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傲慢与偏见]傻白的18世纪生活 > 第6章 5

[傲慢与偏见]傻白的18世纪生活 第6章 5

作者:薄荷无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7:13 来源:文学城

咖喱顺利的上了加迪纳尔家的餐桌,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船员巴里.韦尔也与爱德华.

加迪纳尔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这个交集正是他们两人人生的重大转折。

出身于律师家庭的爱德华当然没有某些乡绅和小贵族们的傲慢。正是因为他的低调、谦和、以及良好的教养从他岳父那得到了肯定,求娶到拥有2000英镑嫁妆、美丽而温柔的妻子。而这些也成为了他起家的资本,事实证明他的确是成功的,靠着父亲和岳父的人脉他各方周旋交道,经营起了这家商铺。

巴里.韦尔不但将自己带回来的货物出售给了爱德华,并且帮他联系了不少同仁;加迪纳尔先生也额外的给了他一笔佣金。于是小有资产的巴里.韦尔也衣着得体了起来,虽然总共不过100英镑,但是在一年30英镑就能过得还不错的18世纪,也算一笔不小的资产。如果他现在要找一个和他一样出生于东区的女人,那绝对会是大排长队!

这一天的登门到访,让伊丽莎白和简大吃一惊。这个留着利落短发、下巴光溜溜、衣着整齐干净的年轻男人,哪还有落魄的早衰样子?不过是两、三天的时间,这个变化也太巨大啦!

“两位贝内特小姐,下午好。”对于这两位小姐,巴里.韦尔可是很感激的。

伊丽莎白莞尔一笑,年轻英挺的男子谁不喜欢呢?俏皮的停顿了一下,来回扫视了他好几眼,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韦尔先生你也好,你看上去越来越绅士啦!”

这话说的简也笑了起来:“韦尔先生,你先进来吧,我们正在准备下午茶。”

“谢谢您的夸奖!看来我是有口福啦。”

在伦敦的这几天因为不用学生字、钢琴和绘画,连唯一可以继续的刺绣也被两姐妹默契的给忘在了带来的行李之外。没两天就无聊起来、空出来的下午2点到3.点悠闲时光被伊丽莎白提议弄了个下午茶会,这个建议被家里的女人一致通过。大家坐在一起喝着饮料、吃着小饼干,聊着天,或者读读报纸,十分惬意。

自从有了下午茶,连外出采买或者访友的加迪纳尔先生也会尽量在之前赶回来,伊丽莎白和简总也会向他询问一些伦敦的见闻。而加迪纳尔先生自然也很高兴成为下午茶会的焦点,连带着贝内特太太也增长了见识,加迪纳尔太太更是和丈夫更加亲昵恩爱。

每次都是简主要负责、伊丽莎白协助,既没有增加芬格太太的工作,又锻炼了两人的厨艺。这回的下午茶,她们两准备了牛肉夹心的小三明治,里面有鸡蛋、番茄、生菜和牛肉,切成

一口一个的大小。还有用奶油和鸡蛋调成的爆浆泡芙和花生巧克力的小饼干。饮料是用锡兰红茶

制作的奶茶,香醇可口、一点奶腥气也没有。

芬格太太吃的不住点头,在询问了雇主同意后还装了几块准备回家给孩子吃。加迪纳尔家向来对帮佣和自己的雇员都不错,自然也不会忘记楼下的售货员小姐。

知道巴里.韦尔要来访,大家都等着他;他的见闻可是比加迪纳尔先生都要多。虽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女士们面前谈话却不粗俗,相反的还有些小心翼翼。加迪纳尔先生也很高兴下午茶有男士加入进来,这样有时候他的谈话才不会觉得浅薄无聊。女士们喜欢的无疑都是笑话、服饰、罗曼史。这下好啦,巴里.韦尔的航海冒险、印度大陆的见闻也很能吸引这些好奇的大小女士们。

“加德纳尔先生、我不得不说您真的很幸福!您的太太美丽温柔善于持家,您的儿子健康可爱。您的姐姐善良亲和,您的两个外甥女虽然还年幼,但是已经可以看出淑女风范啦!特别是她们准备的下午茶,我想只要是来做过客的一定会念念不忘。”一席话将一屋子人都给恭维到了,贝内特太太对他印象也十分好。

加迪纳尔先生被说得高兴极了。“呵呵、不过是氛围好罢了,茶点虽然新颖其实并不费事。你这次还随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去印度么?”

