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府在长乐坊北。
老国公是个闲不住的,平生唯好种树,故府内曲水环绕、绿荫如织。待客的堂前栽了石榴树,枝叶繁茂、果实巨大。
他老人家见人就要炫耀,指着红彤彤的石榴笑道:“老臣叫阿宝带了一些,卫王殿下可尝过了?”
六殿下点点头,就听到江沉玉奇道:“阿宝是谁?”
老国公正命人去剪石榴下来,听了这句话,抚掌笑道:“阿宝就是阿宝嘛!”说完还十分得意地点点头。
江沉玉一头雾水,就听到萧祈云附耳低言:“是傅国公给志渊取的小名。”
“噗!”
两个孩子默念了几遍,都觉得这名好笑。
江沉玉笑了两下,立刻止住了。小妹的事虽然有了着落,可母亲故去,他怎么能轻轻松松的说笑呢。
三人进了正堂,老国公卖力吆喝他亲自种的石榴,连煮茶也放了石榴汁。江沉玉觉得新奇,看得倒是很认真。
茶刚煮好,傅逍与南康郡主便从大安国寺赶了回来。
南康郡主听闻六殿下特意来瞧她的宝贝儿子,顿觉皇恩浩荡,絮絮叨叨地说要去多添几盏长明灯。
萧祈云尝了一口茶水,不难喝也不好喝。他勉强寒暄了几句,就直截了当地说要去瞧傅临风。
南康郡主满口答应,说自己也要去看看儿子,要与他们同去。
身旁的丈夫适时地阻止她,“郡主不是说要去瞧临风的药么?再者,几个孩子年岁相当,想必有悄悄话要说呢。”
“正是、正是。”
萧祈云如释重负,忙拽着小伙伴溜之大吉。
两人穿过中堂的石榴树,踏上石阶,从荫庇的葡萄架一路向前,再绕着临水的曲廊走了一小会儿。
眼前豁然开朗,是处花红柳绿的开阔庭院。
院子南面摆了两张长形矮榻,其中一张上瘫了个裹着锦被的小胖子,正是傅临风。
因他自宫变以来,噩梦连连,夜里总是睡不好,反而白天能睡安稳些。再者,大夫说他久躺不动,要多晒晒。于是,小厮们就想了这么个办法。
阳光晒在傅临风的眼皮上,烘得人脑袋发晕。他打了个哈欠,眼皮耷拉着,一副快要与周公相会的样子。
身旁的侍女昨晚折腾了一宿。小公子睡不好,她们这些做下人的也没法睡。她脑袋一点一点的,也在打瞌睡。
江沉玉正要出声,就被六殿下的麈尾扇拦住了。
“嘘。”
萧祈云伸出一根手指竖在唇上,眼中透着狡黠的光芒。只见六殿下蹑手蹑脚地走到傅临风榻边,轻轻道:“阿宝?”
傅临风迷迷糊糊的,哼唧了两声,扭过头去。
侍女被这一声惊醒,惊讶地张开了嘴,被六殿下瞪了一眼,瑟缩起来,作鹌鹑状。
早有小厮说宫里的皇子殿下来探望小公子。她绷着弦,小心翼翼等了半个时辰也不见人。谁想略一松懈,人就来了。
萧祈云朝他比划,示意他也叫傅临风的小名。
江沉玉见傅临风虽瘦了些微,却面色红润,可见没什么大碍。他感到安心之余,又不免感慨,志渊在家里真的很受宠。
六殿下见他没反应,伸手狠狠掐了他一把,命令道:“叫啊。”
“呃、是。阿宝?”
两人见傅临风没动静,一声盖过一声地唤他“阿宝”,堪比魔音贯耳。
长安城的坊市内,抓十个小孩,就有五个小名叫阿宝的,剩下三个叫阿狗,两个叫牙牙。傅临风不喜欢老头子取的小名。但长辈赐名,他只能硬生生受着。
耳畔的声音不像是祖父。
他院里还有这么不长眼的?!
傅小公子登时发起脾气来,怒气冲冲地叫嚷道:“小爷说了,今后谁也不准叫这个名字!”一双小眼睛竭力瞪到最大,自认为有金刚怒目的气势。
不过,当他看清楚眼前人是谁的时候,阿宝金刚倏地泄了气,咧着嘴笑成了一尊弥勒菩萨。
“殿下!士衡!你们来啦!”
