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 > 第2章 姑苏

[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 第2章 姑苏

作者:晋代衣冠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8-15 20:45:26 来源:文学城

林清在反复确认自己的确拥有一个系统后,立马决定跟随刘贵去姑苏。

若说他原本想着去姑苏是因为对林妹妹命运的怜惜,那么在感知到系统的觉醒后,他直觉自己肩负了某种使命。

因为就在他下定决心改变林妹妹原本悲惨命运的一刹那,他才真正感知到系统的存在,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触是没办法用语言表达的。

刘贵已然做好了长久待在房州的心理准备,毕竟这位哥儿不爱读书在左邻右舍间是出了名的,现下要他跟着去姑苏参加科举,着实有些难为他。

其实按他的想法,无论什么理由,先把哥儿骗过去是正经。届时到了姑苏城,还怕他跑么?

林清在预感到自己的使命后,特地用了几天时间梳理回忆了一番自己脑海中《红楼梦》的大致情节,而后又在心底粗粗设想了下自己将后的打算与计划,便去找了刘贵,说自己愿意去姑苏。

刘贵听了,自是大喜过望。

原本他还以为要在房州待好些时日才能劝动林清呢,谁知竟突然想通,答应的如此爽快。

刘贵得了林清的应允,也不多耽误,立即带着林清上路,生怕慢一步对方就反了悔。

二人就这样紧赶慢赶的赶回了姑苏。

林清到姑苏城时已过了年关,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故而林清很是感受了一番烟雨朦胧,柳絮漫地的江南美景。

然而对这副景象早已司空见惯的刘贵可没闲心观赏,在进到姑苏城后,刘贵就连哄带骗,连拉带拽般的把林清‘请’进了林府。

好不容易带来的人,就差这临门一脚了,可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

林清见刘贵死命拽住他,一副生怕他跑了的紧张模样,有些哭笑不得。呃……,他只是不爱读书,可也没有不守信用的劣名吧?

刘贵和林清回到林府时林如海恰好外出巡查了,须得过段时日才能回来。

老实说,林如海也没料到林清能这么痛快的同意,比他预想的时间早了不止一点两点。

刘贵得知林如海不在府中几乎要拍烂了大腿,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人带来了,老爷却不在。

没办法,刘贵只得一面稳住林清,一面修书一封给林如海送去消息,让他早些回来。

林清也趁着林如海不在的这段时日,把姑苏城里里外外,能去的地方都逛了一遍,颇为深入的感受了一番姑苏城独有的风土人情。

末了,感叹道,怪不得能孕育出林妹妹那般钟灵毓秀的人物,原是这座城本身就十分不俗。

每日清晨,林清看着姑苏城上空氲氤的雾气,总会不由自主想到“气蒸云梦泽”“涵虚混太清”这样的佳句,真真恍若仙境,才能诞生出如“神仙妃子”般美好的林妹妹。

林如海接到消息后,便启程赶回姑苏。

他这次外出,一来是为了巡查,二来是想去找高人,算算他们林氏家族的族运。

当然,托梦一事他没跟任何人讲。

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害成”,涉及神鬼之事,烂在心底即可,否则少不得要祸从口出。

林如海找的这位高人是专门给王公贵族算命的,因为是‘高人’,所以说话一向模棱两可。

来找她算命的,大都如林如海一般,心中有底,因而她说出来的往往只有已经受到过某种启示的当事人懂,其他人纵使听得了她的话,不是当事人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保密度极高,来找她算命的人于是络绎不绝。

林如海在受到这位高人的一番点拨后,心中也有了个大概,于是更加坚定了栽培林清的决心。

林清这些天在姑苏,依旧穿梭在书馆与茶楼,过的那叫一个清闲又自在。

刘贵每每见到林清如此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总会止不住的叹气。

这清哥儿这般放任不思进取,怕是要辜负他家老爷对他的期望喽。

刘贵心底虽着急,却也不敢表露半分,依旧好吃好喝的供着林清,更不敢管束的太紧,生怕把他给吓跑了。反正老爷也快回来了,那时便由老爷亲自考察,是好是歹,他家老爷心中自会有所思量。

说曹操曹操到,这日,林清依旧如往常般来到茶楼听说书,正当他听得起劲儿时,林府一下人却前来寻他。

说是老爷回来了,要他赶快回去。

林清一听是林如海回来了,登时没了听说书的兴致,麻利的跟着那人回去。

一路上,林清的心都激荡不已。

林如海作为林妹妹的生身父亲,《红楼梦》的重要角色之一,因为曹雪芹一些刻意的隐瞒,后人对他的猜测多种多样,而今他林清却即将见到真人了,叫他怎能不激动?

