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圣×黛玉)木石前盟 > 第18章 此事在西游记中没有记载

狐书上拖着大尾巴的篆字依然如故,一闭上眼睛就在眼前跳跃舞动。

天色暗淡时闭上眼睛,眼前是一片黑暗,这些字像是黑底金字一样明显,一个个金色的字符,在眼前跳跃不歇,像扭来扭去的狗,蹭来蹭去的猫一样,柔软而活泼。

林黛玉也说不出这像什么,只是试图凝聚目光,盯住其中一两个跳的最欢快、最有劲的字。

刚刚还只是胸闷气短,盯住字仔细去看,越是聚精会神的盯着,去记忆,就越是觉得喘不上气。这感觉就像上次发烧时,也就是十几天前。

猛的睁开眼睛,眼前的幻像消失,这才能能呼吸到空气,长长的呼吸了一次:“哎呦。”

睁开眼睛再看这本书,却什么都没有,还是白纸黑字,笔法朴拙的写的两页书。笔体算不上精妙,笔力也不算雄厚,单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一般。

王嬷嬷的觉也不沉,听她大半夜叫了一声,慌忙坐起来:“姑娘怎么了?是不是做了噩梦?”

玉舞人也赶忙站起来,脑袋上顶着壶盖,从茶壶口探头,小心张望。

林黛玉飞快的把狐书塞在枕头旁边,西游记的下面。她放着这本书,原以为和那天睡觉时姿态一样,就能照样梦见孙行者,可惜没成。只在枕边增添了一丝书香。

抚着胸口:“没什么,好像是…腿有点抽筋。现在好了,睡你的,不必管我。”

王嬷嬷怎么敢不管,走过来瞧了瞧她的面色,伸手试了试额头的温度,又摸了摸露在外面的小臂,看起来一切都还好,连声道:“姑娘胳膊有点凉,大晚上别一个人坐着,快躺下睡觉。”

林黛玉默默无语,躺下就抚着枕边的书,仔细琢磨这狐书上的字,是怎样一回事。

此事在西游记中没有记载。

书中暗表,此事在太平广记中有记载,但她还没有空看闲书。

林黛玉思前想后,要不然…明早去问问父亲认不认得?或许这只是一种生僻的篆字,就像鸟虫文、缪篆、九叠篆那样的文字,自己拿在手里也不认识,父亲看一眼就能分辨文字,进行断代,又讲起这文字背后的时代背景。

难道古诗说的是真的,古人也不用这种文字,这是狐狸专属的文字?

她到不觉得让父亲看一看会有什么不利,只是不能给贾先生看,他交友广泛、和朋友互相探讨文学以及世上一切知识,不来上课的时候就在高谈阔论,根据自述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别把这本狐书的字拿出去探讨。万一他的朋友里就有狐狸,岂不是气的七窍生烟。

黛玉闭上眼睛,眼前又跳出那些字,一扭一扭的,在黑暗的底色上跳跃、碰撞、旋转。

她只得静静的调息,沉心静气,向内收敛,连眼前的一切都一同隔绝在灵台之外——睁开眼睛看到的,和闭上眼睛看到的,又有什么不同?都不应该注意!

王素从茶壶里爬出来,裙摆飞扬,快速跑到床边上,一蹦。

离地二尺高,落在床上,看着主人脸上淡淡的苦恼和困扰,还有身边运转流动的灵气。灵气汇聚的地方,就让人很舒服,玉舞人就靠着被子躺着,静静感受喂到嘴边的灵气。

由衷的感慨:“我现在总算明白,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林黛玉微微一笑,侧过脸去瞧她,小玉人好惬意的样子,曲裾的裙子又抖出好看的曲线。闭上眼睛调息,以对抗不断在眼前浮现,让她有些喘不过气的字迹。

那些大尾巴的篆字……难道是一种符咒?

……

天明时分,贾雨村来讲了一个时辰的‘贞观十二年’,说的疲累,留了作业就走了。

林黛玉一眨眼,眼前还有狐书狐篆浮现,书也看不进去,行住坐卧时候都要暗暗运转孙行者的法门,这才舒服一些。

继续勾画草稿,目前确定了溪水的流动,大块堆垒的巨石,零散的石坡、高耸的山势,还有山上的兰草和树木。梦境中的山记不清了,决定发挥创造,把桃树画在半山腰,又在小山坡上画了个方框,准备填上一个芦棚,用以暗示监视他的土地神结庐而居。

现在只有一些小问题。

不会画巨石,不会画碎石,不会画桃树和芦棚。

家里虽没有教画的先生,却有画谱教如何下笔和铺陈画面,还有些宋代以后的名家名作。

林姑娘在自己书房里挑选半天,又去父亲书房里拿了一轴,一卷卷的展开,挂在墙上。

林如海昨夜喝酒聊天过了宵禁时分,就在朋友书房里睡了一觉,醒来又被朋友夫妻挽留,吃了早饭,这才略带困倦和酒后头疼的回家。

换下了沾染酒气的衣裳,穿套干净衣服,就去看望女儿。隔着窗棂,看到小女孩捏着手帕托着腮,面对着墙壁发呆。顿时眉头大皱,难道谁敢对她罚站不成?乳母丫鬟干什么吃的,竟让她一直站着,不过去端一张椅子,请姑娘坐下来。

站在庭院里看了满眼,两个呆呆的丫头站起来万福:“老爷。”

王嬷嬷打起湘妃竹的门帘,解释道:“姑娘说看我们在屋里影响她看书,赶我们出来。”

林如海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进屋,走去她书房里,看到墙上长短不一的挂了几张古画,这仙童一样的小姑娘眉头微蹙,颇为认真的研究画上的山势、河流、小舟、渔樵、云雾、树木,聚精会神几近于物我两忘,粉嫩纤细的手指在半空中比划着绘画下笔的样子。

“咳!”

