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作者手中无剑,但女主有 > 第1章 恩师独徒而逃

作者手中无剑,但女主有 第1章 恩师独徒而逃

作者:沧浪有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12-26 02:01:42 来源:文学城

“可我已应允贾伯帮他赶制花灯,时间上怕是来不及…”少年歉然婉拒了来客的请求。

今早天还未亮,同村贾伯火急火燎找上门,说是祭祀用的花灯还有缺,寻她帮忙。她想着近日无事,便应了下来。眼下花灯都已弄一半,怎能半途而废。

对面,来寻她采药的老人家眯眼:“花灯?那不是早就备齐了吗?”

应载雪一怔,也是显出了几分迟疑:“兴许是先前筹备的有所损坏?”

她并不是很确定。

她与老师是五十年前才定居婵娟村的修士。平日里鲜少参与村中事宜,像秋分祭月这样的祭礼,更不会过多询问。

颜婆婆总觉得有哪儿不对,但一时也想不出个究竟,只得摆手:“也罢,管它有没有缺,回头我去寻贾明川问问就是。要是真有缺,我再寻人制作。”

“但是这采药…”将身后的药篓取下,往应载雪怀中一塞:“非你不可!”

“老婆子我也不是要什么麻烦的药草,都是些大家平时常用的。已列了清单在篓里,你帮你老师采药的时候,顺道捎上老婆子这份就行。”

被猛地强塞了一药篓,应载雪一时无言…因老师身患旧疾,每至秋分,她都会提前几日出门采药,村里人也都知道这点。

可是…看着药篓里头早就备好的镰刀和药草清单,纠结了半晌,还是如实道:“可我去岁已经采了今年要用的草药,今年不打算出村…”

婵娟村位处乘风林深处,平日有迷雾遮掩,只能出,不能进,唯有秋分当日才是正常出入。

应载雪也都是赶在这时出村。

她去岁出村采药时,不知怎地走错了道,绕路到了处从前未曾去过的平地。那里满是黄级灵草灵果,心中惊喜之余,便采了两年的份量,想着来年能好好待于村中,与老师同过月节。

颜婆婆顿露不赞成之色:“去岁采的药草没磨没晒,如何能留到今年?”

她们村子穷,没什么保存药草的灵器灵宝,也只能依靠将草药捣成粉末或晒干,延长药草的使用年限。而她与应载雪师徒互为邻里,隔壁这一年来有没有捣药晒药,她还能不知道?

却听应载雪道:“前年出村遇到劫匪,我取了他的芥子囊。现今那些药草都安置于囊内,保存良好,不会影响药效的。”

乾坤袋和芥子囊,都是复灵之初修士为储藏物品而锻造出的一种灵器。前者貌似钱袋,可悬挂于腰间或包裹处。后者则形如口袋,多处于衣裳内侧,平日不易察觉。应载雪若想取人芥子囊,不得…

“你扒了人衣服?”老人家惊讶。

面上表情一僵,少年深吸一口气,真诚反问:“被缝在袖袍内的芥子囊,割袍不就可以?”固然她不介意摸尸,但也还没穷到这个地步。

干咳一声,颜婆婆生硬转移话题:“此地为山林深处,怎会盗匪出没?怕不是什么不轨之徒,顺着村民留下的踪迹摸到附近…”

说着说着,她也严肃了神情。

不同于乾坤袋无法控制时间流速,放入芥子囊的东西可定格时间。哪怕时隔千年再取出,也一如刚放入时的模样,新鲜生动。

在外头,一件芥子囊的价格,甚至可以被炒到十枚灵石的天价。这样的灵器多是世家子弟,或声名在外的散修才会拥有。

寻常劫匪,连乾坤袋都未必有。

应载雪对此,倒是很淡定:“婆婆不必担忧,不管来人是谁,都已归于尘土,不会透露村庄半点风声。”

颜婆婆眉峰隆起,上下瞧瞧少年,似想到什么,忽然道:“又是花灯又是芥子囊的,你这小丫头莫不是打定主意不帮老婆子跑这一趟?”

从前找应丫头采药可没那么麻烦,今日这是怎么了?

应载雪声音小了些:“晚辈也是想今岁与老师…”

她话还未说完,面前老人家已然知晓她的答复。抬腿就往院中空地跑,冲着另一头紧闭的屋门高呼:“池华,池华——你家应丫头要拒绝我!她要拒绝一个孤苦无依,可怜巴巴的老婆子!”

