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 第5章 节目之始. Prologue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第5章 节目之始. Prologue

作者:流霞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33:51 来源:文学城

南明位面。

随着弘光朝覆灭,唐王朱聿键临危受命,登基续统,改元“隆武”。

他早年寒微,艰苦备尝,在高墙幽狱中被囚禁了二十多年。

故而登基后,励精图治,锐意光复,是一位公认的明君。

在隆武帝的感召下,原本坚决反明的民间起义军,比如李自成闯军余部,也万里迢迢归正,被收编成了忠贞营,共抗鞑虏。

但情势依旧十分险恶。

外有鞑子掠地屠城,内有权臣恣意威福。

近日来,这名权臣,甚至出现了时刻准备向鞑子靠拢投诚的迹象。

没错,说的就是八闽海盗头子郑芝龙。

郑芝龙虽然拥立了隆武帝,但依旧在两面下注。

一边暗中找清廷和谈,积极准备当汉奸。

一边还想控制住隆武帝,把自己的儿子送进宫,给天子当养子,以后效周世宗柴荣的养子即位故事,岂不美哉。

隆武帝:?有病。

就算朕没子嗣,也轮不到你儿子来接班吧,还挺会做梦的。

本打算随意敷衍一下,面谈几句就打发掉。

结果一见少年郑森,顿时惊为天人。

印象也立刻从,“该死的权臣养出的该死的虎逼崽子”,变成了“天啊,难道这就是上苍垂怜,特意赐给朕的绝世佳儿吗。”

少年郑森提出了《延平条陈》:我们应该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

隆武帝:说得好,放手去做,光复大明以后就靠你了!

哦对了,延平这二字挺吉祥的,以后给你当王号怎么样?

延平津古来就是龙飞之地。

都说「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与你的未来发展堪称绝配啊!

少年郑森:???

会不会太快了一点。

隆武帝一腔父爱无处挥发,不仅收养了他,加国姓,改名“成功”,还开了宗室玉牒谱,把他的名字记上去。

封招讨大将军,让他去御营练兵,顺便兼职一下宗人府宗正。

这就是给他铺路的意思。

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隆武帝从来就不是什么注重宗族礼法的人。不然,他这个唐王系的后人绝不会称帝当天子。

重要的是,他在这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天资英睿,心地坚毅,明亮而又锋芒毕露,更兼出生海外,广涉西学,成长于波谲云诡的商海风涛之中。

这个最危险的时代,也是最适合他的战场,他一定会成为那个立于时代风口浪尖、引领岁月前行的人。

所以,隆武帝决定搏一把。

说不定能行呢。

棋声落定的刹那,身在局中的人仰头望去,唯见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漆黑夜空,仿佛一道汹涌的炽电,点燃了幽暗不见底的深林。

这是此刻唯一能抓住的,破局的希望。

隆武帝主打一个坦诚,对少年郑成功说:“以后若是能赢,你挥师北上,再造日月,以宗室子身份重开大明正朔,登基为帝,介时堂堂正正谁可指摘。”

郑成功问:“若是我输了呢?”

“若是输了……”

隆武帝沉吟道:“朕当天子死社稷——而你,须得奋战而终。”

“你是朕的孩子,故天下人皆可降,独你不可。”

“苟至一息尚存,须执刃而斗,浴血而进,令夷狄知我中华有子,宁碎其骨,毋辱其魂,昭忱义烈,直足耀日星而动河岳。”

“倘**荡覆,那便投荒一隅,倘城守不能,那便争之海岛,百死不挠,折首不悔……”

说到此处,微微一顿:

“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息,俯仰天地,无愧无祚。”

“十年,二十年,乃至过了半生,朕在黄泉路上等着你。”

隆武帝伸出手,掌心握着一枚玉印,等待他的答复。

少年郑成功抬眸看向他。

窗外落霞满天,他回想着南下以来,所见的生民涂炭一幕幕,目光逐渐转为坚决。

这一眼,仿佛裹挟着山海间呼啸不息的万仞长风,也映着外边炽烈蓬勃的冲霄云霞。

“好”,他沉声说,“此头此血,总之已许陛下矣。”

上前一步,握住了父皇的手,也就握住了此生不灭的誓言。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尤旦暮。

且以山河为铭,青史为碑,这一条永夜里的长路走到尽处,终将在史书页里重逢。

……

外边,郑芝龙很兴奋,认定一切都在掌握中。

既然李存勖能改李姓继唐,柴荣能改郭姓继周,罗马更是连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五贤帝,我儿怎么就不能改朱姓继明了。

这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拿明廷当投名状,直接去对面投了。

真是赚麻了!