林如海此刻正襟危坐在大厅,正从刘贵口中听着刘贵给他汇报近些日子府中的一些情况。听到刘贵说林清这段日子流连于茶楼、无心读书,也不禁暗暗皱起了眉头。

林清一进到大厅,便见一位儒雅清瘦蓄着长长胡须的中年人端坐在大厅主位,神色严肃,雅正端方,望之就不是寻常人物,且多年的身居高位,让他身上有了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是了,这该是林如海了。

林清立即给林如海行了个礼:“草民林如清,见过林大人。”

“如清”是身体原主人的字,在古代,称字不称名才是表达亲密与尊重的方式。

饶是林如海看惯了花团锦簇,也不由得对林清眼前一亮。

当真是“玉树临风美少年”!

这长相与气质,怕是和他亡妻娘家“衔玉而生”的侄儿相比也不遑多让。

美丽的事物总会令人心情愉悦,林如海见到林清这般知礼,脸色也稍有缓和,“不必多礼,你我同宗同族,原就是兄弟,无需见外。”

林清闻言,只道不敢。

接着二人又彼此寒暄了一番,林如海也预备借机考量林清一番。

“哥儿如今几岁?及冠否?”

林如海在派刘贵去房州前就已经调查清楚林清的全部底细,问他年纪也不过是为接下来要提的事做铺垫。

读书人,尤其官场中人,说话最会兜圈子。当然,他们看人也很有一套。

林清听到林如海问他年纪,忙道:“周岁十六,尚未及冠。”

林如海闻言,蹙眉点了点头,又捋了把胡须,才若有所思道:“唔,那也不小了。”

“不知哥儿可有入仕途的打算?若有的话,做兄长的届时也能帮衬你一二。”

林清听了林如海的话,登时紧张起来。

他没料到林如海会把话说的这么直白,让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而且无论是在书中还是方才林如海给他的印象,一直都是谨慎且深不可测的。

忽然间这么直白,实在是很反常。

思及此,林清忽而灵光一闪,察觉到林如海千里迢迢把自己从房州接来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可他又的确有科考入仕的心,毕竟不入朝为官,他以后怎么有能力护黛玉一世周全?且不参加科考,他这系统不白白浪费了嘛!

林清心中经过一番思量后,方才斟酌答道:“圣人言:学而优则仕。弟弟我既是决心参加科举,那必定是怀着济世天下的理想。”

“济世天下?”林如海看着眼前的林清,意味不明的笑了,“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然而林清只是恭谨的低着头,并不答话。

林如海的气场实在太强了,多年来养成的官威可不是闹着玩的。林清只能尽量让自己避免和他进行眼神接触,要不他怕自己会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林如海面前。

其实林如海的态度已经够和蔼了,可他依旧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释放出的无形的压迫感。

想起自己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所谓帝王将相,那种无形的威压和面前的林如海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林如海见面前的林清恭谨又从容,满意的点了点头:嗯,是个有定力的孩子。

他也受命担任过几任监考官,寻常学子被他问话,除少数回答的不错外,其他不是答非所问就是被吓的惶惶。

科考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临场也很难发挥出来。而今看这孩子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心理素质倒挺不错。

且看他方才的谈吐,颇有涵养知进退,并非刘贵说的那般不堪。

反正他瞧着是比那贾府的哥儿强不少。

林如海问话也是点到为止,只让林清安心住着,好好准备二月的县试,他已为他请好先生。

是的,林清至今连个秀才都不是。

所以能理解林如海听到林清说要“济世天下”时会不由自主的笑了吧?

但凡济世大才,除少数天赋异禀外,哪个不是少年神童?

十二岁拜相的甘罗就暂且不提,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甘罗。

就说科举制同样发达的明朝,名臣杨廷和与张居正。一个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中进士;一个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中进士。

若想成为济世大才,应当以这二人为标杆。

所以现年十六却连个秀才都没混上的林清说出那番话,真的,让外人听见真会笑掉大牙,林如海还算是涵养好的。

不过嘛,今时不同往日,林清有了“金手指”,从某种程度来讲也算是“天赋异禀”,所以只要后续计划得当,成为济世大才也并非全然痴人说梦。

这不,才复习一个月不到,林清就顺利通过了县试,紧接着又在同年四月份前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

三门考试完毕,林清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秀才。

虽然在林如海看来,考上秀才的难度并不大,但林清能通过的如此顺利也不禁让他倍感欣慰,至少这孩子没有他想像中的那般厌学。

今年八月整好是秋闱,林如海原本想让林清三年后再参加乡试,到时把握也更大些,谁知林清竟主动找到他,说要参加今年的乡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