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项目在军方的“磐石”基地紧锣密鼓地展开。基地深藏于荒芜行星的地底,充满了军事化管理的严谨与压抑。
科研团队与军方代表的合作出现了分歧,军方代表更注重项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能否快速投入实战,而科研院的研究员们则追求技术的极致性能和理论上的完美。
一次关于能量稳定器设计方案的联合讨论会上,气氛陡然变得剑拔弩张。
“我再说一次!”军方技术负责人雷克斯将军,一位身形魁梧的Alpha,他用力拍着桌上的设计图,“必须采用‘堡垒-III’型矩阵!这是经过战场血与火考验的方案!你们那些纸上谈兵的玩意儿,在真正面对敌人炮火时,只会变成一堆废铁!”
科研院方的首席代表李博士,同样是一位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的Alpha,此刻因对方的质疑和轻视而面色涨红,他猛地站起身,据理力争:“将军!‘流云’结构能带来质的飞跃!我们不能因为惧怕未知就放弃前进!”
“质的飞跃?我看是失控风险和造价成本的飞跃!”雷克斯冷笑,“你们这些研究员,只知道盯着光屏上的曲线,根本不懂什么叫实战需求!”
“您这是对前沿科研工作**裸的偏见和轻视!”李博士气得声音发抖。
双方人员各执一词,争吵声越来越大。军方的人指责研究员们不顾实际,异想天开;科研院人员则反唇相讥,批评军方思想保守僵化,缺乏开拓精神。会议室里充满了火药味,Alpha们的信息素在不自觉的对抗中隐隐躁动,几位Beta研究员则屏息凝神,不敢轻易插话。
苏瑾坐在角落,默默观察着这场愈演愈烈的冲突,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电子笔。
凯斯主管额头上渗出冷汗,他几次试图起身打圆场,声音在争吵中显得微弱:“各位,请冷静,请冷静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一个折中的方案……”
“没有折中!”雷克斯大手一挥,“任何形式的妥协都是在埋下致命的隐患!”
眼看局面失控,凯斯只能无奈地将情况上报。消息很快传到了伊森·雷恩那里。不久,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伊森·雷恩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目光扫过全场,原本嘈杂的声浪便如同被无形的手掐断,瞬间安静下来。
“怎么回事?”
凯斯主管连忙起身,简要地将双方争执的焦点和僵持不下的情况汇报了一遍。
伊森·雷恩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沉默了片刻。这短暂的沉默让会议室内的气压更低了几分。
他先看向雷克斯:“雷克斯,你的经验宝贵,但帝国的未来不能只依靠过去的图纸。固步自封,就是落后。”接着,他的目光转向李博士,“博士,你的追求值得肯定,但脱离了实际应用的技术,不过是空中楼阁。战场,不是实验室。”
他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双方:“我不管你们谁更有道理。我要的是结果,一个既能实现技术突破,又能满足军方实战需求的结果。争吵能解决问题吗?”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从现在起,成立联合技术攻坚小组,军方和科研院各出一半人手,共同负责稳定器的最终方案。”
伊森·雷恩的裁决没有任何转圜余地,迫于他的权威,争执被强行压下。事后,他单独留下了雷克斯,又让凯斯对科研院团队进行安抚和沟通。双方暂时达成了表面上的和解,联合小组勉强开始运作。
然而项目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意外,一次常规的能量管线过载测试中,由于一个不起眼的接口零件,引发了连锁故障,导致整个实验区的能源供应中断了数小时。为了追赶进度,项目组决定核心成员轮流值守,确保二十四小时监控和数据处理。
苏瑾主动申请了夜班。
深夜灯火通明,实验室里却异常安静,只有各种大型仪器运行时发出的低沉嗡鸣与冷却系统循环的细微声响。几个值班的研究员守在各自的控制台前,紧盯着光屏上流动的数据。有人实在撑不住,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但神经依然紧绷。
一阵沉稳而规律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你们还没有回去休息?”是伊森·雷恩的声音。他没有穿军装外套,只穿了一件深色的衬衣,领口最上方的一颗纽扣解开,少了几分平日的严肃,但眉宇间的锐气未减。
值班人员闻声纷纷或转身或抬头。
苏瑾回过神,站起身回应:“元帅阁下,今天是我们小组值班,还有一些故障后的校准数据和后续测试预案需要处理。”
伊森·雷恩的目光掠过她,又扫过其他几位面带倦容的研究员,最后落在她面前光屏上那些复杂滚动的参数上。
“辛苦了。”
“这都是分内工作,说不上辛苦。”另一位年轻些的Beta研究员连忙接口,声音带着些许紧张。
伊森·雷恩微微颔首,目光再次回到苏瑾身上,停留了一瞬说道:“夜里如果有什么特殊需求,或者发现任何异常,直接联系基地指挥中心,我已经吩咐过了。”
“好的,阁下。”苏瑾应道。
伊森·雷恩没再多言,转身离开,脚步声渐行渐远。他走后,大家都松了口气,又莫名地提振了些精神,继续投入到深夜的工作中。
——
“星火”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测试阶段,基地主控室气氛凝重。伊森·雷恩站在观察窗前,目光紧锁下方那庞大的装置。凯斯主管坐在主控台前,发出最后指令。
初期一切顺利,顺利得让人忐忑。
突然!一声刺耳的警报声撕裂了主控室的平静!
