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走千官 > 第4章 抽丝剥茧

走千官 第4章 抽丝剥茧

作者:烛影斧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09:12:56 来源:文学城

浙东水乡的夜。

雪亮的倭刀在浓烟与火光中划过,“噗嗤”一声捅进一个老农的肚腹!

鲜血猛地喷溅出,糊满了旁边的土墙。

墙角一个倒扣的腌菜瓦瓮底下,缝隙里,嵌着孩子的一双眼睛。

那双眼睛睁得狰狞,被汹涌的泪水泡得通红肿胀,“阿娘……阿爹……唔唔——!”

撕心裂肺的哭喊,都被一只大手死死捂住,那只手的主人——里老——在瓮底狭窄的黑暗中,用尽了全身力气捂着,孩子的牙齿已经楔进了掌心皮肉,鲜血渗出来,黏腻地糊在孩子脸上。

不能出声、出声就完了!

瓮外,倭寇咆哮:“喂!问你呢!那个里老滚哪去了?!”

“粮食!银子!在哪口井?哪个地窖?说!”一个倭寇用刀背拍打着阿爹的脖颈。

别碰我阿爹阿娘!

孩子在心里无声喊着,泪水混着血流进嘴里,咸腥滚烫。

倭寇已经彻底失去了耐性,“把那个贵様拖出来!剁了!给这家伙看看!”

不——!!

孩子的头颅撞在瓮壁上,却被里长按回泥地里,挣扎之间,她只听见一声利刃劈砍的闷响,阿娘被掐断在喉间的嘶吼倏地落下。

“……”

她仰着面,眼底一片空洞的死灰。

短短几息,漫长得像过了一个百年,倭寇的狞笑传来:“看见了吧?嗯?!你婆娘就是你的下场!说!粮食在哪!”

“别怕,”里老压抑着声音,“有人来了……”

话音消散,四面的马蹄声响起,杂沓沉重的辎重声由远及近,还有火把燃烧成龙的呼啸!

“明狗来了!”

“快!快撤!”

倭寇惊慌失措地怒骂、推搡。

“这家伙怎么办?”一个倭寇的声音带着急促的杀意,刀锋指向了阿爹。

她的心瞬时一滞。

“杀了!别留活口!”

不——!阿爹——!!

她用尽一切力量蹬踹,极力挣脱出去,里老脸色紧绷,用尽浑身气力,将她压进瓮底的角落里。

“噗!”

利刃划过,伴着一声沉重的闷哼!

刹那间,奋力挣扎的手脚都脱了力,她什么都感觉不到了,只有嘴里黏腻的、仿佛永远流不尽的血——爹娘的血,混着自己的泪,一滴,一滴,砸在脖颈上。

“堂尊、堂尊……”

“李知县……”

李见慈缓缓睁眼,火把将眼前的狱墙照得猩红一片,刺耳尖锐的嚎叫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身处庐陵县大狱,刑犯的喊叫震动天地,在这囚笼与死亡的缝隙里,她找到了一点活着的感觉。

二十年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见慈都没再做这个梦。

今天是怎么了?

李见慈神情复杂,缓缓从条凳上坐起来,靠着土墙,深吸了一口气。

陈领班站在一旁,打量着她平静的面容,想到昨夜李知县听着十数号人的惨叫,还能睡这么沉,这份胆魄,着实异于常人,惊叹之余,对她的崇敬又多了几分。

李见慈吸了几口气,感觉自己的胸腔里已是浓重的血腥味,她堪堪缓过神来,侧脸看向他,“第三拨都招了些什么?”

昨夜抓获的十数名刺客,分成了三拨来审,这些是硬骨头,又或许是拿足了好处,死活不开口。

“还是一个说法——河盗寻仇。”

陈领班叹了一口气,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意料,只是他没想到,上午抓的人,当天夜里他们就有了动作,“这群家伙来势汹汹,想报复您,您这几日就少出门吧,我看他们这次不得手,之后不会善罢甘休。”

李见慈听着,默默摇了摇头。

陈领班蹙眉,之前那十个人招供的时候,李知县似乎也是这个反应,低头问道:“堂尊,您是觉得他们……不是河盗?”

