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紫檀祭 > 第32章 合作伙伴

紫檀祭 第32章 合作伙伴

作者:凯歌17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1:20:23 来源:文学城

亦嘉在小健的催促下终于同意前往吴老板的公司。小健开车将他送到公司后便匆匆去上班,留下亦嘉独自坐在吴总办公室的茶香氤氲中。袅袅升腾的水汽托着绿茶的清香飘满小屋,吴老板递来茶杯,亦嘉接过轻嗅,赞道:“芬香宜人,心旷神怡,好茶!”吴老板呷了口茶,眯眼笑道:“小黄懂茶道?”见亦嘉摇头,他悠然补充:“这茶是托朋友从安溪茶农家精制的,市面上可买不到。不过,好茶也得遇知音才不算辜负。”亦嘉捧着茶杯,坦诚道:“我确实不懂茶,平时也少喝,但这茶香闻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吴老板嘴角微扬,意味深长道:“事业的最高境界是无悔,喝茶的最高境界是无心——你这‘外行’倒是悟得最透!”话锋一转,他吸了口烟,话题突然落在紫檀上:“昨天你说能从政府仓库挑印度紫檀,是真的?那货色如何?规格大小、空心多不多?老料占比呢?”见亦嘉略显沉吟,他蹙眉追问:“俗话说‘十檀九空’,紫檀最怕空心。若真能挑货,价格可还能谈?”

“价格不变。”亦嘉抿了口茶,从容道,“正因为消息还没传开,目前没人去买,我们是第一家。印度政府巴不得有人宣传,哪懂挑质量?反正有人要就成。”吴老板挑眉质疑:“若有这好事,大老板们早该闻风而动了。”亦嘉早有准备,掏出手机递过去:“我亲自去仓库看过,还拍了照片。”屏幕上,成堆紫檀旁立着铁棍,绿底标牌清晰标注着编号、名称、吨数与日期。吴老板与谢林根凑近细看,放大图片后相视而笑,喜色渐浓:“没错!这才是政府仓库的正宗小叶紫檀存货。”亦嘉压低声音,语气郑重:“这些紫檀都是印度农民偷砍被没收的,在他们眼里不值钱,就跟咱们国内偷伐林木被抓了顶多关几天一样。但若咱们国人一窝蜂去抢,政府立马坐地起价——消息传开,水涨船高是必然。”他这番话,意在让二人深信不疑,安心跟他合作,莫再另寻门路。毕竟,采购者一多,价格必涨,这是行规。

亦嘉见吴老板有些疑虑,便简单明了地解释道:“这批紫檀由于信息未公开,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价格相对合理。而一旦消息走漏,价格必定飙升。”吴老板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明白亦嘉的用意,也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商机。于是,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好吧,我们就按你说的办。”亦嘉心中暗喜,生意终于谈成。

吴总与谢林根交换眼神,颔首认同亦嘉的分析。吴总沉吟片刻后问道:“若按此流程向政府正规采购,安全风险倒是可控了,那剩下的核心就是价格问题——开票价格和税收具体是多少?”亦嘉应声答道:“一吨二十万人民币左右,开票按价格的九个点计算。”吴老板眉头微蹙,追问资金安全的要害:“付款条件如何?何时支付?”亦嘉从容回应:“开票后付款即可提货。”吴老板立刻在手机计算器上飞速演算,脱口道:“换算下来每吨约二十一零八万,加上运输费十万元、清关及其他杂费两万元,到家成本三十五万!这价格太有优势了!”他连声赞叹,却突然警觉道:“开票付款后是否有运输凭证?听闻紫檀运输需濒危证才能通关。”亦嘉脑中飞速回溯印度海德拉邦林业局的细节,郑重道:“濒危证确实是关键!在新德里林业部缴税时即可同步申领,之后到海德拉邦付清余款、挑货装车运往码头,全程都会有森林警察押运。”“为何需警察随行?”谢林根警惕追问。亦嘉解释道:“他们防我们在途中偷梁换柱——用自购的农民货替换政府仓库的紫檀。”吴总闻言灵光乍现,眼中闪过精明的算计:“若农民的货更便宜优质,贿赂警察调换岂不两全其美?”亦嘉却拧紧眉头,冷静剖析:“理论上可行,实则风险极高——濒危证标注的根数与重量必须严格对应,仓库紫檀统一编号,调换难度极大。即便成功替换,农民货入库后,原仓库的紫檀如何处理?那可是真金白银买的。”他顿了顿,补充道:“此事日后再议,待熟悉流程再谋良策。”吴总见亦嘉对采购链路如此谙熟,彻底放下戒心,转而直指合作核心:“那你如何打算?是入股分红,还是收取介绍费?”亦嘉内心陷入挣扎——林总已将护照交予他办理签证,背信之事断不可为,但眼前吴总的诚意与商机又实在诱人……

见亦嘉迟疑未答,吴总身体前倾,目光灼灼道:“昨晚我反复思量,为你准备了两个方案,任你挑选。其一,出资五十万入股,占股2%。当然,这比例远超出资占比——若按总投资一亿计算,五十万仅占0.5%,差额部分权当对你贡献的特别嘉奖;其二,纯中介模式,按采购总额的5%支付佣金,且签证、机票、印度期间所有开销全由我方承担。你选哪个?若有其他合理诉求,尽管提!”

