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着意过今春 > 第32章 询问

着意过今春 第32章 询问

作者:兰棹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7:38:48 来源:文学城

翌日,庶吉士正式入文渊阁进学。

外面重云蔽日,大雨倾盆而下,黎昭文擦拭身上的雨渍,寻一处角落坐下。

现在到场的不过寥寥几人,大家互不熟稔,无闲言可说,均是静静坐在书案前读书。

黎昭文随手展开《大学》,目光凝注在书籍上,显得很是专注。

谁也看不出来,她正在胡思乱想。

安插的耳目无法探清顾府的消息,顾景渊安排的许多事情,黎昭文皆不知情,她能看到的,只有事件的结果。

林珣倒台,意味着将来淮王谋反,又少了一名帮手。

如今黎昭文需要着重提防的人,只有淮王和顾景渊。

太子巡抚的最终目的地是辰州,要想彻底阻止淮王谋反,唯有在辰州找到确凿证据。现在还未离京,且顾景渊就近在眼前,设法揭露顾景渊的罪行才是当前的紧要事务。

结合顾景渊的种种作为,黎昭文判断出几点明确的结论:

他带着前世的记忆重生,有意试探她的真实身份,他对她定然是有所防备的。

他和林珣有着不为人知的私人恩怨,林珣的各种罪行败露,多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

除此之外,最令黎昭文疑惑的,无疑是顾景渊今生是否有意谋反。

那日演武场上皇帝性命不保,顾景渊的手下及时营救,才得以平息动乱。

倘若他有意谋反,大可趁此机会让皇帝命丧刺客之手,而后再联系淮王起兵。

他所做的一切,似乎不是纯粹的不轨行径,至少在保全皇帝这件事上,他存有几分善念。

如沁云所言,黎昭文确实对他略有改观。

以顾景渊的心思手段,完全可以查清她的身份,仅仅只须知道她女扮男装,便可轻易解决她这一忧患。

女扮男装和重生相比,前者更危险,因为顾景渊随时可以借此断送她的前程,乃至性命。

但重逢至今,顾景渊没有丝毫要揭露她身份的意思,甚至在林珣生辰宴后,他再也没有进一步确认她是否重生。

对他的想法有所动摇,不影响黎昭文继续警惕防备,比起相信一个叛徒向善,她更愿意坚信人心的险恶是永恒不变的。

所以沁云所说的“最好是成为挚交好友”云云,黎昭文只默默倾听,并不依照她的建议行事。

正思量间,苏凌陟已进入内室,黎昭文抬首,正与他四目相对。

无须言语,苏凌陟默契地选择在黎昭文身边的书案就座。

少顷,杨宗道缓步入内,环顾在座学生,徐徐强调进学事宜:“朝廷让你们进入文渊阁学习,是为了培养你们经世致用之道。观古今文章,是最容易判断时务的途径。所以你们在此进学,以研读《四书》、《六经》为主。

“每日馆师先授书,后稽考,若有不合格者,将交由馆师进行处罚,屡次不合格者,则逐出文渊阁。

“每月馆师出题六道,内文三篇、诗三首,月终呈稿斤正,不许过期;初二日、十六日各赴内阁考试一次。

“入馆之后,各宜谢绝人事,专心学问,以求进益。”①

听到最后一句话,黎昭文蓦然精神一振,心想:“谢绝人事……岂不是不能参加廷议了?”

杨宗道问:“关于进学事宜,你们可有疑问?”

立时有人道:“先生,我们何时散馆?”

在文渊阁的进学时间不定,此人三十多岁的光景,如此提问,大抵是担心修业时间过长,日后正式入仕,要比早早入仕的同僚更晚接触庶务。

杨宗道回答:“现在暂且不定,过段时日再根据你们的学习状况决定。”

又有人问道:“在文渊阁修业,可有俸禄?”他此言一出,旁人皆鄙夷地望向他。

能进文渊阁学习是至高的殊荣,此刻谈俸禄,与清高的文人做派不符,颇有些不识趣。

况且庶吉士制度已是确立三十余年的旧制,其中的规矩多数参加馆选的人都已知悉,完全不必询问馆师。

杨宗道温言道:“庶吉士没有俸禄,没有品第。在这里进学,是为修身立本,其他姑且不论。”

待各种疑问解释明白,杨宗道开始今日的讲学。

听着老师熟悉的讲解声和外间的潺潺雨声,黎昭文感到久违的安定和平和,她想,在讲堂做读圣贤书的学生,终归要比在云谲波诡的朝堂自在。

不知不觉间,雨势渐弱,庭中飘出一股雨水和泥土混合的清新气味。

今日的授课,在雨停的那一刻,结束了。

在翰林院供职没有固定的差事,除却偶尔去文华殿记录廷议,空余的时间里,黎昭文都在文牍房阅览公文副本,消磨至散值。

馆师培养庶吉士便如国子监培养监生,将课程规划得当,没有其余庞杂事务,散学时间要比散值时间早许多。

黎昭文微微转首,悄悄观察苏凌陟,想邀他一同去吃晚膳。

每到翰林院散值时,黎昭文总寻不到苏凌陟的踪影。他们从未在皇城之外见过面。

“凌陟兄,你还有别的事务要忙么?”黎昭文轻声道。

苏凌陟手中动作一顿,似有些迟疑,“没有。”

黎昭文不胜之喜,“你想与我一同去春华楼吃饭吗?”