这一声喊得中气十足,丝毫没有言语中的沧桑和老态,只有故作可怜的揶揄。

被打断话语的应载雪:“……”

将药篓往身后一背,闪身,就站在了那边木窗的外头,等待里面人回话。

果然,在她落定窗边的瞬间,屋里头就传来她老师懒洋洋的声音:“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载雪,你替你颜婆婆跑一趟…”

已经料到结果的应载雪垂下眼眸:“是。”

……

认真说来,颜婆婆还算是应载雪师徒二人的救命恩人。当年应载雪背着奄奄一息的池华,意外闯入婵娟村,与当时正在捣药的颜婆婆碰了个正着。见老人家手里拿着药杵,她死马当活马医,用全身家当与对方做了交易,希望对方能帮她救醒恩师。

没想到上天眷顾,颜婆婆不仅救醒了恩师,还控制住老师体内毒素,使其修为不再倒退。

只是沉疴好治,余毒难清,池华身体早因毒素经年累月的侵蚀,烙下了病根,需日日饮药压制。这才有了应载雪每年出村采药的习惯。

若非她实在不想秋分月节,她必然是要应允颜婆婆的。

可惜…吐出屏在喉间的那口浊气,少年将一株还粘着泥泞的幻谒枣,连根带苗放至篓中。

也罢,再等明年吧。

今年多采些,明年总能留在村里。

垫了垫身后沉甸甸的药篓,正打算离去,忽地想起自己如今已有芥子囊,无需再背着药篓前行。止步苦笑,怪自己近日心神恍惚,竟是忘了这茬。

又花了些时间,将药篓中的药草移入芥子囊,应载雪这才剥开身前两米高的杂草,抬步往前。然而还没等她走出杂草堆,就听得右前方传来动静。

“你确定是这个方向?前方便是乘风林深处。里头地级灵兽无数,如何能住人?”说话之人大概上了些年纪…外貌上了些年纪,声音粗糙干哑,像是一捧干巴巴的沙子,听着很是难受。

话语微顿,再出声时已充满威慑:“你可知欺蒙家主是何等罪愆?”

另一道年轻声音赶紧响起,谦卑恭顺:“弟子怎敢欺蒙家主?当初卖我消息的散修确实是说那人与其徒就住在乘风林中,弟子不敢虚言。”

“那散修还言,林深处有浓雾遮盖,平日进不去,唯秋分当日迷雾散尽,才可以进入。”

“而今距离秋分还有半日,那散修会依照约定所言,将师徒二人都留于村内。只待我等赶到,一网打尽。”

完全陌生的两道声音先后钻入耳中,少年眼眸微动,悄然调整站姿。

清冽视线透过枝叶缝隙,向外看去。

杂草丛外,一行修士从她身前快步经过。束袖劲装,腰配宝剑,后背弯弓…全然一副武人装扮。

应载雪认得这服饰。

或者说,再熟悉不过。

平生关边氏,传闻复灵前乃驻守在皇朝边塞的武将世家,族中子弟多擅长骑马射箭。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氏族的人也开始随身佩剑,有了一套极为精湛复杂的剑法,被世人称为平生剑法。

“袖老。”年轻声音带了犹疑:“当年那人好歹是个…而我等不过十余人,不与族中说一声,冒然行动,会不会太于凶险?”

“害怕?”相较于年轻声音的担忧,那位被称为“袖老”的修士要老成许多:“当年那人挨了家主一掌,身受重伤,修为倒退。这么多年过去,早不知跌至何种境界?莫说是我,就是你,说不定也能一根手指碾死她。更何况…”

话语一顿,苍老声音变得讳莫如深:“不是还有一村子的村民吗?”

人走远,对话也变得断断续续。

像是恼人的柳絮轻描淡写飘来,轻易就点燃了人心中愤恨。

等到这一行队伍彻底消失在视野中,藏在草木中的少年才抬眸,露出眼底的森然之色。

池华从前是个野逸嗜酒的性子。

年轻时,背着师门偷偷离观游历。游历途中结识了一位用剑的男修,那男修剑法不错,就是有几处重心着落点很别扭。年轻好胜的池华在侧旁观了一会,按耐不住好为人师的癖好,出言纠正。

