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王夫人重梦红楼,带着贾府洗心革 >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刘姥姥胆大夸海口

原是刘姥姥与刘氏等了许久未见青儿回来,那带路的丫鬟又不知哪里去了,不敢与周瑞声张,只得找借口出来寻。

只是等刘姥姥和刘氏到了茅厕处,前后找了几回也没看到青儿踪影,急得刘氏满面惆怅。

刘姥姥也很着急,却也只能先劝刘氏分开找。

两人兵分两路,刘姥姥这一头也寻到了青儿进来的小圆门,只是她没青儿好运,刘姥姥走了没几步便被巡视的婆子逮住了。

刘姥姥一开始喊着是来找孙女,看婆子们作势要打板子,吓得她连忙喊道:“我是你太太家的亲戚!”

一听到搬出了王夫人名头,婆子们相顾一视,便也不敢下手去,这才免了一顿板子。

只是巡视的婆子通报给管事娘子后,不一会儿便来了个年轻的媳妇儿,瞧了下刘姥姥通身打扮,冷笑道:“什么旮旯儿都敢称是太太的亲戚!”

刘姥姥本有些许心虚,一听这人不屑的语气,理智的筋嘣地一下就断了,立马梗起脖子说道:“我认识你家太太时,你都不知在哪个旮旯处呢!”

管事娘子一是担心刘姥姥确实是太太房亲戚,二是若假冒亲戚自然有理惩治,挑眉说道:“行,那就去太太跟头认认。若不是,立马抓你去见官!”

“若是呢?”刘姥姥本就酒气上头,若是平素遇到这班态度强硬的人,早就低头顺耳去了。

管事娘子没搭理,吩咐了两个婆子押着刘姥姥去王夫人院子处。

经过一处院子,门口只有两个婆子摇着扇子昏昏欲睡,只有一个小丫鬟忙进忙出,见到她们一行人浩荡,立马躲避开来。

拐了个角便过了夹道,后廊门口有两个总角候着,一看是管事娘子便连忙开门,嘴里打听着何事,被管事娘子呵斥一句“别什么事都打听”就紧闭嘴巴不敢吭声。

刘姥姥像是借酒壮胆一样探了探头,这诺大的贾府给她带来的无名的焦虑。

肩膀上一痛,便又随着婆子的动作走了起来,刘姥姥嘴上也停不下来:“你还没说若是如何呢!”

其实过了门口便是王夫人院子,这来回走动的丫鬟婆子像是没见到她刘姥姥一样,目不斜视地经过,直到一身绫罗绸缎、头上簪花显得俊俏的姑娘经过时,俊眼一睃,问道:“肖姐姐,何事这么喧闹?”

管事娘子像是换了张脸孔一般,笑着说道:“彩燕姑娘,这位姥姥不知从哪里来的,在后院鬼祟被婆子逮住了,一开始说是找孙女,现在又喊着是太太家的亲戚。我这不好定夺,便领着人来见太太。”

彩燕一看刘姥姥的打扮,立马就联想到屋内的青儿,明明是周姐姐的客人,如何自称是太太家亲戚呢?

“这会太太也无事,进去先。”彩燕也不好断言,毕竟她在贾府才伺候王夫人,除了经常走动的亲戚打过照面,其余不认得也是常理之内。

两个婆子一用劲,刘姥姥的胳膊像是要被卸下一般地疼,脑子里直打转一句话:“疼!你们是这么待客的吗?我便是识得太太又如何?”

一进屋,刘姥姥还没来得及打量屋子里头,便被青儿一扑,奶孙俩抱头痛哭起来,像是失而复得,又像是在这陌生诺大的府邸唯一的支撑。

一旁周瑞家的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看着王夫人眉头一皱,连忙跪着说道:“太太,这…我得解释解释。”

“你说!”王夫人不按常理打牌,吓得周瑞家的魂都散了。

“周姐姐,府内可不能随意带人进出,你可不能犯糊涂啊。”彩燕看周瑞家的呆楞住,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这…嗳,就是请了她们来吃个酒,我也也没料到…”周瑞家的回过神,忙着磕头求饶道。