苏凌陟不言不语,目光飘忽不定,想是不知该如何拒绝她。

黎昭文见状,从书匣里拿出几包茶叶,放至苏凌陟的书案,将话题引开,“这是兰雪茶,送给你。”

“想不到你还记得。”苏凌陟神情凝滞,忧郁之色在他眸中一闪而过。

“你回去尝尝我的茶和黄侍郎的有什么区别,要是喜欢,以后我就多给你送些。”

苏凌陟将茶叶收好,表情渐趋缓和,“改日……我们再聚。”

为了避免尴尬,黎昭文主动提出不与苏凌陟同行:“凌陟兄,我还有事情要请教首辅大人,你先离开吧。”

苏凌陟讪讪点头,与她作别。

左右无事,黎昭文想在文渊阁里待到官员们散值再离开,不料过不多时,一名内臣来报,杨宗道要见她。

见面的地方是馆师休息的西暖阁。

黎昭文拱手道:“不知大人找我所为何事。”

杨宗道不急于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他露出温和的笑容,道:“你记不记得晋国智氏一族的故事?”

智氏当时为晋国的六卿之一,智宣子作为智氏一族的族长,选择自己的次子智瑶作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认为智瑶徒有才能而无仁义,不是继承者的最佳人选,但智宣子没有采纳智果的谏言。智瑶继位后,自恃位列四卿之首,率韩、魏两家攻打与自己结怨的赵氏,最后他反因过去多行不仁之事而被韩、赵、魏三卿灭族。

黎昭文毫不犹豫颔首:“记得。”

杨宗道继续抛出下一个问题,“这故事其中的道理,你参透了吗?”

黎昭文稍加思索,认真回答他:“为人君者,切莫刚愎自用。智瑶不仅行事鲁莽,而且还得意忘形,在大事上难当其任。”

杨宗道不满她的答案,耐心引导她,“不对,你再换一个角度思考。”

黎昭文沉吟片刻,又道:“打败一个人,必要布置缜密的计划,不能暴露半分自己的真实意图。”

杨宗道依旧摇首,黎昭文不解他何意,道:“学生愚笨,还望老师直言其理。”

杨宗道开门见山地说:“我已经知道了,那个到我府上求告的老翁是你派来的。想必早在之前,你便知道林珣的所作所为了。”

千里迢迢跑来京师的异乡人,不去官府报官,却寻首辅庇护。谁都不会轻信陌生人,带着证人面圣前,杨宗道一定会先调查他的来历。

这在黎昭文意料之内。

“没错。”她老实回答。

“自古有云: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事君,当尽忠竭愚,以直谏主。”②杨宗道神情严肃,低声劝导她,“你是陛下钦定的状元,将林珣的事情上奏禀明,是你的职责。”

“顺天府、通政司、户部……其中许多人与林珣是一丘之貉,我无法通过正当程序向陛下禀明。如老师所言,我是陛下钦定的状元,当为陛下尽忠,只是目前我品阶低,尚没有资格直谏,让他寻求老师的帮助,是无奈之举。”

还有一个理由,黎昭文没有说出口。

林珣作威作福多年,不臣的罪行却能密而不露,包庇他的同党人数一定远比她预想的多。

她不想初入朝堂就树敌。最稳妥的办法,只能是由杨宗道来揭发林珣。

杨宗道无意继续责怪,只道:“你说的情况我会告知陛下,等林珣的事情告一段落,京察就会开始。”

京察由吏部和都察院主持。不同品阶的官员有不同的考察方式,五品以下的官员是重点的考察对象,四品以上的官员按制上疏自陈,走走过场。

因为不是在自己的府邸,杨宗道没有再与黎昭文多作停留。眼看天际泛起金碧流晖,两人各自移步离开皇城。

从前黎昭文走路,从不留意过往的行人。现在她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受人敬仰的公主,在皇城内偶遇其他官员时,理当向他们见礼。

因而她习惯于不着痕迹地察看行人的面孔,以免自己在认识的官员面前失礼。

“中贵人。”黎昭文与多日不见的刘骐打招呼。

此时刘骐已经进入禁中当值。

刘骐拱手见礼,黎昭文笑道:“听闻中贵人现下在皇上身边当值了,恭喜。”

“想不到大人竟会关心臣的事情。”刘骐有一瞬怔然。

黎昭文对皇帝身边的人都有好感。在淮王即将攻入皇城时,皇帝的近侍内臣没有四处逃窜,也不露半分慌张神色,始终镇定守在皇帝身边。在她选择到奉天殿自杀时,陪伴她的便是刘骐。

“我之前听其他人提起,中贵人与我是同乡。你我年纪相仿,且是同乡,难得投缘,对中贵人的事情便稍加留意了一些,中贵人不介意吧?”

“大人以后不必再以中贵人相称,”刘骐道:“叫我彦综就好。”

黎昭文欣然答应。刘骐赶着回谨身殿复命,便匆匆告辞。

他前行数步,似想起了什么,倏然回首,但见黎昭文已离自己丈许有余,略一犹豫,终究没有再次呼唤那逐渐远去之人。

①参考《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②出自《汉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询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