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字狱录 > 第10章 10

字狱录 第10章 10

作者:李时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3 12:11:52 来源:文学城

夜半三更,街上已经宵禁。

除了巡逻的守卫,还有几人在街边晃荡。

徐府往日十步一守卫,今日不知为何,除了大门口外,皆无守卫,这给了旁人可乘之机。

依旧是身着夜行衣的三五个人从徐府屋顶掠过。

顾邵之听着屋顶上的声响,眼皮跳个不停,他一抬头就看到了空瓦处一双漆黑的眼睛,还未来得及喊人,门外和屋顶上同时闯进来两个人,把他敲晕带走了。

待他们顺利出了徐府,李吟桥才从暗处出现,将被调离的守卫召回了原位,一切如常。

春闱分为三场,分别设在二月初九,十二以及十五日。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科,其中四书义为必考题,要求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宗,阐发圣贤之道,而五经义为考生自选作答。

第二场乃是策论科,时务策需紧扣国家大政,典制策则考察法制与吏制。

第三场是实务科,分为判语题和公牍题,考察对司法案例的批语和公文书写。

明日便是初九,张淮清身为主考官在考前需从《四书》《五经》中选取题目,考试中监督考场秩序,待考生应考结束后还得与同考官在内帘评阅试卷,确定贡士名单。

天色已晚,姚伯良还未歇下,他面前摆着两杯茶,一杯还冒着热气。

刚才张淮清来过,他毕竟是新官上任,许多事宜还需要姚伯良多加提点。

姚伯良是不愿他淌这蹚浑水的,科举是为国选栋梁,看似公平,底下却暗藏玄机。

姚伯良对他这位学生再了解不过了,张淮清为人清直,又是初涉官场,难免得罪一些人。

水至清则无鱼,过刚易折。

可是想到五年前张淮清毅然离京的举动,他那些中庸之道便堵在喉咙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了。

最后只能无奈叹息,在张淮清不解的眼神中让仆从送客。

第二日,鸡鸣时分,张淮清便起了。

他今日没有坐轿而是骑马去的贡院,还不许槐序玄英陪着。

他们总是觉得他身子太弱,其实哪有那么弱不禁风,之前不过是因为水土不服加上受了凉才病倒的,如今适应了这京城的气候也就好了。

贡院位于城池的东南角,取紫气东来之意,门前有“天开文运”的牌坊,亲眷仆从等送考者需在此止步,由考生独自入猿门,仪门,再到龙门。

在仪门,考生要先经过身份验核,主要核查的是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之类,防止发生替考。

考生所携带的物品也需经过核查,笔墨纸砚及票卷(古代的准考证)此类可带入考场,食品、铺卷亦可,不过糕点之类需切开由检查官检查,衣物必须为单层,还得解发袒衣,索及耳鼻,若发现夹带或不合规的物品,考生将被取消资格,严重者还会被论罪处置。

搜查合格者可进入号舍,每位考生单独一间号舍。每场考试持续三日,在这三日内,考生只许在号舍内答题,不得离开。

监考官在至公堂上设了香案,供奉关帝、文昌帝君等神像,祈求考试公正。

试卷由贡院统一印制,内容相同但封面标注分卷类别。

大周会试实行分卷制度,即南六北四分卷制,以此来确保地域录取平衡。

考生要在卷首填写三代姓名、籍贯及所习经书,并加盖县印信。

张淮清坐于同考官中间,待礼官朝他示意后,便宣布考试开始。

考生纷纷开始下笔答题,监考官观其神色,起初,皆是下笔飞快,嘴带笑意。半日过去后,再观,已是眉头紧锁,下笔滞涩。

年年如此,监考官员已习以为常。

待一日过去,考官开始分发蜡烛,有人还在奋力作答,有人已经囫囵盖着铺盖进入了梦乡。

除了张淮清外,同考官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官员,到了夜间已然受不住,昏昏欲睡,需要靠浓茶醒神。

