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 第46章 灯谜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第46章 灯谜

作者:是正经作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01:38 来源:文学城

湘云和黛玉正在说说笑笑,宝钗过来了,三人坐下,围在桌旁。

宝钗问起,湘云便把刚才的事一一告诉宝钗。

她原以为宝钗听了,会跟着她们一起嘲笑宝玉,却不想宝钗皱眉低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湘云道:“宝姐姐,怎么了?”

宝钗苦笑道:“都是因为我,我昨儿一只曲子竟惹得他这样,那些道书禅机最能移人性情,明儿他要是存了出家的念头,我岂不成个罪魁了!”

湘云“啊”了一声,挠挠头,苦恼道:“这可怎么办啊?”

宝钗沉默不语,方才的话她是说给林黛玉听的。

别太得意。

偈子到底写给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首偈子是因她而写。

她在贾宝玉这里的影响力,已经到了能让他移情换性的程度。

这话是假的又怎样,听起来足够刺耳、刺心就行了。

只要气到林黛玉,她就先成功了一小半。

若林黛玉将此话当了真,生贾宝玉的气,引发二人争执,更好,她这出离间计大获成功。

至于因她这话,引发的纷乱,她才不管。

湘云着急起来,手撑着脸,自悔道:“不该昨天和他争执的。”

黛玉笑了笑,道:“不用怕,有我在,他顿悟不了。”

她只会因自己人的言语生气,外人的话,根本不会让她乱了方寸。

可巧,宝玉进了门,看见黛玉,摇了摇手上的字帖儿,道:“是你把我引来的。”

可不是他主动找她求和。

说着,兀自坐下了。

黛玉笑道:“宝玉,我问你,你答不上来就输了,至贵者金,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贾宝玉一噎。

她说金玉,是指那天他们午间闲话,她讲了一个真假宝玉的故事,她说他是假宝玉,他便反驳说,自己是金子做的人,戴着假玉就是为了守护真玉。

所以她这会儿憋着坏水来取笑他。

他既然大言不惭把自己比作金,那金子至贵,他又贵在哪里呢?

贵在国公府公子的身份吗?那只是表面。

真正的答案是:情比金贵。

她明明也知道,但这大庭广众的,他怎么好意思说呢?

宝玉讪笑着摸了摸鼻子,不答。

湘云拍手笑道:“林姐姐的机锋,你答不上来,你就算输了,这般愚钝,还参什么禅呢!”

贾宝玉好笑道:“谁参禅了?”

正说着,贾母那边传人来唤,说是宫里娘娘送字谜来给大家猜。

三人起身要走,宝玉唤道:“林妹妹,你站站,我有句话跟你说。”

黛玉停住步子,道:“怎么了?”

宝玉笑嘻嘻瞅着她,忽来了一句:“信比玉坚。”

他已经知道木石姻缘了,他亦知道她知道,所以才告诉她,既有前盟,无论中途发生多少波折,都应该遵守到底。

《玉台新咏》中,收录着《孔雀东南飞》一诗,其中有一句:“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说自己是草木之人,又说他是顽石,他们二人刚好应了此句诗。

那么,他们之间的情和信,也该如此句诗一般,比至贵之金、至坚之玉,更贵更坚。

黛玉一听,他这是三天不骂,上房揭瓦。

昨天用话套住了宝钗,今天又想用话套住她林黛玉,正待反驳,那至坚至贵的话却是自己说的,无法反驳,只得瞪了他一眼。

贾宝玉受她一瞪,骨头都酥软了,眼角眉梢俱带着笑,正要说话,黛玉止住他,催道:“快走吧。”

…………

《宗镜录》中有句话:“一微涉境,渐成戛汉之高峰;滴水兴波,终起吞舟之巨浪。”

林黛玉初进贾府,如同蝴蝶振翅,只是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但很多事情却已在冥冥中注定了。