“是的、虽然危险,但是有了您的资助,我还是决定再去一次。我和几个要好的船员说好了您要求的货物我们会分散的采购,这样不会引起别人和老板们的注意。之前提供给你的纱丽质量还很一般,毕竟当时我们财力有限,很多还是几个人凑钱一起买的。我们在印度看到过更加华美精致的纱丽,还有高档的宝石。一些做工精美的工艺品,因为太占地方而且相比宝石利润不大,我们上次并没有买,比较昂贵的精油也没买。”

“这样听来印度的物产十分丰富啊,会给你们造成麻烦嘛?毕竟你们说起来都是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听说船上的管理是很严格的。”

“我们这种船员报酬很低,而且船上的环境十分恶劣,私人携带少量的物品船长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毕竟我们的购买力很有限。这次由于您的支助,我们正打算说服大副也参与进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携带更多的私人物品回来啦,不过采购金额您看是不是能再多一点?如果您的朋友也能支助一点吃下我们整支船的私人物品,就更好啦。”

加迪纳尔先生仔细想了想,虽然短暂的支出比较巨大,之后的盈利也可以想象得到。这次的机会难得、也许还能拉近他和商会里个别商人的往来。“嗯、你说的很有道理,趁着现在印度的物资流入还不多,正是个时机;以后会有更多人介入进来的。后天的下午茶会我邀请了一位供货人,不如你也来吧。如果能说动他再加上我在商会里比较熟悉的几个人,基本上就没问题了。这样不如就作大点,你看船长需要打一下交道嘛?”

“这倒是不用了,船长都是公司下派的人,也许就是大不列颠东印度的哪个小股东。大副二副三副都是有经验的船员被提拔上去的,关系也还算融洽,虽然他们的报酬也相对高一些,这次因为没什么渠道、私人携带的物品出手并没赚许多钱。”

“那好吧。”加迪纳尔先生笑着点了点头,巴里.韦尔是个头脑清楚的人,只是缺乏了一些好的教育、却不缺乏判断力和眼光。

看着男人们说完了正经事,两位太太开始打听起印度的女人和饰品。据巴里.韦尔说,那边可不乏美人。

“她们褐色的明媚大眼流盼生辉,虽然没有欧洲人的白皙皮肤、却细致无瑕,她们习惯在眉心点吉祥痣,鼻子直立而挺拔、鼻翼上有各式鼻饰,有的是鼻环有的是鼻钉。”

简有些吃惊同时感觉还有些好笑。“鼻环!那不是牛才有的么!”

“那可比牛的鼻环要精致华贵得多啦,都是黄金打造、有的镶嵌有珍珠宝石、还有流苏,十分漂亮。另外她们身上的装饰品可是很多的,从头到脚都有。”

“那得有多重啊,走起路来肯定很不方便。”简皱了皱眉眉头,心里对于那些美丽却地位低微的女子有些怜惜。

巴里.韦尔和这两个小小姐说话真是有趣。“女人们对于装饰自己怎么会显麻烦呢?这是任何地方的女人都会有的爱好。”

------------------------------------------------------------------------------

隔了两天、加迪纳尔先生的供货人柏得温.斯托克应邀到访。当然男士们先去书房谈论了一下正事,然后才和太太小姐们坐下来聊天。

柏得温.斯托克是个眼光锐利、也很有魄力的投机商,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六、七岁、单身,和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几个小股东都有来往。其实巴里.韦尔年纪比斯托克还要小,只有二十岁,却是十七岁就上了海船当船员,当然之前是没钱娶媳妇、现在是没空娶媳妇。这次斯托克想赶在潮流前面找一些人合伙组织船队,去一趟东方的大清国。对于巴里.韦尔的想法也给予了肯定,毕竟大清国太远,印度的风险相对小,同时利润也是在眼前的。之前从那几个小股东手里漏出来的货物毕竟有限,如果是一船的私人携带物品,那还要多好几倍呢。

“虽然欧洲一向推崇东方的这个大国精致的物品,比如瓷器、丝绸、还有他们最爱的茶叶,可是毕竟还是太远。据闻这个大国的政权已然更替,现在已经是叫大清国了。那里的男子无一例外是秃瓢长辫子,真是奇怪的审美。”斯托克说着已然十分向往。

伊丽莎白和简更是问了许多问题,一个是想打探消息,另一个则是真正的好奇。

介于加迪纳尔先生也许是要插手一些资金,伊丽莎白便以小卖小的撒娇、让柏得温.斯托克给她捎带点那边的香料和种子。

柏得温.斯托克正是需要大量资金来分担风险,在知道每年拥有2000英镑租金收入的乡绅贝内特先生会在下周来接贝内特太太和小小姐们回赫特福德郡的时候已然动了心。他相信自己可以说动加迪纳尔的这个姐夫。

(1)英式下午茶传统源自19世纪的英国,由贝尔福德公爵夫人Anna Russell于1840年所创。有说贝尔福德公爵夫人每逢下午时份都有点闷闷不乐,感到肚子饿却还未到晚餐时间,遂令人预备茶点裹腹。后来她开始邀请其它知心好友同享惬意的午后时光及精致茶点。一时间,下午茶于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一个百年习俗随之而诞生,并流传至今。