李见慈没有立刻回答,扶着墙站了起来,在行刑的地方躺了一夜,她只怕自己再待下去会出问题。

陈领班默默跟着她后面,走过灯火恍惚的甬道,也思索起来,那伙刺客既知许知县喜好宴饮,又知安福王知县正往府城这边赶,才以“许知县设宴,王知县作陪”为饵,可见对吉安形势十分了解。

这样一伙人,即便是寇盗,也是与官府勾连极深的。

“堂尊,您刚来这几日,在官衙可与人结仇?”

李见慈没有回答,兀自走在前面。

陈领班低下头,也对,才六日,能结什么仇,让人痛下杀手?

李见慈面无表情,只有查案才需要动机,在官场,被“杀”,不一定是因为做错什么,得到了报应;有时候,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恰好处在一个碍眼的位置。

两人走到了廊下。

刺骨的寒风吹来,四面还是漆黑一片。

李见慈听着雨声,眼见今天又是个阴雨天,心情不妙,语气也沉重起来,“许知县找到了么?”

陈领班闻言一怔,只摇了摇头。

李见慈心底一沉,当夜他们打着许时斋的名号请她,多半确定这个时辰许时斋不会来搅局,后来她查问下去,才得知许时斋已经两天没回县衙了。

许时斋这人,下馆子夜不归宿是常事,但眼下四面楚歌,李见慈也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已经遭逢不测……

陈领班站在一边,眼见她神情凝重,便低声道:“堂尊,您是在担心许知县么?”

陈领班很会察言观色,但他毕竟是庐陵县的捕班,很多事并不适合让他知道。李见慈仰面看天,像是在自说自话:“不是担心,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不光赣江上有寇盗,府城里也有,前几天我们盯着外头,没顾上里头。”

陈领班似乎听明白了,“昨夜那些人借口设宴把您请出来,又在路上埋伏人手,定是在府城里藏匿多时。今日,卑职即刻带人搜查护城河一带的巷子。”

李见慈笑了笑,只道:“守株待兔已经没用了,现在是他们守株待我。”

陈领班露出疑惑的神情。

李见慈却没打算解释,温和地看向他,“忙了一个晚上,你且带着手下人去补一觉吧。”

陈领班听了这话,才觉困意上涌,拱手退下。

大雨未歇。

整个廊下终于只剩下李见慈一个人。

她搬了张条凳,靠着墙坐下。

支走了陈领班,她还要等一个人。

四野仍是昏沉,只有狱墙高处零星的火在雨幕里亮起,照过眼前一方砖地。

这时,徐书办终于从吉安府衙赶过来,踏过湿漉漉的青砖,快步跨进二门。

一到廊下,便感觉到了一股冰冷凝滞的气息,不由打了个寒噤。

他迅速整肃了一下被雨水打湿的衣冠,趋步上前,但见灯火旁坐了一个挺拔的身影。

那人闻声转头,灯火一时跳动,照出了一张熟悉的脸。

那是一张不笑的脸,嘴唇两角微微下垂,一双黑眸内眦下勾、外眦上扬,目光炯炯,端的是一派冷静沉肃之气。

徐书办略通相面,初见这位上峰时,便知有着如此面相的人,多半不是等闲之辈。

他低头,朝着灯下那道沉默而清冷的身影深深一揖:

“卑职徐实,拜见堂尊大人!”

