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 第24章 婚约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第24章 婚约

作者:是正经作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01:38 来源:文学城

黛玉喝了燕窝粥,就睡下了,她这阵子长身体,吃的多,也容易困,宝玉见如此,只得离开。

转眼至二月,杨柳抽芽,江水回暖,这一日午后,宝玉接到消息,说林姑父一家上京了。

他抬步就往贾母上房赶,到了内间,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宝钗、三春等诸女眷都在。

贾敏正和贾母坐在榻沿上,她怀里抱着黛玉,不住的爱抚摩挲她的脸颊后背,说她长高了,也长大了。

宝玉忙行了礼。

黛玉本搂着母亲脖颈,眼圈红红的,听到人来,懂事地松开手,挨坐在贾敏旁边。

贾敏笑向宝玉道:“宝哥儿,快过来!”

宝玉几步上前,贾敏起身拉着宝玉看了一圈,笑道:“你也长了不少,再过一二年,就能赶上你父亲了。”

宝玉内敛的笑了笑,坐在一旁,听贾母和贾敏说话。

贾母问:“如海那边怎么样了?”

贾敏笑道:“他升了户部尚书,过几天就上任,这下我们要在京都长住了。”

贾母闻言,笑嗔道:“这样的大喜之事,你怎么不提前说,应该摆上几天戏酒庆祝一下的。”

“忙还忙不过来呢,哪儿有听戏的功夫?”贾敏嘻嘻笑道:“等过阵子乔迁新居再说吧,到时候我们来请您,您可不能不给面子。”

贾母诧异道:“乔迁?怎么说?”

贾敏笑道:“因他这趟差事办得好,皇上赐了一套内城宅子,就在离咱们荣府西南方向不远处,坐轿过去也只小半个时辰。”

轻飘飘几句对话,在场有人喜,有人忧,有人脸都绿了。

喜的是贾母,宝玉、及一干姐妹。

忧的是薛姨妈、宝钗。

宝钗这是第一次见到贾敏,却深觉这个人和贾母、林黛玉一样不好对付。

哪儿有人嘴这么叼的?

什么林如海升户部尚书、圣上赐宅子、请老太太过去赴宴,老太太不去就是不给面子……

明明桩桩件件都极重要,却被她说的轻飘飘的,跟闲拉家常一般。

炫就炫吧,这种不以为意的态度,才最打击人。

她再仔细端详贾母、贾敏、林黛玉,深觉这祖孙三代简直是老狐狸,母狐狸,小狐狸,狐狸一窝子。

三个人的眼睛很像,都透着贼。

不过又似有不同,贾母沉静如水,贾敏明澈有力,林黛玉清透灵动,说是狐狸成精一点儿问题没有。

王夫人没宝钗能稳得住,她听着贾敏的话,脸直接绿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数一数林如海当官的履历。

原是探花出身,在翰林院编修《会典》没多久,升了兰台寺大夫,正三品官职,品级虽高,但实权有限;

后派了外任,兼两淮巡盐御史,是从五品,品级虽不高,但负责事务很紧要;

结果没两年功夫,他又兼了正二品两淮总督的职,品级和实权都有了;

这也罢了,怎么现在又升了从一品的户部尚书呢?

升就升吧,还给了一套宅子,就在他们贾家附近,以后两家岂不是少不了往来?

更何况,中间还有个老太太,想离远点都不行。

王夫人忍不住安慰自己,没事,她哥哥王子腾是九省统制,从一品的武官,不差林如海什么。

黛玉听说自己家又要搬了,赶忙竖起了耳朵,贾敏发现了,笑着摸摸她的头,道:“上回不是说想要个新书房吗?我已经让人帮你弄好了,还有你一直惦记着留在老家的那几只鹦鹉八哥蓝鹊,我和你父亲这次来京,也帮你捎带上了,家里头还有个小花园,以后请府里姐妹们一起过去玩耍,好不好?”

那当然好了,黛玉喜滋滋的点头。

离开了这么长时间,贾敏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林如海很能理解她的心情,主动搬去了书房睡,让她们母女两个黏糊几天。

到了晚上,黛玉上了床,躺在靠墙内侧,贾敏掀开被子,一躺下,黛玉就靠了过来,趴在她臂弯处。

贾敏轻拍着她的背部,笑问道:“想不想娘?”

说到这个,黛玉鼻子酸酸的,止不住的委屈劲儿:“还说呢,你们把我一个人留在别人家,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贾敏无奈:“那是你外祖母家,什么别人家……”

黛玉还是百般委屈,把头埋在她怀里,瓮声瓮气的抱怨:“外祖母她们对我好,□□.府是二舅妈当家,她就不喜欢我……”

“她给你脸色瞧了?”

“那倒没有。”

贾敏道:“那你怎么知道?”

