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走千官 > 第2章 代府行文

走千官 第2章 代府行文

作者:烛影斧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09:12:56 来源:文学城

船泊到梅林古渡时,一轮明月已升上天。

李见慈步下船板,撩袍踏上了青石阶,四面的风冷了下来,两侧的火把照得人心惶惶。

陈领班带着后头几个衙役,把那河盗从船舱里拖出来。

河盗都被绑成粽子了,还伸展着双腿,试图将绳子蹬开,可惜于事无补,只把自己扭得越来越像根麻花。

“麻花”扭得曲折,衙役实在拿不住,只把人往地上一扔。

李见慈扫了地上人一眼,又看向陈领班,“你们先把人带回吉安府衙,严加看管,等柳府台醒过来,再通报一声。”

陈领班习惯性点头,忽又听出了话里隐含的意思,目光变得复杂。

“堂尊,您不回去提审?”

李见慈沉默地点头。

剿寇一事由吉安知府主持,她抓了河盗,但没有资格越过知府提审。

说到这个吉安知府,她心里还有股气。

就在五天前,第一次府衙议事,吉水知县常伯安把出入三江口的几个大商贾名目交了过去,那柳府台忽然捂着心口,晕在了中堂,被三两长随抬进内宅,至今未醒。

这位柳府台确实有心口疼的老毛病,所以他是真晕假晕,没人敢断定。

但眼下是四县剿寇的当口,藩司、臬司、兵备道,一双双眼睛盯着,自然就众说纷纭。

剿寇是上任巡抚的意思,现在巡抚去任了,官位虚悬,新任赣南巡抚的人选也未定下来。

所谓“新官不理旧账”,是故,眼下府城里的局势格外微妙。

而现任的吉安知府柳观复,其实也已经收到了调任文书,继任者就在南下的路上,不知何时能到,但现在柳观复一连晕了五天,就没人相信他是“不省人事”。

陈领班见她神色不虞,以为她还在想河盗那句话,宽慰道:“您别多想了,那些家伙多半是怕了您,故意那么说呢,您如今抓了他们的人,正好震慑他们,往后几天,河上也就能太平一阵子了。”

李见慈听着,回过神笑了一下,然后摇头向前走,“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无人做。”

陈领班眸光一怔,望着李知县的身影没入人流,消失不见。

他转过头叹了一口气,朝后面几个衙役招手,把河盗架起来抬走。

月夜,风刮得迅猛,扫荡着府城的长街。

灯笼高挂,把主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头,照落在地。

李见慈顺着阳关大街走着,一身道袍被吹得翻飞,目光只落在地面闪过的人头上。

走过几条街,脚底忽地黑了一大片。

她蓦然抬眼。

一座高大的建筑就屹立在几十步开外——

“吉安知府衙门”。

吉安知府衙门,建在神岗山东面的一片高地上,背倚罗霄山脉北山余脉,可俯瞰整个赣江中游主航道,远望去,天然便有一种“控三江而带五湖”的磅礴气势。

月夜下,最前面的候仪亭、鼓楼、仪门已被照得半明半暗,后头的楼台却仍掩在一片暮气中。

李见慈袖手走了过去。

走过前面一大片空地,跨上石阶,过了一扇大门、一条手抄游廊、两个小穿堂,便转进了二门内。

跟她想得不大一样,今天二门“退思堂”内,灯、还是亮着的。

月台前站了一个人,天太黑,看不清脸,但那瘦瘦高高的身影实在太突出了,一看便知是经历——孙岱青。

孙岱青是经历司主官,平日里收发公文、档案、协调杂事,本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但他却是知府柳观复在任期间、自己提拔上来的人,又是柳观复的湖广老乡,在府衙里很受巴结。

这样一个人,不在堂里坐着,反而站在“退思堂”外,李见慈自然觉得有事发生。至于是什么事……难道是柳观复醒了?

李见慈思忖之时,孙岱青已经看见了她,举步往这边走来,青衫轻摆,一直走到了月台边的一棵槐树旁,躬身行礼。

“堂尊。”

李见慈微微蹙眉,扫过他平静的面容,“有事么?”

