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10章 第 10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2:32:37 来源:文学城

不得不感谢 “穿越大神”,让她平安出生,未因病早夭。人生第一关,算是成功渡过了。

接下来要应对的第二关,是被规训的食欲,这正是千年饮食文化加诸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古代农耕社会,肉蛋等优质蛋白质资源会被优先分配给男性。

这种所谓的 “生存策略”,本质上是由肉食获取成本与性别分工共同决定的:男性被赋予优先分配权,而传统审美中病态的 “柔弱之美”,更要求女性少食荤腥,以蔬菜米面果腹,维持纤细身形。

多数女性唯有在孕期才能获得特殊补给,比如杀一只家中饲养的老母鸡,或吃个鸡蛋补身。

即便在千年之后,仍有不少美食博主宣扬 “男孩该为女友煮红糖小汤圆缓解痛经” 的 “关怀”,实则延续着对女性身体真正需求的隐性限制。

现代营养学早已证实,肉蛋奶的营养价值远高于以红枣、红糖、糯米为主的高糖食品,科学的膳食结构应是 “优质蛋白 全谷物 蔬果” 的三元组合。

然而在宋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的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肉类仅被视为偶尔补益的辅食。

道教秉持 “食肉者多嗔” 的理论,倡导士大夫茹素以修心;佛教亦劝诫少杀生,不少礼佛的宫妃及勋贵家族女眷会 “每月持斋十日”。贵族女子更推崇 “晨起食露葵,夜卧服茯苓” 的生活方式,认为素食可 “驻颜去皱”,达成所谓 “柔弱之美” 的体态追求。

儒家经典《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按照孟子的理想,唯有七十岁以上的老者方能常食肉馔,普通人则需节制荤腥,这种将肉食与年龄、身份挂钩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农耕社会的资源分配逻辑。

经济拮据的平民百姓,唯有逢年过节才能尝到肉食。

她家虽家境优渥,但当前的饮食文化仍不容许一个 5 岁女童顿顿食肉,单靠鸡蛋,难免钙质摄入不足。只能另寻他法,用当时世人普遍排斥的牛羊奶作为加餐补充营养。

庆幸的是,士大夫阶层皆视饮用鲜奶为低贱粗鄙之举,平民家庭的肉蛋资源又优先向男性倾斜,牛羊奶反而为底层女性开辟了生存补给渠道,得以弥补因营养不足、经期失血及哺乳消耗而受损的健康与寿命。

她需证明鲜奶的价值,却不能大肆宣扬,否则被人察觉,定会将其经济价值攥在手中。这条适合当前女性的生存补给线,必须隐秘而谨慎地推广。

“小娘子,羊奶煮沸了。”

吴悦的个头还不及灶台高,自然不会使用家中的土灶烧火,年长几岁的青枣便成了她的得力帮手,指哪儿,打哪儿。

铁锅里的羊奶正咕嘟咕嘟翻着白泡,吩咐青枣用长柄木勺不停地搅动锅底,防止火候过大烧糊,又往沸奶里丢了几颗杏仁。待羊奶二次煮沸后捞出杏仁,浓郁的膻味便大幅消散,一杯简易的杏仁羊奶饮品便制成了。

“你又在鼓捣什么?” 门外忽然传来母亲严厉的声音。

她慌忙从灶台边的矮凳上跳下来,趿拉上鞋,对着走进厨房的娘亲咧嘴一笑。

“我在照着哥哥给的书做饮子呢。”

刘耘娘瞪了她一眼:“你哥哥再过两年就要备考,别总指使他东奔西跑,误了学业。”

作为在传统教育中长大的女性,她笃信男性通过科举入仕才是家族兴衰的根本。

话音未落,吴王氏也由王婆搀扶着进了屋,笑盈盈望向小孙女:“悦娘做了什么好喝的饮子?让阿婆也尝尝。”

“是羊奶!加了杏仁去膻的!” 吴悦忙不迭指挥青枣盛了一碗,亲手捧给阿婆。

吴王氏坐在厨房矮凳上浅啜几口,朝王婆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将碗端走:“确实没什么膻味,比我年轻时喝的顺口多了。”

刘耘娘也盛了一碗,细细品了几口,眼底倒有几分惊喜:“若加些蜂蜜,或配些樱桃、桑果酱同饮,滋味想必还不错。”

这家行伍出身的人家,倒也不觉得鲜奶是野蛮饮食。

尤其吴王氏,战乱年间充饥度日,哪样粗粝食物没下肚过?虽然说身体上能接受,但是心里上不会去主动喝。

“医书上说‘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胆干,肌体润泽’,所以咱家该多吃才是。哥哥读书费神,更需补养;娘和阿婆若常服,书中还道‘老而更少,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呢。”

这话暗合现代营销学精髓,精准捕捉家庭成员的健康需求:兄长备考费神、长辈盼求延寿,以古籍为据强化营养焦虑,再将牛羊奶包装成全家皆宜的食疗方案。

“是哪本书上看的?” 刘耘娘和吴王氏面面相觑,东西说的这么好,怎么没见贵人吃?

