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 第25章 常识判断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第25章 常识判断

作者:尹七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13:43:39 来源:文学城

【这是诗鬼李贺的作品《李凭箜篌引》,主打的就是一个空灵之感。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尤其是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是一句我看过、背过之后,就再也忘不掉的诗句。

不过李贺多少是有点惨在身上的。

我以前只知道新帝登基后,如果和新帝撞了名字,就需要避讳,改名。

就比如北宋的大冤种赵匡美。

他大哥黄袍加身后,他需要避讳,于是改名成赵光美。

后来烛影斧声,赵匡胤在见过赵光义后离奇驾崩,赵光义又凭借太后生前与赵匡胤定下的“金匮之盟”而兄终弟及之后,赵光美只得再次改名为赵廷美。】

北宋。

此时的气愤有些凝滞。

“烛影斧声、兄终弟及。”赵匡胤每讲一个字,就往前迈一步,极具压迫感地站定在赵光义的面前。

被几十双眼睛齐溜溜盯着的赵光义,此时有种快要喘不过来气的感觉,脑门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挂。

他正要拜倒,就叫赵匡胤一把拽住了胳膊,顿时是站也不是,跪也跪不下去了。

“所以,天幕此前讲过的那些大宋皇帝,其实都是你的后嗣。”赵匡胤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朕就说,朕怎会有那般愚蠢的子孙。”

赵光义:……

唐朝。

重病在床的李贺强撑在,半倚在门边,眯着眼静静地看着天幕,已然猜到天幕会说些什么。

天幕这是要替他鸣不平啊!

【这种避皇帝讳的,我还能理解,就连姮娥也改命叫嫦娥了嘛!

但是唐朝为什么连科举都要避讳?

就因为李贺他爹名叫“晋肃”,与“进士”同音,所以就不能考进士。听听,离谱吗?

不管是二名律,还是嫌名律,都没对上啊!

难怪就连韩愈都要说了,要是爹的名字里有个“仁”字,是不是儿子都不能做人了?[1]

所以我觉得,李贺被举报,与其说是律法离谱严格,倒不如说是律法给了小人可乘之机。他们知道李贺是个天才,又是唐朝宗室之后,所以羡慕嫉妒恨之下,就耍了手段。

我指指点点!官场这样子搞,唐朝还怎么好的了!

不过说实话,唐朝李隆基后面的皇帝,知名度确实都有点低了,或许是老李家的精华全集中在李世民那一辈了,类似的就是爱新觉罗家,精华全在九龙夺嫡那一代了。

对了!网上有一个梗,不知道大家看过没。

李渊,一个让嬴政羡慕嫉妒恨的男人,儿子有李世民,女儿有平阳公主,能打善战,还会治国。】

秦朝。

嬴政并不是很想在这个时候听到自己的名字。

他恨铁不成钢地看了眼自己的儿女们,一旦涉及到子孙的部分,他这儿就从没听到过半句夸的。

看来,还是要尽早让他们进行良性的竞争。

唐朝。

太上皇李渊也不是很想在这个时候听到自己的名字。

虽然天幕没说,但是谁听不出来,话里话外都是在埋汰他呢!

“哎,平阳确是个好孩子呐,只可惜去的早。”

清朝。

雍正手上的朱笔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反复几次后,索性起身走到了殿外。

他的手上转着一圈念珠,不急不缓地说道:“苏培盛,你说天幕是否在向朕示警?”

“奴才惶恐,奴才只听得天幕是在夸陛下。”

乾隆原本正心情愉悦地一边听着天幕,一边欣赏《快雪时晴帖》,不成想就听到天幕来了这么一句,顿时兴致全无。

他不由得想到早夭的几位皇儿,越想越是心痛。

【讲回题目。B项,千古名篇《琵琶行》,读书时全文背诵的存在,每一句都是名句!不用细讲。

其实这道题目,我明确排除了A、B后,又觉得C、D也是对的,一番纠结之下,二选一我选了C,然而正确答案是D。

为什么选C,因为我看到D后,莫名联想到了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心想羌笛也是笛,于是开始挑C的毛病,指不定就是古琴呢……

万万没想到,D是胡笳啊!】

弹幕:不是吧,这么常识的题目都能做错吗!