梦做得很美。

然而却有两个大纰漏。

一是,既然要以皇子身份继位,那么作为皇子的生父,最好自觉点,就跟死了一样,一如柴守礼之于柴荣。

二来么。

过继出去的孩子,就如同泼出去的水,郑成功压根和他不是一条心。

一边是常年缺位、感情淡薄、道德败坏、脾气还特别暴躁的亲爹。

一边是志同道合、对自己好得不得了、天天带在身边参政教导、史官见了都说“帝绝爱之”、“宠异之”的养父。

选谁很明显吧?

郑芝龙的诉求很简单,那就是利益至上,管他汉人胡人当政,别影响他海外通商赚钱就行了。

什么?

你说清兵入关,攻城掠地,屠戮之惨,人理灭绝?

江阴八十一日屠城十万,其他地方死难的无辜百姓也是一茬又一茬。

稍微有点良心的人,都无法不触动?

不听不听,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郑成功对此大为恼火,劝了几次,见他好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完全不为所动。

终于彻底死了心。

哪怕郑芝龙不愿事明,决定自立,席卷兵甲,割据海外自封为王,他都不是不能接受。

东南亚那么多富庶岛屿,凭什么西方人能占领,我堂堂华夏统治不得?

当年料罗湾海战,郑家水师不也曾气吞海岳,大败荷兰吗。

但是。

郑芝龙明明手握重兵,却倒戈降清,放着好好的霸主不当,偏偏上赶着给鞑子当奴隶。

这就太离谱了。

仿佛被下了降头一般。

此时此刻,郑成功终于认识到,他的生父绝不是一般人。

而是......

戏剧里生旦净后边的一个,四大美人的反义词,《史记.滑稽列传》的编外人物,夜叉国最大的王。

全场唯一的小丑。

郑成功气愤之下,割袍断义,与之决裂,冷声告诉郑芝龙:“今汝不听我言,倘有不测之祸,我只有缟素而已。”

反正以后出了什么事,他会记得给老登披麻戴孝的。

指望他搭救?

不可能!

从此,他直接搬进了天子行宫居住,再也没回过郑家。

……

这日,隆武帝一家人正在行宫里一起用膳,天幕一闪,出现了郑成功的名字。

郑成功:哇,他是最后一位嘉宾!

他精神振奋,将碗筷一丢,一跃而起,兴冲冲地开始翻箱倒柜。

隆武帝愕然道:“皇儿,你要做什么?”

郑成功头也不抬:“找一些适合送礼的东西。”

他初来乍到,年代又最晚,前边人全都不认识他,所以,要给大家准备一份礼物。

这环球旅行记,万朝群星荟萃,能是一般的节目吗?

分明全都是人情世故!

隆武帝觉得有理,正打算和曾皇后一道帮他参谋参谋。

忽见郑成功翻找一阵,取出了一串玉质的妈祖小塑像,如获至宝地捧在掌心:“这个就挺好,来自我们福建本土的特色礼物!”

隆武帝:“……”

曾皇后:“……”

夫妇二人面对他期待的目光,实在不忍心打击他,只得婉言相劝:“会不会太特色了一点?”

“可是”,郑成功迎着日光,将小塑像举得高高的,“出远门旅行就应该拜妈祖啊。”

“妈祖娘娘是北宋人”,曾皇后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搪塞过去,“倘若送给年代更早的白居易他们,似乎不大妥当。”

“有道理。”

郑成功灵机一动,又反手掏出一个近来流行的天主教基督像,一个道观庄子像,还有一个从南安文庙带来的孔夫子小像,全部摆在一起。

最后,还拿出了一张南方财神柴荣的年画娃娃,放在了最上面。

“我把这些都带去,让大家自行选择。”

隆武帝:“……”

曾皇后:“……”

四教合一再加上财神,确实很有实力了。

郑成功立在柜子前沉思了一会,想到这次出行情况未明,有点危险,又掏出了一串火.枪。

“这个也挺好的,一人送一把带着防身。”

隆武帝:“……”

曾皇后:“……”

最大的危险能是来自外边吗,分明是来自你那些不靠谱的武器本身!

