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着意过今春 > 第45章 成交

着意过今春 第45章 成交

作者:兰棹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2 23:12:50 来源:文学城

“景渊,昭文。”太子在不远处唤道,“该启程了。”

黎昭文应了一声,复对神情恍惚的顾景渊说:“你还不相信我说的话么?我不妨再告诉你一个理由吧。

“顾将军死在当年那场叛乱,你身为他的儿子,这一世应该不会任由父亲再度赴死。我观察到你很在乎手下,你不战投降的原因里,他们也占了几分吧?要想顾将军和将士们都免于死难,阻止淮王谋反,是消除灾祸的唯一途径。”

顾景渊道:“只要我劝说父亲谋反,他就能相安无事,阻止淮王谋反不是唯一救他的方法。”

黎昭文恍若未闻,只说:“过了青阳就要前往宣州了,我很期待见到顾将军。”

如今秋色初显,气候凉爽,金吾卫脚程较前时快了不少,不过几日便到达青阳。

城门之外,大排长队,队伍良久才挪动一次。

顾景渊以为勘验不必这么久,遂问前面的路人:“阁下,可知前方城卫在盘查什么?”

路人回答:“隔壁荣岐瘟疫盛行,青阳不准在荣岐待过的人入城。”

顾景渊问道:“疫情是何时开始的?”

路人道:“已经一旬有余了。荣岐连年灾荒,如今又闹瘟疫,在青阳有亲戚的人家都想投奔过来,哪里管什么禁令。荣岐和青阳相距八十余里,他们辛苦从荣岐奔波到青阳,却被拒之门外,眼下正和城卫吵得不可开交呢,咱们要等上一阵方能入城。”

顾景渊道:“我们商队本准备前往荣岐,却不知那里疫情肆虐,阁下知不知道现在荣岐是什么情况?我在想要不要过些时日再入荣岐。”

路人道:“荣岐米粮不足,医师不够,每天都死人,你去那里做不成买卖,不如绕过。”

顾景渊道:“朝廷有分派赈灾粮下来,怎么会米粮不足?”

路人不屑道:“赈灾粮穷人哪里有份拿到,都被富人和官吏攥手里了。不论是瘟疫还是灾荒,受苦的只有清贫百姓。”

顾景渊告禀太子,太子疑惑道:“荣岐有疫情,父皇为什么不告知我。”

短暂等待后,队伍终于开始有序挪动,商队不多时便顺利进城。

前往客店的路上,太子静静凝望窗外。

街道上,每个人都神态恬静,在灿烂的日光下不急不缓地做自己一如既往要做的事。

叫卖声和交谈声混杂在一起,车马声和脚步声也有节奏地响起,形成一种人们生来就能适应的淡淡噪音。

这些噪音里,还潜藏着太子的心跳声。他剧烈跳动的心脏,就像飞鸟临行前飞快扑朔的翅膀,急促而有力。

他的全部心绪都凝聚在荣岐上。朝廷不援助,官吏不作为,他担心长此下去,会有更多的百姓丧命。

到达客店,太子急切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笔蘸墨,给皇帝写信。

黎昭文在他身侧,将信的内容一字不落看完,太子见她凝眉沉思,放缓封函的速度,问道:“我这封信没什么不妥吧?”

黎昭文取过太子手中的信函,为他铺一张新纸,“荣岐情况紧急,书信一来一回要耽搁不少时日,殿下与其请示圣意,不如先自行入荣岐赈灾。朝廷的救灾粮到底在谁手中,我们也可亲自到那一探究竟。”

太子在信中请示皇帝开粮仓赈济灾民,这点没有不妥,只是下达命令、管辖粮仓、运送米粮这一系列程序里,参与的人员不计其数,这其中有人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有人通过漏洞为自己谋利,等米粮真正送到百姓手中时,或许已经所剩无几。

真正能帮助百姓的方法,只能是自己亲自前往荣岐救灾。

太子点头赞成,当即重新写信。

但想到米粮问题,他又略一迟疑,“不能以太子名义开放粮仓,我们要从哪里得到大批米粮?”

黎昭文也有所顾虑,“我先到米铺探问情况,如果青阳米粮充足,我们就从青阳买米送到荣岐。”

太子道:“还有医师,要雇佣医师给百姓治病,药草也要采买。今日就派人将这些送往荣岐。”

若非在青阳仍有事务未处理,他当即便要前往荣岐了。

黎昭文见他一脸焦急神色,知道他在为荣岐百姓忧心,当下只想快些安排赈灾事宜,“我这就去安排这一切。”

金吾卫和顾景渊在楼下听候差遣,黎昭文把太子的安排告诉顾景渊,挑选几个金吾卫陪她一起外出。

顾景渊默默跟在她身后,欲言又止,黎昭文转首看他,露出颊上浅浅的梨涡,“你就别跟着去了,留在这仔细想想那日我说的话,等我回来,记得告诉我你的答复。”

这几日顾景渊一直刻意回避她,她现在旧事重提,意在提醒他尽快表明态度。

顾景渊领会到她的言外之意,不带任何犹疑,立即给了她一个答复:“我愿意和你一起完成那件事。”

黎昭文的笑颜愈发明亮,“就这么说定了,有几位同僚在此见证,日后你不能反悔。”

