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傲慢与偏见]傻白的18世纪生活 > 第4章 3

[傲慢与偏见]傻白的18世纪生活 第4章 3

作者:薄荷无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27:13 来源:文学城

来到伦敦后,伊丽莎白最喜欢的就是和简趴在窗口看来往的敞篷马车。马车上有撑着蕾丝阳伞,发型繁复的漂亮淑女。最近的伦敦流行趋势偏爱白色的希腊风长裙,配着白色的蕾丝手套。从她们低低的领口露出年轻的白皙胸脯和颈项。

另外就是马车上也间或伴有穿着正经礼服、插着领巾、顶着高脚礼帽的翩翩绅士。

有的马车靠近路边停了下来,进了加迪纳尔家的商店;有的径自走了过去。

说道爱德华.加迪纳尔舅舅家的商铺,不光是透光好,宽阔整洁的房间;还不得不说里面玲琅满目的商品。

靠墙一边橱柜上面几层的两扇玻璃门需掩着,最顶上一层放了些来自印度的工艺装饰品,第二层整齐的排放着各种香味的印度香薰,更有一个精致的黄铜小香炉里燃着黄金木锥香,不时的飘散出舒缓而迷人的香味。

第三层是一些印度的手工首饰,虽然粗糙,但胜在颜色艳丽,充满了异域风情,更是镶嵌了一些低档的宝石;往往是小姐们的一时兴起。在下面的橱柜则是闭合的,透过玻璃能看到也是一些装饰品。

旁边的橱柜里却没有这么多的物品了,第一层是两个扇架,左边是折扇,右边是团扇,扇面都是缎面的绣着精致的图案。扇架旁边也不过有两三把存货的样子。

第二层是些精致的瓷器器具,架着三个盘子,中间一个是青花瓷的繁复花纹,旁边还有几个骨瓷的杯子和勺子。再下面的也都是写来自东方大清国的物品,有装在瓷罐里高档茶叶,也有些东方韵味的荷包、手绢。无一不是刺绣精美。

规规整整柜台里的排放着来自东方大清国的精致首饰、金银嵌宝石翡翠的簪子、绞丝的头花、点缀着碎宝石和小珍珠的绢花;西方各种花色漂亮蕾丝。少量东方大清国的细腻鲜艳的丝绸、和囤货充足西方的各色优质棉布。

等等、这样看来这个舅舅还是很有货源渠道的嘛。伊丽莎白在心里想着爱德华.加迪纳尔舅舅的样子。浅浅的微笑不疏远不亲近,得体的衣着,有教养的谈吐和行动。再加上加迪纳尔家家族式的好看外貌,无怪乎加迪纳尔太太愿意低嫁给律师的儿子。

是金子总会发光,加迪纳尔太太的眼光真不是一般的好呢,如果不是熟识的人,讲不定还真的以为爱德华舅舅是小贵族家出生。

看看自鸣钟,又是小表弟艾伦宝贝儿午睡醒来的时候了。伊丽莎白和简手拉着手跑去三楼的婴儿房,加迪纳尔太太正在给艾伦喂水。小家伙眼神清明的咕噜噜直转,看到两个漂亮姐姐进了房间,更是手舞足蹈,嘴巴里唔哩唔哩的嘀咕着。小脑袋转来转去,就是不想喝他妈妈喂过来的水。

这时候芬格太太已是去厨房准备正餐去了。18世纪的餐点每天只有一顿正餐,比较丰盛。中午的一顿只能算随意而临时的午茶,就是些简单的冷肉、点心和水果,基本都不用开火;除非是有客人在场。

在加迪纳尔家的正餐时间一般是在下午4点30分,这样晚饭基本上就被忽略不计了。而贝内特家一般比较早点,靠近中午,但是这样虽然有晚饭,却也不会多,一个小盘子就可以搞定。

伊丽莎白一边揉捏着小艾伦的脸蛋,一边逗引着他说话,鸡同鸭讲的十分欢乐。小家伙一开心就将半个身子横过来趴在伊丽莎白身上,伊丽莎白乘机搂住了小家伙。

“哎、你两亲热的,可不像亲姐弟似的。”加迪纳尔太太拍了拍小艾伦的屁股,只得将艾伦放在了沙发上,端着小半碗水下楼去。

艾伦可高兴啦,虽然还不会爬,但勉强还是能坐着的。靠着两个小姐姐坐着,拍拍这个摸摸那个,然后还自得其乐的拍起了手。

简拿着毛线毯盖在小家伙的身上,取过沙发上的薄毛线帽戴在他头上。

伊丽莎白扶着小艾伦的背,那个眼热啊,真想把小包子抱回家养。

“简、妈妈如果能给我们再生个弟弟那就太好啦。”

“谁说不是呢?”

