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黛玉弟弟爱种田 > 第61章 童子试

【红楼】黛玉弟弟爱种田 第61章 童子试

作者:快乐猪憨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5 17:19:49 来源:文学城

本朝为鼓励众人读书,在常规科举考试外又设立了童子试,凡十岁以下的童子能通经作诗赋者可应试。

该考试与科举考试中的童试在名字上十分相似,但是在本质上有较大差别,可以看错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特殊类别,每三年举办一次,通常在举办乡试的前一年举办,参加的人也需通过三次考试,分别是各省举办的乡试、全国举办的会试以及由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报名的人需要在参加第一次乡试时,年龄不超过十周岁。

而科举考试中的童试则不同,他只是常规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环节,学子在通过童试后,被称为童生,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院试,对于报名参加该考试的人的年龄并没有要求,在参加完童试后,进入每年一次院试,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乡试,以及最终的会试和殿试。

因此,童子试算得上另外一类科举,不过因为其限定年龄,通过考试的人只是不到十岁的孩子,虽然授官,但都是闲职,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作秀,因此每轮考试筛选出来的人数也十分有限。

正式的科举考试全国会产生两百到四百名不等的贡士,其中产生三名三甲、约五十名二甲,剩余人为三甲,天子都会根据其等级和表现进行授官;若没有通过会试,仅通过乡试,就可称为举人,有资格授官,虽在官场起点不如进士,通常从低等官员做起,但也已经高人一等;若没有通过乡试,仅成为秀才,也有免除赋税、徭役等特权。

而童子试则不同,虽只设立了三个等级,通过乡试的也可成为秀才,但通过人数仅取全省的前二十名;通过会试可以成为举人的,也只取全国的前十名,而最终通过殿试的,成为进士的,只有前三。

过往的历史中,真正授官的只有前三。

但是通过童子试的举人们,可以免费进入国子监进一步读书,且在国子监的读书期间,可以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且可越过各省的乡试,直接参加全国的会试。

这对于读书之风盛行的江南、江西地区,可谓另外一个突出重围的好办法,因此各家读书人对于童子试的参与度也十分高。

参加童子试,需要先在各府县报名,由当地主官对于考生的年龄和道德进行考评,确认年龄小于十岁,且道德无瑕疵后,一起报送省府,由省府统一组织考试。

考虑到考生们的年龄,考试的时间仅一日,包括贴经、杂文和策问。

贴经由考官从经典中选择若干句,空出其中的某句,需要由考生将缺的地方给补上,是童子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杂文则考写作,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写一些论、表、试、赋之类的文章;

最后是最难的环节——策问,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论题,写出自己的观点,包括法律、时政等,这个环节对于不到十岁的孩子,具备较大挑战——

但对于黛玉而言,反而是优势。

作为女子,要参加正式的科举,在贴经和杂文上,黛玉自信不会差于其他男子,但是策问需要对社会的理解,而女子长期被囿于后宅,参与外部社会活动的机会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十岁的年龄限制,黛玉与其他的男考生的差距,就会小很多了。

黛玉已通过县府的资格审核,跟王重碧一起,站在江苏省的省府童子试现场。

虽然本省仅会选出二十名秀才,有资格参加后续的会试,但是有志于科考的年轻学子,基本上都会参加这样的考试,因此现场人头攒动,由因参加考试的都是十岁以下的孩子,各学子的父母都紧张的跟在一边,到处都是人声鼎沸。

省府按照号码的区段,挨个叫考生进考场,黛玉和王重碧的考号居中,因此两人都安心的坐在马车里等,林家的下人在前面等着叫号,再来叫别人,紫鹃一遍遍的检查着考生篮里准备的物品。

不久,叫到了黛玉的考生段,黛玉穿着一身白衣,挽着简单的发髻,提着考篮排进了队伍里,周围的考生和家长们见到这般气质卓越的女童,不由得的都多看几眼,但都以为是送考的亲友。

直到黛玉走到检查的入口,“第二百一十二号考生,林绵。”

