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状元郎他总在装可怜 > 第2章 棉花和启航

状元郎他总在装可怜 第2章 棉花和启航

作者:觅乐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9:16:14 来源:文学城

寅时三刻,万籁俱寂。

谢星瑶蹲在院墙上,望着书房里那道仍正襟危坐、奋笔疾书的身影,终于败下阵来。

真是可恶啊,按照姑姑的话说,他在内卷什么啊。

“青鸾,我没记错时辰吧?”她压低声音,“他是不用睡觉的吗??”

她身侧的青鸾轻声回道:“殿下,是寅时无疑。”

“他倒真是勤勉....”谢星瑶小声嘀咕着,她自认为自己已是勤学苦读了没想到还有人如此内卷!

另一边的秋露见自家主子如此,忙小声找补:“殿下您过目不忘,天赋异禀,想努力也不知从何而起呀!”

听闻此言的谢星瑶却未露半分得意之色,天才若不思进取,也是废柴一个,看来这叶知秋倒是有几分真才实干的,可是问题来了,谢星瑶疑惑道:“他如此深夜苦学,我还如何‘借’得他的文章一观啊?”

“他卧房里鼾声震天的,想必是他的书童。”青鸾低声献策,“不若明日,奴婢假扮慕名者,以重金相诱,求一篇策论来?”

谢星瑶摩挲着下巴,微微颔首。

秋露却嘟囔道:“这叶状元若非来自云州,而是在京中书院就读过,咱们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云州?”谢星瑶眸光微动,那是她父王生前的封地,“倒算我半个同乡。”

她最后瞥了眼仍然在奋笔疾书的人,打了个清脆的响指,果断道:“走。”

一行人如来时般悄无声息地隐入夜色之中。

几乎同时,书房内的叶知秋笔尖一顿,似有所感地望向窗外,墙头空寂,唯见一片落叶,正打着旋儿的悠悠落下。

院门外,那名守卫听着探花郎郡主远去的脚步声,终于松了口气,沉入梦乡会了周公。

翌日下午,宫中的宣旨内侍便到了叶知秋暂居的客舍。

“宣,新科状元叶知秋,文华殿觐见。”

叶知秋理了理自己的衣衫发冠,深吸一口气,跟着内侍步入那巍峨宫阙。

文华殿内,女帝谢璇负手而立,她并未身着繁复朝服,仅一袭明黄常服,却自有睥睨天下的威仪,她看着下方恭敬行礼的年轻状元,颔首沉思。

“叶知秋,朕看过你的履历,云州寒门,幼时曾随父躬耕于陇亩,可是真的?”

“回陛下,是,微臣少时,确曾熟稔农事。”叶知秋心头微紧,不知女帝为何提及此事。

“好!”谢璇转身,从御案上拿起一个精致的锦囊和一本蓝色封皮的厚书,“此乃‘虫不食’棉种,耐旱抗虫,产量远超寻常木棉。朕欲在平江府吴县一带推广此物,若成,则天下百姓冬日便能少一分寒苦。”

她将锦囊与书籍郑重递过:“朕特命你为 ‘劝农使’ ,正六品,专司吴县棉种推广一事,这是朕命司农寺整理的《棉花种植手册大全》,其中精要,你需细细揣摩。”

叶知秋双手接过,只觉手中之物重若千钧,“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他的心中十分复杂,一般状元郎均会被派遣翰林院修撰的职位,熬有资历后再去地方学政攒经验,最后便是入驻朝堂权利中心位置,而他这个昨日还风光无限的状元郎,今日却要被派遣至京城外的地方任职。

叶知秋心中并无对自己未来的担忧,而是在想,若是自己去到吴县他必定不能再频繁出现在谢星瑶面前,他多年的努力终成泡影,但,皇命难违...

得想个办法...

“此去吴县,走新修的京杭运河。”女帝走到殿侧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手指划过那条连接南北的水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自京师龙关至平江府,顺流而下,不过三日,望你此去,亦能让这新棉如运河般,利泽万民。”

“臣,谨记陛下教诲!”叶知秋努力放松自己的神情,但那若有所思的动作还是引起了谢璇的注意。

她眉目轻挑,“此事若成,惠及万民,回来之后,便直接去六部报道吧。”

不等叶知秋露出惊讶的神色,她便背过身去轻轻挥手示意叶知秋退下。

等到出了宫门,他喊来身侧的书童云帆:“你附耳过来。”

叶知秋被钦点为‘劝农使’的消息,很快便飞入了谢星瑶的耳中。

“虫不食棉?京杭运河?劝农使?”她放下手中的茶水,“青鸾,这事儿千真万确吗?”

“秋露携重金去求文章的时候,恰好撞见了他身边的书童收整行李,一番追问下才得知的,据说...”青鸾不安的看向谢星瑶。

“但说无妨。”谢星瑶继续悠悠哉哉的喝着茶水,虽说此任务事关民生,不过他一新科状元郎,竟然不能被留京任职,看来也不怎么样嘛...

青鸾得了应许,这才继续说道:“据说陛下承诺叶知秋,待他事成回来,直接入主六部,怕是侍郎的位置...毕竟户部侍郎已年迈,正好是明后年告老还乡...”

谢星瑶一口茶水喷出,形象尽无,“什么!六品到三品?!”

她立刻起身,风风火火地直奔皇宫。

“陛下!”待得了准予,谢星瑶一进御书房,便换上了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态,语气中带着撒娇,“您把推广新棉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叶知秋一个人,他一个书生,虽懂耕种,可哪里压得住地方上的豪绅胥吏?万一坏了陛下的大事可如何是好?”

