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带着千骑洋洋洒洒的进了丹凤门,而一行人刚进入门道便听得闷雷响起,身后的将士听得心里发慌,不由得止住了脚步。
但李多祚毕竟是经历过两次政变的人,当下同身后的人说道,“自古发兵之时,皆有鼓声以振士气。”
“想来这是上天在为我等呐喊助威呢!”
此言一出果真安了身后将士的心神,又稳住脚步向前行去。
太平派出的府兵见着一众人进了丹凤门,快马加鞭地赶回昭容府复命,在府门前几乎是缰绳都还没勒住便下了马,进了门一个劲的向后院冲去。
见着太平的身影也顾不得礼节,呼喊道,“殿下!小人瞧着太子殿下带着人进了丹凤门了!”
这对已然发动过政变的太平来说,当然不难猜测太子的意图,小厮的话惊住了四下的人,齐刷刷的都看向太平,屏住呼吸等候她的指示。
太平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酒壶递给丝竹后问道,“他们是如何进的丹凤门?”
小厮回答,“小人瞧见丹凤门似乎已然被太子殿下的人所占领,是大摇大摆走进去的。”
太平又问道,“可看清了守城门的将士穿着什么颜色的盔甲?”
小厮又应道,“似乎是玄色,夜间小人看得不是很清楚。”
玄色,那便是金吾卫了,如此看李千里也已然倒戈太子,那城中便没了可用的军队。
太平在心中盘算,又想起适才那一行人中似乎看到了魏昇的身影,若是不能以武力抗衡,便用唾沫淹死人又有何不可。
随即便同丝竹吩咐道,“你带上一队府兵,去魏公府上,豆卢钦望府上,还有崔湜府上,将他们请到宫中。”
“还有将史官也一并带去,本宫倒要瞧瞧他们在一众丞相眼皮底下如何逼宫!”
“诺。”
太平接着又说道,“青儿带着不良人赶到了么?”
丝竹道,“到了,殿下刚刚吩咐后,妾便派人去寻了她。”
太平道,“让他们跟着本宫进宫。”
“诺。”
天边划过一道闪电将漆黑的天空切割成了两半,接着便听到一阵清晰的雷鸣声,宛若将要天崩地裂一般。
太平换上了一件窄袖长袍,裹上了璞头,丝竹将大氅替她披上,便兵分两路而去。
快马疾驰到丹凤门前时,被金吾卫拦住了去向,黄豆那般大小的雨滴落在将士的盔甲之上,太平拔出手中的长剑同守城将士说道,“吾乃镇国太平长公主殿下,太子今夜妄图逼宫,本宫特来勤王,尔等速速退下!”
她眼神凌厉,手中的长剑泛着银光映照在守门将领的脸颊之上,这是长公主,这确实是长公主,除了长公主没人胆敢夜闯宫门。
男子站在雨水之中,上前拱手行礼道,“臣奉命在此守城,不得旨意不得自行开城门,还望殿下恕罪。”
太平抬手将剑指向他说道,“你奉的谁人之命?”
男子环顾了左右,吞吞吐吐道,“回殿下,吴王之命。”
太平抬手便将剑刺向他的项间,男子顿时瞳孔放大,缓缓倒地,四下其他的将士瞧见便欲做拔刀状,又见马背上的人呵道,“皇城重地,尔等放太子夜闯宫门,是要助其谋反不成?”
“此时打开城门,本宫尚可在陛下面前求他宽宥尔等!”
将士一听太平的话,开始心生恐惧,谁人不知太子带兵是要谋反,但吴王一声令下,又有谁人胆敢不从。
这时候从城门下匆匆奔来一男子,附身在太平马前跪下,“臣参见长公主殿下!”
“起吧。”
男子起身后同守城门的将士说道,“开城门!”
数名士兵互相对望,最终还是将城门打开,男子牵引着太平的缰绳将一众人引入宫道之中。
“臣只是个羽林卫副将,今日李将军带人闯宫臣并不知情,是听着含元殿外火光四起才知晓出事了。”常元楷一边牵引着缰绳一边说道。
“本想着要出城门寻金吾卫,却不曾想遇到殿下在此。”
太平淡淡道,“金吾卫也已然倒戈太子,不用去寻了。”
“你回去城门处守着,若是有一众丞相要进宫,便将他们引进来。”
“诺。”
太子带着人行至含元殿时,帝后听到响动披上外袍便到玉阶之上察看,见李重俊带着羽林卫浩浩荡荡的在宫道之上,顿时面如土色。
李重俊同皇帝喊道,“父皇,儿臣今日本着清君侧而来,上官婉儿妖媚祸国,还请父皇为国家计,将她交给儿臣发落!”
这时候上官婉也从太液池的方向徐徐而来,身旁一同还有跟着来的安乐公主,皇帝看了上官一眼,迟迟未见有话。
真儿在她身后撑着油纸伞,有些不安问道,“陛下不会想要舍车保帅吧。”
上官走到皇帝身侧说道,“陛下,您身为天子,怎可被人胁迫而退步?”