而张淮清依旧气定神闲,连个瞌睡都没打,还时不时起身观摩考生应考的姿态。

第二日,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已经放弃作答,在号舍中吃饭休息。

第三日,放弃的人数增加,粗略估算,大约有一半人不再答题。

香烛燃尽,礼官宣布考试结束。

考生交卷后,受卷官将试卷统一封存于专用箱内,锦衣卫负责转运至收卷所。再由弥封官糊名编号,誊录官用朱笔誊写,并标准“南”“北”标识。随后交予同考官,阅卷确定名次。

第二、三场考试皆如此。

同考官多是礼部官员,待考试结束后,起身伸了伸僵直的腰,互道:“各位大人,这些日子,辛苦了。”

“是啊,可算结束了,我这老腰都要断了。”

张淮清心里松了一口气,朝身旁的朝官们作了一揖,“这几日多亏了各位大人相帮,淮清这般谢过了。”

“欸,张大人客气了,同朝为官自然要互相帮衬,何况姚阁老再三请托,要我们关照一二,我们也是奉命为之。”

“是啊,是啊。”

“无论如何,淮清还是多谢各位大人的好意,待放榜之后,必在醉仙楼摆上一桌,宴请各位。”

“客气,客气。”

考试结束,同考官还需分房阅卷,而后主考官综合各房推荐卷决定录取名单及排名。

待张淮清回府,已过去了半月的时日。

会试上榜者名单都已尘埃落定,只待四日之后放榜。

多日未曾好好歇息,张淮清简单洗漱后,倒床就沉沉睡去了,待太阳西沉,天边最后一抹残阳照射入他的屋子,他才悠悠转醒。

他从拔步床上翻了个身,光着脚下地,走到窗边,看着这暮色才从前几日的紧张中脱离出来。悠悠伸了个懒腰,这竟是他回京后睡得最好的一次。

玄英掐着时辰,猜测张淮清这个时辰也该起了,便推门进来。一进屋就看见他光脚踩在地上,不赞同地皱眉。

张淮清默默关上窗,回到窗边,穿上了鞋袜。

待玄英帮他穿戴整齐后,才打开门换侍女进门伺候他梳洗。

在姑苏的那几年里,张淮清习惯了只有玄英和槐序在他身边作陪的日子,所以即便回府也很少让侍女伺候他穿衣。

他拿过绞干的帕子,擦了擦脸。

“公子在贡院没有好好吃饭吧,看着又消瘦了。”

张淮清不以为意,“忙起来就顾不上,连觉都没得睡呢。”

槐序才从外面跨进门,就听见张淮清问:“现在什么时辰了?”

他接过话:“卯时了,要传膳吗?”

“不必,今日出去吃,去备车吧。”

张淮清照着镜子,嫌身上这身太素净了,毕竟是赴宴,还是细致些好,他想了想,让玄英给他换了身雅致些的。

出门时,张淮清穿的是府里新裁的织金锦袍,用的是苏州制造的云锦,在经线中掺入真金箔,一行一动间暗纹如流水般浮动,腰间佩羊脂玉带,头上只用一柄发簪固定,手执竹扇。

到了醉仙楼,他在小厮的带领下上了二楼的雅间。

屋内已有人在等待。

“怀瑾,你来啦。”沈懿舟笑着起身迎接。

沈懿舟与他乃是多年好友,五年前他匆忙离去,来不及与好友告别,这些年里,唯有从书信的寥寥几语中方可得知对方的近况。

他是那年的状元,而沈懿舟是探花,他离开没两年就得知沈懿舟入了御史台,现如今已是御史大夫。

张淮清决定回京便去信告知了沈懿舟,只是彼时沈懿舟在乡为母丁忧,直至前几日丁忧期满回京才来信邀张淮清一叙。

时至今日,两人已有五年未见。

沈懿舟望着好友的面容,喉间翻涌,眼底有泪意,被他压了下去,他不想做那副矫情模样,让人笑话。

张淮清语气熟稔,脱下披肩,拉着他坐下,“允修,一别多年,过得可还好?”

“再好不过了,倒是你,在姑苏的这几年,可还顺心?”

