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诸天演化交易行 > 第6章 阮砚的盐市方案(一)

诸天演化交易行 第6章 阮砚的盐市方案(一)

作者:threesome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1 11:38:57 来源:文学城

第六章 阮砚的盐市方案(一)

第二天一早,临川镇的天阴着,却没下雨。

空气里还带着潮意,街边的屋檐挂着昨夜未干的水珠,偶尔有一颗掉下来,砸在地上,扬起一点灰。

街上的人比昨天多了一点。

盐价风波加上堤坝险情,让整个镇子像被人按在水里泡了一夜,今天好容易露出头,人人都在打听——县里到底要怎么处置这事。

“听说县令昨晚带着人去堤坝巡了一夜。”

“还听说,那两个外来的先生,又去找县令了。”

“他们说要建一个新的盐仓,真的假的?”

“谁知道?反正我们这种人,只要能吃得起盐就好。”

茶摊边的闲话飘了半条街,落在县衙门前那对欠了一只耳朵的石狮子身上,又被风带走。

县衙大堂里,早上例行的公事处理完得比往常快。

刘延礼心不在焉地听完几个小纠纷,挥手让皂役把人领下去,自己抬手揉了揉眉心。

昨夜在堤坝巡了三圈,身体还撑得住,可头脑里一直转的,都是那本藏在他书案底下的账——卢家的真账。

那本账是阮砚交给他的,让他放在一个“最安全也最危险”的地方。

“放明处,有时候比藏起来更不容易被发现。”阮砚说,“因为没人会相信,你会把他们的命门放在自己眼皮底下。”

刘延礼半懂不懂,但还是照做了。

只是每次想到桌底那一块木板下面藏着的东西,他就觉得整间堂都仿佛压在自己肩上。

“刘大人。”

门外轻轻一声招呼,把他的思绪拉回来。

阮砚和岑行止站在门口,像昨天一样,一前一后,安安静静地等着。

阳光从堂口斜斜照进来,落在他们脚边。

刘延礼起身,请两人进厅:“二位昨夜辛苦了。”

“你更辛苦。”岑行止笑,“你巡堤,我们翻仓,各忙各的。”

刘延礼表情微微一僵:“那……卢家那边,可曾——”

“账到了。”阮砚直接道,“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他囤了多少盐,赚了多少黑银子,上供了多少,上头又吞了多少。”

刘延礼呼吸一紧:“账……在你们那里?”

“在你这里。”阮砚纠正,“桌底。”

刘延礼:“……”

那种“坐在火山口上开会”的感觉,被无限放大。

“你放心。”阮砚看出他紧张,“只要我们不做傻事,这本账是我们的武器,不是我们的棺材。”

“什么是傻事?”刘延礼苦笑,“拿着这本账直接去府里告御状?”

“对。”阮砚点头,“那是最傻的一种。”

刘延礼:“……”

岑行止在旁边乐了:“你就别拿你过去那一套往这儿套。这里不是你那个什么风险评估机构。”

“可原理是一样的。”阮砚道,“拿着一个足以撼动结构的证据,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告谁’,而是——怎么用它改结构,而不是只换人。”

他伸手在桌面上划了一条线,划出一个简单的逻辑:

“现在的格局,是卢家垄断盐路,你只能被动挨宰。”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卢家换成别的人来宰你,而是——”

“让临川有第二条盐路。”

“甚至,将来有第三条、第四条,让任何一条盐路出问题,别的路还能补上。这才叫‘结构改变’。”

刘延礼听得一愣一愣,嘴里念叨了一句:“第二条盐路……”

“你昨天在街上说,要在堤坝那边建个盐仓。”岑行止提醒,“现在该说说,你具体怎么建。”

“简单讲。”阮砚道,“我们要做一个官方、盐工、小贩三方共同参与的‘共管盐仓’。”

“共管?”刘延礼抓住这个词,“怎么共?”

“盐仓的所有权不变。”阮砚道,“还是归县衙——这是你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牌,不要轻易放。”

“盐的采购,由县衙挂名,从上级官盐里划一部分额度下来。你有这权?”