弹幕:但凡有点乐理知识,就应该会知道的吧。

【弹幕说的对,可主播没学过乐器啊,念书的时候也是背完知识点就了事,并不爱多了解。所以主播第一次知道胡笳还是在备考秦汉文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近乎写尽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初嫁后丈夫病死,婆婆嫌她克夫,她就回了娘家。

结果她的父亲蔡邕因为在王允面前为董卓感叹而下狱被杀,这让蔡琰失去了庇护,被叛乱的匈奴左贤王给掳走,被迫成了他的妃子,生下了两个小孩。

因为想着落叶归根,她才一直坚强地活着,一直到十二年后,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可她的孩子不能一起回来。

《胡笳十八拍》只写到这里,但实际上,蔡琰归汉之后,曹操为她选了个夫婿,据说这夫婿并不喜欢蔡琰,直到他犯了死罪,蔡琰求到曹操的面前,用默写出四百多本蔡邕的藏书为条件,换回了他的性命后,他才转变了态度。

后来两人隐居。

蔡琰真的是个奇女子,通音律,满腹诗书,能够在被匈奴掳去十二年后,还一字不差地默出四百多本藏书。

之后还写下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悲愤诗》,如此才女,可惜生逢乱世,犹如浮萍飘荡。

蔡琰,字文姬。

玩多了游戏的我,一直以为蔡文姬就和游戏中的设定一样,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存在,直到我读到《胡笳十八拍》,我一开始对游戏是有点生气的。

直到后来,我觉得游戏的设计师,兴许是专门挑选了她一生中最为无忧无虑的童年吧。】

东汉。

建安十年。

已困在匈奴十一年之久的蔡文姬浑身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归汉。”

她不断地、无声地念着这两个字。

初平元年。

尚且待字闺中的蔡文姬,虽未经历过天幕所说的那一切,却也为蹙起了眉头:“乱世之下,该如何安身立命?”

中平六年。

刚刚改名易姓逃出洛阳的曹操,此时心中大定。

只是,他又为蔡邕的事而忧虑起来。

他知蔡邕为人,只怕是叫那王允寻着了由头,只是蔡邕若逝,汉世之事,该由何人来书写?

西汉。

刘彻重重地拍着桌子:“朕初闻黄巾起义之时,便知那东汉荒唐,未曾设想过,竟能荒唐至此!泱泱大汉,居然又叫匈奴起势不说,堂堂才女被掳走十二年,最后竟是重金赎回的!”

卫青的面上也是沉重不已。

【既然说到东汉的蔡文姬了,我不得不再多嘴提一下西汉的冯嫽。

当时汉武帝要和乌孙联姻,冯嫽是作为解忧公主的侍女一同去的乌孙,她不仅聪慧,还有极强的使命感。

很快学会西域的语言和风土人情,之后就以使节的身份,开始在在西域诸国的外交生涯,被尊称为冯夫人。

后来嫁给乌孙右大将军,后来乌孙内乱,乌就屠叛变之后,因为右大将君和乌就屠关系比较好,都护就让冯嫽去劝降乌就屠。

从她初到乌孙,四十多年的时光,乌孙归降大汉,而大汉至此统一了西域。[2]

冯嫽可以说是相当杰出的外交家。】

西汉。

原本还忿忿不平的刘彻,此时转忧为喜:“可惜朕未能看到统一西域之景啊。不知此时冯嫽在何处。”

方才亲理朝政的汉宣帝刘询听后心中大喜:“一统西域!是朕!”

不止西汉,其余诸朝的皇帝也为此欣喜,但转念一想,想到东汉时的光景,这欣喜就又迅速少了几分。

【收!

这回是真收了!

咱们进入下一题。

下列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始凿于春秋时期

B、最南端在杭州

C、流经天津

D、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3]

这题我真的,秒选了A。

上次复盘的时候,提了一嘴,好多人跟我讲隋炀帝疏通的那叫隋唐大运河,京杭其实是元代忽必烈开挖的。

于是我这次毫不犹豫,看到A就说不可能!

咳。

对完答案的时候,我人都是茫然的,于是就上网查了下资料。

京杭大运河最早开挖是春秋末期,是出于军事目的。

然后经由始皇奠定了江南段运河的走向,隋朝的时候进行了扩建,以洛阳为核心,四段。

元朝时挖了几条河,通直了大运河,新的京杭大运河就比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米。

明朝的时候疏浚了淤废的航段。

也就是说,现在称呼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元朝通直后的那条新的。隋朝那时候的就叫隋唐大运河,加上浙东运河,宗诚中国大运河。

上次我要是在看过评论区后,再自己查个清楚就好了,这次也就不会做错啦。

这题再不被A蒙蔽视线后,往下看一看,很容易就发现错误的是D选项,南至杭州,怎么会贯通珠江!

改成钱塘江D项就对了。

说起来,这回我总该把相关知识点看完了吧?我下次做到相关题目,不会又发现自己漏掉了什么吧!】

[1]唐·韩愈《讳辩》: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2]《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初,楚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书为公主使,行赏赐於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妻,右大将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宣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惠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馀,小昆弥户四万馀,然众心皆附小昆弥。元贵靡、鸱靡皆病死,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岁卒,三孙因留守坟墓云。

[3]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词条: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常识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