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醉缨 > 第1章 楔子

醉缨 第1章 楔子

作者:南坊紫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8 09:24:14 来源:文学城

【醴泉劫】

夜雨淬刃,檐角铁马骤作金戈!

天漏如倾,黑云压阵。

“舒醴……”

“舒醴……”

雨幕中战马嘶鸣,周遭漆黑,她赤足踩着泥浆不知所起,雨水殷红砸在头顶,那耳边呼声喘息微弱,四分五裂……

她追着磷火奔至瀚海,望见对岸有人负箭策马狂奔:狼烟熏得玄甲青黑,马背上红鹰披风猎猎,那丈八平蛮枪头分明缠着她及笄时剪下的青丝,霎时海水忽涨,浮起万千箭镞,每支箭杆都刻着篆文“舒醴”……

“回来!”

嘶喊吞进腥风!她掌心玉扣开裂浸出丝丝黑血,海心漩涡里升起匈奴祭鼓,鼓面蒙的竟是去年与他同酿枸酱的葛布,岸头将军蓦然回首,夜雨滂沱下覆面铁甲绽开虎头裂纹,他驭马越走越远,终是不得见甲下容颜……

黑云撕裂将她推回鳛水江畔,她撞开酒窖,见封坛的青铜罍频频震颤,埋下的合卺酒正汩汩渗出血沫,瓮身夔纹化作战甲鳞片——那道被匈奴弯刀劈开的肩头血痕,恰是上元夜色里,他醉玉颓山压碎她齐胸襦裙的同一处缱绻温柔……

西南天际忽现赤晕,似有人将祁连山头的狼烟揉碎,撒入蜀南云絮。

她猛地回头,铜甑里沸腾的并非枸果,而是半副带箭的狼皮,肃杀升腾,映出他饮马瀚海的战袍,胸膛箭疮里开出的,分明是她枕畔枯死的蜀葵……

夤夜惊雷劈裂酒坊幌子!

舒醴惊醒,掌心微握的九盏累金腊梅羊脂白玉平安扣坠落榻下。

这平安扣圆润通透,扣身四周镶嵌了九盏累金腊梅,下结金丝流苏。那方白玉至纯色白,温润坚韧,莹透纯净,是上乘的羊脂玉,他从西域而得,耗时一月亲自琢成通体圆润的平安扣,又寻了能工巧匠镶嵌九盏累金腊梅,那累金腊梅做工精巧,花蕊根茎丝丝可见,每盏腊梅不足半寸,环抱玉扣,其下三百六十六根金线流苏结绳以缀,寓意“长乐无极,长毋相忘”。

她额间豆大珠汗,气短胸闷,近来总是神思困倦梦里怪异,与他不得相见。

【金钗怨】

元狩四年春雷,骠骑铁骑踏碎狼居胥山,怒踹匈奴祭天圣坛!

他左肩深陷狼毒箭镞,须蜀南金钗石斛方解。

舒醴砸碎封坛的蟠虺云纹陶瓮,金钗琼浆在他背上爬出酒符篆文,忽见得去年埋在后院的合卺酒翻滚沸腾,陶瓮表面浮出他流线背肌——正是他出征那夜汤池氤氲的温存。

“小娘子这酒……不够烈!”他掩藏虚弱倚着毛毡笑,甲缝里的血滴游离金钗琼酿浸成琥珀深色。舒醴探手替他包扎伤口,却被他擒住手腕吮去掌心血珠——她一时情急划破的伤口凝血,竟成了他缠舌绕齿的**汤酒……

锦匣里长安八百里加急的封禅诏书滚烫欲燃,熊熊焚炽毛毡裘毯下的如饥似渴……

【醴泉酿·血醪卷】

元朔元年,二郎滩酒家女舒醴夜蒸楮桃,见甑中汽凝作兜鍪状。破晓时分离血酿三盏,饮之醉卧三日,醒而能诵《六韬》。(见《益部方物略记》补遗)

【枸醴玄章·酒符秘典】

①《六韬引符·醴泉卷》残简考:

元鼎六年,邛都夷人献《枸酱制要》,御史中丞杜周见其文隐现虎符纹,乃奏请藏于石渠阁。太史令按验,竹简遇酒则显兵阵图,遂与《六韬》残篇并录。(见《华阳国志·食货补遗》)

②《舒氏阴酒符》残简考:

《文韬·镇垣符》:警众坚守之符,坛高六寸,明为粗陶坛密集深痕,阴为枸酱加姜黄并草木灰(常温无色,遇水显橙黄),显彰条件为兑水激活,佐证图案呈橙黄城墙纹,遇水即时显橙,半个时辰后因草木灰沉淀浑浊失效。暗语“敌军将至,半个时辰内完成守城部署。”对应六寸警众坚守之阴符,《文韬·守土》《文韬·守国》(第一卷,11篇,治国与防御准备)。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南越王反)