-------------------------------------------------------------------------------

在伦敦的这两天了伊丽莎白一直在傻玩,今天总算是想起了自己下厨的伟大计划。趁着大家都很欢乐的聊天的聊天、陪玩的陪玩,伊丽莎白敲了敲门来到芬格太太身边。芬格太太正在洗土豆,难道又要吃白煮土豆了么。

“芬格太太、今天晚上还有什么啊?”

伊丽莎白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四处打量食材。明明有这么多蔬果怎么来来去去都是土豆炸鸡和面包呢?还是说加迪纳尔家就喜欢吃这些?

“伊丽莎白小姐、今天的正餐是土豆泥、炸鸡、鱼肉、番茄、扁豆和生菜;甜点是鸡蛋布丁。”芬格太太一本正经的应付着伊丽莎白,一边认真继续手上的清洗工作。

伊丽莎白眼珠子东转转西转转也不敢乱动食材,哎、小孩子的日子就是拘谨。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

“芬格太太,让我来帮帮忙吧。”

芬格太太以为这孩子只是肚子饿了,没想到是想下厨。

“唔、那麻烦伊丽莎白小姐清洗一下番茄和生菜吧。”

“芬格太太,我想我再切个番茄还是可以的。”这算不算得寸进尺?

芬格太太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那伊丽莎白小姐可要小心一点,千万别伤着自己。”

眼看着伊丽莎白将番茄切成了八瓣的样子,一个个躺在盘子里像盛开的花;芬格太太总算放了心。

“芬格太太、有白砂糖嘛?”

“在你左手边第二个罐子里。”

然后芬格太太就看见伊丽莎白眼明手快的给每个番茄都洒了一层白砂糖......这个熊孩子、她绝对就不应该让伊丽莎白进厨房!

伊丽莎白拍着小胸脯保证。“芬格太太、这样绝对很好吃的,你放心吧!”

到了开饭时间芬格太太无奈的在每人的餐盘里都分了一个番茄,好吧,就算难吃,至少这样看着还是蛮漂亮的。鲜花般的番茄和晶莹的白砂糖!然后给每个餐盘堆了土豆泥、生菜、扁豆,另外在餐桌中央还放了一大盆鱼肉和一大盆炸鸡。另外还有一个大大的鸡蛋布丁。

“哦、这个像花一样的是番茄嘛?芬格太太?”加迪纳尔先生惊奇的看着餐盘中的亮点。

芬格太太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了,否则不好吃的话影响的不是雇主对她的满意度吗?

“是的、先生,这是伊丽莎白小姐的想法。”

加迪纳尔太太笑了:“那就让我们抱着期待的心情吧。”

加迪纳尔先生闭上眼睛开始祷告:“我们感谢你,基督我们的上帝,因你以世间的恩物饱沃了我们;求你不要弃绝我们於你的天国之外......阿们。”

简第一个叉了块番茄送入口中。

“丽兹、你在吃上的主意,从来都是对的!”她说着莞尔一笑,接着吃起番茄。

“简你喜欢就好。”

伊丽莎白哪里听不出简话语里的调侃,看来简美人正在往常人方向上进化。如果还和原著一样觉得这天下间谁都是好人,那可就真是圣母白莲花了。

加迪纳尔太太好奇地接下了话茬:“怎么伊丽莎白还有别的好主意么?”

“哎、就是怂恿简在烤饼干的时候加果仁、干果,还是简有厨艺天赋。”贝纳特太太那是相当的不以为然,伊丽莎白这样的挑剔,不就是想法太多了么。

伊丽莎白对加迪纳尔太太笑了笑,有什么好计较的,总有她发挥的时候。

“舅舅、你这里有没有印度的香料啊?”