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好友。

男修是个豪爽的性格,见池华喜欢这套剑法,直言这剑法是自己无意间所创,若池华喜欢,可与池华以剑换谱。池华心系自家喜剑的师姐,欢喜答应,与人换了剑。

应载雪初听此事时才五六岁,还以为剑是剑法,谱则是乐谱棋谱之类的书籍。

后来稍稍长大些才知道…

谱,是那男修的剑谱;剑,则是池华自幼背着的一柄古剑。

……

—以下是关于本书的背景设定—

——可以跳过,或书签——

「关于修为介绍」

初融境

(将天地灵气融汇丹田,四肢…)

聚气境

(将自身灵气外用,汇成招式)

锻体境

(锻炼升华体魄)

脱凡境

(脱胎换骨,由身入灵,可御空飞行,可辟谷)

凝魄境

(凝练出意识海,俗称精神力)

结然境

(进一步学会结合自然万物,出招)

破劫境

(破解此生命劫)

离魂境

(神魂离体,肉.体脱尘)

明悟境

(心有所感,人有所悟)

寻道境

(感受道的存在,寻找自己的道)

炼神境

(神魂炼化,以全新的姿态存在世间)

入法境

(道法初成)

得道

(一个被人极致追求的境界)

补充:

1.每突破一个境界,皆需要渡过雷劫,渡劫成功后会有三天甘霖。

2.心魔劫与誓言,执念,功法挂钩。

违背誓言有心魔劫,执念过深有心魔劫,修行邪功有心魔劫。

3.修行至炼破劫境时,每位修士都将会遇到人生中的一场命劫,不度过命劫,永不可突破。(简单来讲,就是要向死而生一次,或死里逃生一次。若没有达到濒死的状态,不可突破。)

「关于修士打坐」

修士打坐分为“入静”和“入定”。

“入静”是修士们修行的常规步骤,只有静心凝神才能感受到天地灵气,后吸纳于自身,转大小周天,炼为己用。

“入定”则分主动和被动。有人主动入定,强化自身(如闭死关);也有人被迫入定(如身受重伤,或者即将突破),解决问题。

「关于天材地宝」

灵器,灵符,灵药(丹,散,膏),灵兽,灵宝(草,矿,果…)

所有天材地宝又从高到低,分为“天地玄黄”四个等级。

「关于灵力探查」

年龄:需要摸骨,或者照身镜才能知晓

修为:高修为者可以通过灵气波动感应,知晓低修为者的修为

容貌:全靠灵器,灵药遮掩,但高修为者还是可以通过灵力解除遮掩(伪装)。

以上都是私设!!不要套其它小说里去了!!不要当真!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先秦至汉朝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但未形成固定节日,直到唐朝才出现“中秋”这一词,然后一直到了宋朝才形成官方的节日。

所以也可以说,如今的中秋节是由秋分祭月演变而来。

严格意义上讲,秋分是太阳沿着黄道运行,正好到达黄经180°(天赤道正上方)的那个瞬间。同时人们及日历,也将那天称为秋分日。

……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引用自《礼记·曲礼上》,含义是:在上古时代,人们最看重的是道德,而在后世,人们则更注重施恩与报答。(夸克解读)

……

咱们世界枣长树上,特别是红枣属于鼠李科,是一种落叶小乔木。两边世界不同,植物也不能一概而论。

……

“老师”这一词汇,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不过那时候可能说的是德高望重的学者,而非一种职业。到了元宋时期,才逐步演变为对儒家教育者的称呼。

以上也是我简单查阅资料后的认知,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在这里标注,也只是想告诉大家,“老师”这个词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而非受西方文化或者现代发展影响,近代才开始使用的称呼。

……

致读者,作者的文笔和笔力都不好,只能勉强将想要表达的故事书写下来。如果有读者喜欢这本书,我很高兴,我的创新点和想法受到你的喜爱。但我还是忍不住提前打预防针,我知道有些设定,有些情节的表现,可能在大家心中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或者在作者心中也有。但受作者能力所限,一时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走,所以本文的节奏以及故事情节如有不好,还望大家能够谅解。(因为曾多次改文的原因,一些地方可能会出现误删,放错剧情等情况。如果阅读过程当中出现上下不连贯的地方,请告诉作者,作者会火速赶过去修改。)

额外补充:本文一个群体中如果有女性,哪怕只有一位,也是用“她们”。只有群体都是男性的时候,才会用到“他们”。作者知道“他”是中性字,但作者还没有找到可以单指男性的ta,所以只能先这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深林少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