“是这样的,”孙岱青抬眼,眸中蕴着温和的笑意,“方才九江府那边的信函到了,说先前四县议定的方略已经过了眼,这次是吴宪台亲自来,又问了扎营和巡江的安排,现下,府衙这边还须回函过去。”

李见慈眸光微动,剿寇一事,明面上是兵备道主官亲自点兵,实则主官挂名,另调佥事主战。

况且九江兵备道与吉安相去甚远,带兵前来势必震动一方,这个安排从一开始就不稳妥。

如今正四品的按察副使吴定国竟然要亲自前来,他打的什么主意……是剿寇叙功,还是要与某些人打擂台?

“原来是吴宪台要来,这是顶顶要紧的大事啊。”

“正是,”孙岱青脸上的笑更深了,“所以这封回函,还得细细斟酌。”

柳知府晕了,方同知巡县未回,现在回函的事,自然落到了知县的头上。

李见慈掩下眸中暗涌,快步往“退思堂”里走。

跨过门槛,只见堂屋的左边案上,已经煮了茶,主人杯旁边正好是两个小盏。

李见慈的目光在那两个小盏上转了一圈,转身又往左边的座次走去。

孙岱青一直站在门槛后面,看到她落座,这才松了一口气,也跨过门槛,坐在了她对面。

堂中静谧,两人隔着一张木几,相对而坐。

李见慈端起茶盏又放下,摸过,盏子还是烫的,不由地蹙眉,“适才我过来,瞧见三堂后面没有点灯,寅宾馆也静悄悄的,常知县和刘知县人呢?”

孙岱青笑了笑,端起茶盏,温和道:“他二位今早就出去了,据说今日青原山有一场**会,常知县素好听禅,便收拾了细软前往,那刘知县原不打算去的,但听常知县说起了几样吃素斋的养生好处,也就同往了。”

“他二位倒是心有灵犀。”李见慈的语气很奇怪,像是嘲讽,又像是感慨,在孙岱青看来,她似乎是被“现在吉安府衙只剩她一个人知县”的消息惊到了。

这位李知县五日前到任吉安,五日里,有三日都不在县衙,时常早出晚归,眼下府城这四个知县当中,数她对剿寇一事最上心。

不过,这也不奇怪。

剿寇叙功,走上科场的、没有一个对功名不感兴趣。

孙岱青定了定神,继续把话头往他的方向引,“吉安不设兵备,吴宪台是从九江府过来,若不事前打点,到时候上上下下一涌而至,吃住就麻烦了。所以兵备道那边的意思是,收信当日,就要回函。”

李见慈自然看出他的急迫,方才站在“退思堂”外头,俨然就要望穿秋水,但越是急迫,她的疑虑就越深,此人终归是柳观复的亲信,先前以照顾昏迷的柳知府为名,极少在他们这几个知县面前露脸,对剿寇一事也态度暧昧。

李见慈垂下眼眸,取过一只倒扣的空盏,慢慢倒了一盏茶,茶气袅过眉眼,目光却锐利起来,“兵备道的信函在哪儿?拿来给我看看。”

孙岱青笑了笑,早有准备,从袖中抽出一封信递过去。

李见慈扫过背面接缝处的火漆,上面盖了“整饬兵备关防”大印,火漆旁有墨字标注——“六月初十封”。

这封信从六月初十从出来,差不多是今天到吉安,她将信函细细读了一遍,信里所称与孙岱青所言一般无二,看来他在这件事上还算坦诚。

不过,柳观复于五日前晕倒,知府出缺的文书才刚递上去,在批复结果未知时,知县代府行文是大罪,但看孙岱青准备齐全,应该没有把她当傻子。

李见慈收拢信纸,目光定定地看向他:“宪牌到了?”