吴悦指了指被她扔在地上的《天工开物》,咧嘴一笑说。

“就是这本唐代孙思邈《千金药方》。上次去二姐家,二姐夫还说唐代另一本《千金翼方》里也写过呢。” 仗着自家亲娘和阿婆不会去翻书页封面,她开始随口胡扯。

“而且谁说贵人不吃,” 她眨了眨眼,“官家设有乳酪院专做酥酪,大姐信里还提过樊楼新出的软酪呢!怕是大户人家悄悄食补,不愿叫外人学了去。”

她又合理的给出了解释,并趁热打铁。

“哥哥用脑过度,记忆力下降?每天喝上一碗奶,赢在科举关键期,这是所有聪明娘亲的选择!”

“哟?”聪明娘亲刘耘娘眯了眯眼,眉毛一挑。

“你小丫头片子,就是自己想喝吧?”

嘿嘿,她选择傻笑。

“行了,以后每天找人送上半桶。好在这羊乳也便宜,就是不便保存,记得以后每天喝光,不许找借口倒掉。”刘耘娘还是决定满足女儿的需求,小孩子稀罕个新鲜玩意,也属正常。

“就别给我准备了,就让她们兄妹喝吧。”吴王氏挥挥手,表示拒绝,她还是嫌弃有股膻味。

吴悦也没接着展开话术,对于她阿婆这个年纪,羊奶性热,容易上火,不适合过多饮用。

等她研究出来奶酪和黄油,还有酸奶,再做给阿婆尝鲜。

羊奶奶酪人类最早开发的乳制品之一。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居住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游牧民族就发现羊奶在羊皮袋中能够自然发酵变酸凝结成块,这也是奶酪的原型。

40年后,就在海的另一边的欧洲大陆,会发起持续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其中易于携带,且富含脂肪的奶酪是十字军士兵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奶酪也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的重要能量来源,除此外,马可波罗还描写到他们能够长途奔袭和快速机动作战也依赖于“一种糊状物”。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将鲜奶煮沸,撇取表面凝结的乳脂层单独存放(这也就是鲜奶油,留在牛奶里就会影响后续加工变硬),将撇去鲜奶油的牛奶摊铺在阳光下自然晒干成粉末状。

当蒙古士兵需要进食时,只需舀取少量粉装入皮囊,加入适当的水。随着马匹颠簸晃动,皮囊内的混合物会逐渐融合成糊状物,无需生火即可直接食用,降低了暴露目标的风险还能让士兵在马背上迅速补充体力,不影响行军。

现代的蒙古族,还会利用自然发酵制作奶皮子、胡鲁达和奶渣。

考虑到当前工具的限制,她决定采用旅游时参观的罗马尼亚传统羊奶奶酪工坊时看到的奶酪制作工艺。

首先将新鲜羊奶用纱布过滤杂质,加热至 35°C 左右,这个温度接近动物体温,有利于激活酶活性。接着加入从羊胃粘膜中提取的天然凝乳酶,搅拌均匀后静置,直至奶液凝固成豆腐状。用刀将凝乳切成 1-2 厘米见方的立方体,静置 15 分钟释放乳清,再用木质平勺伸入容器底部,沿同一方向缓慢推动搅拌,促使凝乳块收缩抱团。随后将凝乳装入粗棉布,悬挂在房梁或用重物压制沥干水分,简易的农家奶酪便初步成型。

不过这类奶酪含水量较高、易**,需在短期内食用完毕。若想长期保存,需在表面撒盐或浸盐水,再放置于低温且高湿度的环境中熟成数周乃至数月。

为获取制作凝乳酶的新鲜羊胃,她已烦恼许久。每隔几天便吵着要吃羊肚,每次出门买菜都坚持跟着,回家后又找借口支开家人,独自躲在厨房处理羊胃黏膜。

但是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收集天然凝乳酶的唯一办法。

吴悦轻轻吸了吸鼻子,空气中的酸腐味已不再那么刺鼻。这已经是她们处理的第三个羊胃了,第一次因菜刀未煮沸消毒导致感染,第二次图省事将干腌胃袋直接扔进羊奶,终究没提取出有效酶成分。

这次她格外谨慎,每一步都在记忆里反复推演后才让青枣执行。

青枣熟稔地剖开羊胃,用冷水反复冲洗,刮净残余食物,独独留下泛着绒毛的胃黏膜层。将其细细切碎、撒盐揉搓后,平铺在竹筛上阴干。案板上未用的胃壁部分,这是特意留着给王婆做菜的。

等到三日后,再将阴干的黏膜块被碾成粉末,按一比十的比例浸泡在冷水中,这就成了。

青枣虽不懂这玩意有何用,但是也不妨碍她听话照做。

五年前被姑祖母从老家带来,便日日跟着小娘子身边。那时小娘子也刚呱呱坠地,夫人说要给女儿备个贴心人,她的命运便与粉雕玉琢的小娘子紧紧系在了一处。

她已经想好了,待小娘子嫁人,她也梳了头嫁人去,给小娘子的孩子当乳母,陪着小娘子一辈子。

文献参考:

吴思旻. 《奶粉没说的故事》[D]. 国立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 2014.

两个月前写的,当时查的文献更多,很多都是外网,尤其是针对蒙古为什么骑兵如此厉害的研究,详细研究了他们的行军粮,这里我就只放咱国内的了。

至于罗马尼亚的古法羊奶奶酪,可以搜某管Processus de fabrication de fromage sensationnel dans une ferme à l'ancienne de Roumanie,这是我查看后觉得最适合北宋时期的现存的工艺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第 1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