“倒是比在京城时自在。”

沈懿舟招手吩咐下人上菜,拿起面前的酒壶给张淮清满上,他也许久未曾饮酒了,即便腹中空空仍是迫不及待先满饮了一杯。

喝一杯解馋便作罢,放下空杯,说着:“那倒也是,京城也没什么好的,倒不如我在家耕田来得舒心。”

“允修,抱歉,令堂离世我还不曾祭拜过。”

“欸,你不必介怀,我知你当时有难处,想必家母也不会介意的。”

沈懿舟素来豁达,生死有命,母亲离去三年,他已经看开了,还反过来劝慰张淮清。

醉仙楼是京城最大的酒楼,日日客满,好在沈懿舟提早订下了一桌,此时上菜倒是很快,小厮们手脚麻利地将菜上齐便带上门出去了。

“此间只有我们几人,槐序玄英一并入座吧,在我这可没有那么多规矩。”

沈懿舟看着一左一右立在张淮清身后的两人,怎么看怎么别扭,便要两人一起坐下。

看张淮清不反对,两人依言入座。

“我刚回京就听闻你成了吏部侍郎,还主持了春闱。还有些替你担心,不过看来我的担心有些多余。”

桌上菜色丰富,张淮清捡着几道他常吃的入口,没把好友的忧虑当回事,也或许是已有太多人跟他言明春闱主考一职难为,听多了就无感了。

“你担心什么?”

“自然是春闱一事,这素来是礼部的活,你新官上任还未在朝中站稳脚跟,这活怎么就交到了你手上,真不知道我们这陛下是怎么想的。”

沈懿舟不愧是御史台的,编排皇帝的话也敢随意说出口。

“或许正是因为我根基不深,陛下才要我来做这主考官。”张淮清轻撵着手中的酒杯,说完一饮而尽,酒是好酒,一杯下肚,满齿醇香,引人回味。

“你此话别有所指啊,你是可听说了什么?”沈懿舟的目光随着他而动,握着箸的手无意识地使劲。

而张淮清却不看他,嘴角带笑,默不作声,似方才只是无心之言。

沈懿舟也不深究,隔壁倏地传来丝竹的靡靡之音,还夹杂着投杯喝彩的喧哗声。

沈懿舟蹙眉不满耳边喧哗,正想唤来侍从,在听到隔壁人口中所言后,猛地停下了动作。

“李兄,再过几日就该放榜了,小弟在这先一步贺过了。”

“何必等放榜,李兄拔得头筹是板上定钉的事,我们是该敬李兄一杯才是啊。”

“哈哈哈哈哈。”

放肆的笑声与乐声合奏,隔着墙有些听不真切,可接下来隔壁的乐声也停下了,只剩下人声。

话语清晰地传入在座四人耳中。

“还是李兄好,有个位高权重的爹,什么高官不为你能买来,不像我爹,只能让我做个小小的给事中。”

“你就知足吧,要是凭你自己,下辈子也考不上,这次怕不是交的白卷吧。”

“哈哈哈哈哈……”

那头的笑声更加放肆。

沈懿舟被隔壁所言惊到,他向张淮清看去,发现张淮清的面色亦是铁青。

张淮清没有言语,示意沈懿舟继续听。

“我爹堂堂一部尚书,我要什么官不能做啊?那些没钱没势的臭书生读那么多年书有什么用啊,还想跟我们斗。”

“就是,他们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

沈懿舟越听越心惊,他起身便要冲过去拿人,被张淮清按下了。

“怀瑾,你做什么拦我,难道你要放任他们如此行为?”

“允修,你还是这副性情,你此时闯过去又有何用?无凭无据,你如何拿人?只会打草惊蛇。”

沈懿舟在座位了踌躇一番,又坐下,“那你说该怎么办?”

张淮清思索片刻,说:“莫慌,槐序你先去打探一下隔壁几人的身份。”

“好。”

槐序出去不过一盏茶就功夫便回来了,他轻合上门,在张淮清耳边低声道出几个人名。

张淮清抬眼瞥了槐序一眼,在看到他眼中认真的神色后,低眉不语。

沈懿舟看着张淮清的神色,眼皮不受控制地狂跳。

春闱考试流程主要参考了《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还有《明代会考分卷录取制创立、实施及变迁考实》以及许多别的参考资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1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