黛玉道:“我在外祖母家住了那么长时间,跟大嫂子、二嫂子、宝二哥、姐妹们全都混熟了,我们也常往荣禧堂那边去,可但凡二舅妈见了我,总是两句客套话,吃的香不香,睡得好不好,冷冷淡淡的。”

贾敏道:“你写信的时候怎么不说一声呢?”

黛玉道:“这又没什么,她不喜欢我就不喜欢呗,反正有外祖母在,她也管不了我的事。”

贾敏拧眉道:“难保府里那些会看主子脸色的奴才,借此轻视你……”

黛玉道:“所以后来我不怎么往她那院儿去了。”

贾敏摸着黛玉的脑袋,叹道:“让你受苦了。”

为人父母,最大的烦恼,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但又不忍孩子长大。

她和夫君护不了玉儿一辈子,趁早锻炼她,让她明白些人情冷暖、世事道理,对她而言是好事。

但说是这么说,做起来却很难,她实在舍不得玉儿受一丁点儿委屈。

王氏那个人她知道,碍于老太太,她面上总得对玉儿客客气气的,不敢做什么过分的事。

就是底下见风使舵的奴才难缠,指不定背后言三语四,或以小事越界试探,让玉儿刺心……

可人生在世,恶人恶言恶事总在所难免,遇到这些,不能往外看,要往内看,心静则物静。

只有修炼自己的心性,方能挡住这些风刀霜剑。

不过玉儿还小,这些道理让她慢慢悟吧。

黛玉忙道:“娘怎么说这样的话?这又不关娘的事,要怪也应该怪我,不能讨所有人的喜欢。”

“这和你没有关系,”贾敏亲了亲她软嫩白皙的脸蛋,道:“从前是你年纪小,有些事不好跟你说,但我女儿现在长大了,居然都能分清谁喜欢她,谁不喜欢她了,娘也就不瞒着你了。”

黛玉茫然的眨眨眼。

难道里面还有什么内情不成?

贾敏便将她弃王子腾嫁林如海的旧事告诉黛玉,叹道:“你二舅舅从小就护着娘,他见我不愿意嫁给你王家舅舅,便主动提出和王家联姻,娶了你二舅妈。”

黛玉天真的问道:“不和王家联姻不行吗?”

贾敏道:“当然不行,你外祖父将贾家在军中的人脉都给了你王家舅舅,好不容易抬举他起来,怎么能断了这层关系呢?”

黛玉道:“那二舅妈不想嫁二舅舅吗?”

她不免往这个方向猜。

贾敏好笑道:“不是这样的。”

她是离经叛道,玉儿他父亲又极优秀,所以两个人才得圆满,实际上,哪儿有那么多想嫁不想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出了一会儿神,摇头道:“这又是另外一桩事了。”

黛玉认真的听着。

贾敏犹豫半晌,道:“因婚嫁关系,娘和你父亲都对你二舅舅有些亏欠。在你刚出生不久,那天,老太太、你二舅舅、你二舅母、你父亲、娘几个人坐在一起,老太太说,要给你和宝玉定下小儿亲。”

黛玉双眼顿时瞪得溜圆,她第一次听说这件事。

不过,她总算明白为什么她在贾府的时候,她和宝玉的东西都是一对了。

也就是说,母亲真的答应了?!!

贾敏抚了抚额,尴尬道:“当时娘和你爹都还年轻,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想那么多……”

黛玉急道:“你们是怎么说的?”

贾敏道:“他小名叫宝玉,你乳名叫黛玉,都占一个玉字。且因席上有番邦进贡的枳椇子,《本草拾遗》上说:‘枳椇子树生南方,人呼白石木,枝叶俱甜。嫩叶可生啖,味如蜜。老枝细破,煎汁成蜜,倍甜,止渴解烦也。’寓意很不错,所以贾林两家便给你们定下了木石之盟。”

“对于这件事,你二舅母是不乐意的,但有老太太做主,你二舅舅、你父亲又都同意,所以没有她说话的余地。”

贾敏抱紧女儿,叹道:“因为当时你们还小,所以木石之盟的事,只有有限几个人知道,并未传扬出去。”

黛玉赤红着脸,问道:“那我将来是不是真要嫁宝二哥?”

“不用,”贾敏笑道:“关于你的终身,我和你父亲早都商议好了,我们两个膝下,就你一个宝贝女儿,怎么舍得往外嫁?将来定要招赘的。”

黛玉终于明白,为什么她初进贾府,母亲就千叮咛万嘱咐,说宝玉淘气,让她离宝玉远些了。

原来母亲也是有私心的。

不过,这片私心全是为了自己。

黛玉默默不语,半天,道:“我们要毁约吗?”