王家的崛起,注定王夫人会不满黛玉这个和宝玉曾有婚约的未来儿媳。

王夫人的不满,又使得底下那些见风使舵、惯随主子眼色行事的婆子们用一些暗语闲言挤兑黛玉。

到底她们力量不大,上有老太太护着,再加上黛玉蕙心兰质,不是软泥捏的性情,将问题放心丢给王熙凤后,王熙凤翻翻手腕就将这些邪风歪火镇住了。

王夫人种种不甘,注定她会引入薛家助阵扬威,婆媳之战,渐成黛钗角逐,木石与金玉之争。

木石与金玉之争,外部便是林王两家之斗。

而林王两家之斗,朝堂上又是新皇与旧皇之斗。

贾家八公之首的身份,在朝堂中间派之首的立场,似乎注定又是新皇与旧皇斗争成败的关键。

各方人物登场罢。

王子腾步步紧逼,扶持贾元春为贵妃,一场省亲下来,正如贾敏说的那样,打完了第一场仗。

这一仗,贾敏为保护黛玉而来,因宝玉亦和黛玉同一条心,阴差阳错,三人达成了统一战线。贤德妃根本压不住黛玉,只得替宝钗抬了抬身份。

第二场仗,挂帅的是贾母。

她一出手,请老太妃降旨赐婚,差点粉碎掉金党所有的计划。

然而,在各方势力平分秋色的情况下,这个平衡注定暂时无法打破。

第三场仗,挂帅的是贾母,领兵的是宝玉。

她这次给宝钗过生日宴,名为撵人,实用的是捧杀和架空之计。

在所有长辈小辈之中,将宝钗抬到最高,又贬到最低,这一层捉摸不透的态度,注定贾家邢夫人、李纨、三春等中间派会对薛家产生隔阂。

油汁浮在水面上,捧的再高,却无法与水交融。

宝钗想结网吞噬贾家的计划,无法再继续施展。

宝玉抢了一个理字,贾母建了一道城墙。

贾母连着两次出招,金党步履维艰,自知拖延下去,宝钗年岁大了,是等不及的。

正如攻城掠地,金党被堵在城墙外,退退不得,进进不去,每日虚耗粮草,终有兵败如山倒的一天。

所以,必要另谋他计,而这第四场仗,撑旗挂帅的是贾家的反贼贤德妃。

…………

宝玉、黛玉、湘云、宝钗四人来到贾母房时,发现另一个人也在,不是别人,正是贾敏。

黛玉很是惊讶,母亲来了,怎么也不跟自己说一声?

忽又想到,母亲过来,该不会是要接自己回去吧?不由得瞅了瞅身旁宝玉。

果然,宝玉眼中蒙上了一层忧虑。

但实际上,贾敏却根本没有接走黛玉的想法,现在是关键时候,黛玉不能走,也走不得。

她拉住黛玉,看了一圈,笑道:“没瘦。”

黛玉靠到她怀里,道:“我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宝玉坐过去,凑趣道:“林妹妹现在不但吃得多,还变得有劲了。”

他说的是昨晚她恼了,将他一把推出门外的事。

黛玉脸一红,给了他一个眼神,让他自行体会。

贾敏看出里头有事,肚子里在发笑,害怕黛玉面上过不去,岔开话题,道:“湘云也长好些了。”

湘云喜滋滋的坐过来,道:“我是胖了,大家伙儿都这样说。”

说话间,迎春、探春、惜春都过来了。

旁边便有小太监拿来一盏定做的四角平头白纱灯笼,上面八个顶角,挂着八个标注各人名字的签筒,分别是:贾母、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

上面还写了一个元妃所做灯谜,谜底是爆竹: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敏见了,便知元妃因贾母入宫,求老太妃为宝黛赐婚,以及为宝钗办及笄生日宴,欲撵薛家二事气急败坏,特意做了这个灯谜诅咒贾母。

其中,束帛是定亲下聘必备之礼。

元妃将贾母比作爆竹,大概意思是说:

您老自诩正义又怎样?看着威风赫赫,能催逼人胆。此前气势如雷的欲为木石姻缘下聘,闹了好一阵子,震得别人恐慌害怕,但现在再看呢?您老的百般算计屁用不顶。黄土都埋半截的人了,就不要讨人厌了,赶紧烧埋成灰算了!

尤其大正月的,四角方灯笼上裹着白纱,就更明显了,让小太监送到贾母上房,就是为贾母送葬之意。

此前省亲,她还顾念些许亲情孝道,而今见情势不利,为了利益,竟直接将贾母的养育之恩一笔勾销,恶狠狠咒养大自己的亲祖母去死。

皇家无亲情,元妃确实得道了。

亲生母亲被诅咒,贾敏一时气得肝疼,杀人的心都有了,贾母忙抱住她,低声笑道:“急什么。”

她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没经过,元春不认她,她也不认元春,既无祖孙之情,那就是外四路的人。

外人咒她两句,不痛不痒,犯不着生气。

不但不生气,她还高兴、得意,这说明元春怕她,畏她,已经绷不住盘了。

现在真正棘手的是另一个问题。

在寄此灯笼出来时,元妃让各人猜到了不要说出来,写在纸上,放入签筒,另外还让每人各做一个灯谜。

这一要求,就有好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谜底极其简单,一猜即中,但因未公之于众,所以猜谜的结果却是元春说了算。

若她硬说黛玉没猜中,岂不让玉儿当众下不来台?