郑成功练了一支黑人雇佣兵,大约有四百多人,都是从澳门和其他一些殖民地弄来的。

这群黑人之前给葡萄牙与荷兰服役,身经百战,极其擅长铸造和使用火.枪。

他每日忙忙碌碌,带着这支雇佣兵,大搞火器制作和研发。

福州行宫这下可遭了大罪,隔三差五就要被炸一次。

“皇儿,你放过同组的于少保吧”,隆武帝叹息,“他也到该致仕的年纪了,岂能经得住你如此折腾。”

郑成功苦恼地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送什么?”

……

评论区,观众一看,这位小殿下在向我们寻求建议!

当然是第一时间,火速赶来添乱:

【老将宗泽:送钟吧,图个好兆头,主要我跟那两个金国人有仇。】

【易安居士李清照:送鹅毛,因为礼轻情意重。】

【明武宗朱厚照:每人一个空瓶子,装满来自我大明的清新之气。】

【临川王陈蒨:扛一根甘蔗过去,上边涂点黄连,大家各撅一段分了,表明你要和他们一起同甘共苦。】

更有一些方案,格外的经济实惠:

【大秦丞相王猛:送礼物哪有花自己钱的,将一张宣纸裁成十份,每份写上一个「礼」字,告诉所有人,等你以后登基了,可以凭借这张纸条兑换礼物一份。】

【大明首辅张居正:看你的印信,似乎有一个兼职是大明宗人府宗正?正好,打包几百个没用的宗室送去异世,任他们自生自灭,留着也是白费钱。】

【太平公主李令月:天冷了,应当人手一条长命百岁巨型红秋裤,保暖实用,尊贵之选。】

【承天太后萧绰:建议送一包糯米,旅行遇见邪门的人不要急,先撒一把出去驱邪。以后在外边投宿,碰到什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还能把糯米煮了吃。】

【蜀后主刘禅:把朕送去吧,朕能吃能睡,遇见危险知道跑。】

……

隆武帝看完,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还是死了。

好在曾皇后有办法,找来了许多新鲜水果。

什么凤梨菠萝蜜番石榴无花果。

有的是闽地特有,有的是藩商从海外送来。

都是他们这个年代才刚刚出现的新品种,前人都没吃过,非常适合带给大家尝尝鲜。

隆武帝拉着孩子的手,殷殷叮嘱:“此次出行的机会难得,你莫给自己太大压力,玩得开心就好。”

“父皇这说的是什么话!”

郑成功摇摇头,十分不赞同地说,“既然是出国玩,就得使劲薅别的国家羊毛,博采众长,激发灵感,从他们身上捕捉到新的赚钱法子。”

他更是表示:“此番机会难得,倘若不把那些国家的什么军事坊武器厂制币处钦天监织造局宫殿朝廷国家会议中心当地三教九流□□集会场所之类的地方,挨个逛上一遍,学几百手新操作,回来整顿大明,富国强兵,早日驱除鞑虏,收复中原。”

“——那我这趟远门,不是白出了?”

最后一句,端的是言若金石,掷地有声。

隆武帝无奈地扶住了额头。

怎么办。

孩子还没出发,他已经万分担忧了起来!

“低调一点”,他提醒道,“尽量避开葡萄牙荷兰之类的国家游玩,你跟人家有仇。”

“可是,我还要去讨债啊。”

郑成功反手掏出一大堆债务凭证,什么阿姆斯特丹银行巴达维亚支票,什么葡萄牙大铜章:“红毛鬼欠了我好多钱没还。”

他语气轻快地笑了笑:“都说父债子偿,我去找几百年后的后世欧洲人,让他们偿还先祖的欠债,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一月一分利,多算点利息——这也不过分吧?”

隆武帝:朕就知道!

养一个天才崽崽可真操心!

