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坠龙 > 第41章 万华镜(二)

坠龙 第41章 万华镜(二)

作者:一点盐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7 23:42:07 来源:文学城

安顿了张守义,司徒棘又从自己的行李里拿出件棉衣给他穿了。张守义身量没司徒棘高,穿上后衣服在身上直晃荡,但起码可以御寒。要饭哪还能嫌馊,他也懂得这个道理。

张守义自小就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步步该灾。他并不是脑子聪明的人,读书做事都不知道变通。所幸有一个“勤”字加身,知道笨鸟先飞,业精于勤。别人读三遍,他就读十遍、百遍,直到背会了为止。最后也不知是他的勤奋感天动地了,还是哪座祖坟冒青烟了,去年他居然通过了乡试,终于有了进京的资格。

原本他觉得自己就要交好运了,要熬出头了。可没想到出门就遭了劫,最后落得和乞丐一般。他到京城时正值初一,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唯有他无处可依,只能在寒风中暗自垂泪,此时他方知自己还是那个时运不济的张守义。

可就在他以为自己要饿死在京城时却又遇到了贵人。

如今遇到司徒棘和尤逸,张守义当真又是一番天地。不仅有饭吃,有衣穿还有暖和的屋子住,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住柴房了。

“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第二天吃早饭时司徒棘问他。

张守义如今已经不似当初饿了三天,一口气吃十屉包子的食量了。

“我还是想再等等我那几个同乡。”想到同乡们依旧音信全无他又愁眉不展。

“你没告诉家里人?”尤逸问。

张守义摇摇头。渭县离京城太远,他走了一个多月才到。他当初当了棉衣只换了口吃的,还不够差快马送信的。年节之中又托不到人顺路帮他送信。

况且就是信送到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等他家人来给他送钱送物时他怕是早不知道在哪了。思来想去还是等着和同乡汇合最为稳妥。彼此有个照应,到时再给家人报信,家里人也不至太过担心。只是不知为何他那些同乡竟是比他到得还晚。

“你能保证他们来京就会住那家客栈?京城这么多家客栈或许他们去住别家了呢?”司徒棘又问。

“应该不会吧,我们之前已经定好了计划。到京城就投宿在那家鸿运客栈,说是上届的状元住过的,好讨个好彩头。”

“可是现在他们还没到,鸿运客栈怕是早都客满了。进京赶考的人这么多,谁不想讨那彩头。”

司徒棘此话一出,张守义顿时又没了主意。他来京城后就四处打听那鸿运客栈,好在全京城就那么一家叫鸿运的,于是便死守着。来京城这些日子他也没再去过其他地方,更没想过或许同乡们改了计划,转投到别家去了。

此时若有看相的来给他相面,一定会说他印堂发黑,必是在走背字,恐有一劫。看他那一脸倒霉相,司徒棘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其实司徒棘有些瞧不起张守义。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的,再举目无亲也不至于活活饿死。看他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偏又死守着所谓读书人的气节,不知变通,日后就是高中,怕也做不了什么好官。

想到这儿,他又悄悄看了眼尤逸。想当初秦易也只是个如张守义般的草包书生,一副迂腐之气。可如今却出落得不食人间烟火一般。若是他同张守义同样的境遇,怕是不吃饭也饿不死。

司徒棘想着想着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嘴角不免微微上扬。

尤逸注意到了他神色的变化。“想什么呢?”

司徒棘忽然有些心虚,便马上收起笑容,又向张守义正色道:“你这么干等也不是办法,一会儿还是去书馆、文院之类的地方打听一下,或许能有什么消息。”

张守义忙点头称是。自己白吃白住白穿人家的,本就不好意思。如今有了安身之处总不能一直闲着。贵人都发话了,他照办就是。于是吃完早饭他便直接出门了。

“司徒公子真是面秦易慈心善,平白又要多养一个。”张守义走后尤逸打趣道。

尤逸以前在南傲海和离河时锦衣玉食惯了,从不知“穷”字怎么写。后来成了秦易,才体验到了什么是家徒四壁。

他这一路都是靠司徒棘养着。好在司徒棘也养得起他,先是有赵员外给的十个金元宝,后来阿雪又另给了他们些盘缠。司徒棘本是不敢收的,但尤逸知道阿雪三不五时下到凡间,也积攒了不少钱财,况且她一个神仙总不缺钱花,又不是外人,便欣然接受。他脸皮厚,能屈能伸,一路享受着司徒棘的照拂也并没觉得受之有愧。

而司徒棘那边却从未觉得尤逸是吃白食的。赵员外的金元宝理应有尤逸一份。就算没有这笔钱,他照顾尤逸也是心甘情愿的。但是张守义……倒确实有些麻烦。

昨天因遇到了张守义,司徒棘和尤逸玩得也没有尽兴。今天送走他,两人便又去逛了个痛快。

足足玩了一天,等他们回到客栈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可刚一踏进门便见张守义守在门口。

“恩公!”一见他们张守义便扑了过来,眼睛肿得老高,显然是哭了好久了。

“这又是怎么了?”司徒棘问道。

张守义啜泣道:“恩公……”

“别叫恩公,叫我司徒棘就行。”

张守义比司徒棘还大几岁,却不敢直呼其名,便说:“司徒兄……我找到我的同乡了。”

“这不是好事吗?”