刘延礼犹豫:“按规矩,理论上……有。”他苦笑,“只是以前没这么做过。”

“没做过的事,总要有人先做一遍。”阮砚说。

“盐运下来之后,直接入新盐仓。”他继续,“盐工,和愿意参与的新盐贩,组成一个‘盐行公会’,负责盐仓的日常出入库——每一袋盐有多少斤,进了哪间铺子,卖给了谁,都记在账上。”

“账簿呢?”刘延礼忙问,“谁记?”

“三本账。”阮砚伸出三根手指,“一份在盐行,一份在县衙,一份贴在盐仓门口。”

刘延礼瞪大眼:“贴在门口?!”

“是。”阮砚平静道,“你不是怕百姓闹吗?那就让他们看到——盐是怎么来的,价是怎么定的,钱是怎么分的。”

“看得见,就比看不见,少很多猜疑。”

终端界面弹出:

【方案一:公开账簿型盐仓】

【优点:民心稳定,**空间减少】

【缺点:执行阻力大,易遭旧势力打压】

【成功率评估(以现有条件):41%】

“成功率多少?”岑行止问。

阮砚,“不高,但能做。”

“那卢家的盐呢?”刘延礼问,“他那一仓盐,也是官盐。”

“我们不会去抢他的盐。”阮砚道,“在结构层面,我们只要做一件事。”

他抬眼:“让他不再是‘唯一一个’,就够了。”

“只要你这一条新盐路站稳,他就不再是‘非他不可’。”

“以后只要他胆敢乱涨价,民心自然会往我们这边倒。”

刘延礼听得心跳都快了一拍:“可是,他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建新盐仓。”

“所以需要你。”阮砚道,“你要以县衙名义出面,说这是‘朝廷稳定盐价的试点’。”

“朝廷什么时候下过这种旨意?”刘延礼惊了一下。

“你可以说——”阮砚微微一笑,“这是你‘体察民情,自主试行’。试行有效,再上报。”

刘延礼被他这张嘴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你……你这话要是让上头的人听见,会吓死一票人。”

“吓死他们,就不会来抢功。”岑行止插刀。

“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口头说‘为了百姓’。”阮砚认真道,“你得先给卢家一个理由。”

“什么理由?”刘延礼问。

“防灾减损。”阮砚答,“以堤坝为由。”

他在桌上画了个很简单的图——河、堤坝、盐仓的位置:“你告诉他,昨夜的洪水让你意识到——一旦堤坝崩了,城里唯一的盐仓也会被冲,整个临川会立刻断盐。”

“出于对‘防灾’的考虑,你决定在堤坝那边修一座备用盐仓,以备不时之需。”

“他要是反对,你就在朝堂记一笔——‘谁反对防灾’。”岑行止眼睛一亮,“一旦这件事传出去,谁都知道他在跟天灾抢钱。”

刘延礼缓缓吐出一口气:“这么一说……似乎是个说得通的理由。”

“你别忘了。”阮砚提醒,“昨天街上那么多人都看见你站在我们这边。与其被动被人说‘县令跟外人串通抢盐’,不如主动把这件事变成‘县令带着外人,为防灾建盐仓’。”

“谁先说,谁先占理。”岑行止总结。

刘延礼沉吟不语。

终端界面闪过一行:

【NPC心理波动:犹豫 → 接受】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眼里有了一丝狠劲:“好。”

“我可以试一下。”

“但我有一个条件。”他补充。

“你说。”阮砚道。

“如果这件事失败了,如果卢家联合上级把我压下去——”刘延礼咬紧后槽牙,“你们别管我。”

“你们带着你们的那些方案,去别的县,别的镇。临川也许救不回来,但别的地方……说不定能救。”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不大,却极稳。

阮砚轻轻地“嗯”了一声:“我们不会让你白担这个险。”

“我起码保证一件事——”,他道,“不管这件事成不成,真账不会落在卢家手里。”

“那就够了。”刘延礼长出一口气,像是终于把自己推到了某条线那一边。

“方案还有下一步。”阮砚继续。

“昨天你已经在街上放出话,要有一个‘新盐仓’。”他道,“但百姓现在只当是风声。我们需要让他们相信,这不是一句空话。”

“怎么让他们信?”刘延礼问。

“开会。”阮砚道,“开一个——由盐工和小盐贩参加的会。”

刘延礼吃了一惊:“让他们进衙门开会?!”