(2)简.奥斯汀出生于1775年,1796年开始写《初次印象》(《傲慢与偏见》的前身)

完全无法想象小燕子和简.奥斯汀是个一个时代背景~

(3)英国访华使团目睹的乾隆盛世(转)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佣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乾隆皇帝被描绘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二字。

据说,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阎崇年们说:乾隆统治下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结出的总结性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代的普通英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

十四世纪,欧洲人并不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经济的质变,欧洲人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笔笔皆是。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

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应答了。

英国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

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一幕让英国人不寒而栗,在欧洲这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

这仅仅是英国人一连串吃惊的一个开始,比这更让他们震惊的事还在后面。

在船只行使于内河时,英国人注意到,官员们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有六便士的工资”,但是不给回家的路费。这显然是不合算的,许多百姓并不想要这份工资,拉到一半往往连夜逃跑。“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出来加入民夫队。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们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来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而同时代的欧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将另一个人置于脚下。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宫,叫无忧宫。没想到这个无忧宫却给他带来了麻烦。原来他的这个王宫选在了一个平民百姓的风磨边上。在修建期间,磨坊主向法院起诉国王,说新建的王宫挡了风,不利于风磨转动。最后国王不得不屈膝让步,同意对磨坊主陪偿。

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人何以对乾隆年间中国人的**状况如此吃惊。

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乾隆皇帝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挖掘了中国传统体制的全部潜力。如果乾隆生活在汉朝或者唐朝,他也许无愧于伟大二字。因为那个时候,野蛮和贫困横行于整个地球。

然而,乾隆时代的世界,与汉唐已经截然不同。在乾隆出生以前,世界就已经进入了全球化过程。

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标志着地理大发现的完成。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来到中国南面的海域,频频叩打中国的大门。全球化过程从此开始。任何国家想永远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

而乾隆所处的十八世纪,更是人类历史伟大的转折点。正是从这个世纪起,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程度。“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层蕴含着庞大的资源和能量,人们一直在探求而少收获。十八世纪,一下子得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新的生产力像蛰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喷涌进射出来。工农业产量几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质财富滚滚而来.源源不绝。”

而这个世纪政治文明的进步并不慢于物质文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国宣布独立。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宣言》,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1795年,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到法律的笼子里”。西欧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人的公民权利保障大为提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虽然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知道有人环绕过地球。虽然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已经向他介绍了日心说,虽然英国使团给他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甚至还有热气球和复滑车表演,他却对世界大势的变化没有丝毫敏感。他视民间社会的活力和自发精神为大清江山永固的最大敌人,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统治,把民众关进了更严密的**统治的笼子里。

大清社会各个层面都处于他的强力控制之下:

他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杜绝了皇族、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安享俸禄,不敢乱说乱动一下。他以高明的权术和超常的政治恐怖把大臣们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间,以确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畅通无阻。

对敢于反抗的“刁民”,他的态度是一味**。在他眼中,皇帝、官员和百姓,是父亲、儿子和孙子的关系。不管父亲如何虐待儿子,儿子也不许有丝毫反抗。因此,老百姓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 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

对于知识分子,他更如临大敌。他以超级恐怖为手段,扫除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间仅大的文字狱就出现了一百三十件。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消灭了一切异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打造了一个他自认为万代无虞的铁打江山。

因此,乾隆盛世是逆人类文明主流的产物。

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

然而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一世的成就。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认为,只要让全体中国人都“做稳了奴隶”,就是最大的德政,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横向对比十八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乾隆时代的中国人,是“做稳了的奴隶”,只许有胃肠,不许有头脑。只有这样,大清江山才能亿万斯年。

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

英国人一到中国,马上发现中国人远不是传说中的那样,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他们发现中国人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冷漠、对公众事物漠不关心。

英国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触过中国人,那些人看起来都很正常。在菲律宾群岛、巴达维亚、槟榔屿,“和其他我们东印度公司属地”,中国移民的“诚实跟他们的温顺和勤奋一样出色。……在那些地方,他们的发明创造和聪敏似乎也跟学习模仿的精确一样出色”。然而,生活在自己国家中的中国人,却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同时也更冷漠、麻木和残酷。

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中。巴罗说,“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劝说我们船上的人开过去援救也得不到响应。不错,我们当时船速是一小时七英里,这居然就成了他们不肯停船的理由。我确信这些不幸的家伙中有几个一定是丧命了。”

英国人分析说,这是中国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就现政权(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马戛尔尼对中国政权的结论更广为人知:“这个**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统治。”这种**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他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我去、重新编辑下间距,发现里面这么多**,好吧,天朝和谐文化很强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5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