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醉红妆 > 第201章 她还挺会诅咒自己

醉红妆 第201章 她还挺会诅咒自己

作者:琅琊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8:54:26 来源:文学城

上官婉儿并未立即去面见太平

皓月下,她负手而立,同李嫣儿说道,“公主似乎变了。”

机敏如她,怎会不察觉,时光荏苒,已记不清太平儿时是何模样,但肯定不是如今这样。

虽依旧张扬,却实显其性深阻。

李嫣儿试探性问道,“何处变了?”

片刻后,她才道,“像一个体面的寡妇,身上透着干净的冷。”

周遭突然静止,蛐蛐声蜂拥贯入。

李嫣儿恨不得自己此刻聋了。

此刻青梅却来催促,“上官大人,殿下在等您。”

寝殿未掌灯,只借月光通过回廊隐约看到内殿的推门。

青梅推开门便退下,她独自一人走进。

窗户微开,四处漆黑,只有那轮满月落下一道清光,照得寝殿疏影斜横。

琴音渐起。

太平背对窗棂而坐,身着白纱抹胸寝衣,散落的青丝垂于两肩,眼眸低垂,玉手在琴弦上轻轻拨动。

是那首山鬼。

她为何突然这般喜欢这首曲子。

上官俯首在她眼前,直到曲闭。

她微微抬眸,“方才你想说什么?”

太平端端看着她,这个人的脑海中没有丝毫与自己相爱的记忆,这种感觉就像在守活寡。

越过三十年,从守寡变成守活寡,明面上的悲痛全部都掩进心底,她突然有些想笑。

许久上官婉儿开口道,“今日本出宴会就想回禀殿下,只是偶遇薛家三郎,故而搁置了。”

“适才宴会中有人向天后提议,要改革科举,将加试诗赋两篇。”

“臣与殿下曾在弘文馆一同读书,深知即便是贵族女子,会诗赋的也是极少。”

“追其根由,还是未教养有关,臣想…既然诗赋为宴请助兴之雅韵,不如趁此机会向天后提议,让世家女子也能受弘文馆之类的读书教习。”

“一来让闺阁女子有所寄托,二来女子多读些书,明白事理,可助家族,教化子女。”

太平对此倒是饶有兴致,继续追问,“女学自然是好,只是女子读书难免会让士族警惕,揣测朝廷是否不尊儒学之举。”

上官婉儿继续道,“开办女学并非是学习治国平天下之论,重心只在诗词,算经,这算不得有违公序良俗。”

太平依旧摇摇头,眼前的人不明白朝廷那帮儒家派系到底有多顽固,若是贸然提出开办女学定然要召集群臣议事,光这一关就会有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

即便是天后也难以招架得住。

到时反而不好收场了。

女学要开办,但要做得润物细无声。

上官婉儿见她还是摇头,想要继续进言,却被她打断,“只是此事么?”

此事不够重要么?

这句话被上官婉儿噎在心里,“今日…便只有此事。”

太平笑了笑,“本宫倒是有一事。”

她近日愈发觉得奇怪,上一世跟薛绍婚前本无过多交集,而他虽虚伪,但也算谦谦君子,怎敢在后宫那般放肆。

“你觉得薛绍此人如何?”她静静看着她,等着回答。

上官婉儿眉心微动,她的准驸马,怎还要她那女官来评价?

况且她与薛绍青梅竹马一同长大,当日身着紫袍为自己求夫婿,扬言非薛绍不嫁,坊间百姓都知晓薛绍尚太平公主是一段佳话。

“奉宸郎出身尊贵,为人儒雅,又侍奉在今上身侧,得今上器重,是京畿世家子弟中的佼佼者。”

都是一些场面上的客套话,太平耐着性子继续问,“那…你觉得本宫待奉宸郎如何呢?”

自然是极好的,赐婚旨意一下,她便将自己贴身戴的珊瑚手串送给了薛绍,否则他哪里来的那样大的胆子在内宫滞留。

“极好。”

太平压低声线,目光又扬了一分,带着威慑,“哪里好?”

面对这目光,案前的人似乎也毫不惧怕,她坦然的迎上,太平似乎在这目光中看到了婉儿。

看到了从前的婉儿。

“您对他,私赠信物,传递情笺,在您眼中臣几乎看到了诗经中每一首少女怀春的佳词。”

只是那佳词并非为她而和。

她的眼中布满了失落,除此之外还有一丝挣扎,她在挣扎什么?

这些谜团扰得太平夜不能寐,床榻的帷幔被拉开,值夜的侍女只听到里面轻唤了一声“传李嫣儿”,便徐步而去。

烛台依次被点亮,太平迫不及待开口,“除了那日在庭院听着她弹那首山鬼,今日我第一次在她身上看到了婉儿的目光。”

李嫣儿在案几对面坐下,轻轻点头,“今日我也在她身上第一次感受到婉儿的存在。”

太平“噫”了一声,看着她示意继续往下说。

“她说…你像个寡妇。”她笑了笑,“不过是个体面的寡妇。”

女子目光一滞。

本来就烦。

她还敢往心口戳。

太平微微抬眼冷笑,“她倒是上赶子诅咒自己。”

她起身拿出放在身后案头的木匣,上面镶嵌着精致的螺钿,可见主人对其珍视程度。

缓缓推开匣格,散出一阵甘松的香气,里面放置着数封信轴,以绯色丝带捆扎成同心结,透露着细腻的少女心思。

“这是薛绍与…”她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与我的情笺。”

李嫣儿瞳孔微微放大,不可置信。

她逐一打开,诗笺铺满了整个案几,词句之缱绻,甚有媟黩之意。

诗笺从手中飘落。

这个世界的太平并非太平,那婉儿呢?

