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40章 第 40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40章 第 40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4 12:44:52 来源:文学城

四人只能听到前堂不断传来 "剪胎发"" 佩长命锁 " 的司仪唱和声,与众人的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终于到了请出百家衣这环节,忽闻秦大娘子尖声道:" 此衣乃由朱家各香料铺管事、原料商及族中长辈,以珍藏特色香料配方熏制而成。此乃我朱家香料行传承之象征..."她犹自喋喋不休地夸耀衣上沾染的珍奇香料,甚至提及外来稀罕物事,意欲在众人面前彰显朱家在香料行内的地位。

却忽听得吴丽娘一声惊呼,朱恒亦是如此,前排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后排宾客纷纷踮足张望,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何事。

吴悦也听到自己爹娘和祖母的惊呼,而原本作为背景音的婴儿啼哭戛然而止。

杜充再不迟疑,拨开人群向前急冲。吴绮娘紧随其后,大呼 "医官在此"。

吴悦也反应过来,和哥哥吴夏同声高呼拥着杜充挤向前面。刘耘娘也突然想起来,大喊着二女婿的名字。

吴父身高目明,瞥见艰难前行的杜充,当即大步上前,以蒲扇般的手掌拨开前方围观人群,将四人护至摇车旁,复张开双臂阻挡着想要近前的好事者。

吴悦踮着脚看了过去,只见朱芎的嘴唇、耳垂等部位呈青紫色,发出急促的喘气。

杜充发觉婴儿呼吸困难,头也不回的喝道让所有人都出去,并将窗户都打开。

北宋现在虽然没有缺氧的概念,但是医者已经识别出呼吸困难、青紫等症状与“肺气壅塞”“气血瘀滞”有关,需要开窍或者补气之法救治。

吴父闻言虎目圆睁,暴喝驱赶闲人,吴夏也立刻动手将室内所有的窗户全部打开。朱叙终于从怔忡中醒转,温言劝请亲朋移驾侧厅稍候。

但是还有一些好事者滞留不去,探头探脑想要张望究竟。

吴丽娘开始哭泣,朱恒揽住妻子的肩头轻拍安抚,然而也是双目圆睁,额间青筋暴起,死死凝视着躺在摇床毫无声息的儿子。

朱涴妤似是察觉弟弟的异样,乖乖伏在曾外祖母怀中,不复往日喧闹。

待人群散尽,轩窗洞开通风,婴儿面色渐复血色,而啼哭声又起。

杜充急忙扯开裹着的百家衣。

这件衣物竟如成人中衣般宽大。只见皮肤接触的部分,尽皆红肿,轻抚之下皮屑簌簌而落。除颈部以上未接触百家衣处,其余皮肤皆呈赤红色。

这是过敏!吴悦倒是一看就明白,后世有对芒果、桃子过敏,还有花生酱、芝麻,甚至还有对紫外线过敏的。她自己倒是对海里的海鲜过敏,内陆孩子吃的都是水库养殖的鱼和虾。因此当她去深圳工作时,被同事拉着去吃了海鲜,嘴巴肿的像个香肠,还被迫请假了好几天,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深海捕捞的鱼和海虾了。

她正寻思怎么提示二姐夫,只见杜充已喃喃开口:“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 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此语出自隋朝《诸病源候论》,所述的就是一种病症,接触漆树后引发的皮肤红肿水疱之症。

吴丽娘听到 "毒" 这个字,如同被激怒的母狮,厉声质问道:"何毒?谁人下毒?可是下在这百家衣里?"

她目眦欲裂瞪视婆母,这百家宴婆母完全不让她插手,平素更将她母子隔绝如路人。说什么怕她年轻照顾不周,强行将孩子抱走,那孩子为什么照顾成这样?

秦大娘子被儿媳逼视得踉跄后退,颤声道:"我委实不知……"

吴悦急步上前,用力攥住吴丽娘手腕,小声地提醒:“阿姐息怒,休要因为一时情急失言,此刻还有姐夫与伯父在场呢。”

她觉得秦氏虽强势,断不至于愚蠢到明目张胆残害亲孙,此事蹊跷或者就在香料上头。后世打个针都要做皮试,以防过敏。家中有猫狗的,连蚊香都不敢点。怀孕的女性,甚至香水都不会喷。但是当前北宋人可没这个讲究。

吴丽娘也自觉失言,泪眼摩挲的瞥向摇车内的稚子,复又将视线转向站在原地有些手足无措的丈夫,复又悲从中来。

“当务之急是净洗婴孩肌肤,除却身上所染之物。”杜充冷眼旁观眼前这团乱麻,作为医者习性他已经习惯处变不惊,脑海中疾速寻思医书可有记载治疗方法。

朱恒不敢去看踉跄扶着椅子的母亲和趴在摇床边欲抚自己幼子的妻子,厉喝仆人速速跟着他前去厨房烧水,就逃避式的大步走走出大厅。

朱叙也拽着老妻强行出了厅外,声称 "老夫要带老妻去侧厅向亲友赔罪,将主持大局的差事推给亲家公与亲家母",拖着失魂落魄的秦氏扬长而去。

余下吴家众人皆缄默不语。

吴绮娘冷笑一声,面上尽是不屑,轻拍大姐后背温言劝慰。

吴王氏重重拍案,欲言又止终化作一声长叹。女儿家的命数不皆如此么?娘家不显达的,连个公道都讨不得,唯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刘耘娘也只能暗叹,这还不如嫁个同样的武将家庭,起码还可以一言不合打过去。

