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昨日棠花 > 第3章 三

昨日棠花 第3章 三

作者:林有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0:09:20 来源:文学城

2018年春。

“这地方可是我小时候读私塾的地方,好好感受感受。”剧里,孔禄生对章碧兰说。

剧外,郁青兰拍完青海的戏份,“顺路”来到了新疆伊宁市,段文朗读书的地方。

伊犁某条旧街。

按照他早年访谈中模糊的提及,她找到他曾就读过的这所第三中学旧址。

墙皮剥落,物是人非。

郁青兰抚过斑驳的砖墙。

又去了新疆果子沟。

她第一次吃到刚出炉的馕,带着麦香和炭火气,粗糙扎实的口感,和她想象中他童年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细细咀嚼,像完成一个仪式。

这就是你从小吃的味道吗?

山下是赛里木湖。

她站在湖畔,想的是黄浦江。

面对着那片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湛蓝湖水,她站了许久。

郁青兰低声地,像怕惊扰什么:你书里说,小时候觉得这里的风里有故事。我听到了……可所有的故事里,都没有我。

走过你走过的山路,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也算一种相逢?

我走过你来时的路,算不算终于与你并肩?

快离开时,她想,怎么这里见到的新疆男人都长得不像他呢?

航站楼里,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士兵与她擦肩而过,那挺拔的背影和坚毅的侧脸轮廓,让她瞬间恍惚。

她下意识停住脚步,目光追随着那抹绿色,直到消失在人群尽头。

哪怕只是最细微的关联,都能让她想起他。

段文朗三十岁时演过一个军官,像一颗种子,在郁青兰心里长成了对所有身着戎装者的天然好感。

可我知道,我怀念的,终究只是戏里的你。

从新疆回北京的飞机上。

背包里放着一块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馕,她一路小心呵护,像护着一件圣物。

她看着舷窗外的云海,俯视段文朗待了十来年的家乡。

背一个馕回去,回到你如今生活的城市。

它很快就会变硬,最终会长出霉斑,被我扔掉。就像我的这场爱,从你出发的地方开始,在你安居的地方腐烂,自始至终,与你无关。

你早已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我,还困在有你影子的旧时光里。

回到家,电视里重播着他那部经典的军旅剧。屏幕上的他,脸上涂着油彩,在丛林中匍匐前进。

她抱着膝盖,看得入神。

他被不服气的兵挑衅,连打十发十分靶,燃起来了!

她在床上翻来滚去,查看军队报名,发现自己过了年纪,于是打开手机和平精英打了一把刺激的枪战。

观众都说演员是在扮演别人,可郁青兰却透过这个铁血军人,看到段文朗骨子里的坚韧与担当。

有次她出差,等在高铁站。

候车室里,几位军人正襟危坐,身姿笔挺。

她坐在斜对面,忍不住多看了一会儿。

军人起身排队,郁青兰微微出神。

如果……如果当年段文朗没有穿上那身戏服,如果她看到的第一个军人不是他扮演的,这份莫名的亲切感,是不是就不会存在?

这份好感,是因你而起,也困于你。现实中所有相似的轮廓,都只是替身。

他通过一个角色,在她生命里烙下了印记,却从不负责兑现。

后来搬家,整理影碟。

她翻出那张早已磨损的军旅剧DVD封套,封面上的他穿着军装,目光炯炯。

她轻轻摩挲着封套,几乎要微笑。

因为段文朗,她总觉得穿军装的人都有种特别的可靠。

可讽刺的是,最让她感到安心的一个形象,却是最遥不可及的人。

这份因段文朗而起的好感,最终也变成了囚禁郁青兰的牢笼,让她在每一个相似的身影里,反复确认他的不存在。

她将影碟放进箱子最底层,如同封存一个甜蜜又疼痛的病因。

她知道,只要看到军装,她还是会想起他。

这是一个她永远无法戒掉的习惯,一场无望的、条件反射般的思念。

暗恋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情感偏好,甚至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爱他已成习惯,而习惯比爱更难戒除。

章碧兰的台词,一语成谶。

跳下河前,章碧兰说:就算你忘了我,我也无路可退,我只要每天知道你的消息,知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这就足够了。

“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事儿。”

与你无关,我也没犯什么错。

她习惯性地在超市买了馕,加热后,一个人沉默地吃完。

这已成为她生活中一个无意义却坚持的仪式。

她咽下最后一口。

看,爱你会变成习惯。吃你家乡的食物会变成习惯。沉默地想念你,也变成了习惯。

我活成了你,一个拙劣的仿制品,用我的一生,活在对你的复刻里。

徒劳又无能为力。

*

2019年,春。

郁青兰接了一部现代都市言情剧,演一个小配角女警,在横店取景。

有一场戏,需要在一座古刹前拍摄。

当她踏进那座香火不算鼎盛,显得格外清幽的寺庙时,脚步猛地顿住。

记忆如潮,轰然倒灌。

是这里。

当年拍《黄浦江畔亭》时,有一场孔禄生内心挣扎的戏,就是在这里拍的。

段文朗饰演的孔禄生,因为动用非常手段打压对手,内心备受煎熬,曾在这寺庙的回廊下,对着她饰演的章碧兰,自嘲道:“没用的,你不必替我祈祷。你不知道……我做的这些事,罪孽有多深。”