“这位姑娘,请考生亲自过来,这里已是考场的入口,送考的亲友请在此留步。”考场入口的搜检官看到面前的小姑娘,语气放缓了道。

“小女便是考生,第二百一十二号,林绵。”黛玉重复道,点了一下监考官面前放着的考生名单,上面正写着林绵两个字。

“这…怎么是个姑娘啊…”搜检官疑虑道。

正为难间,监临派人过来问是怎么回事,搜检官忙将事情上报过去。

本次童子试乡试的监临是江苏省总督赵可立,最近瑞亲王办理一些事情来了姑苏,正值江苏办童子试的乡试,便一同过来观摩。

“禀赵监临,有个姑娘报考了本次的童子试,搜检们正在为难呢。”搜检官忙派过一人来赵可立处回禀。

“姑娘?你们怎么办事的,报名的时候,没审核出来?”赵可立疑惑道。

“本王记得,童子试凡童子十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可应试,可对性别有要求?”瑞亲王在一边,疑惑的问道。

“话是这样说,”赵可立大脑中迅速转了几圈,这瑞亲王平日里可不是这般喜欢看热闹的人,“只是却无前例,考场中一时也没有女官,倒是瑞亲王身边,按制应该带了宫中的女官?可否姑且借用一番?”

“这般为国取材的大事,本王自然责无旁贷。”瑞亲王对着身后的内侍交代一番,便有早早准备在一边的十来名女官跟着去往考场。

赵可立见状,也急忙叫人去考场紧急安排了一番,特意最角落里找了一处考棚,化做这位女学子的考房,又在这个考棚和其他使用的考棚间空出两个考棚的空子,对面的考棚也不予使用,与其他男学子区稍作隔绝,女官们在请示了瑞亲王和赵可立后,又拿过准备好的青布,挂在最后三个考棚之间。

赵可立见早准备好的东西,心里便知这个女童身份不一般。

黛玉在接受了女官们的搜身后,便跟着女官们来到考场,等待试卷的发放。有了黛玉的案例,王重碧在进考场时,十分顺利,也由女官们完成搜身,并被引到黛玉所在的区域。

坐在考试的考棚里面,黛玉有一种不真实感,多少年间,自己应该是进入这个考棚的第一个女子,她的内心一阵澎湃,深呼吸几口后,将考篮中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将笔墨拿出,提前开始研墨。

正研墨间,见到女官引着王重碧也往这边走来,两人对视了一眼,相互给予对方一个鼓励的微笑。

待到一声锣声响起,考试的时间开始,女官在考官们的陪伴下,将试卷发放到黛玉和王重碧手里。

黛玉打开手里的试卷,深呼一口气,开始答题。

第一部分是贴经,黛玉快速扫过试卷,因是童子试,因此考题普遍都常规,多是四书五经的内容,只除了一两道出现了周易和春秋的内容,其他都十分简单,黛玉素来过目不忘,提起笔,十分快速就答完这个部分。写完后,她又认真检查了一遍字迹和内容,确认无误后,将答卷放到一边。

开始第二部分的杂文,这次考的内容是诗,需要以春为题材,写一首七言律诗,作诗向来是黛玉的舒适区,她沉吟半晌,结合考试的目的和本次童子试的意图,迅速有了一首,以参加童子试的考生的口吻,赞颂当朝天子和朝廷的颂圣诗。她在草稿纸上迅速写出,有推敲了一番,修改了几处措辞,便一字一句得誊写到正式的考卷上。

答完前面的两个部分,外面的考官刚敲完午时的锣声。

黛玉感到腹中有些饥饿,便从考篮中拿出紫鹃提前准备的食物,简单用了一点,又拿出一片参片含在嘴里,简单休息了一下。

便到了最后一部分,策问。

问君如何以忠孝为本,而立于天地之间?

见了考题,黛玉紧张的心情舒缓不少,这个题目十分中规中矩,且在很多年的考试中都出现过类似的题目,黛玉早已在崔凤仪的指导下,从好几个角度写过类似的论文,她迅速得打好一篇腹稿,然后誊写到草稿纸上,检查了一下错别字后,再用馆阁体一字一句誊写好考卷上。

最后再整体检查了一下三部分考卷的字迹完整性和书面整洁度。

最后,黛玉在考卷上,认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林绵,便第一个举手示意交卷。

她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名字想,想起小时候贾敏抱着自己,温柔的告诉自己,绵是她的大名,由林如海取自道德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希望她能够如同溪流一样,虽然看似柔弱无力,但是坚定持续,有着抗衡石头的力量,也能够长长久久的活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