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衍生】替瑛华 > 第7章 第七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却说正月二十一这日,乃是薛宝钗的十五岁生辰。贾母因喜她稳重和平,特地自己捐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她置酒戏。凤姐得了这个差事,自是尽心操办,在荣庆堂内搭起戏台,请了一班小戏并一个弹弦子的女先生。

这日清晨,宝钗梳洗已毕,对镜理妆时忽见镜中牡丹纹样微微发光。她想起昨夜梦中重回太虚幻境,见那株绛珠仙草已有枯萎之象,而顽石上的裂痕愈发深重。莺儿在旁为她戴上金锁,见姑娘望着镜中出神,笑问:"姑娘可是在想今日点哪出戏?"宝钗轻抚项间金锁,但见"不离不弃"四字在晨光中泛着异样的光泽,心下暗叹:这一场大梦,终究是要演下去的。

且说宝玉一早便觉心神不宁,自失玉后他常觉胸中空落,唯有握着那块青褐顽石时方得片刻安宁。袭人替他更衣时,见他又将顽石揣入怀中,不由蹙眉:"我的爷,今日宾客众多,仔细让人看见这石头,又该说闲话了。"宝玉却道:"这石头才是我的本相,怕人说什么。"正说着,忽见顽石上"通灵"二字一闪,他眼前竟现出太虚幻境的景象来——那警幻仙姑执着一卷新誊的册子,正往"金陵十二钗"上添注朱批。

---

晌午时分,荣庆堂内已是笙歌鼎沸。贾母与薛姨妈坐在上首,王夫人、邢夫人并众姊妹依次而坐。宝玉独坐在角落,手中摩挲着顽石,但见那石头在戏台光影间时明时暗,竟与台上帝王将相的冠冕一般变幻不定。

宝钗今日穿着藕荷色绫袄,外罩青缎掐牙背心,显得格外端庄。凤姐笑道:"今日寿星最大,宝妹妹快先点一出。"宝钗谦让一回,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蹙眉道:"只好这些热闹戏。"宝钗含笑近前,衣袖不经意拂过他怀中顽石:"这戏文里有支《寄生草》,词藻极妙。'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倒像是为你写的。"

话音未落,宝玉只觉怀中顽石突然发烫,眼前竟现出青埂峰景象——那顽石崩裂处,赫然刻着"寄生草"三字!他怔怔抬头,见宝钗眸光清亮,似是话中有话。

黛玉在对面席上瞧见这一幕,轻摇团扇对探春道:"可见有人要'点化'他了。"话音方落,忽见宝玉怔怔起身,对着戏台喃喃:"没缘法转眼分离乍..."那声调凄楚,竟与台上鲁智深一般无二。贾母忙问:"宝玉这是怎么了?"袭人急得暗拉他衣袖,宝玉却浑然不觉。

---

原来宝钗早觉出其中异样。自去岁冬日起,她便常做些离奇梦境。有时见自己化作牡丹,在太虚幻境与绛珠仙草相邻而居;有时又见神瑛侍者仍在灵河岸畔灌溉,那顽石却已滚落红尘。直至前夜守岁,她见宝玉项间空悬,那通灵玉失处隐隐泛着青光,光中竟映出"假凤虚凰"四字,顿时了然——这一世原是镜花水月,自己不过是陪演一场醒世大戏。

故此生辰点戏,她特意选了《山门》。见宝玉痴态,她只从容对王夫人道:"宝兄弟这是悟了。"又命莺儿将备好的《金刚经》送去,经页间夹着张字笺,却是"莫认他乡是故乡"七个小字。

且说宝玉自那日听戏后,整日神思恍惚。这日独坐桃树下参禅,忽见黛玉袅袅而来,将本《南华经》掷在他面前:"二爷可曾读过'朝菌不知晦朔'?"