那时,按照剧本,她应天真笃定地接话:“孔先生,你不知道,这里的菩萨有多灵。”

可那一刻,几乎脱口而出的,是另一句盘桓在心底、与章碧兰无关,却和郁青兰有关的话。

“段文朗,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

最终,理智回笼。她依着剧本,念出了那句台词。

两人身影一前一后,她身着浅蓝色衣裙,双手合十,虔诚地走在前头;他穿着米白长衫,戴着墨镜,举止轻浮,不信鬼神。

突然有人叫:“欢欢掉水里了!”

郁青兰跑过去,发现是一个游客小孩的宠物狗掉进了好多金鱼的池子。

想来是小狗贪玩。

池水不深,但对于小孩来说,是很深了。

她没找到工具,索性亲自下水,捞起了那只小狗。

小孩说,谢谢警察阿姨。

郁青兰笑笑,看着自己身穿的警服,认下了。

“为人民服务,也为小狗服务。”

身上湿漉漉的,倒引起了她的另一场回忆。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附近,和段文朗拍那场落水后被救起的戏。

那是他们全剧唯一一场亲密戏。

他饰演的孔禄生为了救她,人工呼吸,镜头需要捕捉到双唇轻触的瞬间。

NG了三次。

第一次,她紧张得浑身僵硬。

第二次,他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脸颊,她心跳失序。

第三次,导演终于喊了过,他却依旧保持着那个俯身的姿势片刻,才缓缓抬起头。

他吻了她三次,一次比一次认真。

而她的世界,在那一刻,早已天旋地转,只剩下唇上那短暂却烙印般的触感。

那感觉,太独一无二了。混杂着冰凉的河水,他身上的樟木香,还有那种属于成熟男人的、沉稳而带着侵略性的气息。

那件浸透了片场气息、带着淡淡樟木和烟草味道的长衫,仿佛还罩在她身上。

思绪从沉重的回忆里挣脱,郁青兰勉强拍完都市剧的戏份。

收工后,隔壁剧组的男二号,一个阳光开朗的新生代演员,热情地邀她一起吃晚饭。

她本想拒绝,但对方再三邀请,言辞恳切,她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便答应了。

饭桌上,男演员谈兴很浓,说着圈内趣事,也隐隐透露出对她的好感。

聊到未来规划时,他忽然笑着说:“我觉得人到了一定年纪,还是得稳定下来,结婚生子。你看我爸妈就总催我,不过我觉得,生孩子是必然的嘛,哪个女人不经历这一遭?天经地义的事情。”

他说话时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轻松。

郁青兰拿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

哪个女人不经历这一遭?天经地义?

可偏偏有人,就因为妻子怕疼,便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丁克,并将那份维护宣之于口,践行到底。

没有人,及得上他。

她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男演员,年轻英俊,充满活力,却索然无味。

她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站起身。

“抱歉,我有点不舒服,先走了。”

没等对方反应,她拿起包,径直离开了餐厅。留下那个还在憧憬着“天经地义”未来的男演员,错愕地坐在原地。

自那以后,郁青兰接的戏越来越少。

她家境本来就不错,入行也并非纯粹为生计。

当表演带来的痛苦开始大于快乐,当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全情投入地去塑造一个相信爱情的角色时,她选择逐渐淡出。

她再也拍不了亲密戏了。

因为每一次靠近,都会让她清晰地回忆起,那个潮湿的、带着樟木香的、独一无二的吻。

以及那个,为了另一个女人,温柔地颠覆了“天经地义”的男人。

她一直都知道,段文朗已结婚,妻子被保护得很好。

夫妻恩爱,是丁克一族,因为太太怕疼。

这些信息,在后来无数个夜里,被她反复咀嚼,品出无尽的涩意。

她羡慕那个素未谋面、不,是匆匆见过一面的女人,羡慕她能得到他那样毫无保留的、公开的维护和爱意。

那个人,把她所有隐秘的、关于和他未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连同“生育”这项大多数女人或许会经历的“天经地义”,都一并隔绝在了两人世界之外。

这么好的人,不是我的。

*

2022年,中秋晚会后台,偶然碰面。

他并未立刻离开,寒暄道:“总觉得你这些年,好像在躲着什么?”

被看出来了吗?近乡情怯。

郁青兰:“没有。段老师,我只是……不太会和人打交道。”

他了然地点点头,带着一种看待内向后辈的宽容:“也是,你这性子是有点闷。不过做这行,开朗点好。”

“中秋快乐。”

“中秋快乐,段老师。”

他转身离开,她看着他的背影,明白他从未看懂她的沉默。

她的兵荒马乱,于他,不过是性格使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