阳光透过窗棂,太平将情笺重新收拢,面无表情。

上官婉儿的身影在她脑海中似乎形成了一幅画,熟悉又陌生,与她心底的记忆时而吻合得严丝合缝,时而又相差万里。

两个念头在心里互相勾结,甚至想要一起狼狈为奸。

此刻青梅在寝殿门口回禀上官大人求见。

她几乎是脱口而出说了一个“宣”字。

门廊被推开,今日她并未着官服,换了一身月白色圆领长袍,看着素雅。

脑后系着一根绯色的发带。

怎么可能不是她呢?

上官婉儿踏着步子,直视着太平的目光走近,直到行至案几前她才俯身行礼。

两目相接,那一抹记忆又与她重叠了,今日“严丝合缝”首胜一局。

来人徐徐回禀,“殿下,今上与天后在大慈恩寺举办的无遮会,三日讲经已闭,此前天后吩咐过让您今日去寺庙前的广场布施。”

无遮会是佛教举行的大型法会,其名取为无遮意在没有遮拦,限制,无论参与者的身份与地位,皆能聆听佛法的教诲。

以及接受皇家的布施。

那便怪不得她今日没有穿着官服,而是一袭素衣。

待更衣后,太平公主的仪仗自丹凤门缓缓驶出。

多名侍卫在前方开道,肃声清街,羽林卫分列两侧,身上的盔甲随着脚步发出整齐的脆响。

街边百姓纷纷俯首跪拜,却还是忍不住偷眼张望,公主久居深宫,今日难得露面,谁不想一睹这位帝胄的风采?

大慈恩寺山门打开,主持摔众僧合十恭迎。

太平缓步下车,与方丈微微颔首,纤手轻抬,女官立即捧上檀木漆盘,上覆锦缎,另有五百石糙米,十贯铜钱,皆作赈济贫民所用。

“此乃母后与本宫心意,愿佛祖庇佑大唐风调雨顺。”她嗓音清冷,却隐含威仪。

方丈叩谢皇恩后引太平入寺,她目光掠过不远处的布施区,数十个木台并排铺开,僧人们正将糙米倒进百姓的布袋,穿青袍的小吏给乞丐分发铜钱,几个老妇人围着锦缎台低声议论,指尖怯怯地拂过缎面。

似担心自己粗糙的手亵渎了那华贵之物。

她走过去亲自将锦缎送至妇人手中,“拿回去给家中的小儿做件新衣服吧。”

妇人眼圈一下子红了,跪在地上要向她磕头。

被太平扶住,“这里是无遮会,不必如此。”

四下的贫民见到公主亲临,也纷纷跪下,他们不会呼喊口号,亦不懂宫廷礼仪,只能用参拜佛祖的姿态来参拜眼前的人。

太平不知道此刻自己在他们心中意味着什么,但她如此真实的看到了大唐的子民,她的子民。

桂生于泰山,不知泰山之高;君临万民,不知万民所养。

他们如同星辰一般照耀在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而她受着他们虔诚的膜拜,不论在何种境地都应当守护他们。

回宫后她直奔紫宸殿,天后正巧在与丞相裴炎在议事,见女儿前来放下手中的札子询问着今日布施是否顺利。

太平提着衣裙走上丹墀,坐到天后身边,“母后,今日出宫一趟我才觉得解了些闷。”

“平日在宫中实在是无趣透了。”

她撒着娇,引得武后一阵心疼,直将她搂入怀中笑道,“哪里无趣了,都准许你一同去弘文馆读书,还无趣?”

一声轻叹若隐若现传出,“母后,就是弘文馆学的东西才无趣透了。”

“我听闻母后要在科举中加试诗赋一项,诗经楚辞多美啊,我…也想学诗赋。”她微微仰头看着天后。

天后含笑摇摇头,“弘文馆的老学究可没闲工夫教这些。”

“月儿若想学,让婉儿教你吧。”

太平看了一眼站在丹墀下的人,“我才不要她教,她与我同龄,难不成我还喊她作先生不成?”

裴炎拱手上前说道,“天后,公主殿下想学诗赋而已,臣倒是可以举荐一个人。”

天后发出疑问,听他继续说道,“弘文馆学士宋之问,诗赋堪称一绝,不如就让他在弘文馆向公主单独授课。”

太平坐起身,“那一个人学又无趣得紧,都无人与之相和。”

她思索一下又说道,“不如…就多召几个世家女子进宫,一同学习诗赋如何?”

“既解了闷子,还可说是母后恩典。”

裴炎看向天后,“公主殿下这想法倒也不是不可,既能推恩拉拢士族,也不至于…”

也不至于让士族进一步扩张权柄。

天后点点头,而后又意味深长看了一眼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