林黛玉回头的一瞬间,蹲在她手腕上的小玉人一跃扎进她袖子里,宛若矫健的渔女跃入水中:“父亲。”

林如海拈着胡子笑道:“今日阳光正好,你不读书,也该去院子里玩玩。怎么望着古画长吁短叹,一副老学究的样子。”

林黛玉把小手一拍,慢悠悠的摊手,吟诗:“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今日犯懒~”

林如海哈哈大笑,绕到桌子后边,看了看她现在绘制的草稿:“这么大一幅画,又是工笔设色,太伤精神了。小时候不爱惜视力,到了为父这个岁数,眼睛都要花了。”

设色,在工笔白描的基础上,反复多层叠加颜色,以达到想要的绘画效果。

林黛玉轻轻的叹了口气:“眼睛很花吗?”原本还想让父亲看看狐书呢,既然古人都看过,就说明人看过了没事,那眼前的幻觉持续如此之久,便不敢让他看。

父亲也多病、久咳不止,而且公务繁忙,被朝廷委以重任,有许多公文往来,不能好好养病,也没有子侄为他效力分忧。

自己有养气调息的功夫,实在不行就发愤图强,练到不用睡眠不用睡眠的境界,随便这字符扰动。

林如海看女儿脸上有种既担忧又害怕的神情,连忙安慰:“看一两个时辰书不碍事,你不用担心。你要画什么,为父亲自教你画芦棚和人。”

揽着小小的女儿,手把手的教她读书写字,其实是很快乐的。主要快乐来自于她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而且进步的很快。

既是高山,画上的小人就只有一点点,才显得山之高,峰之险。

几笔勾勒一个芦棚,又几笔勾勒茅屋草舍,行走的小人,打坐的小人,依着石头睡觉的小人。

林黛玉低着头,专心临摹这些细节。

林如海又仔细打量草稿,这草稿上的墨色虽然淡,但改来改去,越来越浓,看起来乱糟糟的。看起来是等着定稿之后,放一张纸上去描画。墨色很容易透过宣纸落在下面那张纸上,这草稿是没用的,不如让为父来改一改。

看了一眼墙壁上挂的大大小小几幅图:“你是要画《桃源仙境图》那样的青绿山水大轴?还是《春山积翠图》那样的水墨画?《看泉听风图》绢本设色画?看稿纸上有奇峰怪石、古树飞泉,这一个毛团是什么?”

林家拥有的不都是真迹,名家临摹之作比起真迹足有九分神似。足够做参考、做教材。

桃源仙境上,青绿色绘制的山色浓艳俏丽,大块浓密的颜色,界限清晰,称得上‘我见青山多妩媚’。

春山积翠听起来很绿,实则是纯粹的水墨画,淡墨画远山,浓墨绘制近处,远景中景和近景依次以直角三角形左右交错,以留白相互隔离。

至于看泉听风,正如唐寅画完画又题诗‘俯首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极灵动自然,巧妙精美,看着画面似有声音一样。

林黛玉忍着笑意,又眨了眨眼,眼前的狐篆依然扰人的出现:“是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行者的脑袋啊。我不会画猴子。”

她也提起笔来,在草稿上比比划划:“我想要看泉听风图的泉水山石,春山积翠图的远景中景和近景,还有桃源仙境图的云。还要有一个打坐修炼的小女孩,似我这般相貌,后山洞府门口还有一个读书的狐狸。”

父亲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也想不出借口,只说我不知道,我就是想要。

林如海不解其意,只觉得是小女孩奇思妙想,情不自禁的微笑:“有人猜测菩提祖师是通天教主所化,这倒真是有教无类。画上三个生灵,就你像仙童模样。读书的狐狸…”

这幅画画下来,先要练山、树、水、云各个大项,都练的熟练,在这纸上做白描功夫,也要画十天半个月才画的完,倘若有些大大小小遮掩不去的错误,或是画面略显呆板缺少灵动,又要重画。

不指望黛玉考状元,废些时间不算什么,只怕劳心费力,画好了这幅画,她又要小小的病上一场。

不如让老父亲代劳。

林如海自诩诗和画都拿得出手,每天抽出半个时辰,替她画了,挂在她屋里头,也算是雅趣。暗暗的拿定注意。

收藏猛增一百个,我真的[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太激动了。

先开始拼命写存稿吧。

林如海提到的这三幅画,我都很爱的!

我小时候是认真学过水墨画的(别问咋样,但凡画的好,现在角色卡就不是蜡笔画了),就…要是画石竹图。都要拆分很多细节:大石头、小石头、石头上的兰花、竹节、竹枝竹叶。这还不是临摹,非得要有意境,有时候本来画的挺像的,多画了两笔石头就不像天然石头了,还擦不掉,下次再画还未必能画成这样。画石头的记忆现在还用在角色卡上。

黛玉没有这些困扰,她是天才美少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此事在西游记中没有记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