来都不是便宜货,而且是一般人用不起的料子。

信上的内容十分简单,想要儿子,就用薛家的账本来换。

薛家账本?

听了信上的内容,薛轲和梅夫人面面相觑,满是疑惑。

有人绑了梅砚秋,然后要梅家拿薛家的账本去交换。

薛轲正想说什么,就见梅夫人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看向了送信的管事,只是管事摇了摇头,没说话。

薛轲心下疑惑,但也知道,如今问梅夫人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还不如她自己找人调查,于是把信叠好又还给了梅夫人。

“伯母还是找应天府更合适一些。”

她给出了她认为的十分中肯的建议。

回忆薛蝌留给她的记忆,其中并没有提到什么账本的事情,但信中之人十分笃定的样子,又不似作假。

她猜测十有**和薛父梅老爷有关。

如果绑梅砚秋的人十分确定账本在梅家,那这个人的年纪也至少要和梅老爷一样。

会是谁呢?

薛轲突然想到了上次见面那日,她在楼上看窗外的时候,就看到了一顶轿子停在了梅砚秋的面前,他们肯定是说了什么事情。

思及此,薛轲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伯母或许可以托人找一找陈狗儿,还有这人说的账本,如果伯母不知的话,不如书信一封给梅伯父。”

梅夫人听了立即着急忙慌的回去,走之前还恶狠狠的对着薛轲说:“你最好和此事没有关系,不然……”

未尽之语不言而喻,薛轲摇头。

一楼的一间茶室。

双髻少女跪坐净手,从高柜中取出一崔公窑斗彩三秋杯,又拿出两盒茶叶问薛轲。

“大爷要云雾还是龙井?”

“龙井吧,清明才过,今年的新茶就有了?”

少女放下一下,一边儿泡茶一边儿说:“昨日刚到的,只得了一点点。今年航运不顺,而且西海那边儿有些不安稳。”

新年的龙井茶香更浓。

“西海岩子正招兵买马,今年兵部为了海战又拟报了五十艘战船的预算。”

少女将泡好的茶端到了薛轲的眼前。

薛轲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清晰、细腻,仿佛嫩芽在舌尖绽放。

“我听说陛下去年让邬家军去剿了沿海的刺头?怎么,没成?”

这件事还是薛轲去三皇子府上听他的其他幕僚说的。

那些人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嫌弃邬家军只拿钱,不做事。

据说永宁帝一年拨了千万两的军饷给邬家,要他们把西边儿守住,不能叫那处闹出一丝一毫的风波来。

当然,这个据说薛轲也不是很确定,三皇子府上的幕僚说的信誓旦旦

按照她的观察,大萱一年国库的收入只怕是支付不起这么高昂的军事费用。

所以她猜测永宁帝一开始是答应给千万两,但这钱给的断断续续,从上往下顺了一道,最后落进邬家口袋有多少就难说了。

“去年和须文达纳签了几百万的丝绸交易,开春江南收齐了货物杨帆送货,但是运货的航船在琉球一带被劫持了。

陛下近日为这事情,正恼火呢,丝绸运不过去,钱收不回来,国库没有银子使。”

少女没回答薛轲的问话,说了另外一件事情。

“这事儿是听谁说的?”

“前几天江南制造局的总管太监和市舶司提举吃茶的时候说的。”

永宁帝还是监国太子的时候,国库没银子。

他爹要修仙问道还要大修宫殿,全国上下都搞不来钱,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江南茶叶卖到北方赚不了一两,但是运到海外收入就能翻好几倍。

于是从丝绸到茶叶,从漆器到瓷器,种类繁多的精美产物漂洋过海成为他国贵族争相购买的奢侈品。

宝琴名下的茶产和漳瓷也都顺着航海大船行止海外,赚了钱又买了当地的木料、珍珠、香料等货物,顺着大船运送回来两头赚。

“他们有说陛下对琉球是什么打算吗?”

少女摇头:“他们只说了朝中先下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和琉球义和,另一派就是要去打。”

“我猜想陛下是要打,但是现在没钱了。”

房间中一时安静了下来,薛轲突然想到什么,玩笑一般的说。

“没钱的话,抄几个家不就有了。”

少女却因这话,倒茶的手一抖,热水顺着桌面流到了地上,形成了一小片水洼。

大明宫内,礼部奏请永宁帝,缮国公府石光珠、石光瑜、石光琳因家中叔父石守亡故,要告假处理丧事。

永宁帝问一旁的执笔太监夏守拙:“伯父在时,我记得有一年的传胪就叫石守,是缮国公府的吗?”

夏守拙道:“回陛下的话,是这个石守。”

“既是传胪出身为何一直不入仕?而且年纪不大怎么就去了?”

“陛下有所不知,这个石守运气极差,先入了翰林院,要封官儿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了,守制三年,结果母亲又没了,只能继续守制。

后又病了,起不了身,这才蹉跎了这些年,去的这么早只怕也是因病。”

永宁帝听了也不知该说这个石守倒霉还是说他运气不好,批了石光珠兄弟的假,又追赐了个职位,只当是叫他当年的传胪没白考。

永宁帝看着奏章又想到了一件事情,问。

“我记得,当初赦造的国公一共有八家,开国的时候先祖仁义,他们这些人家没钱,还能从朝中借用,这笔账可还了?”

夏守拙只思索了一番就回了:“不曾。”

永宁帝抬起看奏章的头,问:“借了朝中的钱不还,怎么没人催缴此事?”

殿内伺候的太监们都静声不语,生怕皇帝问到他们身上。

“太上皇临朝时签了个奏本,可使这些人家欠的钱缓些还,可这一缓一年也就收个几千两,这两年更是一分钱都没了。

前些年陛下开选,这些人家为了给自己姑奶奶谋前程,反倒是掏出来一点,还有陛下开恩同意后宫娘娘们回家省亲,也收回来一点。”

听完夏守拙的话,永宁帝的头又回到了奏章上,举着这个奏章说:“咱们没钱花,他们反倒日子过的顺遂,抄家都找不出好借口。”

众人仿佛石人泥俑,眼不能视耳不能闻。

抄家看似简单,但有大学问。

对于继位没多久的年轻帝王来说,他的父亲或者祖父在世的时候,就会给他留下抄家大礼包。

等他掌权寻到合适的时机,就能拆开这个礼物。

可这个约定俗成对永宁帝无效,他爹也好,他伯父也罢,甚至是他没什么印象的祖爷爷,都没给他留下抄家大礼包,还给他留下各种烂摊子。

如果不能抄家,能不能天降横财,里里外外都要用钱永宁帝一边儿看奏章一边儿想着。

看到一个要求和的奏章暗骂晦气的丢到执笔太监回复的堆里。

天子的火气还传不到大观园姊妹中,原本只以为今日是宝玉、宝琴的生日,后来才知道还是岫烟、平儿的。

四个人凑一堆别提有多热闹了。

晚间怡红院内又单独设了宴席,宝玉同众姐妹一起玩乐到了二更天才算罢了。

宝琴又在贾府中玩闹了几日,等回到家中,发现课业已堆成山。

恨不得时间倒流,回到生日前,再也不提请假的事情。

永宁帝不要着急,你的抄家大礼包正在送来的路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抄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