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风去 > 第1章 第 1 章

追风去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庄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8:37:48 来源:文学城

总有那样一些夜晚,半梦半醒间,仿佛有一段极轻柔的旋律,从记忆的最深处浮起。是那首《兰花草》,音调模糊得像隔着一层厚重的水雾,却又分明能感受到母亲哼唱时,那带着体温的、温柔的气息拂过耳畔。

她不敢睁眼,生怕一丝动静就会惊散这脆弱的幻影。只是静静地躺着,任那虚幻的歌声与眼前真实的清辉交织。清冷的月光,如多年前一样,无声地漫过窗台,流淌在枕边。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宿愿偿。”

歌词在心底荡开涟漪,氤氲着苦涩的凉意。月仍是那轮月,曲还是那首曲,世间的一切,却早已在无声中彻底颠倒、更换了模样。

1997年的初夏,温热的风裹挟着茉莉的香气漫过扬州的旧街巷。那是苏念安关于“圆满”最后的记忆。

身上是妈妈亲手缝制的公主裙,白色纱摆拂过膝盖,像一朵柔软的云。生日蛋糕的甜腻还萦绕在舌尖。夜晚,妈妈温柔哼唱着“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歌声渐弱,融进夏夜的梦境里。

翌日清晨,阳光过于明亮地铺满了窗台。苏念安揉着惺忪睡眼,趿着拖鞋走向客厅。家里安静得异样——厨房没有传来熟悉的煎蛋声,餐桌上空荡荡的,只剩下那只白瓷花瓶独自反射着冰冷的光泽。

爸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妈妈到国外出差了,夜里的飞机,怕吵醒你就没告别。”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很快会回来的。”苏念安虽有些失落,却没有哭闹,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短暂的分别。

起初,苏念安对"妈妈很快会回来"这句话深信不疑。毕竟在她的记忆里,爸爸妈妈出差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每一次,她都会被暂时送到爷爷奶奶家,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两周。

只是这一次,苏念安等得树叶都黄了,也没见妈妈回来。当她忍不住又一次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时,奶奶的回答从“快了,快了”变成了“在奶奶家不好吗?”

苏念安开始以为是妈妈故意不来接她。直到某天她借口回家取东西,那双属于孩子的、却异常敏感的眼睛,一下子就捕捉到家中秩序细微的崩坏——梳妆台上几瓶熟悉的化妆品不见了踪影,衣柜里属于妈妈的那一侧,空出了大片令人心慌的留白。那些消失的物件,像退潮后沙滩上留下的空洞,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她无法理解的变迁。

“出差”这个词,在她生命里慢慢生根,长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等待在爷爷奶奶家日复一日地继续着。那是一座豪华的独栋别墅,光洁的大理石地面总是冰凉,即便在盛夏也透着几分清冷。客厅里摆着整套红木家具。博古架上陈列着景德镇瓷器,墙上挂着装裱精美的山水画。

两位老人待她始终客气周到,虽然物质上从未亏待过她分毫,新衣裳、进口零食,她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那是连血缘都未能穿透的的疏离。水晶吊灯投下璀璨倒影,却照不亮小女孩眼里的寂寞。

餐桌上常常只有碗筷碰撞的声响,偌大的房子里,最响亮的是那座德国座钟整点报时的声音。

她把喝剩的牛奶轻轻倒进金毛犬的食盆,看着它欢快地摇着尾巴。这个毛茸茸的朋友,是她在这座精致却空旷的大房子里唯一可以安心对话的伙伴。

爸爸来的次数越来越稀少,与苏念安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每当夜幕降临,苏念安独自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总觉得这华丽的房间像个精致的笼子。月光透过蕾丝窗帘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那些无法拼凑的过往。

两年光阴,在父亲愈发长久的沉默和那位“沈阿姨”的来访中,悄然流走。沈阿姨衣着素净又不失优雅,笑起来时眼尾有细细的纹路,像被江南烟雨浸润过的绢布。她言语婉转,看父亲时眼神专注,带着一种苏念安那时还不懂的、成年人之间的默契。

直到某个傍晚,父亲蹲下来,视线与她平行,用指腹轻轻蹭了蹭她脸颊的细绒,声音温和得像在念一句台词:“安安,我们去外婆家住一阵,好不好。”

她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哭闹。空气里有细小的灰尘在斜阳里飞舞。父亲温热的手掌松开时,她听见了某种维系之物断裂的轻响——像是童年最后一只气球脱手而去,飘向再也够不着的高空。