女帝挑眉看着自家侄女:“哦?那依你之见呢?”

“让瑶儿跟他同去呀。”谢星瑶凑上前,扯住女帝的衣袖,“我替姑姑看着他,一来,有我郡主的名头,地方上不敢怠慢,二来,我也好学学这农事,体察民情,将来才能更好的为姑姑分忧,为民请命嘛...”她眼神恳切,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谢璇岂能不知她的小心思?她抬起皓白的手指,捏了捏谢星瑶那软嫩的颊肉,“你啊,无事喊陛下,有事喊姑姑。”

谢星瑶顺势抱住女帝的手臂,将额头轻轻靠上去,声音闷闷的:“因为只有在姑姑身边,瑶儿才能偶尔...不做臣子,只做侄女。”

这一句话让谢璇的心瞬间软下,她想起多年前,全心全力助她登基的兄嫂骤然离世,小小的谢星瑶在灵堂上哭到晕厥。

自那以后,她将其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小小的谢星瑶也从未让她失望,她刻苦攻读,力争上游,这些她都看在眼里。

每到夜里必须蜷在她榻边才能入睡的小女孩如今都成了大人要去任职了,不过再是大人,在她曾经的时代,也只是一个高中生罢了。

察觉到姑姑心软的谢星瑶顺杆上爬,侧头蹭了蹭谢璇的手心,

谢璇收回手,长叹口气,念及此事确实需要个有分量的人坐镇,加之正好可以磨砺一下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小侄女,便故作沉吟,最终无奈道:“罢了,便准了你,封你为 ‘巡农观察使’ ,秩同五品,与叶劝农使同往吴县,记住,此行以叶知秋为主,你为辅,多看多学,不可任性妄为。”

“瑶儿领旨,多谢姑姑”谢星瑶心花怒放,行礼后便雀跃着退下准备去了。

看着她的背影,谢璇摇了摇头,眼底却含着一丝笑意。

十八岁的年纪,她想干什么便去吧,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虽是这搬想着,但她仍然唤来了自己的贴身侍卫,“闻初,出发时,暗中派些精锐全力保护郡主。”

高挑飒爽的女子行礼道:“是,陛下。”

三日后,龙关码头。

新建的京杭运河宽阔如镜,水波不兴,巨大的官船已升帆待发。

叶知秋早早便到了,红日初升,他立在岸边,望着这堪称奇迹的运河,波澜不惊。

但若是有熟悉他的人便知道,此时的他正焦虑着紧张着,他如玉的双手微微握拳,心中忐忑不定。

“叶劝农,久等了。”

张扬肆意的声音自他身后传来,叶知秋紧绷的身形陡然放松,他云淡风轻的回头,只见谢星瑶身着利落的骑射服,青丝高束,英姿飒爽,而在她的身后则跟着青鸾和秋露,以及一队精干的护卫。

叶知秋故作惊讶,躬身行礼:“下官参见郡主,不知郡主此行是......?”

“自然是...奉陛下旨意,与你同往吴县,协理新棉推广事宜。”谢星瑶翻身下马,走到他面前,微微扬起下巴,努力摆出上司的派头,“叶劝农,我是五品观察使...望此行,你我勠力同心,造福百姓。”

“下官遵命。”叶知秋垂眸,语气恭敬,但他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高兴。

以为回来能当三品官,就这么高兴呢,谢星瑶在心中暗暗腹诽。

众人登上官船,扬帆起航,运河两岸景色如画卷般展开,城镇村落、阡陌田野飞速向后掠去,船行极稳,速度却快得惊人。

谢星瑶站在船头,感受着清风拂面,心中畅快。

谁能知道有一日能够日行千里呢,周边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姑姑的功劳。

她与有荣焉的想着,转头却瞥见叶知秋并未欣赏风景,而是坐在船舱旁,就着天光,认真翻阅那本《棉花种植手册》,时而蹙眉,时而顿悟。

他微低着头,专注的眉眼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清俊,月白的旧衣被穿得一尘不染,也不知姑姑怎么不把探花郎的名头给他去。

谢星瑶不知道的是,这个角度是叶知秋精心挑选的,既能展现他清俊的侧影,又显得浑然天成。

从她踏入这艘船起,他全部的注意力便都系在她身上,此刻的叶知秋正用尽全部定力,维持着书页前这份心无旁骛的姿态。

一阵清风恰时拂入,吹动他额前的碎发与膝上的书页,他像是被惊动,有所感的缓缓抬起头...

目光不偏不倚,正迎上谢星瑶未来得及移开的视线。

她不知为何有些心虚尴尬,那猫似的眼眸一转,便走了过去。

“叶劝农真是勤勉,舟车劳顿也不忘研读。”她在他对面坐下,“不知这本陛下钦赐的宝书,可否借我一观?也好让我这观察使,不至于太过外行。”

叶知秋看着她眼中毫不掩饰的好奇与试探,沉默一瞬,将书册轻轻推了过去。

“郡主请便。”

谢星瑶接过书,指尖不经意触碰到他的,微凉。

叶知秋身形一顿,有些僵硬的收回手,指尖似乎还残留着温软的触觉。

她翻开书页,里面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还有栩栩如生的配图,更有一些朱笔批注,似是姑姑的亲笔。

谢星瑶看着看着,竟也渐渐入了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