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斯羡那排歪歪扭扭的针脚,像一道生涩却有效的符咒,悄然修复了某种断裂的磁场。阳台之间的静默冰层消融,虽然谁都没有再提起那个未完成的触碰,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雨后的阳光里重新滋长。
翟星辰又开始在阳台练琴,歌声恢复了以往的清亮,偶尔还会隔着阳台问郝斯羡某个和弦的光影味道。郝斯羡依旧用他冷静的数据模型分析着翟星辰下一次线上演出的歌单,但偶尔,在翟星辰唱到某句特别动人的歌词时,他会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静静地听上一会儿。
就在这种日渐升温的默契中,封控结束了。
消息来得突然,像一场持续了太久的高烧骤然褪去。小区微信群瞬间炸开,楼下传来久违的、属于正常生活的嘈杂声——
汽车引擎、孩子的嬉闹、邻居隔着窗户的喊话。
自由了。
翟星辰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逐渐增多的人流,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看向隔壁。郝斯羡也站在阳台上,双手插在裤袋里,望着重新变得鲜活起来的街道,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
喜悦是真实的,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复杂的茫然。被封控凝固的时间重新开始流动,意味着每个人都要重新面对被封存已久的生活轨迹和选择。
当天晚上,翟星辰就接到了之前驻唱那家酒吧老板的电话。
“星辰啊,可算解封了!下周五能回来吗?老位置给你留着!”老板的声音热情洋溢,“不过现在行情有点变化,客人爱听点热闹的,你那些原创稍微收一收,多来点流行的,口水歌也行,气氛搞起来嘛!”
几乎是同一时间,郝斯羡的手机也响了。是他母亲打来的。
“斯羡,解封了就好,没事就好……”母亲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疲惫,随即话锋一转,“你那个灯光师的工作,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你张叔叔那边我都说好了,他们单位技术处正好缺人,稳定,福利也好,你找个时间把简历发过去……”
两个电话,像两条岔路,清晰地铺展在刚刚获得自由的两人面前。
翟星辰挂了酒吧老板的电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吉他琴弦。回到酒吧,意味着稳定的收入,熟悉的环境,但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对音乐的妥协。他想起郝斯羡说他的音乐是“核心变量”。
郝斯羡结束了和母亲的通话,站在工作台前,看着屏幕上未完成的光效设计图。回到“正规”的技术岗位,意味着父母的安心,社会的认可,但也意味着与他内心那点“凭空造出太阳”的艺术火花渐行渐远。
他想起翟星辰说他是“能凭空造出太阳的人”。
自由的代价,是选择。
接下来的两天,一种无形的低气压笼罩着两人。他们依旧一起吃饭,讨论线上演出的后续,但话题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个关于未来的核心问题。阳台上的歌声少了,郝斯羡敲击键盘的声音也时常中断。
翟星辰变得有些焦躁。他试图像以前一样,用数据记录来寻找答案,却发现这本子在此刻失去了魔力。郝斯羡则更加沉默,他的“星辰观察笔记”里,多了许多关于“决策树”、“机会成本”和“风险评估”的理性分析草稿,但那个最重要的变量,却无法被量化。
周五晚上,酒吧驻唱的日子近了。翟星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兽。他知道自己心里有答案,但那答案需要勇气,需要确认。
深夜十一点,他终于停下脚步,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他走到门口,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隔壁的门。
敲门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
门很快被打开。郝斯羡站在门后,他似乎也没睡,穿着那件被缝补过的深蓝色家居服,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眼神却清醒地看着他。
两人隔着门槛对视着,谁都没有先开口。楼道里的声控灯熄灭了,只有郝斯羡屋里透出的光,勾勒出翟星辰紧绷的轮廓。
“酒吧那边,”翟星辰先开了口,声音在黑暗里有些沙哑,“我推了。”
郝斯羡的睫毛颤动了一下,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下文。
“我,”翟星辰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我想组个乐队,认真的那种。唱我自己的歌。”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积蓄最后的力量,目光紧紧锁住郝斯羡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睛。
“乐队,还缺个灯光师。”
他说完了。把所有的不确定、所有的勇气、所有的期盼,都压缩成了这一句笨拙的邀请。空气仿佛凝固了,他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嗡嗡声。
郝斯羡依旧沉默着。时间像被拉长。就在翟星辰几乎要被这沉默压垮时,他看到郝斯羡的嘴角,极其缓慢地、向上牵起了一个清晰的弧度。
那不是一个大的笑容,却像破开云层的第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所有盘踞在翟星辰心头的阴霾和不安。
“好。”郝斯羡说。只有一个字,却掷地有声。
声控灯因为这一声而亮起,明晃晃的光线洒在两人身上。翟星辰看着郝斯羡脸上那抹清浅却无比真实的笑意,一直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一股巨大的、混杂着狂喜和安心的热流冲遍全身,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他也笑了起来,露出白色的牙齿,眼睛弯成了月牙。
郝斯羡看着他灿烂的笑容,眼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他侧过身,让开通往他屋内的路。
“进来,”他说,声音比刚才柔和了许多,“我们聊聊乐队的第一首歌,该配什么味道的光。”
翟星辰笑着,一步踏过了那道门槛。
门在身后轻轻关上。门内,是关于未来、关于音乐、关于光的无限可能。门外,是沉寂的夜,和一条即将被星光与灯光共同照亮的、属于他们的“无名之路”。
岔路已经做出选择。而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