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王夫人重梦红楼,带着贾府洗心革 > 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瓷青纸贵莫道情薄

林如海上京不止朝圣述职,还需拜访多名京官上峰、同寅,自然忙得不可开交。

另一头替代贾敏问候贾府娘家众人的吴言家的,除了向贾母、王夫人请安示好,连着两日去了东院见过邢夫人、宁国府见过尤氏婆媳两人,连礼带好去热闹一番。

王夫人派了两个丫鬟跟着吴言家的,毕竟十几年未在贾府行走,一是怕下人们不小心冲撞了她,二是有事也能早点通报。

听闻这两日闲聊之事与说给贾母听的相差无几,只有一处奇怪的,便是采儿退却外衫,露出一节细麻衣,不知何意。

两个丫鬟打听不出来,王夫人也就没过多注意,心想或许是姑苏的流行罢了。

今日正听着吴兴汇报墨宝阁的生意没前头好,说起近来流行一种叫瓷青纸,以其色如瓷器的青釉闻名,周遭的书店一经兜售就一扫而空,只不过这纸贵得很,三钱银子一张。

唬得王夫人一跳,不禁咂舌头道:“普通纸都是一百张计价都不值一钱,它一张卖三钱,要出一本书可了不得,不得几十两银子一本,真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太太,京城又不缺有钱的文人名士,这越‘顶级’就能更凸显他们的身份。”吴兴混迹在琉璃厂多日,眉眼沾染了些市井市侩之气,小声道:“昨日有个外乡客来店里,背着一书筐的东西,只看不买。店里伙计手脚没轻重,不小心把外乡客的背篓撞倒,一瞧可不得了,居然全是瓷青纸,我看足足有成百上千张。我连忙引了他进里间去,一问说是祖传秘方制的,听闻上京流行便来碰碰运气。”

“保真?”王夫人追问了下,毕竟正常人没寻到合作店铺就背着上千张瓷青纸到处走,实在不寻常。

吴兴连忙重重地点头,着急地说:“太太,他带来的都看了,张张都是瓷青纸。这是瓷青纸实在太贵,我不敢轻易应下来,今日他去别家转悠了,我怕错失良机,才回来说与太太拿主意的。”

宝墨阁店铺租金、装点门面,为了新店开张而囤了不少书、画,笔墨纸砚按需进货,加上雇佣了两三个伙计兜售和喊卖,都花了上千两银子,这还是王夫人自个的梯己钱。

现如今吴兴打包票说这生意一本万利,机不可失,连着催她下决心进货。

王夫人心里头有些不安,再细问了下价格,吴兴手比了个九,笑道:“太太,外乡客只要九分一张。”

“如此便宜?”王夫人没立马利益熏心,反倒生出一丝谨慎:“外头又如何?”

“太太,这瓷青纸本失传许久,能制出来的本就没几人,哪能打听得到买入价呢。”吴兴解释了一通,又说道:“这纸是省外来的,每过一道关便是一层税,到我们京城来可不就高价了。如今外乡客自个制出来的,工费省了,税也省了,不就便宜我们了?”

看王夫人心动中夹杂着犹豫,吴兴又开口道:“若是被他寻了别家卖,我们可就真的白白亏了。这一千全买了下来,还可以让他八分一张,转手卖去三钱,轻而易举就赚了两千两百白银。若是他有更多瓷青纸,我们也可卖低些出去,替宝墨阁打出个‘便宜好货’的名头出去,不正名财双赢。太太您说呢?”

这两千两百盈利足以打动人心,王夫人唤了彩鸳取来一千六百两,正是三张五百两官票和两张面额五十两,小心叮嘱道:“不必买一千张,按他九分一张买一百先,若是卖得好,再继续买五百、一千张的买。这一千六百两我当进了一千九百张瓷青纸,你能多说动他多卖的,便算赏你的。”

一听王夫人还给了口子,吴兴目瞪口呆,直到手中接过了官票,才屁滚尿流地连连谢过王夫人,心里盘算:少说也有一百张之多,两百白银就这样到手了。

吴兴怕外乡客应了别家书铺,连忙与王夫人告辞出府去,一匆忙出去,差点与吴言家的撞个满怀。

派遣在吴言家的小丫鬟晦气道:“在太太屋里如此莽撞!”吴兴一看吴言家的身穿如同主子一样光鲜亮丽,连忙躬身道错,低头退出院外。

吴言家的问了句:“怎么进了二门内了?”毕竟外男常在二门外管事,少有进来太太院里的。

“是太太的陪房,不知怎么今日进了来。”小丫鬟如实回答,吴言家的若有所思,王夫人屋外坐着几个婆子,一见便连忙撩起帘子请进。

王夫人刚让人收拾了茶碗,就看到吴言家的进来,笑着让人搬来椅子。

向来本分的吴言家的哪里敢坐,就着王夫人塌下的脚踏坐了下去,笑道:“太太,这几日我领了我家太太的命,各位娘家太太都请安了一番,如今便来您这处,讨个吉利。”

彩鸳斟茶递了吴言家的,又从怀里掏出了个小锦囊,红彤彤的,甚是吉利。王夫人接过后,转手递给了吴言家的,说道:“理应如此。怎么没见采儿。”

