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明风华]大明第一宠妃的正确打开方式 > 第49章 风云乱

[大明风华]大明第一宠妃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49章 风云乱

作者:大妮_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20:37:48 来源:文学城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据皇帝身边亲近东宫的内侍密报,皇帝召见了兵部尚书金忠。

金忠是自靖难时便追随朱棣打江山的旧功臣,朱棣信任他,不但没有将他和东宫其他属官一样扔进诏狱,还令他去查太子监国期间有无不忠不孝、忤逆谋逆之事。

金忠当场便回奏说太子仁孝,迎驾迟缓之事没有阴谋也没有阳谋,纯属意外。

“迎驾都当着天下人的面来迟了,还说他仁孝!他是对百官假仁义,笼络人心,然后翅膀硬了,对朕明目张胆地不孝!”朱棣大怒道:“金忠,现在连你都投靠太子,不忠于朕,要欺瞒朕吗!”

金忠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儿,颤巍巍跪下,双手郑重取下冠帽放在一旁,答道:“臣正因忠于君上,才不能为了自己升官发财,逢迎圣意,污蔑太子。臣老病之身,想为陛下尽忠办事,也没有几年了,恐怕更没有福分将来辅佐太子。臣还能为陛下做的,就是不令奸人陷害太子、蒙蔽圣上,令圣上将来后悔啊!”说到此处已是哽咽泪下,叩首道:“老臣愿以九族连坐,保太子并无欺君罔上之谋。”

一席话句句发自肺腑,说得朱棣也泪目,从龙椅下来亲手扶他道:“起来罢,你也老了。这么多年,朕知道你的忠心,不要再跪了。”

金忠艰难起身,泪犹潸潸。君臣对泣,末了,朱棣笑道:”咱们须发都白了,还要为了这些年轻人落泪伤身。都好生将养罢!明日让御医给你瞧瞧,莫说不吉利的话。“

二人恳谈至深夜,皇帝才令人备轿送金忠回去。

第二天早朝,太子上表请罪。皇帝虽然没有释放被捕东宫属官,但怒气有所收敛,没有再进一步穷究株连。

当天上午杨士奇十万火急赶回金陵,即刻入宫觐见皇帝。

皇帝将问金忠的问题又问了杨士奇一遍。

杨士奇顿首答道:“太子仍同以前一样,对陛下至忠至孝。迎驾来迟,怠慢君上,一切罪过都是臣等的罪过,与殿下无关。”

皇帝怒气又消了三分,但仍旧没有释放诏狱中的东宫官员。

我和黑蛋近午跪完太庙回东宫,与太子太子妃见礼后黑蛋顾不得休息也顾不得叙别情,忙屏退左右,问昨日究竟发生何事。

太子支支吾吾,说晨起晕眩,不能视事,足疾偏偏又发作了,因此迟迟不能去迎驾。

黑蛋关切道:“本就欠安,又跪了几个时辰……父王身子现在可好些了?”

太子妃冷笑不语。

同为女人,我好像看懂了她的表情。

我不敢相信自己联想到的。

如果是真的,那我就三观都塌了……

朱高炽,历史上的明仁宗,仁宣之治的开创者,身残志坚心灵美的好同志,竟然沉迷美色,耽误这么大的事儿???

我的内心仿佛有大风刮过,寸草不生。太毁三观了……万幸这次没死人,如果朱棣发火拿哪个大臣开刀,这大臣死得多冤呐……

黑蛋是个少年,身强力壮,不知道体弱的人某种运动做多了会导致晕眩,还一味心疼父皇监国受累。太子妃在旁冷漠地听着,视线粘在指甲涂的蔻丹上,翻来覆去把玩着自己的手指,仿佛儿子说的不是自己丈夫一般。

她是嫌丈夫没出息不争气,还是恨他宠幸别的女人?又或者,她根本不在乎他爱谁宠谁?我道行太浅,只读得出她在强忍着心中不屑,却不知她内心深处所想。

黑蛋越说体贴父亲的话,太子越显羞臊窘迫,越发印证我心中所想。

看来即便是贤君,也非完人。

思及历史上明仁宗早逝,我很想劝他在女色上收敛一点,养精蓄锐多活几年,让这难得的盛世再长久一点。然而作为未来儿媳妇,我实在没有立场隔着婆婆去开口劝公公的房中事。

以太子妃管束东宫的能力,东宫上下铁桶一般。尽管所有人都好奇事件的真实原因,各股势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轮番刺探,但太子晕眩的真相一丝都没有透到外面。

如果有哪怕一丁点泄露,被皇帝知道,东宫就完了。

所以当我发现北巡前常在东宫打照面的宦官宫女消失不见时,虽然暗暗怜悯,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朱棣没有再深究,却也一直不放人。

一班东宫属官就那么关在阴冷潮湿的锦衣卫诏狱里。

诏狱,人间地狱。除了随时可能被皇帝杀头、被严刑拷打之外,牢里的食物腌臜污秽难以下咽,又缺医少药,虫鼠丛生。

其他人倒还好说,洗马(官职名)杨溥家穷,一家老小本就吃他一人的俸禄,他一坐牢便连这点微薄的收入(明朝官俸很低的)都没了。家人一开始还能送些饭给他,后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也就断了送饭这回事。