贾敏笑道:“那倒不至于。老太太、你二舅舅都是实在亲人,见我们只有你一个宝贝女儿,怎么好提婚事?我想着,让你父亲多提携提携宝玉,将来宝玉能有一番成就,也算对得起你二舅舅……”

“再者,咱们林家有我在,贾、林两家来往亲密,没到再联姻的份上,这个口头约定也就不重要了……”

说到这里,贾敏不禁感叹道:“原本我挺担心的,生怕老太太硬要把你和宝玉往一起撮合,连带着对宝玉有几分防备。谁知这次下扬州,我们没办法带你去,只好将你留在贾家,倒改变了看法,我见你写信时常说,宝玉对你如何如何好,可见他这个孩子人不错,你有这么个哥哥,以后也有个倚仗……”

黛玉听到这儿,心里就有些闷闷的。

母亲固然是为她好,但怎么也不问一声她的意见呢?可见母亲招赘的心是定了的。

父亲和母亲是一条心,肯定也同意招赘。

但问题是,他们还都年轻,也才三十多岁,怎么能确定一辈子只有她一个女儿呢?

万一没两年又添了一个弟弟、妹妹的……

黛玉想着,不由问出了口。

贾敏正色道:“我和你父亲不打算要了,只有你一个孩子,尚可说。万一再有了孩子,你和宝玉的事就蒙不过去了,首先就过不了老太太那一关。”

“一想到你嫁给宝玉,你那个讨人嫌的二舅妈就成了你婆婆,我就满肚子不舒服。”

设若不嫁呢?

她也是当人女儿的,不能不孝,何况,两家亲事,当初自己也同意了。

所以,不如就要玉儿一个孩子,用怀柔政策和迂回战术,迫使木石之盟消解。

黛玉听的傻眼,父母亲这是……为了自己,豁出去了。

贾敏又道:“你放心,你的事就是咱们家最大的事,即便招赘,也一定挑一个各方面让你满意的,有我和你爹在旁边掌眼,绝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

黛玉咬了咬唇。

她不放心。

父母亲一心为她考虑,恨不得为她遮挡所有风雨。

可实际上,贾府的事哪儿有那么简单?

她现在已经全明白了。

自王家舅舅一升再升之后,二舅妈便在和老太太暗斗,她还请了薛家人来助阵,企图用王、薛两家的势力,抢夺贾家内部话语权。

二舅妈本为了自己利益,却直接引发了四大家族的内斗。

薛家应是王家的附庸。

二舅舅、琏二哥皆娶了王家妻子,如果宝二哥再娶与王家沾边的妻子,料想不用多久,贾家必为王家所操纵。

即便二舅妈只是想借金玉良姻辖制木石之盟,可战鼓已打响,纵现在她们林家退出,王家野心勃勃,岂会同意她舍弃金玉?

形势自然不由她一个内宅妇人说了算。

老太太是贾家的天,一心只有贾家,她宁死,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贾家改姓王。

可这种事,二舅舅却无能为力,他只是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官职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贾家其他叔伯,更是空有爵位,没有实权。

所以只能靠老太太去斗了。

二舅妈倚仗王家舅舅,老太太倚仗什么呢?

超品诰命夫人,以及婆婆身份的天然压制?但这些头衔都是虚的,并不实在,很容易被架空。

内部势力几近没有,只能倚仗外部势力。

老太太的娘家,史家两位侯爵叔叔,皆是四品武将,并不能与王家舅舅抗衡,大约只能当中立派,明哲保身;

唯一剩下的,就是她的父亲,现升了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与王家舅舅有一较之力。

她的父母亲,是不会不管外祖母的。

何况王家和他们林家,一个是旧皇党,一个是新皇党,天然就是两派。

最容易的,就是她嫁给宝二哥,可父母亲比起老太太,更在意她,不可能答应让她入局……

木石之盟,注定变成木石前盟。

他们想到能和平解决,帮着老太太的办法,就是扶持宝二哥,等宝二哥起来,贾家有了家族内部势力,什么都好说了。

但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才十来岁呀,不可能一下子成了一二品官员……

所以他们家势必和王家有一场暗战。

怪不得他们家的新宅正好在贾府附近,这就是来给老太太助威了。

黛玉越想,越觉得局势之复杂、混乱远超出她的想象,不由暗叹:亏自己往日觉得自己聪明过顶,而今再看,和父母亲比起来,自己根本就是个小孩子。

宝黛有婚约这个事是绝对的,考据如下:

[1]贾母一定要接黛玉入府,黛玉一入府安排和宝玉一起住,连三春都移至抱厦处,就是让她们培养感情。

[2]原著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节,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夸赞自己,“从不说这些混账话”,之后,确定宝玉为自己知己。

紧接着有一段心理活动:“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推知,林如海去世前,一定对黛玉说了自己对她的安排,且这个安排和宝玉有关。

[3]王熙凤开宝黛二人的玩笑,说明贾、林两家的长辈对她和宝玉的婚事心照不宣。

[4]另原著戏曲也有暗示,等写到相关章节再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婚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