吴言家的手上捏了捏,至少有五两银子,脸上笑颜道了谢,万福道:“今日除了给太太讨个吉利,还有个事说,她在反而不方便。”

“哦?”王夫人便示意她开口说说。

“采儿身披麻衣之事,想必太太知道了?”吴言家的虽是询问,语气里却是肯定,脸色一变,说:“采儿七八岁就跟着我家太太去了姑苏,如今也有十年出头。这次老爷上京来,原只派我一人来问候,谁料闹了事,才让她一同来的。”

“姑爷府上只得他一子,姑奶奶又是女主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不看僧面看佛面,家里如何还闹事?”王夫人笑道。

吴言家的连着摇头,说道:“太太说话在理,我倒只敢与您说几句。在老太太面前,只敢说喜不敢言忧,我翻了几件稍好的事说了,老太太都出了泪豆。要是说坏的,只怕。”

王夫人这就迷糊了,问道:“可是姑爷欺负?虽说娘舅家不在姑苏,但若真的欺负,不过半个月水路,怕甚么!”

“不不不,我家老爷是极好的。”吴言家的连忙否认,说完又见王夫人无耐烦之意,继续说道:“我家老爷家里四世列侯,这世代传承的何止是老爷,还有那伺候过祖上的管家奴才们。我家太太虽说嫁了过去,没有舅姑伺候,但也使唤不住这班‘老子’,不知跟他们斗了几回,好在老的老了,才算过得舒心。”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当初她可羡慕着贾敏嫁过去就当家,没想到还要跟元老级家奴斗智斗勇。

王夫人叹了口气,说道:“既是如此,你回去多劝说你家太太放宽心,养好身子,好好享福才是真。”

吴言家的点了点头,说:“太太说得对,如今便是采儿一事横在心胸,我家太太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王夫人忙着追问何事。

原来贾敏嫁与林如海去了姑苏,林家府里上下多听命于大管家,就算贾敏插手去管,也没几个听话的,当然气得她告林如海听。林如海虽是家中顶梁柱,却也受大管家的疼惜和呵护长大,一面是亲如父兄的老奴,一面是亲亲娘子,只得多番斡旋。

贾敏知晓林如海面上应承,背地里又心软,一时也斗不过那班老奴。又见林如海内外夹攻,身子骨渐渐弱了下来,又气又急,便索性放手不管,只守着二门的事。

这十来年,多得是贾敏陪房和丫鬟能干,而林家大管家早几年就病逝了,位居其下的二管家与贾敏多有来往,这才让贾敏慢慢把持林家管事。

近来闹起事来的正是二管家,他也是世代伺候着林家主子的,说也奇怪,同林家一般几代单传,其子大采儿一岁。贾敏与二管家来往,正是借了他儿子看上了采儿的光,一来二去的,去年便配成一对。

采儿受得贾敏的调教,‘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嫁与了二管家之子,再生子女继续伺候林家小主子们,算得上是好事一桩。坏就坏在今年六月,采儿丈夫突然急病走了,没留个一儿半女的,差点哭瞎了二管家夫妇。

只是丧礼过后没一个月,林家下人传遍了‘采儿克夫’之事,二管家暗地里不知打骂了多少次采儿,后来又听了‘大聪明’的话,说是贾敏故意让采儿害死二管家之子,绝了他家之后,以后便没人能拿捏贾敏。

谣言的可怕之处不在于疯传,而是听者有意而疯起。

贾敏知道采儿被打骂之后,早就让人带回二门内,就怕被他们搓磨没了。二管家则以此为据,闹着贾敏要采儿一命换一命。

别提贾敏善待下人,采儿又是她一手调教大的丫鬟,就算是当朝律法也没凭据任意打杀奴仆的。林如海身为官员,自然不允许名声受害,便命人开棺检尸,力求公平公正。

一查确实是急病而亡,不存在所谓的下毒或下蛊,真相大白后,二管家又骂采儿八字太硬,克走了丈夫,还让丈夫死后不得安宁。

采儿虽是还了清白,却又陷入了道德谴责,三番两次便想了结。贾敏想要留着采儿在林家又不好,遣了出去又违了良心,左右无法,知林如海要上京述职,便央着带采儿前往,看看娘家收留她如何。

“索性这次水路上差点去了性命,采儿倒也惜命了起来,性子也如以前一样。”吴言家的没细说水路之事,继而说道:“太太,采儿也跟着二管家学了不少本事,看账、收账都学了,其余就不用说了,我看她留下来也好。”

王夫人想到采儿年方十九便寡,在姑苏林家也无立足之地,况且品性不错,就算舅姑如此虐她,还是为亡夫守丧。

“我自是好,只是看她意下。”王夫人一点头,吴言家的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卖身契,递与说道:“太太,这是采儿的卖身契。这几日下来,我看太太极好,采儿能伺候您,开心都来不及呢。”

送走了吴言家的,彩鸳收起卖身契,向王夫人问道:“太太,可要唤采儿来?”

只见王夫人摇了摇头,道:“不急,我先想想。”又吩咐道:“你倒可以先找她说说话。”

彩鸳应了声是,见屋内没事就溜了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