父亲一路将她送到外婆家所在的城市。八月份北方的天空,烈日炙烤着大地。站台上,爸爸帮她背上书包,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嘱咐了一句:“要听外公外婆的话。”

苏念安一眼就看到了等在出站口的外公外婆,踮起脚挥手喊道:“外婆!”姥姥快步上前将她搂进怀里,仔细端详:“妞儿长高了,就是瘦了些。”姥爷默默接过行李,眼睛微微泛红,轻轻拍她的头发:“往后要叫‘姥姥’‘姥爷’,咱们这里都这么叫。不要让别人笑话你。走,回家让你姥姥给你做好吃的。”

破旧的中巴车颠簸在通往县城的柏油路上,姥姥一直攥着她的小手。“往后啊,这儿就是你家。”姥姥指着远处绵延的太行山,“咱林州有红旗渠,有太行大峡谷,以后妞儿就不走了。”

苏念安靠在窗边,悄悄打量着姥爷挺直的背影。他始终沉默地望着窗外,只是每到转弯时,都会伸手扶稳她的行李箱。

姥姥家坐落在县城北边的村里,与县城林立的新楼房只隔着一条马路、一个街心公园。清一色的红砖水泥顶平房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靠墙根都种着丝瓜、葫芦,翠绿的叶片在午后的阳光下绿得发亮。

推开刷了蓝漆的街门,台阶下那个小花池里的月季开得正喧。姥姥掀开印着喜鹊登梅的碎花门帘,露出收拾得窗明几净的里屋。水泥地扫得发亮,靠窗的书桌上台灯静静地立着,床上是新拆洗的被褥,窗台上放着一排红陶釉面盆全部种着仙人球,这些仙人球长得一样,只是大小不一,其中一盆仙人球已经含苞待放。

站在这个北方小院里,苏念安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物是人非。夕阳把她的影子投在干净的水泥地上,邻家厨房飘来蒜放入热油时的特有香味,还传来别家母亲唤孩子快来吃饭的声响——这些鲜活的日常,都在提醒她,那个有妈妈哼着《兰花草》、有公主裙和茉莉花香的扬州夏天,已经永远定格在了七岁。

她忽然明白,有些离别不是暂时,有些家再也回不去。这里,有姥爷打理月季的背影,有姥姥擀面条的身影,却再也不会有母亲从门后走出来,笑着唤她“安安”。

这个飘着瓜果清香和煤球气味的小院,从此成了她生命里新的起点。

暮色四合,八月的暑气却不减分毫,院子里那盏白炽灯周围飞舞着蛾子,玻璃窗上壁虎悄无声息地爬行。姥爷把那张有些褪漆的小方桌支在院子里,姥姥端上丝瓜炒鸡蛋和小米绿豆粥。

"这天儿闷得跟蒸笼似的。"说着,夹到苏念安碗里几片丝瓜,"妞儿,快尝尝这个丝瓜,咱家墙头上摘的,这么新鲜的在城里吃不上呢。"

姥爷从屋里搬出落地电扇,一遍把插头接上长长的接线板,一边说“吹着电扇就没有蚊子了”。

桌上的凉拌黄瓜还沁着井水的凉意,盛小米粥的瓷碗摸上去已不再烫手。姥姥轻声说:“给你碗里放了点冰糖,喝着清甜,解暑。你小时候,粥里不放糖还不肯喝呢。”

姥爷眉头微蹙:“小孩子吃糖多了对牙不好,下回别放了。咱这儿不兴这么惯着孩子。”

苏念安舀起一勺粥,就着黄瓜细细咽下:“这样吃就很好,不用放糖的。我年纪小不懂事,肯定给姥姥添麻烦了吧。”她没有任何波澜,其实甜粥是她们的日常。

饭毕,苏念安站起身,小手利落地收拾起碗筷:“姥姥,我帮您洗碗。”

姥姥却轻轻挡开她的手,接过那摞碗碟:“不用不用,这点活儿哪用得着你。你坐了一天火车,多休息一会吧。”

苏念安还欲坚持,姥姥已经端着碗筷利索地转身,水流声哗哗响起。姥姥用丝瓜瓤刷子开始刷洗锅碗。

姥爷把仙人球搬到餐桌上,花苞才微微张开,形如高脚酒杯。姥爷似自言自语,苏念安听不清楚,只听到“昙花一现”几个字。收拾完毕的姥姥也坐过来,摇着蒲扇给苏念安赶蚊子。

仙人球花在昏黄的白炽灯下,缓缓舒展着纯白的花瓣,在闷热的夜风中轻轻颤动,像夜色里突然绽放的星光。

苏念安凝视那洁白的花瓣,恍惚间像是看到母亲当年为她做的连衣裙摆的蕾丝。这仙人球不会是母亲留下的吧?苏念安心里想着。

邻居家传来女人大声训斥孩子的声音,夹杂着女孩的啜泣,和着树上的蝉鸣,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有些刺耳。