孙岱青点头应声,神色不见慌张,从桌案一侧的那堆公文里抽出一张皮纸,摊在面前。

皮纸,用的是上等的楮皮,纹路清晰。

李见慈扫过牌头的“巡抚都御史令牌”,看向正文——

“照得吉安府知府柳观复病重,员缺紧要,合行委署。为此牌,仰该府庐陵、吉水、泰和、永丰四县知县,即便署理本府知府诸事。一应剿寇事宜,恪供乃职,毋得因循废弛,仍候同知到日,交还职掌。”

竟然到得这么快。

看日期,宪牌大概是昨日到的,李见慈摩挲着楮皮纸,神色复杂,方才若她不问,孙岱青会拿出来么……

“笔墨纸砚已经齐备,”孙岱青比了个手势,面上带笑,“堂尊,请。”

李见慈瞥了他一眼,将宪牌和书信一并放在木几上,提袍起身,举步走到案前,从笔架上取过一支紫毫。

提笔、蘸墨,略一停顿,即刻落笔,“沙沙”的声音响了起来。

孙岱青垂眸走来,悄然移至她身侧,目光如钩般盯着纸面——

“吉安府为呈报河寇情形并备陈兵备道宪台移营驻剿粮饷路径事

署吉安府事·永丰县知县臣李恕谨呈

钦差整饬九江等处兵备兼分巡岭北道吴宪台:

案照本年六月初三日,准中丞钧牌:内开“吉安府属赣江段河寇频发,查九江府兵备道诸司素有干略,着即移营就近驻剿。仰吉安府速备粮饷路径,务期妥速,毋得迟误”等因。适值 本府知府柳观复重病、同知方允升因公赴省,府务系卑府权摄。接牌之日,凛惕殊深,当即行檄沿江泰和、吉水、庐陵诸县,并严饬本府捕盗通判、经历等官,星夜查勘河寇踪迹,会商应备事宜。

据泰和县称:三月廿七、廿九等日,于神口、早禾滩等处,连有商船被劫,贼伙约四十余人,驾快船三只,器械以刀矛、弓箭为主,间有火铳数杆,凶悍异常,得手即遁入支流港汊。吉水县报:三月初一,金沙滩上游……”

孙岱青越看越心惊,公文有一套严密的体式,从抬头避讳、职衔全称,到结语套句,错一字即可能被弹劾 “违式”,比如用“河寇”而不能用“河盗”,引述上令时,须完整复述宪牌的原文字句,若简略或错漏,就会被视为 “篡改上意”。

而李见慈作为永丰知县,代府行文,落笔就更要慎重,既要在“本职”与“代行”间不断切换,还要斟酌语气,所以她的回函里反复出现“会商”“公议”“权宜”几个词。

且在详谈驻剿、粮饷事宜前,还须详述河盗形势,李见慈没有另外三县的文书,那么她一字一句默写下来的,只能取自五日前第一次府衙议事时,几个知县呈报的原话,这些原话,还须自己概述。

即便是这样一封回函,李见慈落笔成文的速度依旧快得吓人。

手快,脑子只会比手更快。

“河寇横行,上廑中丞之忧,下关万民之望。卑府才识浅陋,摄篆仓促,然剿匪大事,夙夜兢惕。今已督率属员竭力筹备,伏乞宪台速决移营之策……”她已经写到了最后那段套话。

孙岱青眸色渐深,没有想到自己随便一选,就选中了这样一个人物。

真是……可惜了。

须臾,李见慈搁下笔,目光还停在纸上,从头至尾审了一遍字句,察觉没有纰漏,便转头看向一旁的孙岱青。

都是官场中人,一个眼神就能会意。

孙岱青当着她的面,把回函装上封、浇了火漆、盖印。

“堂尊,今夜麻烦您了。”他躬身一礼,极尽恭谨。

李见慈摆手一挥,大步出了“退思堂”。

孙岱青直起身,注视着她离开的背影,肩膀终于缓缓松了下来。

“什么时候动手?”

屏风后面,一个长随打扮的人缓缓走了出来,方才他一直都在,听到了两人全部的对话,眼见那个李知县走后,孙岱青还静立在大案前,一动不动,语气已有些烦躁。

孙经历察觉到他的不耐,缓步去关上了门。

只听“砰”的一声,门一关,方才掩饰的怒火顷刻燎原,孙岱青冷笑一声,打眼扫过一旁木几上的两个茶盏,又死死盯住那个长随,“我不是让你收拾干净?你磨磨蹭蹭都干了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