王夫人正襟危坐地看着几人叹了口气,肖娘子一看屋里还有个漏网之鱼—青儿,脸色也十足难看,其余婆子你看我我看你的,一时之间只剩下刘姥姥两人的声音。

刘姥姥本还嚎哭着,余眼看到周瑞家的猛地磕头,体内余下的酒气早就随着泪水散发去,脑子越发的清醒了起来。

若是周大嫂在王夫人面前担了罪,这不也是她与青儿累着了她,若是黄了姑爷难得的差事,那可不好使了。

刘姥姥拽着青儿连滚带爬到王夫人前头,连磕几个响头,撑着皱褶的脸皮,干笑道:“太太,是我这个老婆子的错,没管住孙女。我…这也是多年未见太太,一是想着找孙女,二是见太太,如今失了礼。该死该死。”说着还连着扇自己几下嘴巴子。

王夫人眼神飘向了周瑞家的,示意是如何一回事。

周瑞家的这才明白刘姥姥要把锅背自己身上,连忙起身说与王夫人听:“这是刘姥姥的女儿嫁与王家,恰逢是与太太家有些亲戚关系,她们当时在太太还未出阁前见过一面呢。”

一说起刘姥姥的名字,王夫人没有什么印象,周瑞家的在旁一一赘述,才模糊记得起当初在王家的印象。

于是王夫人还未开声之前,刘姥姥跪得一身冷汗淋漓,要说走亲戚也不是第一遭,只是攀上这富贵荣华的贾府亲戚,她可是第一遭啊。

好在王夫人适时开口道:“我倒记起来了,当时可是你女儿新婚之时?”

刘姥姥不住地点点头,陪笑道:“难为太太记得,都说贵人多忘事。”话还未完,周瑞家的使了眼色才住嘴。

周遭的丫鬟都捂嘴偷笑,彩燕状似无意地扶着刘姥姥坐在椅子上,又嘱咐丫头婆子煮茶倒水过来,这下看热闹的肖娘子也知是认下了亲戚,连忙也弯腰曲背地道歉,惹得刘姥姥尴尬地摆手。

此刻十分清醒的刘姥姥可没了先前的霸气,坐在椅子上不安极了,只想带着青儿早点家去,只得咧着嘴陪笑,双手合十道:“太太心善,我这破落户亲戚实在难登大堂,让我拜上几下,便是全了我穷贼心。”

听闻刘姥姥不堪入耳的话,周瑞家的连忙打岔道:“太太,姥姥刚吃了酒,怕是说话不大利索。”

丫鬟像是感知一般,快步流星地捧着热茶给刘姥姥醒酒。

“姥姥,许是十几年未见面了。”王夫人话口一开,刘姥姥忙不迭地应声道:“太太,这十几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初您还是未嫁姑娘,如今也是子女满堂。”

“咳咳。”周瑞家的突然咳嗽了起来,刘姥姥一惊,连忙转话头道:“我看您容貌依旧不改,倒是我这满头白发的。”

只是两方还未寒碜上几句,屋外的婆子火急火燎地大喊道:“太太!太太!”

“有事说事,如何惊慌得很!”周瑞家的连忙喝止道,吓得一旁刘姥姥又抱紧了青儿。

婆子连忙禀告道:“是吉祥遣了人来说,赵姨娘被猫儿吓得肚子直喊疼。”

一听是赵姨娘那头突然出事,王夫人也坐不住,连忙吩咐周瑞家的去外头请来大夫和稳婆,又喊了彩燕先去后院看情况,一转身见到刘姥姥还在,扬起笑容道:“实在不好意思,府里如今有事,我让周。”又记起周瑞家的被她打发去请人,又喊了彩鸳道:“你找个婆子带她们回去。”

刘姥姥连忙起身作了个四不像的揖,陪笑道:“是我们叨扰您。”见王夫人眼下藏不住地焦虑,想着安抚一番,免得心焦起来又埋冤周瑞家的,便开口道:“太太,不知姨娘身怀几月?”