姥姥叹了口气:“天天打骂孩子,这女孩真是受罪。”

苏念安想起下午刚进院时,在邻居家门口坐着一个女孩子,把一条腿搭在一块青石上,一边搓一边甩,一看就是个伶俐的女孩子。

苏念安问:“不是亲生的吧?”同样是有后妈的孩子,她自然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

姥爷说:“这个女儿是抱养的,但是后来又有亲儿子,就不待见这女孩了。”

蝉鸣渐疏,苏念安的眼皮开始发沉,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姥姥见状,忙放下蒲扇:"困了就去睡吧。"

姥姥早用艾草熏过蚊子,空气中还留着淡淡的草药香。新浆洗的床单透着肥皂的清香,枕头里装着新晒的秕谷,崭新的毛巾被还带着阳光的味道。

月光透过窗纱,照到那一排仙人球上。那朵白花在夜色中依然绽放,像是守护着她的小小卫兵。在这个陌生的北方夏夜里,苏念安渐渐沉入梦乡。这是她在姥姥家的第一夜,枕着月光与花香,带着几分忐忑,却也有一丝莫名的安心。

天光未亮,远处传来第一声公鸡的打鸣,悠长得像把利刃划破了夜的沉寂。紧接着,整个村子的公鸡都跟着啼叫起来,此起彼伏。

苏念安翻了个身,迷迷糊糊睁开眼,透过窗纱看见东方有红霞映照天空。她推开房门,晨风带着些许凉意。

院子里,姥爷正拿起一把镰刀,提着小荆条篮子。看到苏念安笑说:"怎么不多睡一会?吵醒你了吧?"

苏念安说:“我听见公鸡打鸣就醒来了。”

姥爷一边往外走一遍说:“你和姥姥在家。我去掰几个玉米,晌午煮了吃。”

厨房里,姥姥正在把一张擀得圆圆的饼翻面,饼皮渐渐泛起焦黄的斑点,葱花的香味混着面香在晨雾里格外诱人。姥姥拿了一个大瓷盘把饼盛进去,对苏念安说:你饿了就先吃吧。”

苏念安端过来摆在饭桌上,又端来三个凳子摆好,并没有吃饼。她走向窗前看这那盆仙人球,两朵花已经完全绽放,花瓣在微风里轻颤,仿佛随时要乘风而去。

苏念安忽然想起扬州家里阳台上的茉莉,妈妈会采摘新鲜的茉莉,加上几片雨前龙井和一勺蜂蜜,给父亲沏他最爱喝的茉莉花茶。茶香氤氲里,父亲会摸着她的头说:“还是你妈妈泡的茶最香。”那些温存的时光,如今想来竟遥远得如同前尘往事。

“妞儿,看啥呢?”姥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念安转身看到篮子里碧绿的玉米皮。姥姥端着刚出锅的葱油饼,“快来吃,饼凉了就不酥了。等会收拾那些玉米。”

苏念安走到桌边坐下,碗里金黄的蛋花裹着红润的番茄,翠绿的葱花浮在汤面上。她拿起葱油饼咬下去,饼皮的酥脆在齿间绽开,葱油的香气弥漫开来。她想起扬州的早点铺子——那里的阳春面很细,浇头很精致,却从没有这样豪迈的葱香,没有这样滚烫贴心的暖意。

有些记忆会像茉莉茶香般渐渐飘散,而有些日子,却会化作眼前这碗西红柿鸡蛋汤,这张葱油饼,用最朴实的温暖,悄悄熨帖了她漂泊的童年。

朝阳已越过东墙,把整个小院照得亮堂堂的。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丝瓜架下的光影细碎摇曳。姥爷一边剥着玉米外衣,一边和姥姥说着等下去县里转转。

这是苏念安在姥姥家的第一个清晨,在公鸡的啼鸣声中醒来,看着这个小院从沉睡中苏醒。昨夜的忐忑已被晨光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安宁——仿佛她早已在这里生活了很久,

久到能听懂每一声鸡鸣里的乡音,能读懂每一缕炊烟里的牵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