《武韬·金瓯符》:降城得邑之符,坛高八寸,明为木坛刻痕环绕坛身,阴为枸酱浸泡桂花并铁粉(常温无色,摩擦坛身显金黄),显彰条件为摩擦坛身发热,佐证图案呈金色城池轮廓纹,摩擦即时显金,一个时辰后因铁粉氧化褪色。暗语“速占城池,一个时辰内安抚民众。”对应八寸降城得邑之阴符,《武韬·文伐》《武韬·顺启》(第二卷,6篇,对敌策略与政权夺取)。

(明人杨慎《滇程记》载僰人抗缅)

《豹韬·流矢符》:却敌报远之符,坛高七寸,明为竹坛刻箭矢状痕,阴为枸酱混苏木并枸橼汁(常温无色,光照显棕红),显彰条件为阳光直射,佐证图案呈棕红退兵箭矢纹,光照即时显红,两刻钟后因枸橼汁挥发褪色。暗语“快速退兵,半小时内撤离战场。”对应七寸却敌报远之阴符,《豹韬·林战》《豹韬·分险》(第五卷,8篇,复杂地形作战策略)。

(晋常璩《巴志》称此术即"诸葛渡泸"秘法)

【征南将军】

夜郎王剑淬枸浆,

五尺道石渗酒霜。

未央宫柱缠符绦,

南征马鞍藏曲方。

牂牁江雾化箭镞,

朱提山云酿刀光。

谁见石渠阁上简,

字字泣书血醪香。

【酴醾谣】

当狼毒与金钗酒酿在血脉里相逢,我才在青铜甑里看清彼此。

你的箭囊裂作我的襦裙,我的酒旗碎成你的战袍。

未央殿前血醪流到滩头酒坊,老窖泥中爬出箭镞凄凉:

祁连雪淬墓碑冷,

二郎雾蒸血瓮温。

将军骨化金钗烈,

廿四时令尽醉痕。

【蜀南稗史】

《蜀酒志》残卷载:二郎滩有"血醪",色如残阳,遇霍氏族血则沸。元狩六年,有卒夜盗蜀酒,见瓮中浮汉匈战骨万千。太守令毁酒窖,唯余青铜酒甑,每至雨夜蒸出金戈声。

【原创作品,晋江独发】

【正版订阅是作者更文不竭动力!感谢支持!】

【晋江发文时间:2025.03.07】

小课堂:

1、蜀葵:又名一丈红、端午锦,是中国传统庭院花卉,原产四川(古蜀地),茎可高达丈余,夏日开花,花瓣如绡,色有朱红、雪青、墨紫诸色,耐寒抗旱,种子落地可自生,古称"忘忧草",《本草纲目》载其根可入药。花期贯穿端午至中秋,民间有"蜀葵知节"之说,花开即昭示节令更迭。其文学意象与植物特性在古典文学中常被赋予特殊文学象征:

①执着守望,岑参《蜀葵花歌》"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喻时光流逝中的坚守;

②血色浪漫,《花镜》称其"赤者如凝血",常与征人血泪意象并置,如明代边塞诗"战袍犹带蜀葵腥";

③阴阳信使,民俗中视为连接生死的媒介,《酉阳杂俎》载蜀葵可托梦传讯阵亡将士。

2、青铜罍(léi):青铜罍是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器皿,《诗经·卷耳》载“我姑酌彼金罍”,说明罍是古代盛酒用的,金罍即青铜罍;《礼仪·少牢馈食礼》载:“司空设罍水于东,有枓”,可见罍又有盛水的用途。战国晚期青铜罍趋于消亡。

3、夔(kuí)纹: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夔形花纹,也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说文·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夔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①簋:guǐ,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②卣:yǒu,中国先秦时期的酒器,也是一种祭器,主要盛行于商朝和西周。

③觚:gū,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④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⑤尊:中国古代酒器,青铜制,鼓腹宽口,高圈足,作圆形或方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后也泛称一切酒器。

4、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其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5、蟠虺(pán huǐ)纹: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层层叠加、错落有致的镂空装饰,如同精美的立体画卷,玲珑剔透,精巧异常,华丽不失雅致。寓意长寿延年,吉祥如意,生生不息,高贵神秘。

6、楮桃(chǔ táo):即楮实。楮树(楮实子)果实,可入药。构树,又名谷(《诗经》),楮(《说文》),谷桑,楮桑(陆玑《诗疏》),构(《酉阳杂用力),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 (《岭南采药录》),谷浆树、奶树、当当树、柯树、谷沙树、沙纸木、造纸树、纱纸树、壳树。

7、兜鍪(dōu 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称为兜鍪。

8、枸橼(jǔ yuán):即柠檬,柠檬作为水果在中国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已存在,但当时被称为“枸橼”“香橼”“黎朦子”“柑橼”等雅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