“有啊、香薰什么的你也看到啦!”

“哎、这些哪能吃啊,你就没让人给你捎点啥印度的调味料?”

加迪纳尔先生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炸鸡,一边回想着什么。“倒是有一小麻袋Curry ,大概是放在仓库的角落里吧。这个东西卖不出去太刺鼻,闻着就要打喷嚏。也不知道是吃的还是涂的,哎!印度人自己怎么受得了。”说完还很困惑的样子。

伊丽莎白想了想,貌似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战役中战胜印度后,开始蚕食印度直到100年后完全殖民统治。这样想来咖喱粉正是刚刚流入英国没多久,难怪大多数英国人还不知道这个调料的运用。那个供货商绝对可以说是个草包,这是多好的东西呀?就只有一小麻袋还算了,放在仓库积灰!我去!完全是暴殄天物有木有!!可怜她来了这么久一直想吃吃咖喱鸡块啥的!求而不得啊!

咖哩

起源于印度。印度民间传说咖哩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由于咖哩的辛辣与香味可以帮助遮掩羊肉的腥骚,此举即为用以帮助不吃猪肉与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尔语中,“kari”(கறி)是“酱”(குழம்பு)的意思。在马来西亚,kari也称dal(当在mamak档)。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所统治过,其间从波斯(现今的伊朗)带来的饮食习惯,从而影响印度人的烹调风格直到现今。

一般说法在南印度,

curry是一被英语化的拼法,在坦米尔纳德邦 curry则被拼为karri,由肉汁或酱汁且多搭配米饭或是面包的一种主食。亦有另一说法,此字在十四世纪古英文就已存在于烹调文献中,被拼为cury,是源自于法语cuire(意译为煮)。

一位咖哩权威作家Brent Thompson对咖哩曾写下这么一段话:在印度curry一词,并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们所认知的一般,除非你专指的是普遍存在于印度,

但由英国人归类,把包含着姜、大蒜、洋葱、姜黄、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汤或燉菜,其大多为黄色,红色,多油,味辛辣且浓郁。而今日我们所熟知的咖哩则普遍被定义为由新鲜或干燥香料以油炒香,并加入洋葱泥,大蒜,姜一起熬煮。其中香料并没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姜黄等。

咖哩并非酱料,而是综合各种香料的简称。

英国咖喱

英国曾经殖民统治过印度这片土地,当年结束殖民统治撤退之后,也一并把印度的料理烹调习惯一并带回大不列颠的土地上。有人打趣的说:全世界除印度次大陆以外,就数大不列颠这块土地的印度料理最为地道了。由此可知印度料理在英国的地位。

日本咖喱

除了印度及与其邻近的各国外,日本也是酷爱咖喱的国度,看看目前摆在超市货架上出售的各种咖喱粉、块咖喱,绝大多数的外包装上都打着“日本风味”的印记,差点要让人误以为日本才是咖喱的发祥地。其实,日本与印度虽然同处于亚洲,但日本人吃的咖喱却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才由欧洲传入的。似乎无论什么东西,一经传到日本,便转型为更加精致、细腻、温和的事物,与其本土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咖喱传到日本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为加入了浓缩果泥,所以甜味较重。虽然日式咖哩又称欧风咖哩,事实上还是由日本人所发明的。之所以称欧风咖喱,是因为其所用的稠化物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面糊(loux),多用来制作浓汤,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倾向南印度风格。欧风咖哩虽然较为浓醇,但与印度相似料理比较起来,香料味还是明显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饭吃外,还可以作为拉面和乌冬面(うどん)等汤面类食物的汤底,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较大分别。北海道札幌地区有一种汤咖哩。

咖喱到了日本人手中,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咖喱粉与咖喱块。虽然不再像印度家庭自制的咖喱那样味道千变万化、自在随心,但胜在够方便,节省时间。不必上餐馆,也不必费力气学厨艺、买材料,只要稍微加热,淋在米饭上即可食用。咖喱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普通人可以随时享用的美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