这一揖,比以往都来得郑重。

徐实心知,倘若李知县真的死在了昨夜的刺杀中,那么他作为传话的人,无论是否牵涉此事,都会被第一个拖出去顶罪。

是以,李知县从刺杀中脱身,不单单是保住了自己的命,还保住了他的命。

李见慈抬眸望去,目光掠过他湿透的衣衫、凌乱的发冠,拍了一下条凳,“坐。”

徐实能来,事情就明朗了大半。

如果他是受人指使,那么在传话之后,他就该逃得无影无踪,眼下这个急慌慌的样子,更像是听闻刺杀之后吓破了胆子。

徐实确实吓得不轻,深更夜半,人在衙中坐,祸从天上来,绕着鬼门关走上一遭,如今一坐下还是忍不住后怕。

“此事是卑职疏忽,昨夜那个报信人确实有些面生,卑职未经查实便来禀告,险些害了堂尊。”

事情已经过去,李见慈无意追究他的责任,况且她身边现下也没剩几个可以信任的人,“这件事不怪你,你也是刚来府城,人生地不熟,庐陵县衙的差役总不能全认得。”

徐实听得愈发惭愧,“都怪卑职大意,先前还以为河盗作乱,王知县准是走了陆路,算算日子,正好这个时候到,许知县请他赴宴尽一尽地主之谊,也属平常。可今早问了孙经历才知道,王知县从安福赶到府城,走的是水路,还需过两日才能到……”

陆路颠簸,水路平缓。

那位王知县显然是个不乐意受累的人,即便冒着脑袋搬家的险,也要让自己走得舒坦。

李见慈心下鄙弃,面上还是很平静,“你今天出来,孙岱青可有说什么?”

徐实怔了一下,不知话头怎么就转到孙经历身上了,只恭敬回道:“孙经历说了安福木料的事,他估摸着,您这些天在赣江各处行走,一定对河道颇为熟悉,所以想请您回来早作筹谋。”

“这件事我已经清楚了,除此之外,他还有说什么?”李见慈注视着他的眼睛,又问。

徐实仔细回想了一下,“没别的了,只嘱咐了几句,您若真被河盗盯上,往后出门千万要多带几个人,这样的事情赣南不少的,十几年前赣州府一位同知,微服巡县的时候,不知怎的露了相,被一伙山匪拖进林子里分尸了。”

他说完,便去看李见慈的反应,但见李知县面无表情,像是愣住了,徐实不禁有些怅然,他已经略去了大部分细节,孙经历可是把这段山匪分尸同知的场景讲得绘声绘色,如同亲临,听得他汗毛竖起,但李知县刚刚经历一场刺杀,再受这等刺激,只怕撑不住。

李见慈神情复杂,她不能直说自己怀疑孙岱青,但从徐实这里似乎也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不觉间,她的目光已经转向了那片盛满雨水的砖地。

——水色里映出她自己的身影,脑中却已经浮现出昨夜退思堂上的情形。

两只茶盏相对放在木几上。

茶盏是烫的,说明在她来之前,孙岱青曾与人对饮。

对饮喝茶当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这件事搁在孙岱青身上,却着实稀奇。

孙岱青是个什么人?

李见慈只来了六天,却已看得明白,柳观复没有昏迷之前,孙岱青在官厨是与他同桌吃饭的,而柳观复昏迷之后,孙岱青便一个人吃了,即便是他在经历司的同僚想与他坐一桌,也会被挡回去。

官场是最讲究上下尊卑的地方,孙岱青这个人,尤是如此,他把自己的身份看得比天还大。

按理说,在这样一个人眼里,现在整个府衙中能与他同桌对饮的人,恐怕只有四个——她、许时斋,还有常、刘二位知县。

但当夜——

“适才我过来,瞧见三堂后面没有点灯,寅宾馆也静悄悄的,常知县和刘知县人呢?”

孙岱青笑了笑,回道:“他二位今早就出去了,据说今日青原山有一场**会,常知县素好听禅,便收拾了细软前往,那刘知县原不打算去的,但听常知县说起了几样吃素斋的养生好处,也就同往了。”

许时斋是附郭知县,不住在寅宾馆,所以,李见慈昨夜一看见那对茶盏,当即就问了常、刘二人的去向,结果出乎预料,他二人也不在。

那……孙岱青的茶是同谁喝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抽丝剥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