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51章 第 51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51章 第 51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0 13:07:40 来源:文学城

前厅内,吴悦气定神闲地开始调配香料,她这也算另类的‘空城计’稳定军心。

吴夏是最早回来的。正如刘耘娘之前所料,这少年一听说要返乡,当即一口回绝:"大丈夫岂能抛弃全家?我要与大家共进退!"

然而听完妹妹的全盘计划后,他转而深感责任重大,当晚就要去找安定先生胡媛请假,打算次日清晨就启程。

刘耘娘自然不敢让这个14岁的半大小子独自返乡。虽说沿途设有驿站,但650宋里的路程,当初她们全家可是走了近一个月。于是她托路伯在京中寻觅可靠商队,但是最快也要后天才能成行。

吴夏的满腔热血稍作冷却,蔫头耷脑了片刻,又精神抖擞地要翻墙去隔壁看望怀孕的二姐姐。

刘耘娘抬头望向天色,暮色已完全笼罩庭院。今日全家都未用晚膳,皆在静候吴父归来。她早已让路伯去衙门传话,故而今日应该比往常提前下职归家。

果然,还没到辰时三刻,吴父已经阔步踏入前厅,吴悦忙起身端端正正行了个礼,便随刘耘娘陪着吴父转入侧厅。三人落座后,刘耘娘先将事情原委细细道来。吴父听罢,并未急于表态,只缓缓摩挲腰间佩刀,又取出绢帕轻轻擦拭刀身。

茶盏中的热气渐渐消散,刘耘娘起身将茶续满。直到已经没有热茶,刘耘娘需去厨房重新烧水。待妻子走出侧厅,他才搁下佩刀,抬眼问道自己的小女儿:"你究竟想如何说服我?"

吴悦暗自腹诽:合着方才她娘说了那么多,您老仍觉得不妥?但她深知,此刻正是全家命运的关键转折点。若不能说服吴父,之前的所有谋划都将付诸东流,于是她正色道。

"爹爹难道不想更进一步?不想有朝一日执掌禁军一旗,跻身三衙之列?难道真要在这正七品的供备库副使任上终老?"

吴父虽为长子仕途计,甘愿转任文职,表面看似认命,但是吴悦却不信他没有突破正六品都指挥使门槛、从刺史直晋节度使的野心。果然,听到女儿的反问,吴父一言不发,沉默着将佩刀反复拔出又插入刀鞘,目光始终落在刀柄上那条已经磨得发毛的牛皮绳上。

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爹爹只需告知曹叔,此事皆因谢周两家欺人太甚,还望他体谅长姐舐犊情深。同时不妨暗示后宫存在贪墨积弊,那些硕鼠们正蛀蚀着内廷根基。请曹叔转呈曹皇后,如今正是整肃后宫财务的绝佳时机。"

吴父眉头微蹙,将信将疑道:"你如何断定后宫有如此贪腐之辈?"

"爹可还记得咱家做的是吃食生意吗?无论是食店还是糕点铺,每日都需采购新鲜食材。掌管采购的王老四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哪家羊肉行存栏多少只羊他都一清二楚。单说羊奶一项,无论是家中自用还是店里所需,每日皆不短缺。群牧司所辖的皇家牧场 —— 像陕西、河东监牧这些地方早已奏报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如今羊只存栏量尚不足真宗朝的半数。朝廷至今还在为是否于开封府东北开辟新牧场争论不休。爹爹以为市面上源源不绝的羊只,当真都是从城郊散户羊倌那里收来的?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民间兴起的弃马养羊之风过甚?"

弃马养羊其实就是仁宗为了满足宫廷羊只消耗用度,推行可以去民间收羊的政策。北宋爱吃羊,只皇宫御厨每日申报宰杀量都高达280头,每年后宫就消耗羊肉逾10万头,占整个三司支出的15%。

仁宗却未曾料到,民间因羊肉贸易利润丰厚而出现"重羊轻马"现象,陕西、河北等地更兴起"弃马养羊"之风。由于羊价持续走高,不仅导致"马政日弛,羊价日昂"的恶性循环,更严重削弱了国防实力。庆历年间宋夏战争中的定川寨之败,便与战马短缺直接相关。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掌管御膳房的宦官李象中,通过虚报宰杀数量、伪造"宰杀簿"等手段,将未宰杀的羊只以"病羊"名义报废,再通过黑市转卖,从中赚取暴利。由于御厨的采购、宰杀、库存记录均由宦官单独掌管,三司(户部、盐铁、度支)无权介入审计,因此这件事要很多年后才被揭露。

而吴悦知道,当然是看过后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据载,这每日虚报宰杀量为280头,实际仅消耗40头,差额部分皆通过开封府羊肉行首陈德全的商铺销往汴京及周边州县。更有甚者,他们将走私羊只伪装成"民间贡品"又再度卖回御膳房,或者通过边境榷场销往辽国,每头羊能获利五倍之巨。

这种官商勾结行为,直接导致汴京羊肉价格从每斤50文飙升至200文。陈德全因此家累千金,田宅遍畿辅,而普通百姓却"终年不知羊味"。讽刺的是,民间养羊越多,羊肉价格越高,民众生活反而愈发困苦。

