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 第26章 淤泥、新芽与重生之歌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第26章 淤泥、新芽与重生之歌

作者:卫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7:04:00 来源:文学城

洪水退去的江滩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褐色的淤泥上散落着破碎的贝壳、缠绕的水草和半埋的垃圾。龙门吊的基座锈迹斑斑,曾经画着标记线的水泥地裂开了蛛网般的纹路。

阿哲第一个踏进齐膝深的淤泥,捞起他那面目全非的鼓凳。

"全泡坏了,"他抹了把脸上的泥水,"但木头没变形,还能救。"

林磊默默测量着排练室墙面的水渍高度,在笔记本上计算着除湿所需的时间。死亡金属理发师对着生锈的设备直摇头,却还是拿出了工具箱:"给我三天时间。"

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乐器。翟星辰的吉他面板鼓起了一个包,郝斯羡的灯光控台虽然抢救及时,但线路板已经出现了氧化。

"数据分析显示,"郝斯羡检测着受损的设备,"修复成本是购置新设备的62%。"

没有人说话。卖热干面的大妈送来干爽的毛巾,修鞋匠默默修好了被水泡坏的椅子,小雅带着同学们来帮忙清理淤泥。大家都不提演出的事,只是埋头干活,仿佛在完成一个无声的仪式。

第三天清晨,翟星辰在淤泥里发现了一株嫩绿的幼芽。它从裂缝中钻出来,在两片淤泥中间显得格外醒目。

"是芦苇,"老安的表弟蹲下身仔细查看,"洪水带来的种子,只要有泥土就能活。"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阴霾中的排练室。

阿哲第一个行动起来。他把泡坏的鼓皮拆下来,在上面画上江水的波纹:"这是洪水给我们的礼物。"

林磊用生锈的贝斯弦编成风铃,挂在门口:"让风也来演奏。"

死亡金属理发师更绝,他把损坏的音响外壳改成了花盆,种上了刚发芽的芦苇。

郝斯羡的研究有了新方向。他开始分析洪水前后的声学数据,发现淤泥改变了码头的回声特性。

"现在的音色更温暖,"他调试着刚刚修好的设备,"像经过时光打磨的老木头。"

重生后的第一场演出,他们决定就在淤泥中进行。

没有舞台,没有座位,观众就站在没过脚踝的泥水里。开场曲是即兴创作的《淤泥之歌》,阿哲用木棍敲击浮木,林磊弹奏着用旧水管改制的乐器,翟星辰的吉他因为受潮发出特别的嗡鸣。

当唱到"淤泥之下是新芽"时,郝斯羡启动了新设计的灯光。暖黄色的光束照在淤泥上,让每一处水洼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镜子。

演出到一半,奇迹发生了。那些来帮忙清理的街坊邻居,突然开始即兴加入演出。卖豆皮的大爷用铲子敲击铁桶,环卫工人摇晃着装满石子的塑料瓶,连小雅都用手在泥水里拍打出节奏。

这不是一场完美的演出——

音准时常飘移,节奏偶尔混乱,乐器更是五花八门。但也许正是这种不完美,反而让音乐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最后全场大合唱时,连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有人脱掉鞋袜走进泥水,有人站在岸边跟着哼唱,还有个孩子用淤泥捏了个小鼓。

演出结束后,大家发现那株小芦苇已经长高了一寸。而在它周围,不知何时冒出了更多嫩绿的新芽。

"知道吗,"翟星辰擦着吉他上的泥点,"老安说过,音乐和这些芦苇一样,看起来最脆弱,其实最顽强。"

郝斯羡在数据记录中添上新的一页:"观察结论:艺术的重生能力超越物理损伤。"

现在,码头的重建工作还在继续。但与其说重建,不如说是一次新生。他们不再执着于恢复原样,而是任由这片土地带着洪水的印记,继续讲述新的故事。

林磊用报废的贝斯音箱改造成了储物柜,阿哲把裂开的鼓皮做成了装饰画,死亡金属理发师甚至用断弦编织了一幅《春江花月夜》。就连那株小芦苇,也被移栽到特意保留的淤泥区,成了码头的新地标。

又一个黄昏降临,夕阳把淤泥染成金黄。新的歌声在江滩上响起,带着泥土的气息和生长的力量。那些裂缝成了天然的共鸣箱,那些水洼倒映着天空,生锈的设备在月光下闪着特殊的光泽。

江水依旧东流,但这一次,它带走的只有伤痛,留下的是在淤泥中破土而出的新生。就像音乐,永远在毁灭与创造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