宝玉拾起经书,见正是《逍遥游》篇,苦笑道:"妹妹又来点化我。"

"我点化你什么?"黛玉折下桃枝轻嗅,"不过见二爷近日言行,倒应了庄周梦蝶的典。"

忽一阵风过,桃花落如红雨。宝玉见落英拂过黛玉鬓角,竟与太虚幻境中仙草承露之态一般无二,不觉痴了。待要开口,却见宝钗带着莺儿过来送茶,项间金锁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颦儿也在?"宝钗浅笑,"我新得了庐山云雾,特请你们尝鲜。"

黛玉瞥见金锁上"不离不弃"四字,忽对宝玉道:"二爷可记得前儿戏文?'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倒像是说有人要皈依佛门呢。"

宝钗斟茶的手微微一顿,茶汤在杯中漾起涟漪。她早知黛玉机锋,此刻却故作不解:"颦儿总说这些禅语,倒让我们俗人听不懂了。"

---

这日众姊妹在藕香榭联诗,宝玉独对池中残荷出神。忽见水面倒映出两个月亮,一个月亮里宝钗在蘅芜苑抄经,另一个月亮里黛玉在潇湘馆焚稿。他惊回首,却见宝钗正将暖炉递给黛玉:"妹妹体弱,仔细着凉。"

黛玉接过暖炉,指尖在炉身"金玉良缘"四字上轻轻划过:"姐姐这炉子倒别致。"

宝钗从容笑道:"不过是个俗物,比不得妹妹潇湘馆的天然风雅。"

探春在旁听见,打趣道:"宝姐姐总这般周到,倒显得我们不会照顾人。"

湘云突然指着池面道:"你们快看!水里怎有两个月亮?"

众人望去,只见月影幢幢,哪有什么异样。唯宝玉怀中顽石阵阵发烫,石上现出"风月宝鉴"四字,与贾瑞临终所见那面镜子一般无二。

---

是夜宝玉梦至太虚幻境,见警幻仙姑执册而立。那《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黛玉的画旁新添了行朱批:"绛珠归位,顽石梦醒"。待翻到宝钗那页,却见牡丹图上题着:"任是无情也动人"。

警幻叹道:"痴儿,可看明白了?"

宝玉急问:"仙姑,宝姐姐她..."

"她本是牡丹花神,暂借薛氏女之身了却尘缘。"警幻袖中飞出片牡丹花瓣,正落在"金玉良缘"四字上,"你且记住:真者自真,假者自假。"

宝玉惊醒,枕上犹有牡丹余香。忽见袭人举灯进来:"二爷梦魇了?方才宝姑娘让莺儿送来安神香,说是用牡丹露调的。"

---

翌日宝钗来探宝玉,见他正对镜梳发。那镜中映出的分明是青埂峰顽石,宝玉却浑然不觉。宝钗取过梳篾,轻轻替他绾发:"昨日母亲说起...姨母有意..."

"姐姐不必说了。"宝玉突然打断,"我昨日读《庄子》,见'泉涸,鱼相与处于陆',倒想起个典故。"

宝钗手不停梳,镜中映出她淡然笑靥:"可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二人镜中对视,竟都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了然。恰逢黛玉来送诗稿,在帘外听见,不由怔住——原来宝钗也...

紫鹃正要通报,黛玉摆手止住,悄悄将诗稿放在竹帘下。那稿上新写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墨迹淋漓,竟似有无限怅惘。

---

转眼芒种饯花神,大观园内彩绣辉煌。宝玉见宝钗在扑蝶,那蝶儿却总往黛玉那边飞。忽一阵风过,宝钗袖中飘出张字笺,正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黛玉拾起递还,轻声道:"姐姐的签文掉了。"

宝钗接过金锁,见那八字竟化作"花开有时,谢亦有时",不由怔住。再抬头时,见黛玉已转入花丛,衣袂飘飘似要乘风归去。

是夜宝钗独坐灯下,取出前世在贾府抄录的《金刚经》。经页间夹着干枯牡丹,花萼上隐隐现出"镜花水月"四字。她想起日间黛玉眼神,忽然明白:这一世三人同行,原是共演一场醒世大戏。

窗外忽传宝玉歌声,却是《山门》里的《寄生草》:"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歌声苍凉,惊起宿鸟纷飞。宝钗推开窗,见月色如洗,那株绛珠仙草在太虚幻境中的影像与潇湘馆的竹影渐渐重合。她轻叹一声,将金锁收入匣中——这场大梦,终究是要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