亦嘉闻言,心头剧震,恍惚如遭雷击:这条件……竟是自己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林总此前断然拒绝的条件,在吴老板口中竟如此爽快!刹那之间,所谓“一女不嫁二夫”的坚持轰然崩塌。“这条件已远超预期,岂敢再提他求?”他强压激荡,借喝茶稳住心神,嘴角却难掩笑意。

“成交!”吴老板朗声笑道,起身握手,“我即刻派两人随你赴印,实地核查库存、协助挑货,如何?”

“配合无妨。”亦嘉点头。吴总雷厉风行:“护照明日交给你,特事特办!签证务必拿下!”

亦嘉苦笑:“我的签证在上海被卡了……”

“拒签?”谢林根愕然,“林总公司曾有人赴越被拒,后来找遍中介皆无解……”

“后来呢?”亦嘉急切追问。

“听说……他重办了新护照。”谢林根挠头,“需要的话,我这就联系熟人问详情!”

“快!快问!”吴总焦躁踱步,“签证若黄,万事皆休!对了,告知我们的签证代理,看他们有无门路!”

“马上联系!”谢林根拨通电话,同时转头问亦嘉:“你因何被拒?须如实告知代办方,才好对症下药。”

亦嘉愤然拍桌:“上海领事馆说我半年签没错,但没按90天规定回国一次,怀疑我在当地务工!荒谬!印度那穷乡僻壤,谁愿滞留?一提就来火!”

“没问题,这应该不难解决。”谢林根宽慰道,语气中透着笃定,“印度那地方,谁愿意长久滞留?代办公司肯定有办法。”亦嘉只得按捺焦灼,静候消息。这漫长的等待,于他而言,却似一场蓄力的蛰伏——等待是智慧的隐忍,是力量的沉淀,更是信念的淬炼。他深信,时机未至罢了;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无声,却见证了一切因果。而此刻的等待,日后竟化作黄金万两、满堂康泰的伏笔。此乃后话。

百无聊赖间,亦嘉的思绪如丝线般飘向了晓艺。他深吸一口气,终于按下了那串熟悉的号码。晓艺是他早年恋人之一,彼时的亦嘉,正值年少气盛,虽无侠客义薄云天的豪迈,却怀揣着如熔岩般滚烫的进取之心,在时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而晓艺呢,不过是个初涉人世的青涩少女,宛如一张未经笔墨的白纸,纯净得纤尘不染,不谙世事的眼眸里,还映着校园清晨的露珠。命运恰似一场不经意的相逢,让她如一朵未经风雨的嫩芽,偏偏闯入了亦嘉那炽热而喧嚣的生命轨迹。

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如日中天,鳗鱼需求独占全球三分之二,成为中日贸易纽带的关键。中国养鳗业在暴利的刺激下疯狂扩张,如星火燎原:闽粤桂的沿海、湘鄂腹地、川黔高原、豫冀平原,鳗场如雨后毒菇般疯长,处处弥漫着虚假的丰收幻象。亦嘉离开单位后,便一头扎进这汹涌的狂潮,因年轻缺乏经验,不幸落入圈套,选择在江西广丰县与一位养鳗老板合伙。那老板已砸下重金,鳗场骨架初成,却因后续资金如断流之河、政府贷款杳无音讯,瞬间跌入绝境深渊。

之前亦嘉曾做鳗鱼苗生意,这个隆丰鳗场的鳗鱼苗便是亦嘉负责供应的,往来数次,与老板渐熟。老板姓林,油光满面的圆脸下挺着将军肚,此刻正对着小股东小吴疾言厉色,嗓音如破锣般刺耳:“你还不清楚状况?没资金,鳗鱼饿着肚子怎么长?东挪西借几包饲料,这日子何时到头?消毒药、营养剂、工人工资……哪样不要钱?你们不愿再投,百多亩地的大场子就这么耗着,有意思吗?不如趁早转给小陈,先回笼一笔资金!否则,咱们都得被拖进棺材里!”

空气仿佛凝固,股东们围坐的会议室里,只有林老板粗重的喘息声。叶老板眉头紧锁如铁,喉头滚动着吞咽不安,忧心忡忡道:“话虽在理,如今养鳗业确实风雨飘摇,能脱手自然越早越好。可关键得看小陈肯出多少价!他若压价,咱们……”话音未落,罗大明颓然摆手,满脸沮丧如坠冰窟:“别指望了!小陈精明,行情他未必比我们糊涂。依我看,不如开个价——咱们当初总共投了三百五十万(九十年代末的三百五十万堪比今日四千万,绝非小数目),现在打算多少转给小陈?”