孩子总有他的道理,你劝再多,他也根本不会听,一心只想着出去浪,拦都拦不住。

但是,隆武帝自有一套应对小妙招,当即给曾皇后使了一个眼色。

“皇儿,出行在外,记得保护好自己。”

曾皇后上前,给郑成功理了理衣领,神色慈爱温柔,轻声道:“危险的事情不要做,保护好自己,为娘在这里等你平平安安归来。”

“唔.......那好吧。”

郑成功一向吃软不吃硬,纠结了一会,迎着曾皇后柔和关切的目光,还是勉强点了点头:“您放心,我记住了。”

至于能记多久,几天还是几小时,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选择性遗忘……

这就不好说了。

隆武帝夫妇俩立在行宫前,望着少年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背影,仿佛已经预见了来日的鸡飞狗跳。

“总觉得,皇儿这一去,必定会闹出一番大事来。”

“陛下此话有失偏颇”,曾皇后却露出不赞同之色,嗔怪道。

隆武帝正想感叹一句,慈母多败儿,你就护着他吧。

却听曾皇后又说:“孩子哪天不闹事了?”

“昨天,他去宗人府上任,说要削减开支,一笔勾销了足足八成的宗室禄米;前天,一个葡萄牙传教士不知怎么得罪他了,他用一口地道的葡萄牙语,骂得人家悲愤欲死,当场要跳海;再往前,他说发现了新的商机,抢了三十多艘鲁王的船,拉了牛尾药卖到巴达维亚,却不给鲁王一毛钱分成,鲁王气得卧病在床,到现在还没爬起来……”

反正一句话——

让孩子在节目里挥洒一下过剩的精力,挺好的!

反正受害的也是天幕,不用我们收拾,总好过在家里折腾!

隆武帝一想也是,握住她的手宽慰道:“不打紧,反正有于少保在。”

曾皇后不由放下心来:“是啊,有于少保呢。”

后世的大明人,往往对于谦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信任,实乃大明第一救火救急功臣,非常之靠谱。

应该能及时拦住孩子闯祸的……

应该吧。

……

此刻,于谦尚且不知,隆武帝夫妇宛如做梦一般,对自己寄予了完全不切合实际的期望。

他对郑成功的第一印象很好。

这是一位红衣少年郎,眉眼高傲,神采焕然,睥睨间自成一派飞扬的英气。

剑鞘上的宝石迎着日光熠熠闪烁,灿烂生辉,整个人都炽盛得像一团流动的火焰。

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这是个明亮而锋锐,张扬而热烈的人。

“来来来,吃点新鲜水果。”

郑成功扬眉笑起来,招呼众人。

“哎,这怎么好意思,多谢阁下!”

大家纷纷道谢,很快开始排排坐,吃果果。

白朴对手中的果子看了又看,终于没忍住,压低声音问队友元稹:“前辈,你帮我想想,我是不是何处得罪了他?”

元稹刚想说,不能吧。

郑成功跟你隔了几百年,素不相识,你如何会得罪他……

结果就看见白朴手中,只有一个看起来干巴巴、瘪了又瘪、毫无光泽的小桃子。

而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余人,却是人手一个比脸还大的菠萝蜜。

甚至提前处理好,剥了皮,切成小块,还配备了精致的银叉,直接吃就行。

这待遇,看着就悬殊啊。

元稹猜测道:“可能是你的祖宗,或者后人,或者其他家里人跟他有仇?”

白朴:“……那就没办法了。”

和他家有仇的人太多,一时都不知该从何算起。

若论父系的话,亲爹白华积极卖国,不干人事,中原百姓乃至金国遗民无不对其恨之入骨,甚至怒而掘了白家祖坟。

若论母系的话,更是直接凉凉。

女真完颜氏拉仇恨的能力,在整个历史上都属于独一档。

以白朴天才文学家的想象力,一时间,竟然想不到万朝到底有哪方势力,和他家没仇的。

……

此刻,评论区却吵翻了天。

最后一组嘉宾名单还没出的时候,不少人都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结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观众们顿时不满了起来:

【秦宣昭帝苻坚:毫无道理,既然是「王谢」组,同样姓王,为何选王安石却不选景略?】

【周世宗柴荣:此言甚是,朕还想问为什么不选王朴呢!】

【齐武帝萧赜:本朝宰相王俭也姓王,丝毫不逊色王安石和王景略!】

【兵仙韩信:一群人老的老,小的小,文的文,弱的弱,战力低微,万一遇见流寇盗匪,怕不是要被一锅端了,应该再给我们武将一个名额。】

此言一出,万朝观众尽皆无比赞同。

但也有人提出了异议: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郑成功是横扫东南亚的战神,有他在就够了。】