一脸疑窦的王夫人没吭声,彩鸳倒是先开口道:“姥姥,是七个月。”

“阿弥陀佛,太太大可放心,我们乡下人常说句话‘七生八死’,这姨娘保准没事。”刘姥姥虔诚地双手合十道:“当初我也接过,只是小子小了些罢。”

见刘姥姥是想安了她的心,王夫人倒也没了存疑,只是一时半会也请不来大夫和稳婆,若是有个接生经验的人在也好放心。

“姥姥,可是有接生过?”王夫人问道。

刘姥姥只干过务农之事,刚刚也是为了稳住王夫人而瞎撰几句,眼睛一转,陪笑道:“我也不是甚么正经稳婆,只是偶而乡里帮手不够,凑份子而已。”

“这倒也不怕,如今稳婆、大夫也去请了,你不如与我一同前去,万一有什么急要事,你也可以指点两句。”王夫人示意肖娘子搀扶起刘姥姥,又交代彩鸳留下来看着青儿,遣了人告知声贾母,便一同前去后院。

刘姥姥拿了石头砸自己脚,又想到‘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便也就壮胆跟上。

等到一众人到了后院,只见彩燕一脸着急地跑了过来,道:“太太,怕是不好,这下面都是…”最后一个’血‘字硬生生地说不出来。

若只是肚子疼,还能吃帖药胞胎。但若是流血,这可就是得要生了。

“姥姥,这该如何?”王夫人脸上的焦虑也加重,只是一双充满希冀的双眼望着刘姥姥。

刘姥姥心里也没底,低头沉思了下,连忙问道:“是头胎吗?”

“这是第二个。”一旁的肖娘子抢答道。

既然是第二次生娃,这也比生头胎简单,不如搏一搏。

定了定神,刘姥姥抬起头来,坚毅地说道:“太太,我进去看。您得让人准备几盆热水、干净的布、剪刀。”

王夫人连忙喊人去端水、拿剪刀和布,刘姥姥早就被搀扶进屋内,看到床上躺着容貌艳丽却失了血色的女子嘴里不住喊疼,便也赶着旁边丫鬟来给赵姨娘助力。

而屋外的王夫人听着赵姨娘喊疼声,屋内不住地端出血水也看得心惊,这可比她当初生那三个孩子还要惊险得多。

贾母喊了碧云过来说了声:“老太太叫人对着胎神方位敬香。”

“我倒忘了这事,幸得老太太记得。”王夫人脸上也有些懊恼,碧云几人劝着不用忧心。

“糟了,晕过去了!”吉祥大喊了一声,吓得王夫人立马站了起来,连忙喊人进去问,又双手合十念着平安二字。

“太太,姥姥说要找来百年人参含在口里。”婆子立马滚着出来请道。

这时碧云先是反应过来,看着王夫人呆楞的脸,心想若是太太不愿取来如此珍贵的药材,怕是她得跑一趟回老太太那寻了。

王夫人记起屋内有一支百年老参,正是前些日子贾政高升时有人献礼给她的,也不顾这老参如何难得,连忙遣了彩燕去房里拿来。

向来计较赵姨娘占太太屋内便宜的彩燕,此时也没了计较之心,像是轻飘飘地燕子一般飞去王夫人屋去,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便把切片的人参尽数取来。

而屋内的刘姥姥半跪着、拼命地掐着赵姨娘的人中,见赵姨娘悠悠转醒时轻说了句疼,便又要晕过去,连忙扯着嗓子喊:“人参,百年老参呢!”

或许是听得了百年老参的字样,赵姨娘硬生生扛住沉重的眼皮,直到那一片如同甘露的百年老参片放至嘴中。

“我见到头了,姨娘用足一股气,来!”刘姥姥汗水都湿透全身,分不清是热暑还是惊慌。

只听“哇”地一声,这不足月的小娃便顺溜地滑了出来,刘姥姥一接、一剪、一擦、一包,连忙递给吉祥,一看吉祥作势要清洗小娃,连忙阻止道:“不可!明日才可。”

婆子小跑出去报喜,王夫人心中的大石也就定了下来,连忙喊人叫林之孝把早已准备的小弓箭挂在贾府大门口,又让碧云回去禀告老太太。

碧云福身便往贾母处跑,当然也将王夫人不吝于拿出百年老参之事通通说出。这也让贾母十分欣喜,虽然赵姨娘所作所为该死,但是生下来的孙子却是无辜的。

又听闻王夫人让人在府门口挂上小弓箭,贾母感叹道:“政儿媳妇果然贤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