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首辅贤妻珠帘后 > 第8章 同舟赴京

[红楼]首辅贤妻珠帘后 第8章 同舟赴京

作者:爱初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7:13:11 来源:文学城

从前黛玉读明史,并未留心顾璘的仕途沉浮变化,却大概知道明年腊月,章圣皇太后病逝后,顾璘又将改任工部左侍郎,再回湖广,赴承天府安陆督工显陵。

湖广之境,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冬月将尽,黛玉与顾峻一道随表舅顾璘乘船北上。

顾璘为官一任颇有建树,也屡次总结地方积弊,向朝廷建言献策,奈何都石沉大海,无有回音。

其实,黛玉又何尝不知,湖广一地的宿弊,就是大明沉疴痼疾的缩影。武备边防废弛、宗室蕃衍庞大、杂税征敛无度、官吏旷废职守、府库财用亏空。

对比她从前生活的大观园,也是如此。一则庸才当道,尸位素餐,以至门户不紧关防不严;二则**滋生,收入减少,支用无度;三则主仆上下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内斗,外忧未除,内患已生,先自杀自灭起来。

足见无论家国,衰败之兆都无外乎这几点。

黛玉又不禁想到,将来起衰振隳的首辅张居正,他在经济、吏治、军备、外务上的大力革新,十年间通过严考成,重循吏,清邮驿,核田亩,几乎将有明以来的弊政,全部都扭转了过来。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没有权力的支持,再好的政策主张也只是一纸空谈。可手揽大政,威权震主,也是导致他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的双刃剑。

她已经通过劝说表舅顾璘,让十三岁的张居正顺利中举了。也不知避开了辽王朱宪節的迫害,能不能使他的仕途更通达一些。

正当她想着张居正的时候,就在江中舟上,见到了他。

少年负手立在船头,迎着点点飘雪,观览山川水色。

蓦然相逢,两人皆是一惊,不言不语间,笑意如涟漪一般绽开。

“啊,是张秀才,不,是张举人了!”顾峻扬起钓竿,向张居正挥手。

少年微微拱手,颔首一笑,又回头示意船夫向那边的大船靠拢。

顾璘走上甲板去见小友,黛玉忙躲回舱中,隔窗向外瞧。

忘年交的两个人,各立船头隔着水道,叙过别后温寒。顾璘得知他上京赶考,冬月下旬就从江陵出发了,如今才到黄州境内,不由道:“你们雇的船走得太慢了,耽搁工夫,不如坐我的船上京吧。”

张居正有些犹豫,想要拒绝,身旁的伯祖张钺却道:“这小船太晃了,你又晕船,在舱中待不住,站外头吹风迟早伤寒。既然顾大人体恤照拂你,也不要辜负他的一片好心。”

“可是……”

“将来你也要与为官做宰的人打交道,这时候遇到贵人提携,哪能羞手羞脚呢?”张钺一味鼓动他接受顾大人的安排,其实是想甩手回去了。

眼见北上的天气越来越冷,带来的货也卖不出去,他不想受老鼻子罪,又惦记着家里的生意,不愿再继续走了。

张居正也猜到了伯祖的心思,他不愿勉强人,只得让游七收拾盘缠书箧行囊,奉上家乡土仪,主仆二人依言上了顾璘的船,再让伯祖载着一船土产回江陵去了。

顾璘很喜爱张居正,一面盘考他四书五经,一面又细讲了当年他考进士的经验。

黛玉这才知道,表舅顾璘与前首辅杨廷和一样,都是弱冠之龄就进士及第的才子。

史书上的张居正直到嘉靖二十六年才金榜题名。如今提早三年备考,最迟嘉靖二十三年也该考中了。

听到顾璘的细心点拨,张居正收获颇多,连连诚称谢:“承蒙顾公教诲,学生受益匪浅。”

顾璘越看张居正,越觉得少年仪容俊秀,谦光照人,更兼博学广闻谈吐有致,再看幼子只知嬉皮笑脸,一味掇竿钓鱼,没个正行,越发不满。

见刘嬷嬷从厨舱里端出了菜肴,顾璘隔窗道:“阿峻,既到了黄州,你背个苏公的《前赤壁赋》听听,背不出中午就别吃饭,在船头继续钓你的王八好了。”

“爹……让我背个《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好了嘛,《前赤壁赋》那么老长……”顾峻登时苦了脸,扔下钓竿,趴在槅窗上求饶。

顾璘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背!”

彷如令行禁止一般,顾峻两股一并,摇头晃脑道:“壬戌之秋……”

黛玉在舱房中吃过饭,听到顾峻才背到“扣舷而歌之”,就卡在了“歌曰”后头。

再看他一面急得抓耳挠腮直抹额汗,一面巴巴地望着桌上的菜肴吞咽口水,好不可怜的小模样,让她不由想起了不爱读书的宝玉。

一遇到舅舅贾政盘考他,宝玉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浑身不自在。诗词文章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这会子口内迟滞,就更搪塞不下去了。

虽说嘴上“三哥,三哥”地叫着,黛玉其实将顾峻看作弟弟一般,眼见主桌上的饭菜都要凉了,便偷溜到他身旁,隔着舱壁,蹲在地下小声提示道:“桂棹兮兰桨!”

