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 > 第18章 太学

[红楼]我是林黛玉她叔 第18章 太学

作者:晋代衣冠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8-15 20:45:26 来源:文学城

正月时分,国子监开学。

新生入学需行入学礼。

第一步,正衣冠。

新生们一一站立,由时任国子监祭酒的云宋瑞云大人依次为各位新生整理衣冠。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这是希望学生们能知书明理的迈向未来。

第二步,叩拜先师。

学生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叩拜至圣先师之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再拜校长,三叩首。礼成后,学生向校长赠送六礼束修,分别为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与干瘦肉条。

第三步,净手净心。

学生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寓意去杂存精、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三礼行完,新生才算真正成为国子监的学生。

之后学校还会安排一场入学考试,按成绩优劣将这批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

祭酒大人也会在班分好后,将成绩最优的那个班的学生一一约出来单独谈话。

谈话的内容无非是勉励大家用功学习,日后入朝为官好造福百姓云云。

虽然有些行而上,但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个谈话是必须要有的。

校长大人可以借此展现出自己的平易近人,从而进一步在学校塑造良好形象。学生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在校长大人面前混个脸熟,往后有事也好说话些。

最后,彼此心照不宣的一点,有过这次“师生见面会”,从此不论高升还是低降,往后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进了官场大家能帮一把是一把。

本质上这对双方都只有利无弊,所以都乐得接受这个潜规则。

而林清自然是分到了最好的班。

林如海一开始其实是想通过走后门的方式直接将林清送进最好的班,因为就他这几日的考察,林清虽然表现的可圈可点,但到底国子监作为最高等学府,里面卧虎藏龙,高手如云,他是真没把握林清能凭自己的实力考上。

他与云宋瑞是同年,私交甚好,亲自说情的话,云宋瑞会卖他这个面子。

然而林清坚决不同意他这么做,一定要自己考。

林如海没办法,只能让他考。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让林如海喜忧参半。

喜的是,林清确确实实凭自己考进去了;忧的是,林清在整个班是最后一名,属于吊车尾的存在。

不过考上了就皆大欢喜,林如海如是安慰自己。

国子监主要接收三部分学生。

一部分,就是像林清这样靠自己考进来的学生,这批学生中,只有极少数像林清这般出身大族,其余皆是寒门子弟。

另一部分,则是皇室子弟。这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京中皇族子弟,都必须进国子监接受教育,皇子也不例外。

最后一部分,就是一些家中有爵位的子弟,像冯紫英、卫若兰之流。说到底,是太祖高皇帝对这些功臣子弟的恩典,额外给的他们一些入学名额。

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最后能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掌握话语权的还是那些凭自己实力考进来的学生。

所以,这一批学生往往会成为其他两批学生争相拉拢的对象。

皇族子弟还好些,如若一心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则完全不必拉拢任何人,依旧能逍遥自在。当然了,你有野心的话就另说了。

而那些功臣后代就不行了,本身他们的家族到他们这辈,爵位就削了不少,离权力中心也越来越远,有些甚至直接家道中落。如果不想阶级滑落的厉害的话,找个靠山是必须的。而今又有这些个入学名额,那么在这批人尚处微末之时进行拉拢是最好不过的方法。

不过,也得看人家吃不吃你这套。

毕竟能考进这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无事献殷勤”这个道理,他们能不清楚?

再说了,这些个功臣子弟,大都是武将的后代,家学渊源就注定了他们玩不过这些城府极深心眼又多的考试奇才。

人家出于不结缘也不能结怨的考虑,最多也就同你做个点头之交,想更深层次的交流?对不起,恕不奉陪!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有对他们避之不及的,也就有上赶着去结交他们的,这个就暂且不提。

其实一开始,林清听林如海说现任祭酒叫云宋瑞,十分诧异。

因为他记得,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才是国子监祭酒。后来仔细回忆了一番,才记起书中说的是“曾任国子监祭酒”,并不是一直在任。

这么一看,就怪不得他贾家急需想和林家进行利益捆绑了。

南柯国本就重文轻武,开国之初还好些,后来国家渐渐安定下来,也就不怎么用到武官,武官地位急速下降。

又不知是哪位高人给南柯国制定了如今这套堪称完美的考试系统,基本绝了关系户入朝为官的途径,每年考生录取数暴涨。

所谓“人多力量大”,后期寒门子弟在文官中占比越来越大,渐渐掌握了话语权,进而把那些关系户给排挤到边缘。

勋贵们见走不了后门,便想着自己考,且不论有没有读书的天赋,但就这些公子哥们自小娇生惯养,哪里吃得了读书的苦?故而此路也行不通。

最后实在没了办法,才决定自降身份找文官作靠山。而联姻就是个体面的方法,李纨是,林如海亦是。

林如海虽说也是列侯之家,可谁叫人家争气,凭自己努力考上的探花,全国第三的存在诶!直接从“老牌勋贵”成为“政治清贵”,跻身清流一列。

之前说过,南柯国官场,最看重考试成绩,像林如海这般有家世有相貌有成绩有能力,作风又清廉端正的人,那在文官圈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好嘛!