李象中案东窗事发后,御厨实际羊肉消耗量骤降至2万头,年节省费用达300万贯。吴悦由此推断,这种内廷监管缺失导致的权力失控现象绝非个案。她打算送仁宗和朝臣们一个大礼包,提前呈献这份揭露宫廷**的"大礼"。

《宋刑统》虽有"盗官物者,计赃论罪"之条,但未明确"官物"范畴。此案中,三司主张羊肉属"御膳食材",大理寺却认定为 "普通物资",由此引发量刑争议。最终,李象中仅被贬为内侍省黄门,陈德全被罚没家产了事。

这种处理结果,由于仁宗仁政理念要求宽宥近臣,因为仁宗及三司官员皆视御膳食材为皇室私产,认为这不过是家奴盗主的内部事务。

若以大户人家作比:某仆役长期掌管厨房,私扣食材变卖牟利。主人发现后若告官,依律当重判;但若念其服侍多年而心软,便会以"家丑不可外扬"为由,仅罚其三月俸禄了事。这种将国家公器等同于皇室私产的认知,也是北宋中后期吏治败坏的根源之一,比如宋徽宗的花岗岩闹剧。

然而仁宗这种姑息轻判的做法,恰恰暴露出其决策层面的短视。后宫每日因病损耗的羊只占总耗损量的85%。为弥补宫廷羊肉需求缺口,朝廷不得不从陕西高价采购"市羊",却因采购流程监管缺失,导致和买制度异化为**温床。采购官员与地方豪强沆瀣一气,借"和买"之名强征边民羊只,再以数倍价格转售宫廷。

更恶劣的是,为填补高价采购产生的财政窟窿,朝廷又通过"支移""折变"等苛政盘剥百姓:所谓"支移",即强制边民将粮草运至指定地点,运费自理;"折变"则是将实物税折算为货币税,借市场波动榨取民财。这种竭泽而渔的政策,加上陕西监牧为扩大养羊规模过度开垦草场,最终导致草场退化,地脉枯竭,沙化日甚的生态灾难。

前两年,陕西遭遇全境大旱,边民饥馑离散,壮者被北人掠卖为奴,郡邑几为空墟。这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陕西边民陷入双重困境。他们既是抵御西夏的国防屏障,又是财政搜刮的牺牲品。朝廷一面要求他们守土御敌,一面通过高价采购与苛捐杂税榨干民脂民膏,最终酿成"边民苦之,岁输钱帛百万"。

"如今可明白,那些谎称耗损病死的羊只,给陕西边防和边民造成多大的损害了吧。"

听完女儿这一番话,吴父气得满脸通红。

作为亲历陕西大旱的边防将领,他戍守边关时亲眼目睹战马草料奇缺、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困境,更对边民每年缴纳百万贯赋税的苦难感同身受。

宋夏战争(1038-1044年)期间,陕西作为主战场,驻军高达十八万,年需粮草七万余石、草料二十一万余束,贫瘠的黄土高原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重负。表面上看边民能以高价售羊给朝廷,实则被苛捐杂税层层盘剥。他亲眼看到了"壮者为盗,老者饿死"的惨状,也曾在巡边时放过那些百姓让其逃亡西夏或沦为流民。

而为维持边防,朝廷又不得不从内地调运物资,运输成本竟占物资价值的70%以上,形成千里馈粮,士有饥色的军事经济双重困境,陷入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恶性循环。

吴悦相信吴父,他虽然重男轻女,有各种毛病,却又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因考虑到战致残士兵无法养活自己,愿意给他们工作机会。也能因武器署多发劣质军备,导致士兵战场上无谓伤亡而勃然大怒。正是这种对袍泽的深厚情谊,是她认定能够打动吴父的信心所在。

他或许因为厌恶亲家朱叙而打算袖手旁观,大不了给些银钱让女儿和外孙和离回娘家养着。但是但若想到那些本可幸存的战友,因为有人贪污而枉死沙场,就铁定忍不下这口气。

因为,这不是朝堂上汇报的冰冷的伤亡数字,而是他亲眼见过的惨状。百人伤亡需要二十人抬尸、十余人挖坑,战场清理要持续三日,尸堆高达五尺,腐臭味七日不散。那些在朝堂上唾沫横飞的大员,怎会懂得这些数字背后是整营整队的鲜活生命?

果然,当刘耘娘端着新茶和糕点返回时,只见丈夫已不复先前的漠视。他双目赤红,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乱响:"这桩腌臜事,非得闹个天翻地覆不可!"

新闻学应该学过这个,人类大脑的杏仁核(情感处理中枢)对视觉刺激中的 “威胁性画面”(如尸体、血迹)会产生本能反应,无需经过复杂的逻辑处理。这种“本能震撼” 是进化形成的生存预警机制。看到具体的死亡场景,会直接关联到自身安全,引发恐惧、悲痛等强烈情绪。

那张叙利亚儿童伏尸海滩的照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震撼力来自于对具体生命消逝的直观感知,而非30万难民死亡这类抽象信息数字。观众能通过照片细节(如肢体姿态、表情、环境)构建具体场景,产生代入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第 5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