顾峻一个激灵,眼眸亮起,立马矮下头来跟着她念。顺了几句,再背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又卡住了。

不得已黛玉只好提一句,顾峻念一句。

主桌上寂然用膳的两个人,早就发现了有人“徇私舞弊”,但都不动声色。

张居正捧着饭碗,用眼角余光斜眼窥望,就看到两个小脑袋,隔着壁板抵在一处,呢喃细语。

青梅竹马,四个字跳上他的心尖,唇齿间不觉也酿出些微的梅酸意。

听那个丫髻的姑娘念道:“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顾峻皱眉:“下什么来着?”

“江陵!”

“什么陵?”

三番五次之下,黛玉的耐心,被顾峻的愚笨消磨殆尽,霍然站起,鼓腮气道:“张江陵的江陵!哎呀,三哥你可真笨!”

张居正喉间一紧,差点被饭噎住,听到“张江陵”三个字,竟以为是在唤自己。

士林间通常以籍贯称达官显贵以示尊敬,叫做“地望”。例如孟襄阳、张曲江、王临川。虽说惟楚有才,但江陵之境,还没有张姓人家,敢僭称“张江陵”吧?

黛玉无意回头一瞥,见顾璘抬眸看自己,才后悔气急声高,暴露了身形。

她忙渥住脸,低头挪步到表舅跟前,轻声央求道:“舅舅,外头冷,你让三哥吃了饭再背嘛。”

这会子冻坏了顾峻是小,若是过了病气给考生,那不是耽误人家的前程。

张居正不动声色地轻瞥了她一眼,小姑娘满脸娇嗔,替人讨情的样子,很是惹人怜爱。不觉牵起了嘴角,又死死下撇,自己笑什么呢?

顾璘放下筷子,和颜悦色地道:“林姐儿,吃饱了么?”

黛玉点点头,正欲告辞避回舱房,就听顾璘问道:“张江陵是哪位呀?”

这可怎么回答?三十年后当国首辅,开启江陵新政的,就是眼前十三岁的少年人。

她犹豫了半晌,指着张居正道:“他年履鼎贵之位,竖震世之勋,必江陵此子也。”

顾璘抚掌大笑,对张居正说:“愿小友不负林娘厚望,肩天下重任,立非常之功。”

张居正当即站起,对着顾璘与林姑娘郑重一拜,面上虽淡然端静未置一词,但胸腔间心潮澎湃,无以复加。

都说“人生交契无老少”,此间舟中,他竟得两位知音挚友,实是三生有幸。

猝不及防间,黛玉一身襦裙装扮出现在张居正面前,关于林哥儿为何变为林姐儿,顾璘以一种自不待言的态度翻过此篇。张居正自然也心照不宣地不问。

原本黛玉以为有外男在,自己上京这一路,只能蜗居在舱房中吃住。

没曾想表舅见她博闻强识,口齿过人,也让她不避嫌疑,只管在主舱中与两位哥哥,一道读书习文,互相考难,以求学问进益。

能与江陵神童一道学习,机会千载难逢,黛玉也放下拘谨,谦声道:“小女才疏学浅,若有舛错之误,还望解元郎斧正。”

“林姑娘客气了,不过互相查漏补缺罢了。”

顾峻忙道:“哎,张举人在家行二,你喊他二哥就好了。”

又转头对张居正说,“林姑娘是我妹妹,不也是你妹妹?我爹喊你小友,咱们可差着辈了,你喊我贤契,我就喊你执友,不必生疏客套。”

虽论定了称呼,黛玉也没敢与这位将来的鸿枢元辅称兄道妹,每每巧妙地避开了“二哥”的称呼。

二人只把时文律赋,经史子集,背得滚瓜烂熟,一个满腹珠玑策问方略,一个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反之亦然。

徒留顾峻在一旁瞠目结舌,只觉左右坐着的两个人,必是文曲星下凡,自己望尘莫及,此间无有立锥之地。

每逢问答过后,张居正都有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与欢喜,又不免扼腕叹息,小林姑娘高才卓识,若是个男儿身,便可科举入仕,一展长才了。

顾璘坐在一旁,欣然看着他们温书考问,像是回到了年少时光,在清亮的读书声中,不觉昏然睡去。

正当大家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忽然轰然一响,三人回头望去,只见顾璘从椅中颓然滑落,摔到地上人事不知……

“爹!”顾峻忙跑过去,摇晃父亲的身体,又扭头扬声喊:“庄叔,刘嬷嬷,快来呀,我爹病倒了!”

张居正心头一凛,顿觉不妙,顾璘是这一船人的主心骨,若是他有个万一,顾峻是担不起事的。

黛玉唬慌了一瞬,很快就镇定下来,顾璘享寿七十,此时还命不该绝,眼下要紧的事泊船上岸,找大夫医治。

“先停船靠岸,找大夫!”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顾府的老管家庄叔忙将顾璘抱到了床榻上,掀开他的眼皮看了看,瞳孔已经散开了,心头急得不行,顿足道:“这才到蕲州镇,乡间野里的,哪能找到好大夫呢?”

黛玉想起黄州府蕲春镇,不正是名医李时珍的家乡吗?虽说他如今才不过弱冠之龄,但李家可是数代行医的杏林世家。

“有,找李时珍!”

两人又是异口同声,不由对视了一眼。

张居正道:“李时珍的父亲曾任太医院吏目,他家住在蕲州镇东长街瓦屑坝。”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二,林妹妹的生日[鼓掌]

贤契:对弟子和朋友子侄辈的尊称

执友:有一种意思是父亲的朋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同舟赴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