“往高里报!五百万!看小陈接不接招!利息总得捞点吧?”叶老板急切地嘶吼,他不甘心接受亏损的现实。罗大明苦笑一声,声音沙哑:“咱们投了一年多,光利息就几十万!更别说咱们自己的人工成本都没算进去,这价可没狮子大开口,小陈理应能接受……吧?”尾音带着颤抖,连他自己都心虚。

“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做梦呢?利息?简直是天方夜谭!”陈作鹏忍不住拍案而起,突然爆发出绝望的咆哮,颓然瘫在椅背上,满脸灰败如死灰,“能拿回本金就谢天谢地了!我觉着,能收回三百五十万本金就知足吧……林老大,您看呢?”话音落下,空气再次凝固,众人喉咙发紧,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

林老板目光扫过众人,喉头动了动,终是长叹一声,那叹息声如泄了气的皮球。他沉默片刻,缓缓伸出三根手指。指尖微微颤抖,仿佛托着千斤重的绝望。

众人霎时愕然,瞠目结舌,空气瞬间被抽空:“啊?三百万?你疯了!这是贱卖祖产啊!”罗大明猛然起身,摇头如拨浪鼓,声音带着撕裂般的嘶哑:“当初跟着你投钱时,行情多红火?众人挤破头抢着入局,生怕分不到一杯羹。哪曾想才一年光景,形势急转直下,行情暴跌!这日本人的‘恩情’,简直是场噩梦,害我们血本无归!”窗外蝉鸣聒噪,却无人听得见,只余下满屋子的窒息与冷汗。

“生意场本就涨跌无常,别扯远。桂林鳗场赚钱时,你们哪个不是酒楼KTV夜夜笙歌?如今亏本,就得认栽!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林老板目光如炬,语气决然中却透出几分涩意。这位见过世面的商人,此刻脸上写满坚毅,喉头滚动着吞咽下苦涩:“我是这么想的——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先找小陈谈五百万,若他不允,咱们再退。但底线是三百万!其他附加条件再议,诸位觉得可行否?”话音落下,空气凝固了片刻,众人只听见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其余股东面面相觑,喉头发紧,却无人出声——皆心知肚明:林老板是大股东,对政策风向嗅觉敏锐。他既已决意割肉,众人再僵持也无意义。能捞回多少算多少吧,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了。窗外蝉鸣嘶哑,仿佛替人呜咽,衬得屋内愈发沉闷。

此刻的亦嘉年轻气盛,正值大展鸿图的年龄段,揣着做鳗鱼苗赚下的钱也想介入风头正旺的鳗鱼行业,来分一杯羹。可当他真正踏入这潭深水,才发觉浪涛之下暗流涌动。他通过多方渠道打听到林老板的鳗鱼场要转让,于是想方设法摸清了鳗场的底细,算准时机,适时介入。

林老板苦着脸,将实情和盘托出,声音沙哑如被砂纸磨过,仿佛每句话都带着血痂:“小陈,我跟你说实话。这鳗鱼场对外号称投资两千万,其实我和其他股东总共才投了三百五十万,虚报了整整十倍,只为争取政府贷款。当时购买的所有鳗鱼苗都是你提供的,用欧鳗的价格充当本地鳗苗的价格,数量你最清楚,三百多万的鳗鱼苗能出多少吨的鳗鱼你心里比我还清楚……”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面,指甲缝里嵌进木屑,仿佛要抠出答案,“如今你也看到了,小吴不懂管理,整日里只会唉声叹气;我又被其他生意绊住脚,没法长期蹲守,这才想找个像你这样的文化人、管理人才来合伙。我们把本金三百五十万拿回,人工费和利息就不细算了,再给五十万意思一下,你总共出四百万,鳗场就交给你全权打理,我绝不插手,股份咱五五开,往后赚钱了再分我一份,你看如何?”

亦嘉沉默不语,心跳如擂鼓,喉头却像被塞了一团浸了黄连的棉花。四百万远超预期,更何况池里鳗鱼数量虚实难测,这价码断然无法应承。他望着林老板——那曾意气风发的商人,此刻鬓角已染霜色,额间刻着深深的愁纹,眼角耷拉着,像被秋风摧折的枯枝。

见他愁眉不展,亦嘉又忍不住心生恻隐,只得迂回路:“这个数额,我得与其他股东商量商量。”

林老板见亦嘉退缩,嘴角勉强扯出一丝苦笑,那笑比哭还难看,忙不迭道:“不用商量!利息我也不要了,人工费更别提,再让一步,总共三百万!够意思了吧?”

亦嘉故作沉吟,板着脸道:“平心而论,这般规模的鳗场,三百万拿下一半股份,确不算多。可你们抽走现金后,流动资金怎么办?日后谁再来投钱?这鳗场就像个漏水的船,补了东头西头漏,单靠我一人,怕是……”

林老板眼珠一转,狡黠中藏着几分哀求:“既是一人一半,自然该你我共同承担。关键是我需要你掌舵!你念过书,懂科学管理,效益全在管理细节里。外交应酬我拿手,场内运营你内行,我这眼光错不了!往后我定会全力筹措资金,支持鳗场,支持你!”话虽如此,他眼底却浮起一层阴霾,仿佛知道这承诺如飘萍般无根,窗外的蝉鸣也嘶哑着,一声声撕扯着这沉闷的午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