【后周符皇后:白朴背着佩刀,又在乱世孤身周游江湖,应该也很能打。】

【桃花仙人唐伯虎:再能打也没有李白能打。建议送太白先生过去,这样他既能见到偶像谢安,又能作赋吟诗,还能以潇洒通神的剑术,保护各位嘉宾,可谓一举多得。】

【明末才女叶小鸾:附议加上李白!】

忽见一句话低低地飘过:

【隆武帝朱聿键:担心被一锅端?不可能的,你不了解我儿,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他不把人家一锅端走就该烧高香了。】

观众一怔。

不是,你怎么对你家孩子这么有信心?

此时此刻,他们还不明白隆武帝这句话的含金量。

……

天幕很快给出了回复:

【大家的意见我都收到了,这样,我发动统脉,帮大家去找我的主神父亲争取一下……】

观众:好一个「我的主神父亲」。

心一下子就安定了呢!

没错,本章出场的就是少年时期的延平王(翻滚狗头叼玫瑰.jpg)

之所以选择少年版本,是考虑到这个时候他的亲人啊好友啊,还有南明的各位英杰们,大部分都还活着,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本文中毫无遗憾[爆哭]

虽然说,延平王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朱成功(或原名郑森),但此处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就统一用郑成功了[比心]

现在来快乐地分享一些延平王相关的史料!

关于郑成功是隆武帝养子 嗣子 继承人的考据,学者司徒琳(Lynn A. Struve,《南明史》作者、《剑桥中国史》联合作者,南明史领域内最权威的学者之一,1944—)对此已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找她的论文看一看,此处由于篇幅问题不再赘述,仅说说我找到的史料。

彭孙贻(1615-1673)《靖海志》:“十月,隆武未有嗣,芝龙令子郑森入侍。隆武意有所向,先赐国姓,改名成功。”

此句很明白地说明了,郑森进宫就是因为隆武帝没有儿子,是要来当嗣子的。而隆武帝本人也欣然接受,“意有所向”,同意了这件事,于是给郑森改了名,上了族谱。

作者彭孙贻系隆武朝贡生,父为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父子二人俱追随隆武帝一直到赣州,是整个隆武朝的亲历者。因此,这则史料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另有一些史料也持相同说法:

顾炎武(1613-1682)《圣安本纪》:“未有嗣,芝龙乃令子森入,赐国姓,改名成功。”

计六奇(1622-1687)《明季南略》:“隆武尚未有嗣,郑芝龙乃令子郑森入侍,隆武赐国姓,改名成功。”

另有《广阳杂记》、《海上见闻录》、《台湾郑氏纪事卷》等众多同一时期的史料均支持这种说法。

隆武帝还让郑成功兼职了宗人府宗正,这个职位在明朝是只有皇子才能担当的,明朝第一任宗正即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

据《台湾外纪》记载:“封为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咸称国姓。“

据《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记载,鲁王朱以海来投奔郑成功,众将讨论该用什么礼节。 于是,郑成功以宗人府宗正的身份相见,确认了鲁王的王籍,并且招待了对方:“成功竖宗人府府正旗,请鲁王相见,各安慰叙情。”

同时,与郑成功同时代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比如他的战友张煌言的《祭延平王文》,开头即明确指出:“惟王金符启曜,玉牒分光”,玉牒即皇家族谱,可见延平王是录入皇家族谱的皇子。

张煌言还在郑成功去世之后,写信给世子郑经,以孙权、李存勖的事迹劝郑经自立为明天子,以续明祚:“夙仰仲谋之器,今闻亚子之风,自当竭此孤忠,报兹旧谊——《答延平世子书》”,“又以书约成功子经,劝以「亚子锦囊三矢」之业,于是公厉兵束装,以待闽中之问——《张煌言神道碑》”。

后唐庄宗李亚子的锦囊三矢之业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就是赐国姓的宗室子建国续唐祚的故事。

由此观之,延平王的宗室身份和即位正统性那都是妥妥可靠的,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哒~

PS:延平王真的是妈祖信徒,他挥师向台湾的那天,正好是四月二十二(农历三月廿三),也就是妈祖圣诞日,顺道在金门顺济宫拜完了妈祖才出发的[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节目之始. Prologu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