控制台光屏上,代表核心内部能量流动状态的数据曲线,毫无征兆地扭曲起来。下方被防护罩笼罩的核心装置发出了令人心悸的轰鸣。
“警告!核心内部异常!”
“防护罩过载!临界值逼近!”
“尝试启动预设稳定程序A-7!”
“稳定程序失效!控制系统无响应!”
主控室内瞬间乱作一团,技术人员尝试各种预案,但控制台上的警报红光依旧疯狂闪烁。
“怎么回事?!”伊森·雷恩厉声问道。
苏瑾额角沁出细汗,但她放在控制板上的手指却异常稳定,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在光屏上划动、点击,调取着最深层的实时监测数据。几秒后,她猛地抬头,声音冷静:“是引导路径!材料承受力达到极限,必须立刻重构该路径。”
凯斯立刻反应过来:“按苏瑾说的做!权限开放,立刻修改引导路径参数!”
技术团队迅速协作,将新的引导算法覆盖上去。屏幕上能量曲线开始迅速回落、稳定,最终恢复到了安全的绿色区域。核心装置的轰鸣声也渐渐平息。
主控室内,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少人瘫坐在椅子上,擦拭着额头的冷汗。
伊森·雷恩的目光越过众人,深深看了苏瑾一眼,目光中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
团队内,一位名叫赵峻的Alpha高级研究员,资历颇深,原本对苏瑾这个Beta就心存不满,此次见她再次大出风头,更是妒火中烧。
几天后,在基地的公共休息区,赵峻和几个平时与他走得近、同样对苏瑾有些微词的研究员一边喝着提神的功能饮料,一边声音不大不小地议论着。
“哼,不过是运气好,碰巧蒙对了而已。”赵峻语气酸涩,带着明显的不服气,“Beta就是Beta,关键时刻,还得靠我们Alpha的经验。”
“就是,一个Beta,仗着有点小聪明,真以为自己能主导S级项目了?”
苏瑾恰好从旁经过,清晰地听到了这些话。她脚步未停,只是冷冷地瞥了赵峻一眼,赵峻等人瞬间噤声。她什么也没说,径直离开。
赵峻被她那一眼看得心虚,随即又感到一种被轻视的愤怒,竟冲动地追了上去,虚张声势地拦在苏瑾面前:“你看什么看?难道我说错了吗?要不是你设计的路径有缺陷,怎么会出这种事?”
苏瑾停下脚步,平静地看着他,语气毫无波澜:“赵研究员,事故分析报告会说明一切。是材料极限问题,与基础设计无关。如果你有疑问,请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用臆测和人身攻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你!”赵峻被噎得说不出话。
他的同伴见情况不妙,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赶紧上前拉住他,低声劝道:“老赵,算了算了,这里人多眼杂,还在基地里呢,注意点影响……”
赵峻用力甩开同伴的手,恶狠狠地瞪着苏瑾,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很好!苏瑾,你给我等着!”说完,愤愤不平地转身离开。
此事不知如何传到了凯斯主管耳中,他私下里找到赵峻,严厉地批评了他,告诫他要以项目为重,不要搞无谓的内耗。赵峻不敢顶撞主管,却将这笔账记在了苏瑾头上,认定是她向凯斯打了小报告,心中对她的怨恨更深。
机会很快来了。在一次由苏瑾主要负责的模拟测试前,赵峻偷偷在苏瑾的基础算法里埋下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逻辑陷阱。这个陷阱不会立刻导致系统崩溃,但会在模拟运行到关键阶段时,引发明显的、看起来像是严重设计失误导致的异常结果。
测试当天,一切就绪。模拟开始运行,初期平稳。然而当进度条划过中段时,刺耳的警报再次响起。
“模拟数据异常!能量峰值超标!”监控员报告。
“这是谁负责的初始参数?”有人问。
“是苏瑾研究员。”有人小声回答。
赵峻立刻跳出来,大声指责:“苏研究员!你怎么搞的?这么基础的工作都出纰漏?这要是真实测试,整个项目都要被你连累!”他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
苏瑾没有理会他的指责,她沉默地走到控制台前,手指飞快地操作起来,调出操作日志、参数修改记录、系统底层监控数据,开始逐行排查。
凯斯主管闻讯赶来,脸色凝重:“怎么回事?找到问题原因了吗?”
苏瑾没有抬头,片刻后,她的声音响起:“主管,有人在我的参数集里植入了干扰变量。操作记录显示,是在昨天下午17:03分,通过三级权限终端操作的。”她调出了那段被篡改的记录和操作终端的编号。
凯斯主管脸色一沉,立刻下令:“查!调取那个时间点该终端操作区域的监控录像!”
真相很快水落石出。监控清晰地拍到了赵峻利用他人暂时离开的间隙,偷偷操作了那台终端。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赵峻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不……不是这样的……凯斯主管,您听我解释……我当时是……是觉得参数可能还有优化空间,想……想帮忙检查一下,可能……可能不小心误操作了……”
凯斯勃然大怒,“赵峻!你太令人失望了!身为高级研究员,竟因个人私怨,罔顾帝国利益,蓄意破坏S级项目进程!我宣布,即刻起,撤销你在‘普罗米修斯’项目组的一切职务,开除出组!等待你的,将是帝国科研院纪律委员会审判!”
赵峻双腿一软,几乎瘫倒在地,在众人或鄙夷、或震惊、或惋惜的复杂目光中,被两名面无表情的基地士兵一左一右“请”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