第二:元妃让湘云、三春等制作谜语,就是要择选她们中的聪明人,让其暗中表明志向:选择金玉,从此跟着元妃王夫人走。

而各人所做灯谜是送进宫的,所以关于湘云、三春的态度,自己无法得知。

第三:宝钗若在签筒之中,偷偷和元妃互传信息,她也无法得知。

贾母深知,信息的不对称是最可怕的。

思索片刻,贾母笑命道:“将环儿、兰儿他们都叫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八个签筒,现在多了一个贾敏,又多了一个贾环、一个贾兰,变成了十一个人。

那必然有人要和别人共用一个签筒,至于谁和谁共用,贾母都已经想好了。

一时,贾环、贾兰都来了。

贾母笑眯眯对黛玉道:“你和宝玉共用一个,你那个空出来,给兰儿用。”

转而又笑眯眯对贾环道:“环哥儿,你和你宝姐姐共用一个。”

又问贾敏道:“你呢?”

贾敏笑道:“我和云丫头一起吧。”

贾母笑着点点头。

远水解不了近渴,你元妃在宫里,算盘打的再精,也是鞭长莫及,而这府里的大小事,都是她史老太君说了算。

众人猜了灯谜,制了灯谜,送进宫去了。

不待消息传回来,贾母命人立刻做一盏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让把元妃的灯谜,以及众人刚才制的灯谜都写出来,一一悬于其上,说要大家一起猜。

谁想藏着掖着都不行。

贾政下了朝,听说白纱灯的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自己生下一个不孝女,飞上枝头当贵妃,就正月节往家里送白幡,诅咒老祖宗去死,这还了得!

他生怕母亲入了心,赶紧换了衣裳,往上院而来。

贾母看到他,再想起贾元春,一点好气没有,当即要撵他走,贾政硬是缠着赖着陪笑着说要留下和老祖宗一起热闹,贾母方平复气焰,总得给当家男人一点面子,便让他也去做一个灯谜写上来猜。

一、元春送四角平头白纱灯笼,为示威贾母。

[1]灯笼有一传统,叫“喜圆方丧”,也就是说,喜事用圆形灯笼,丧事用方形灯笼,红白灯笼的寓意更不必说了。

[2]这会儿还是正月节,在贾母撵薛家人后,一盏白方灯笼立刻送进贾母屋,意思是:老东西,你该死了。

[3]后文王夫人完美隐身,贾政匆忙来见贾母,各种卖艺耍宝,姐妹们所制灯谜都悲感万分,皆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明白,这个家已经四分五裂了。

[4]更明显的是灯谜中的“束帛”二字,注意,束帛是古代贵族阶层婚丧嫁娶中的重要赠品,灯谜中两句“身如束帛气如雷”,“回首相看已化灰”,意思就是:哈哈,老太太,您费尽心机想让宝玉和黛玉成婚,回首一看,已经化成了灰烬,没想到吧?

二:宝玉不是答不出来黛玉的机锋,而是不能当众把答案说出来。

[1]宝玉填《写寄生草》表白,即用了《孔雀东南飞》中的一句“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2]这句诗,指的是两人之间的情义应该像蒲草磐石一样坚韧不屈,所以,尔有何贵?尔有何坚?答案明显:情如草,比金贵,信若石,比玉坚。

[3]黛玉知道宝玉知道,宝玉也知道黛玉知道,但黛玉知道宝玉不能说,所以故意借此问他。

三:贾母破元春的灯谜局,原著细节如下:

“命他们大家去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众小姐猜着,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了,一齐封送进去,候娘娘自验是否”

[1]元春不让说,只让写,所以猜的对不对,皆由元春说了算,根据后文,贾环和迎春分明猜对了,元春却故意说猜的不对。

“贾母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心机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于灯上。”

[2]贾母让“各人拈一物”,每人的谜底有限,无法表态站队,又利用贾环贾兰等,打破一人一个签筒的规则。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一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姊妹们各自暗暗的做了,写出来,粘在屏上。”

[3]贾母让所有人把所作灯谜写出来,她事后要检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灯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