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叁】惯看秋月春风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沈浪轻声念出画题下方所书诗句,联系到之前欧阳先生所言,不禁对画中男子肃然起敬。试问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若非用情至深始终如一,如何隔了那许久仍能跳崖殉情?
龙婆又道:“这狐狸印章是苏元的元押,墨字亦为其所书。画中的朱砂小字则出自茉花村主之手,是对画中人事的评述。画能写意也能达情,这楼内的画作或叙某事、或记某人,有成了名的侠客也有乱世中的英雄,有的为史书所录有的则湮灭失传,总归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你们且先坐坐,老婆子去找些吃的来。”
沈浪急道:“婆婆请留步,晚辈有一事相求。”
龙婆道:“若是关于白姑娘的,娃娃就莫开口了。”
“恳请婆婆将此物转交欧阳先生,晚辈感激不尽。”沈浪虽然挂念飞飞,但知道现在不合时宜,只能将发结交给了龙婆。
龙婆看了眼包着发结的龙凤喜帕,微一皱眉还是接过了,只道了句“娃娃好自为之吧”。
沈浪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多问,目送龙婆的身影消失在杜鹃花林之中。
*
沈浪将目光又转回了墙上,左右无事便依次欣赏起这些画作来。西墙共有六幅立轴,最里侧的便是那幅“料得年年肠断处”。
旁边第二幅画作题名“箫长琴短衣流黄”,下方又书二十四墨字:“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画中是位身披淡黄轻衫的青年女子,风姿绰约容貌绝美,旁边一行朱砂小字:“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黄衫女子身后还有八名侍女,四人白衣怀抱瑶琴,四人黑衣各执长箫。
沈浪看后不解其意,什么样的宝刀竟能号令天下,“倚天”又系何物能与“屠龙”争锋?此处也提到了“终南”和“神雕”,不知这女子与方才那二人是否有关联。自己在江湖时从未听说过这些传言,武林各位前辈也未提起过,那么这女子至少应是百年以前的人物了。
*
第三副画作为“新妇素手裂红裳”,画中是一尾小船,舱内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给一个比她略大的少年喂饭。小女孩身旁的朱批:“昔时喂饭德,他年弃婚恨。有缘笑无分,青灯伴古佛。”那少年也有四句批语:“少年失怙恃,取书白猿腹。多情逢四女,十年心中人。”画作右侧的空白处用墨题了一首古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沈浪看罢心中大恸,那古诗是唐代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写给抛弃了她的张生的诀别诗。飞飞为自己挡箭死后,朱爷曾经劝自己“怜取眼前人”,不意会在此处看到全诗,何等讽刺!画中的小女孩正在给少年喂饭,沈浪不禁回忆起在崖底小屋时,飞飞每天都为自己做饭的情景。自己身边有一个七七,而画中少年遇到了四个女子,莫非也是如自己这般,抛弃了旧爱另觅新欢,不知十年的心中人是谁。“新妇素手裂红裳”,虽未画出他二人的婚礼,但只这寥寥几字沈浪便能想象出那是怎样的情景,小女孩被弃婚时一定是伤心愤怒的。自己先抛弃了飞飞,又在与七七的婚礼上悔婚,终究还是伤了两个人。
*
第四副画作名为“青梅竹马伤离别”,又书曰“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画中是一对青年男女,女子坐在轮椅之中,男子单膝跪在女子面前,两人都是唇角含笑。女子身旁墨字“男儿膝下有黄金”,又有一行朱批“神医巽风女,悬壶天下行,求学赴东瀛,隔海终相思。”男子身旁墨字“美人一笑值千金”,也有一行朱批“开明十年乱,师从【刘青田】,两度别旧爱,【靖难】失踪渺。”
沈浪见画中女子似是双腿瘫痪又有“十年”之语,寻思应是之前欧阳先生提及的龙骨已断的佳人,而她的容貌竟是像极了梅影。两句关于“金”的墨字颇有些恋人之间打情骂俏的意味,但看过朱批却又笑不出来了。此二人一为国家一为苍生而两度分离,一次十年一次永别,男子却始终只念旧人。如此长情之人,比那苦等十六年者并不逊色,而自己却连半年都守不了……
*
第五副画作题名“浮生若梦几何欢”,卷侧空白处墨字诗曰:“人间总恨离别泪,千里孤云喜相随。怕问君心何处是,多情无语寄阿谁。”画中是一处正在燃烧的小屋,屋内女子白裙绿叶背影清冷。屋外还立有一男子亦是背影,旁边一行朱批,“帘前春色应须惜,楼上花枝笑独眠”。女子身旁亦有数字朱批,却是未尽之语,“生既不幸,绝情断恨,孤……”
沈浪直直的盯着那画中女子,虽然只是一个背影,但他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飞飞……”轻声呢喃,沈浪伸手想要去摩挲画中的倩影。
“别碰!”正在这时,龙婆迈步入门,用声音制止了沈浪的动作,“最后两幅画作尚未完成,若是脏了损了,村主是要生气的。”
沈浪急忙道歉,“是晚辈唐突了,请问婆婆,可知此画何意?”
龙婆一手提着沈浪等人的行囊,一手竹篮中盛满了鲜果,都放在了茶几上,“听苏元说,白姑娘被你抛弃后,心灰意冷欲**了断。幸亏被姓王的娃娃撞见,才救了她一命。那日村主正在写批语,灵儿将白姑娘带了回来,村主便就此停笔。或许待此间事了,便会将诗文补完了吧。最末幅也是如此,等那些人来过,这楼中的画作便齐全了。”
沈浪闻言瞟了眼第六幅立轴,上面并无半点画迹,只在卷首题了画名与诗文。
*
*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
PS:【刘青田】即刘伯温,【靖难】就是指燕王篡位的“靖难之变”,第四幅图对应前文梅影说过的话。
*
——花絮——
之前在别处发文时,有读者提到了赵敏(旧版为赵明),也有读者觉得周芷若与张无忌一起出现很奇怪。这里倒不是作者偏心谁,而是文中暗含着时代背景及角色的私情因素。
首先茉花村始建于北宋,年龄最小的秦南琴是南宋人。宋朝是被蒙古灭掉的,明朝人称宋朝为“先朝”,可见是不认同元朝的。赵明是蒙古人,仅仅是出于国仇,茉花村主也不会在书房悬挂她的画像。在古代元朝和清朝是敏感时代,那时的汉人都是以民族大义为先,尤其是侠者更不能违背。与异族人携手任你如何深情,便是违背了国家大义,只会遭到时人的唾弃不会被歌颂的。
其次,倚天剑与屠龙刀是郭靖用杨过的玄铁重剑所铸,其存在的意义便是寄望后人能驱除鞑子恢复汉家天下。秦南琴爱子情深,且倾慕于郭靖,二人都是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士。因此对携手蒙古人的张无忌打从心底里瞧他不起,反而更怜惜被张无忌抛弃的周芷若,至少周芷若于国家大义上并无过失。故此画像上才是张周二人的汉水初逢情景,甚至题上了崔莺莺的诀别诗,以此讥讽张无忌的朝秦暮楚。
最后,张周此图对应上文欧阳话中的“求不得”和“已失去”,令阅者(沈浪)能有所感悟。若换成张赵的话,就失去了悲**彩,也没什么可警诫的了。
因此,无论是喜欢张赵携手的,还是私认张周真爱的,阅文时就如沈浪般一无所知只看字面意思即可,不需要把自己的个人情感带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