“可……”张守义的眼泪又下来了。“可他们都已遭遇不测了……”

原来张守义一早出门,一路打听,问到京城有处书院,那里总有各地读书人汇聚,吟诗作对,品读文章,其中不乏各地考生。张守义便寻了过去。

那书院也有些来历,是昔日一个王爷斥资兴办的。不仅招收学子,更欢迎有才学之人来以文会友,因此每到考试季这里就更加热闹,声名不逊于国子监。

张守义来到书院,果见其气派非凡,天子脚下自是不同凡响。院内尽是风雅之士,或吟诗或作对,还有依命题作文的,人人出口成章。偶然听得几句妙句,张守义便自叹不如,觉得此次来赴会试怕是要空手而归。

他穿着司徒棘的衣服,衣不合体,行动也颇不自在,更是自惭形愧,简直羞得头都要抬不起来。可既到了地方,还得硬着头发去打听打听,总不能白负了司徒棘的恩情,更显得自己无能。

他先是在书院内转了几圈,并未发现自己的同乡,又实在不敢走到书院显眼处打听,只在一旁瞧看着哪个人面善好去问话。最后他认准了一个看起来和善的书生,便走过去问道:“这位兄台,我是从渭县来的,和同乡走散了,不知兄台可有见过从渭县来的考生?”

那书生从头到脚看了他一便,看得他颇不自在,深怕人家瞧不起他。随后便听到那人问道:

“你当真是从渭县来的?”

“是啊,我就是渭县人啊。”

那书生转身对身后的一群人说了些什么,随后那群人居然围了过来,把张守义吓了一跳。

“你没看到今早外面贴的公文吗?”有人问道。

“什么公文?”张守义一路就顾看各种匾额了,没注意到什么公文。经这么一问,他才想起似乎在路上也曾看到过一群人围着公告栏看,但他觉得和自己又没有关系,就没去凑那个热闹。

“昨夜有人在郊外发现三个进京赴考的书生,说是渭县来的,现在衙门正找人去认尸呢。”

“认什么?”张守义懵了。

“人已经死了,靠包袱里的浮票指认的身份。”

其中有记性好的,说出了告示上三个人的名字,张守义一听,正是他的同乡!顿时觉得头皮发麻,什么话都听不清了。

“兄台,你没事吧?”

有人见他脸色不好,忙给他找了把椅子坐下。张守义一张脸吓得煞白,坐了足有一盏茶的时间才缓过神来。他原以为同乡们是遇到什么事路上耽搁了,却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如此看来他们怕是最后也被山匪拦住了,还丢了性命,比起他们自己竟算是幸运的。

张守义定了定神便在几个书生的带领下去公告栏看了张贴的告示,果然告示上画出的人像就是他那三个同乡,他不禁又悲从中来,一路哭着到了衙门。

县令听闻他是那三人的同乡,同他核对了情况,才好通知他们的家人。张守义原以为他们是遭了山匪,可得到的消息却不是这样。县令和仵作对他说,这三人在郊外被发现时衣衫完整,没有挣扎打斗的痕迹,身边的包袱也没有散开,里面的钱财都还在,不像是谋财害命。

从他们的包袱中找到了能证明他们身份的浮票,因此知道了他们的姓名和籍贯,这倒也省了很多事。只是三个人被发现时表情安详,仿佛是睡着了一般。如果是突发疾病,三个人同时发病的几率也微乎其微,因此死因也颇为蹊跷。为了能得知更多的信息,便贴了告示,一来想找到熟悉他们的人认尸,二来也是想了解一些线索。

可是张守义因和他们走散了,并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于是只得和仵作去义庄认尸。张守义没见过这阵仗,两腿不住发抖,仵作把布帘揭开时他的脸色也不比他那同乡的脸色好多少。好在确如县令所言,那三个人躺在那里倒很安详,并没有什么异状,这也大大安慰了张守义,否则他怕是要直接昏过去。

确认了同乡的身份,张守义就和仵作回了衙门,在相关文书上签字按了手印。明明四个人一起出门的,如今竟只剩他一个了。

张守义一路哭着回了客栈,也不知道自己算幸还是不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