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 第82章 拈戏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第82章 拈戏

作者:是正经作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01:38 来源:文学城

宝玉忙将麒麟拿出来,讪讪笑道:“这玩意儿是给你留的,回去穿上穗子你戴着,好不好?”

如果真给黛玉,她们姐妹两个,一人一个麒麟,表示姐妹齐心,其实也不错。

“我不稀罕!”

黛玉将一扭头,不理他了。

宝玉见黛玉认真吃起湘云的醋来,既好笑又无奈,因他、黛玉、湘云打小一起长大,都是自己人,黛玉肯定知道,他是把湘云当小妹妹看的。

反不用像对宝钗那样,急着去跟她解释。

宝玉笑道:“你既不稀罕,我可就拿着了。”

刚收了麒麟,就有人报说:“冯家有人来送礼。”

两个冯家的管家女人上来,请了老太太安,堆着笑道:“带了些猪羊、香烛、茶食之类的,孝敬老太太和哥儿小姐们,还望老太太不要嫌弃。”

宝玉一听,更加确定了自己方才猜测。

通常男方上门求亲时,会准备礼物,礼物不宜太名贵,通常有:戒指、首饰、彩绸、礼饼、香烛、猪羊、茶食之类。

即便求亲不成,礼物也不用退回。

而冯家所带的礼,既合打醮之礼,又合求亲之礼。

他们贾家暂未露出为小姐们寻亲的意思,唯有史家,最近传出风声,要给湘云相看人家。

老太太养大湘云,自有过问她亲事的权利,

所以……冯家这是向老太太求娶湘云来了。

冯家送完礼后,接二连三的,又有许多家赶着来送礼,大多是求亲求娶,还有攀附巴结的,以及有事相求的,送的礼,轻重种类不同,目的自是不一。

一场好好的佛事,被搅的静不下来了。

贾敏看到麒麟,忽然想起一事。

她笑对黛玉道:“其实你也有一个挂件,一直在苏州寒山寺镇着,住持方丈说,那挂件得在佛前受十二年香火,戴了才灵验。”

“前阵子寺庙派人送过来了,我准备给你的,只是忙忘了,这会儿听到湘云有麒麟,忽然想起来。”

说着,她借下腰间荷包,递给黛玉。

众人听如此说,都不免好奇的看过去。

宝玉是“通灵玉”,宝钗是“黄金锁”,湘云是“火麒麟”,那黛玉的是什么呢?

黛玉也是头一次听到这事,她解开荷包,拿出来一看,却是一个紫檀木制的平安牌。

紫檀木可是皇家才能用的木头,常人用,逾制了吧?

众人不由看向贾敏,眼里都带着狐疑。

贾敏淡淡道:“这是她父亲出任两淮盐政时,临行前,圣上所赐。”

“我看看。”

宝玉早兴致勃勃的凑了过来,见那紫檀木牌上绘着密密麻麻的大字小字,便从黛玉手里拿了。

黛玉自己还没瞅上一眼呢,就被他抢了去,当着众人,又不好说什么。

宝玉看完正面,又看背面的字,看完后,瞅着黛玉直笑,笑容颇有意味。

大家都等着他说话,却不想他从始至终,一言不发。

探春问道:“二哥哥,那木牌上写了什么?”

宝玉笑道:“写的字很多,我一时也记不住,你改天问你林姐姐吧。”

黛玉被他这带着邪气的笑,弄的心神不定,一把抢过木牌,看到正面,刻着八个字:

授命于天,既寿永昌。

意思是说:林如海授天子之命下江南,此行,必能马到成功,保国家运势昌隆永久。

很正常的一句话,包含着皇上对林家的信任和看重。

但问题是,宝玉的通灵玉上正面写的八个字是: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其中,两人的“寿”和“昌”字重合到了一起。

再翻到背面,用朱笔写着三列小篆,皆是皇上对林如海的期望:

一除奸邪;二伸冤屈,三解危难。

而宝玉的通灵玉上背后也是三列字:

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怪不得他笑成那样,她的这块木牌和他的通灵玉完美吻合,正好凑成了一对。

他该不会以为他们家故意仿制这样一个木牌,和他的玉配对吧?

可这是皇上所赐之物,不可能仿制。

他应该心里也清楚。

不过,为了避免.流言蜚语,这东西她以后得藏着,不能再让其他人知道了。

黛玉脸颊脖子都烧热起来,慌慌的将檀木牌收到袖子里,当做没事人一样。

此时,宴席已开。

贾珍上楼来,禀贾母道:“老太太,刚在神佛前拈了戏,头一本是《白蛇记》。”

贾母听了,心下困惑。

名叫《白蛇记》的戏曲有许多出,大多和报恩有关。譬如刘汉卿救白蛇,白蛇助他摆脱继母危害;譬如许仙救白蛇,白蛇以身相许,后被镇在雷峰塔下。

她今儿来清虚观打醮,有给贾家祷福的目的,专命族长贾珍在神佛前拈戏,也是为了勘探家族福祸。

而这一出戏,实在让人费解。

她不由问道:“这出《白蛇记》是什么故事?”