东宫听说之后,太子曾出面婉言要求纪纲善待,然而纪纲拿捏不准皇帝的意思,竟直说“不敢答应殿下的请求”。老实人朱高炽回到东宫,气得掉泪。

现在掉泪管啥用啊,您当时紧一紧裤腰带,不就啥事儿没有了吗……

这还不算完。因出差在外而躲过牢狱之灾的杨士奇被汉王手下的御史咬住不放,每天好几本奏章参他,说东宫诸臣皆下狱,不应当独独宽恕杨士奇。朱棣迫于众意也将他扔进了诏狱。

至此,史书中赫赫有名的“三杨”里,只剩杨荣还是自由身。

杨荣是太子属官。而且杨荣确实一直在听太子的命令行事。

但皇帝偏偏没把他当太子的人,以为他在太子和汉王两人中谁的队都没站。

北伐时皇帝命他在军中给黑蛋讲说经史,兼管玉玺。也就是说每一道圣旨,都要经杨荣的手发出去才算数。

北巡回来时,皇帝毒发,何等凶险,委命查案的,除了纪纲,就是杨荣。

反正我对这位精瘦老头儿杨大人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正是因为现在只剩杨荣、修书的金幼孜等寥寥几人没被抓,东宫越发不敢与他们勤走动。

若这几人再被抓,东宫在朝中无重臣可用,就如同被斩断手脚。

斩断手脚,正是朱棣想要的效果。

这些大臣都是忠臣,不能杀,他知道。

但不杀,也不能任凭他们为太子所用——现在还不是时候。

所以他选择把他们关起来。

其中杨士奇没关几天就放了,但杨溥,竟就这么一关关了十年。

那段日子的东宫,凄风苦雨。

明眼人谁都看得出皇帝是有心打压太子,有势利小人便一窝蜂围上汉王奉承讨好,反过来猛踩太子的人。太子麾下有气节的官员也有,但太子特意嘱咐了他们,保全自己为先,不必强出头。

没人帮忙遮风挡雨,于是朝堂上太子一举一动,动辄得咎。

每出一道诏令,不必汉王示意,便有汉王养的狗寻隙挑错上前咬一口;若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又会被骂不尽心国事、不为君父分忧。

做,是错;不做,也错。做多,是错;做少,也是错。狼狈不堪。

每日左支右绌,精疲力竭,难于应付,分/身无术,此中辛酸苦楚,唯有黑蛋帮着分担一二罢了。其余皆是太子一人忍辱负重扛着。

虽然我心里也曾怨太子自己作孽,平白招致祸端,但看他这般隐忍,又诚心以一己之身庇护臣下,不免佩服又感动。

那些日子黑蛋也极辛苦。

除了帮太子料理政务和朝堂争斗,还要去皇帝面前承欢膝下。

朝臣倒戈,皇叔亮刃,皇祖薄情。世态炎凉熬成一锅滚烫的浓汤,他要硬着头皮一勺一勺尝。

我和他相互扶持,温存做彼此的糖,试图对抗生活的苦涩,然而乱局之下,婚期却一天比一天更遥遥无期。

东宫眼看着失势,负责为太孙大婚选秀的官员犯了难。

现在朝里掌权的是汉王,风头压过太子,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们若大张旗鼓竭力为太孙操办选秀,必然得罪汉王,得罪汉王的下场在诏狱摆着;可太孙是大明皇位的第二继承人,排在汉王前头,而且还甚得圣心,如果不竭力操办,选上来的秀女质量欠佳,得罪太孙乃至得罪皇帝,更是死路一条。

圣意似海,难以揣测,踏错一步就是淹死。

夺嫡局势未分明之际,负责下各地选秀的官员们为了保命,竟使出了一招拖字诀。

正巧近年天灾频发,这儿水灾那儿大旱,蝗灾冰雹数不胜数,各地便以各种理由请求暂缓选秀。

皇恩浩荡,体恤民情,不忍打搅百姓休养生息,又考虑太孙还小,都允了,说不急。

至于朱棣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诏书里所说的原因而答允,太孙婚事受夺嫡之争的影响有多大,各人解读就见仁见智了。

总之这一拖,就拖了一年多。

东宫与汉王党历经漫长生死恶斗,终于在永乐十三年暂时分出了胜负。

由衷对朱高炽同志说声对不起!

东宫接驾迟了,为啥,我不知道。所以照自己脑洞来写了。

但历史上朱高炽好色是真的(历史上朱瞻基也好色其实…没有本文的黑蛋这么乖的…),而且历史上暴毙的原因八成跟纵欲有关。想想这么写也不完全算冤了他。人无完人嘛,好皇帝也有弱点死穴,知道悔改就行。

2020.02.29修改:太孙接班地位应该跟大明律没有关系,故删掉文中关于《大明律》的字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风云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