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短篇单元】八小时速通考研政治 > 第41章 考研政治必背(马哲篇)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背)

(1)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起源: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促进了意识发展。

2.意识本质:①意识是特殊物质,即人脑技能和属性。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易错点6:物质与意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②不管意识对错,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必背)

(1)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③尊重事物发展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联系的内涵和特点(必背)

1.联系的内涵

内涵: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1)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普遍性: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3)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事物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内部与外部,直接和间接,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联系等

(4)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②条件可改变③改变和创造条件,需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必背)

马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查事物的普遍联系。

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必背)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矛盾即统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也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定义: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如,太极图)

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黑白夜)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有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不同矛盾具有不同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斗争形式也不同。其斗争形式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2)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①相互联系: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矛盾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一是,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二是,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相互区别: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斗争性(无条件、绝对)

矛盾同一性(有条件,相对)

③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实质所在。形而上学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作用:

①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可利用双方发展使得自己获得发展

②矛盾双方互相包含,可吸收有利于自身因素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互相想通,可向着自己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方向

(2)斗争性作用:

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达成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达成质变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在另一条件下,矛盾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面。

易错点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3.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的作用

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指导实践,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作用。和谐是矛盾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是相对,有条件的。社会,人和自然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必背)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

①内涵: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②意义:承认矛盾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2)矛盾特殊性:

①内涵: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②意义:矛盾性质,地位以及条件复杂性,使得矛盾解决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马的一个重要原则。分析矛盾特殊性意义在于,它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活的灵魂。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两者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矛盾普遍性即共性,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特殊性即个性,有条件,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意义:

矛盾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易错点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绝对性与无条件性)

矛盾特殊性(处处时时矛盾不同,个性,相对性与有条件性)

2.矛盾不平衡性

①矛盾中存在根本和非根本矛盾,以及主要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着事物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矛盾性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必背)

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观点。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部分

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新课题,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三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方法论及其意义

坚持实践第一观点,树立实践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九、从实践到认识(必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内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其形式:包括感觉,知觉与表象

其特点: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理性认识内涵: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其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两者的辩证关系:一是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二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三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内涵: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理性因素作用: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等

非理性因素内涵: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从广义上看,人们还常把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与灵感等,也包括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

非理性消费作用: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易错点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对象(现象,外部联系)-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性)

理性认识-对象(本质,内部联系)-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