“若退婉儿这一步,那太子殿下兴许便要进犯您这一步了。”
皇帝还未说话,韦香儿便说道,“陛下,婉儿说的对,太子胆敢带人逼宫,那便不会因为我们交出了婉儿而罢手。”
此时李重俊又在下方喊道,“父皇,还望您交出上官婉儿,以正朝纲!”
这时候皇帝身旁有一名大监俯身说道,“陛下,臣下去给叛军一个下马威。”
只见那人提着长剑从玉阶而下,疾步冲到李重俊身侧,取下了前军总管的首级。
这一幕将李重俊吓得不轻,差点从马上跌下,李多祚反应过来后抬手便将手中的长剑刺到大监身上。
杀了皇帝身旁的近侍,这谋反的罪名无论如何也做实了,遂开口喊道,“还请陛下交出上官婉儿!”
“逼宫谋反,斩杀陛下身侧近侍,诸位宰相与史官立时便到,众将士若心怀君王社稷,便速速放下兵器!”
太平的声音混合着马蹄声,李重俊回头瞧见姑姑手持长剑而来,顿时被吓傻了,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见太平骑着踏雪而来,一下子心中底气也足了些,向前走了两步同下面的兵士说道,“诸位都是我大唐子民,是朕的宿卫战士,若是谋反便是背上千古骂名,若你们能阵前起义,那便是有功之臣,朕定会既往不咎,保你们荣华富贵!”
这一番话将一众人说得有些心动,士兵之中开始窃窃私语,李多祚见状赶紧与太子说道,“殿下说两句话啊,否则我们便是刀下鬼了!”
李重俊历来对自己那个姑姑心生敬佩,如今被她瞧见自己举兵谋反的卑劣姿态,心中不免惭愧,但为保命还是听了李多祚的话,抬声说道,“诸位将士!”
“陛下被上官婉儿所迷惑,所言不知真假,诸位切莫要上当受骗!”
太平下马走上玉阶说道,“李重俊,你与魏昇合谋在坊间散播诬陷皇后的谣言之事,被上官大人查探出,担心陛下问责,故而发动兵变。”
“试问这便是为家国天下计么?!”
此时一众丞相与史官与陆陆续续赶到,一场政变宛若上朝一般热闹,皇帝索性让人抬了坐塌来观这场好戏。
李嫣儿也带着女骑从宫苑之中赶来,瞧见自己的兄长正站在太子身后,不由得心中一颤。
魏元忠走到皇帝跟前附身跪下说道,“陛下,臣死罪。”
“臣万万没有想到,臣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竟然有胆量造反。”
“还请陛下索性一杯毒酒赐死臣吧!”
站在人群中的魏昇瞧见老迈的父亲匍匐在地上,衣袍浸在雨水之中,心中悔恨不已,拔出腰间的长剑便自刎于玉阶之下。
太平倒吸了一口冷气,毕竟是自己的半子,本不想要他性命,怎知自己走上了绝路,自刎也算保住了气节。
太子等人见状更是慌乱,丞相与史官在此,等同见证了这场政变的闹剧,身后的士兵更是没有士气,纷纷放下了武器。
李嫣儿走到皇帝身侧说道,“陛下,妾可否与阿兄讲几句话。”
皇帝点了点头。
李嫣儿走下玉阶,行至李千里跟前说道,“阿兄还记得儿时说要护着嫣儿一世么?”
“后来你我二人却相隔两地,经历了多少生死才有了今日的团聚。”
“阿兄却又亲手毁掉了。”
说着她便自顾自笑了起来,“男子总说心有大志,以天下为重。”
“却不知全是借口而已,你们爱的只有自己!”
“只有照耀在自己身上的地位与光环!”
“以天下为借口,行的全是为私利之事!”
“阿兄谋反时,嫣儿有出现在你眼前过么?”
“太平长安并非要举世无双的权利与地位,只是要一片安舆而已。”
她的面目上浸满了雨水,或许还参杂着些泪水,看着李千里缓缓低下头,继而转身道,“自此以后嫣儿便没了阿兄了。”
“再没了亲人。”
李千里放下手中的兵器,跪倒在地说道,“嫣儿!”
“兄已知覆水难收!”说着又看向皇帝,“还请陛下饶过嫣儿!”
史官在一侧摇了摇头,这兴许是历史上最戏剧的一场政变,没有刀光剑影,甚至都没有半分血腥气便结束了。
李多祚见大势已去,便提着剑想要拼劲最后一丝力气,杀出宫去为自己谋的一条生路。
李嫣儿见状便一声令下,“捉拿叛党!”
女骑便提刀蜂拥而上,太平松下一口气,走到上官身侧低声道,“跟我回凤阳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3章 政变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