“来来来,看坐呀!别站着!我这骨头还没长好,不能去迎殿下。”
傅临风扶着凭几想要坐起来。他在家里养了一月有余,整个人闲得发霉,见了谁都乐颠颠的。
“你好好养着吧,谁要你迎了,阿宝。”萧祈云一撩衣袍,在侍女挪来的绣墩上坐下。江沉玉别过脸去。
“殿下,”傅临风无奈,“士衡,你们、你们别笑了。”
六殿下每次听到祖父喊他小名,就会跟着喊。
“对、对了,”傅临风逮住江沉玉转移话头,“士衡,听说你伤了手臂?”
“好的差不多了。”江沉玉晃了晃右臂。
傅临风惊道:“哇,士衡,你的声音怎么哑哑的?是伤了喉咙?”
“那倒没有。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江沉玉摸摸喉咙,“突然有一天就这样了。不痛不痒的。”
“太医给他看了,没说什么,想来无碍。”萧祈云一手托腮,一手摇扇,“你这是才听,我都听习惯了。”
“哦哦,唉,士衡你还是比我好,”傅临风指指自己的伤处,满腹感慨,“我这伤筋动骨的,吃又吃不好,一睡觉就想起那天晚上,真难受!”
江沉玉听他提起宫变当夜,问道:“志渊,那匹马把你带哪儿了?殿下同我想找你,可雾太大了。”
萧祈云也好奇起来。他只听到傅临风摔断肋骨的消息,并不知来龙去脉。
“唉,”傅临风叹气,“那匹疯马一个劲地往外冲,也不管背上有人。我刚想抬头,眼前就突然出现根树枝,马再一颠,我就被摔下来了。那儿恰有个泥坑,臭是臭了点。不过,太医说,幸好是摔在泥坑里,才只断了一根骨头。”
江沉玉点点头:“也算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然后呢?”萧祈云问。
傅临风换了个舒服些的姿势:“没有然后了。”
“你就在泥坑里一直躺着?”六殿下一只眉毛挑起来。
傅临风委委屈屈地说:“我、我都断了骨头了,我还能去哪儿?”
“所以,志渊你就躺着没动,直到一切结束,他们来找你?”江沉玉确认道。
“对啊!”
傅临风话音刚落,六殿下就摇摇头:“难怪老国公给你取名阿宝,你也算有福了。”
江沉玉见傅临风眉头紧拧,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忙解释道:“志渊,你不知道,那天夜里,我们可倒霉了。”
江沉玉徐徐讲起了他二人所见所遇,隐去了卢方姓名。
六殿下起初嫌他讲得太简略,后听他刻意不说卢方这个名字,开口嘱咐道:“对了,志渊,这件事,我们只说给你听,你可不要告诉别人。”
傅临风正听在兴头上,哪有不应的,连连点头:“殿下放心!”
他见萧祈云挑眉,又补了一句:“我不会说的!就算是那个爱打听的崔容来求我,我也绝不会告诉他!”
江沉玉朝萧祈云感激一笑,说到城郊的事时,就变得十分详尽了。
当听到那条白蛇把避水珠吞了,傅临风恨不能捶胸顿足,极为惋惜道:“您怎么就扔了夜明珠,扔石头也行啊!要不,殿下派人去捉蛇?”
“那么大的蛇,怎么捉啊!再说,它早就随着水流游走了,哪还捉得到。”萧祈云瞪了他一眼,忽又笑道,“况且,太子哥哥已经把另一颗夜明珠送我了!”
傅临风与江沉玉俱是一愣。
坊间传闻,果然不虚。
“那可真是太好了!”傅临风兴奋道,“我听说那颗夜明珠更大、更亮!”
江沉玉也附和道:“太子殿下待您可真好!”