剩下两名男儿面色阴沉,吴父抚摸腰间的佩刀,眯眼狠戾地盯着堂前 "香林世泽" 匾额,一言不发。而吴夏暗自立誓一定要考中进士。

这无声的轻蔑和无视,直戳他们无能为力的软肋,血淋淋地揭开武官女难嫁的伤疤。

---------------------------------------------------

古代就是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

士族联姻讲究门第出身,商贾也想娶寒门士族之女,不然就是联姻同阶层的商贾。

要知道这些"五姓七望"们自视甚高,纵使皇室联姻他们都不干。也是科举制兴起后,寒门官员之女的行情才好了起来,被众多士族以及皇家选为婚姻的备选。

宋仁宗的后宫,唯有温成张皇后生父张尧封为七品文官且进士出身,实在让人不怀疑张氏受宠,一方面除了这张氏确实美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可是他后宫唯一的文官之女。

曹皇后之父曹彬是从一品武官,苗贵妃的父亲也仅仅是七品武官。剩下的高阶贵妃,如周贵妃父亲为从四品武官,董淑妃父亲为正五品武官。还有一群平民出身只因为美貌而入宫的妃子。竟再也没有一个文官的女儿,也不知道宋仁宗看没看出来,士大夫集团对待与皇室联姻的微妙态度。

毕竟流水的皇帝,打铁的世家。仁宗朝廷上的大半官员,先祖都可以追踪到后唐,甚至还有中唐、晚唐时期的官员,而他们赵家,还不知道啥时间就被人夺了江山,成了阶下囚。试想那后主李煜,不就是如此吗?

这群士大夫并不愿意送女儿入宫争夺这缥缈的宠爱,他们以 "清流" 自矜,视与皇室联姻为玷辱门楣之举。秉持 "士大夫精神" 者,皆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认为外戚封爵或授官乃 "紊乱朝纲、淆乱名器" 之举,甚至形成 "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的潜规则。

因此如果兄长真的能蟾宫折桂,对她的助益自不待言。但是也不好让人困在东京城里闭门苦读,专攻科举,这样只能高分低能。

石介已经得知要被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在他的安排下,吴夏已经前去太学旁听。但是明年,范仲淹将被贬谪邓州,在那里建立花洲书院,并在此写下《岳阳楼记》,发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千古浩叹。她觉得反正吴夏也年轻,应该出去多长长见识,认识一些好友。

范仲淹那被称为“布衣宰相”的儿子范纯仁;写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论在男频还是女频都苏的没边了的张载;以及举荐王安石后期与司马光共同执政的韩维都将在花洲书院就读,这可是难得的同窗之谊。

同榜、同乡、同窗关系,是古代传统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人际关系纽带,其影响力远超普通友谊。

同窗,指共同研习的人,因长期共处学习,情谊往往逾于常伦。

同乡则因地域观念浓厚,形成互助网络,如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会馆,既为旅人提供栖息之所,更承担联络乡谊、扶持商帮、协理讼事等功能,徽商、晋商之崛起即得益于此。

同榜,互称同年之士,此等交谊在官僚体系中尤为关键,常形成政治同盟。

这三者并非简单的“拉帮结派”,而是古代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机制,既推动了人才流动(如同乡会馆助寒门士子赴考),也导致了权力垄断(如明代“浙党”“齐党”之争)。

虽然觉得这个圈子比较恶臭,但是无论如何,打不过就加入。她还是想把吴夏往这个圈子里塞,既能获取资源,也能掌握核心情报,而且还能间接的让她也知道密辛,要知道往往内部崩解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在将朱家宅邸彻底搜查后,确认下毒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

众人的关注点重新集中在那百家衣上。

杜充秉持钻研精神,将那件成人尺寸的百家衣按缝制纹路拆解重组,亲自试穿检验,未发现异常。又在吴悦的要求下,也进行了接触实验。

按她自己的说法是:这个衣服仆从缝制,再由乳母丫鬟给幼儿穿戴时,经手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由此推断,这应是个体体质差异导致的不同反应。就像‘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 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解释的那样,有天然耐受力的人不会被其所害。

其次,她和小外甥有血缘关系,后世医学上称为特应性遗传倾向,即某些过敏体质可能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虽然北宋还没有这个术语,但是相似的概念已经存在。因此杜充也赞同小姨子的话,认为她也有可能和小外甥一样对某些成分过敏。知道自身不耐受的成分后,就可以主动规避,这反而是件好事。

出国后,我发现,人的过敏源真的多。

去餐厅打工,发现有对花生、芝麻、牛奶、阳光、蛋黄、姜蒜等过敏。

我自己居然还对阳光过敏起来,回国之后发现这个没有了。我有同学对桃子的毛过敏,还对芒果过敏。其实芒果过敏的人群不少,因为漆树科植物(如漆树、芒果、腰果、开心果等)中含有一类名为 “漆酚” 的脂溶性酚类化合物,是主要过敏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第 4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