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

贾母一听,脸色沉了下来。

那么多报恩的《白蛇记》点不着,偏点了一出报仇的《白蛇记》。

这出戏的背景是:汉高祖刘邦曾遇白蟒挡路,拔剑将它从中斩为两段。

戏中,刘邦做了一个梦,白蟒说:“你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从中斩断了我,我就从中斩断你的汉室基业,你斩我的头,我就斩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替去你的尾。”

后来在汉朝中期,出现了一个叫王莽的人,因是皇后王政君的亲侄子,王政君便格外抬举他,以至于引狼入室,使得王莽篡汉。

虽说后来汉室基业勉强续上了,但名存实亡,早已不是刘邦开辟的汉朝。

国土一分为二,变成了东汉不说,后面所有东汉皇帝,实际也只是刘家的远支旁庶。

皇后王政君为他人作嫁衣裳,亲手葬送了汉室江山,又痛又悔,将传国玉玺狠命摔在地上,破了一角,后用金补全。

贾母不由想到自家。

荣府当家人是儿子贾政、贾政夫人是王氏,两人加起来就是王政君。

王夫人从不向着贾家,却格外重视娘家亲戚,为了和她争权,还引入了薛家人。

这报仇的说法,恰好应上了。

除了贾母,黛玉和宝玉也有些坐不住。

因两人都是合阴之时生的,之前开过玩笑,说两人,一人是新一天的龙头,一人是旧一天的龙尾。

龙头龙尾同根同源,连接不断。

而薛宝钗恰好是午时正生的。

现在点了这么一出戏,岂不是说,两个人,一个会被宝钗斩杀,另一个会被宝钗替去,实在不吉。

贾母不说话,贾珍只好往下说:“第二本是《满床笏》。”

《满床笏》其实也不怎么样。

它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故事。

在戏中,郭家笏板堆满了床,郭子仪有个十全十美的人生:“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年八十五而终。”

可实际上,这种美梦一般的人生,只是编戏之人的幻想,现实根本不存在。

功盖天下,主必疑;位极人臣,众必嫉;穷奢极欲,人必非。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上的郭子仪,多次被褫夺兵权,到晚年时,他所领使职、副元帅等职务全部被罢免,只被赐了一个“尚父”的虚名。

贾母想到荣公、宁公、又想到贾敬,不由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神佛要如此,也只得罢了。”

反正,他们贾家现在也放下了兵权,远离了权势中心。

不掺和权利斗争,□□维中,就能明哲保身。

贾母道:“第三本呢?”

贾珍道:“第三次共拈了两出戏来,一出是《南柯梦》,一出是《回文锦》。”

《南柯梦》是淳于棼在大槐树下做梦,梦里经历种种荣华富贵,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他一惊后醒来,发现自己是在做梦,觉得人生无常,万境皆空,便归隐道门了。

这出戏,和前面的《白蛇记》、《满床笏》连在一起,更让人满心的不自在。

但与之一起拈出来的,还有《回文锦》。

《回文锦》讲的是东晋才女苏慧的故事,她和他的丈夫窦滔因战事被迫分离,苏惠便织成回纹样式的《璇玑图》,通过二十九行、二十九列的文字排列,暗含情诗数百首,最终促成夫妻团聚。

而后,因回文锦首尾相连,循环往复,有“富贵不断头”的绝佳寓意,常被用在窗格、瓷器及建筑装饰上。

如果换做《回文锦》这出戏,和前面的《白蛇记》、《满床笏》连在一起,不由让人振奋。

贾珍垂手在一旁等着,问道:“老太太,第三出戏,是演《南柯梦》还是《回文锦》?”

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放着《回文锦》这样彩头好的戏不听,谁去听《南柯梦》?

不过,他还是要贾母发话。

贾母的回答却超出他的预料,她沉吟半晌:“既是神佛的意思,自然两出都要听,先演《南柯梦》,再演《回文锦》吧。”

贾珍虽不明白缘故,仍答应着,下去安排了。

一、原著伏线,洪昇的一本戏曲《回文锦》。

虽然《回文锦》这出戏名字在原著没出现过,但一直伏在原著中,而回文锦就是贾家的一线生机,也是整本书的写作方式。

[1]《回文锦》的女主人公是善于绣技的苏慧,而原著第五十三回,出现了一个善于绣技的慧娘,且将慧绣,改为慧纹,暗喻《回文锦》这出戏。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当今便称为“慧绣”……便大家商议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

[2]原著第十九回,茗烟提到的丫头万儿,再喻《回文锦》。

“他母亲养他的时节做了一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万不断头的花样……”

[3]原著第七十二回,凤姐做的梦,再喻《回文锦》。

“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2章 拈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