“那当然了,”六殿下扬起脸庞,笑得眉眼弯弯,“郑姑姑说,要做个更大、更漂亮的锦囊来装。”
三个孩子一直聊到正午,用过午饭,小憩片刻。六殿下与江沉玉二人就辞别傅家,往郭府的方向行进。
傅临风听他们说还要去看郭通,心想好歹同窗一场,烦母亲备了份礼,托他二人一并带过去。
郭家置产颇多,不止两京。郭氏族人外放做官,在当地占据土地、建造府邸的也不在少数。往近处说,岐州的郭府,光池塘就占地两百亩。更勿论江南道一带了。
“五哥说郭通在平康坊的宅子里休养,”萧祈云掀开一点车帘,吩咐道:“去南街菩提寺旁的郭宅。”
坊市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马车走走停停,晃得六殿下脑袋发晕。直到进了郭府,喝了两口茶,他才缓过劲来。
招待他们的是郭司马的三弟——司储郎中郭淘。
此人面白无须、身形肥硕,裹着件霞色长袍,袖口缀了一圈宝石,彩光四溢,再加上一副天生的笑眉眼,像极了菩提寺跑出来的金身弥勒。
庭中栽满木芍药,如今不是花期,显出几分寥落。
郭淘一面煮茶,一面喋喋不休、口沫飞溅。他先谢了一圈的恩,从圣上到太子再到五殿下,一个没落。
茶刚煮好,他分了茶,又开口夸起了六殿下,顺带赞了两句江沉玉,长篇累牍,若非文采不显,怕是当场就要吟诗作赋了。
萧祈云被马车颠得头疼,又不认识此人,只点头喝茶。
江沉玉适时地开口:“郭郎中,我们想见一见延光,不知是否方便?”
郭淘小心翼翼觑了眼六殿下,见他点头,面露尴尬,道:“实在是不巧。二哥说在岐州遇见了能耐的大夫,前些日子就把通儿送过去了。如今,还没回来呢。”
他口中的二哥名唤郭矩,是岐州刺史。
“这样啊。”江沉玉面露失落。
六殿下咽下茶水,颇为诧异道:“五哥不是说,才来看过他吗?”
“就是许王殿下来之后走的。”
郭通不在,他二人再无逗留的必要,一道告辞离去。
为免六殿下不适,这回马车行得极缓,又拣了条僻静的路,悠悠荡荡往顾家驶去。因是临时起意,六殿下要便宜行事,便未遣人通报,自然也就无人相迎。
他们入府时,顾青翰正在练剑。
青年一袭缥色长袍,木簪木剑,身若游龙、矫似鸾凤,劲风阵阵,如有雷霆之怒;衣袂翻飞,隐现杀伐之气。
一套剑招下来,不喘不吁,可见是素日练惯了。
顾青翰随手一掷,只听得“哐当”一声,木剑便落进了竹筒里。他转过身,就见两个孩子正满脸堆笑地朝他挥手。
“少将军!”江沉玉做过他的书童,总改不过口来。
“青庄哥哥!”六殿下幼时常这么混叫。如今大了,一这样喊他,必是有什么麻烦事。
顾青翰暗暗揣测,面上仍一派光风霁月,上前拱手:“见过卫王殿下。”
东都此刻仍被雨幕笼罩。
杜元妙坐在庵堂内,两手轻抚一柄精巧的五弦琵琶。
这是顾青翰离开东都后,遣远房子侄送来的。
那人公务在身,正要去汝南办事,随行从者中有位姓俞的娘子,也擅琵琶。她二人一拍即合,对月畅饮。
酒至酣处,杜元妙问及她今后如何打算。
俞娘子一派轻松,笑着说已同家中族亲联络上,回去不久大约就要相看嫁人了。她说完自己,又面带揶揄地问杜元妙,何时做国公府的少夫人。
杜元妙但笑不语。
其实,顾青翰这次来,试探性地问过她,愿不愿意做王家的养女。
这是他向太子求的恩典,是显贵子弟为心仪女子抬高身份常用的法子。惯例是选高门世家的旁支远亲,认作妹妹或是女儿,待上数月再求娶。
杜元妙无父无母,地位卑下又身有残疾。本已打定主意,余生奉予手中乐曲,不做他想。顾青翰这样打算,倒让她不知如何是好了。
游历四方的念头暂且搁置,却又时常蠢蠢欲动。
今年,东都的雨水很足,断断续续地下个不停。雨天不愿动弹,杜元妙的行程一拖再拖。
直到一封长安来的急信,彻底打消了她远行的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