几个金吾卫琢磨不透他们的话意,但听黎昭文提及自己,皆点头称是,也不管自己在这个承诺中起到什么作用。

黎昭文天真烂漫的神态,令顾景渊感到不解,他想端详她的神情,她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带着金吾卫转身朝外离开。

他没有看到,在转身的一刻,黎昭文收回笑意,目光似寒冬的霜雪,透着渗人的冷意。

米铺要成一笔大买卖,老板喜不自胜,对黎昭文殷勤备至,

他把桌椅放在门前,添置果脯点心,邀黎昭文入座,为她斟一盏热茶,其后指挥伙计搬运大米。

这些大米的数量远不足百姓的用度,黎昭文询问他何处能进购大批米粮,他都欣然介绍了当地库存富足的米铺。

他问及这些米粮的用处,黎昭文也便毫不隐瞒告知与他。

他闻言,默默把手中的点心放下,语重心长道:“黎公子,现在荣岐到处都是病人,东西你让手下送去就好,万不可自己亲自前往。”

黎昭文淡然一笑,不准备深聊这个话题,编造了一个理由搪塞,“我早年在荣岐经商,得到不少百姓的照拂,如今他们有难,我想出一份力,报他们当日之恩。”

老板感慨,“这世道,如你一般有善心的人,我见得不多,不过咱们青阳也有一位……”

话未说完,他便起身,快步走向一辆马车。

黎昭文的目光跟随着他,移向那辆马车。

但见一只纤手轻轻掀起帘幕,露出半张脸庞,肤色白皙,美目流盼,老板对她躬身一揖,她亦含笑回应。

老板回身,目示黎昭文,似在将她介绍与那名女子。

女子把视线投注到黎昭文身上,握帘的手不自觉提高,将自己的脸完整露出来。其后和老板谈话时,目光仍然锁定黎昭文。

不过片刻,二人谈话结束,老板催促伙计:“手脚麻利点,别让赵小姐久等。”

他小跑回至座位,向黎昭文解释:“那位是知府的女儿赵小姐。这条路太窄了,两架马车通行不了,我本想让伙计先把马车开走,给她清道,免得在这干等,但她听说你要用米救灾,愿意在后头等我们装车完毕,说是不想耽搁咱们的进程。”

黎昭文望向赵小姐,拱手作揖,感谢她的谅解,后者衔笑颔首,清亮的眼眸含情脉脉,如春水般柔和。

黎昭文没有领会到她的目光意味着什么。

而后辗转几家米铺,发现赵小姐的车舆一直跟在她的不远处,黎昭文这才隐隐意识到不对劲,但她暂时无暇顾及这件事,她要赶在城门关闭前送米粮和医师出城。

荣岐疫情肆虐,凭靠少数医师根本无法控制疫情,唯有多名医师协助医治病人,方能减弱瘟疫的扩散程度。

但黎昭文询问多间医馆,始终无人愿意伸出援手,哪怕她以重金相酬。

她这才懂得,原来“医者仁心”这个美誉,不是谁都愿意接纳。

她怀抱失望和希望,来到本草堂。这间开在衙署对面的医馆,眼下病患不多,很适合她与医师交涉。

岂料黎昭文刚踏入医馆,赵小姐便也跟了进来,她甚至替黎昭文说出了来意:“师父,你愿不愿意去荣岐救治灾民?”

坐堂大夫白眉白须,面目慈祥可亲,一双澄澈如水的眼睛,在黎昭文和赵小姐之间流转。

“丽贞,这位是?”

赵丽贞道:“这是黎公子,他有意救助荣岐百姓,采买了许多药草和米粮,唯独医师,他一直雇佣不到。今日他已经频遭拒绝,你不会也拒绝他罢?”

黎昭文朝老者作揖,“晚辈确如赵小姐所说,有意前往荣岐救灾,冒昧恳请先生陪同前往,酬劳按先生的心意支付。”

老者发出爽朗笑声,“老夫这身子骨,经不起舟车劳顿,恐怕哪与公子同行。”

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有九个徒弟,可供你调用,他们是我一手栽培出来的好苗子,医术精湛,有把握治愈荣岐的病人,你要雇佣人手的话,就雇佣他们罢。”

赵丽贞柳眉微锁,嗔怪道:“师父,我也是你的徒弟,怎么不把我算上。”

老者挑起下巴,指向外间的衙署,“你觉得你爹会同意你去荣岐?”

黎昭文大致了解到他们的关系,忙道:“九位医师便已足够,无需再多了。赵小姐还是留在青阳为妙,以免知府挂心。”

赵丽贞悄然看了黎昭文一眼,眉眼间有几分羞涩。

老者瞧出少女的心事,又认真上下打量了一遍黎昭文,论外貌,此人没有缺点,他不禁满意颔首。

却是不知这人是何来历。

他问道:“黎公子,你籍贯在何处?有没有参加科举?家中做什么营生?”

赵丽贞羞红了脸,推着老者到后堂,要他快些寻师兄们出来。回头见黎昭文面上略无表情,心下又隐隐失落。

医师、药草、米粮按照计划前往荣岐,倘若没有赵丽贞协助,黎昭文不能如此轻易雇佣医师,她想要答谢赵丽贞,“小姐相助,难以言谢,若有所求,黎某愿竭力满足,权当回报小姐的帮助。”

赵丽贞面露喜色,道:“真的吗?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

黎昭文愣了一愣,道:“对。”

赵丽贞说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我想你做我的夫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