所以说,贾母目光长远,才会在贾家最鼎盛的时期,将自己最爱的小女儿嫁给当初已经没了爵位的林如海。

不过可惜的是,而今贾敏没了,连接贾家与林家的桥梁纽带也没了,宝玉又对黛玉做出了那样的事,圣上又对林如海委以“重任”,贾家这步棋,算是彻底毁了。

而想再找到这么好的靠山,难上加难。

毕竟他们贾家如今可没有如贾敏那般好的女儿了,家道也已开始中落。

天时,地利,人和。

一样没占,这是老天爷要亡他们呀。

林如海在林清顺利入学后,特地邀请云宋瑞到林府吃饭。

不同于林如海给人以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印象,云宋瑞长的其貌不扬,脾性也古怪的很,自视甚高,成天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得罪的人那真是海了去了。

就连皇帝有时上朝迟到了几分钟,他都能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百官的面怼的皇帝下不来台。

偏偏这厮文采又极高,学识更是渊博,怼起人来那是滔滔不绝,引经据典,真正的把你八辈祖宗骂尽了也不带半个脏字。所以皇帝每次都只能咬着牙忍着,毕竟人家确实“有理有据”,不想被骂的更狠的话只有忍着。

当然了,他这样肆意妄为也并非完全没有后果。

比如,他虽与林如海同届高中,且他还是状元!但半辈子了,依旧是个祭酒,阁都没让他入。

不是说祭酒不好,只是相对于他状元这个身份来讲,委实有些低。

毕竟南柯国的文官向来将“入阁”视作最高荣耀,甚至毕生梦想。而同时期的状元,只要不太平庸,没出过什么原则性的错误,都能入阁。

所以这两厢对比一番,云宋瑞的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当然了,像云宋瑞这样傲慢又执拗的老头,会和林如海这么要好也是有原因的。

除却二人师出同门,又是同年,林如海本身的学识与风度也很让他欣赏外,还有个不方便说出口的原因就是,林如海入阁才一个月不到,就被调去了江南。

因此,他对林如海一直有种惺惺相惜,“物伤其类”的好感。

呃,这个嘛……

是不是理解为,他本人还是挺在意自己没有入阁的?

总之出于种种原因,林如海是云宋瑞少数几个会卖面子的人,林如海自然也清楚,故而这次请他来府中,名为庆祝,实则是想托他往后多带带林清,尽量多照顾他一些。

毕竟他不常在京,林清年纪也还小,很多事都需要懂的人提点一二。

云宋瑞最看重有实力的人,且越有实力越看重,故而得知林清是凭自己考上的,不觉对他另眼相看。

不错不错,这种公子哥竟吃得了这种苦,难得啊!

再加上林清是林如海唯一的弟弟,往后更会是林家的掌舵人,承担着林氏一族兴衰成败。他也想自己好友家能好好的,故而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对他多加关照。

林如海知晓他为人虽高傲,但一向“言必行,行必果”,既然他出言保证了,那就一定会做到。

林清就这么安安心心的在国子监上着学,林如海也暂时留在京都。

林清临上学前,怕自己不能时常出来,黛玉一个人困在家里会闷着,故而在入学前特特给她淘了好些志怪小说,让她在家里看着解闷。

他以前上初中就很爱看这种小说,新奇又有趣,很能打发时间。

当然了,所谓《西厢记》一类的情爱小说是想都不要想了。小孩子就该要有小孩子的样子,过早接触到成人世界的情爱,林清认为,这极为不妥,他还想黛玉多过几年无忧无虑,天真懵懂的日子呢。

不知不觉,就到了二月初二。

正是林妹妹的生辰,林清早几天便跟林如海打了招呼,说要请假回家陪黛玉一起过生日,林如海竟也没反对,十分痛快的答应了。

于是林清便向学校告了假,学校一开始还不批,毕竟这又不是该放假的时候。没办法,林清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云宋瑞,说明来龙去脉,然后只请半天假并发誓把缺的课都补回来,云宋瑞这才勉勉强强答应。

林如海只是小办,并没有请贾家的人,故而饭桌上,只有林如海,林清,黛玉,三个人在其乐融融的吃着团圆饭。

正当他们吃的高兴呢,却有一道圣旨从天而降。

这个“入学礼”其实应该是儿童入私塾的“入学礼”,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查到太多有关国子监的信息,所以对这个“入学礼”修改了一下,权当太学的“入学礼”,因为我想着,这种场合有个这种“礼仪”,会显得更庄重正式一些。但大家随便看看就好,不要太当真!!!应当以百度百科,或是典籍上记载的资料为准。这只是作者的自娱自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太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