“可以不在堂上。”阮砚说,“可以在衙门后院,或者在堤坝脚下的一块空地。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坐在那,他们坐在你面前。”

“你告诉他们,你要建一个新盐仓,你要他们来参与。”

“你把方案摊在他们面前。”他眼神微微一亮,“你让他们选——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干。”

刘延礼沉默了。

他当官这么多年,习惯了在上对下说话,很少会认真想过“让百姓坐在对面,跟自己一起讨论”。

岑行止挑眉:“你不敢?”

刘延礼苦笑:“不是不敢,是没想过。”

“那现在想。”岑行止道,“你不是说过,要对得起这顶官帽吗?那就让这顶官帽今天不只是用来压人的,也用来挡一点风。”

终端界面:

【方案二:盐工参与决策】

【优点:凝聚基层力量,试点可持续】

【缺点:短期效率低,易被上层误解为“纵民”】

【与方案一联动成功率:58%】

阮砚看着那个“58%”,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有个问题。”岑行止忽然发问。

“你说。”阮砚看他。

“你这些方案,在之前也这么玩?”岑行止问,“还是说,你只是现在才敢这么放肆?”

“我以前只负责给出报告。”阮砚道,“执行不归我管。”

他停顿了一下,难得把话说得更直一些:“但我觉得,我以前给出的很多报告,最后都被人拿去,只挑对他们有利的一部分用。好的一部分不用,麻烦的一部分掐掉。”

“于是灾一点点累积起来,最后砸到一些谁都不记得名字的人头上。”

他抬眼:“这一次,我想试试——按我完整的版本做一遍。”

“你当执行的人。”岑行止笑,“我当那个把你从错误决策里拖出来的人。”

终端界面极不识相地弹出:

【合伙人角色分工:已确定】

刘延礼看着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竟然在讨论怎么分工“执行世界方案”,有种莫名其妙的违和感。

可这种违和感,却让他心里那口气稳了下来。

似乎眼前这两人,不只是“来帮忙的外客”,更像是——

把他这个小县令当成一个“可以合作的节点”的同行。

“那就按你们说的来。”刘延礼深吸一口气,“今天下午,我召集盐工、小贩,在堤坝下那块空地——开一次会。”

阮砚点头:“我们也会去。”

“你们……”刘延礼看了看堂门,“站在暗处吧。”

“你得让他们知道,是你在带头,不是我们。”阮砚说。

“不过。”岑行止笑了一声,“你要是撑不住,我会在旁边拍你一巴掌。”

刘延礼:“?”

“让你清醒一点。”岑行止道,“别被卢家的脸吓到。”

刘延礼被他说笑了,却也真的觉得心底那个“怕”字淡了一点。

——

下午,堤坝脚下那块空地上,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

有昨晚在堤上抢修的老周,有平日里推着小车卖盐的王三,有在盐仓扛了一辈子袋子的老汉,还有几个站在远远处,既想靠近又不敢靠得太前的年轻人。

他们被衙役引到临时支起的一块木板前,那块木板被当成台,刘延礼站在木板后,穿着那身有些旧的青袍,手心微微冒汗。

他从来没这么直接面对过这么多“非告状状态”的百姓。

岑行止和阮砚站在一旁稍远的树下,正好能看清他的背影,看不见他的脸。

“你觉得他撑得住吗?”岑行止问。

“撑不住也得撑。”阮砚答,“这是他的试点。”

他嘴上这么说,眼神却不自觉地多停了一会儿。

刘延礼清了清嗓子,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有点破音。

“咳——咳。”他尴尬地咳了两声,重头再来:“昨夜之事,诸位都知。”

“堤坝险些塌,盐价又涨。”他说,“本县,心里也不好受。”

“今天叫各位来,是要跟你们说一件事——”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本县,打算在堤坝那边,建一个新的盐仓。”

台下哗然。

“新的盐仓?”

“真的要建?”

“建了是给谁用?还是卢家的?”

有人忍不住喊:“县令大人,这不会又是卢家的新仓吧?”

刘延礼心里一紧,想起阮砚昨天说的——谁先说,谁先占理。

他握紧了拳头:“不是。”

“不是卢家的。”

“是——你们的。”

这句话,说出口的一瞬间,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台下更是一下安静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这一刻集中在他身上,像几十只被命运拎在空中、随时可能摔下去的石头,一瞬间同时悬停。

“本县打算,用县衙的名义,从上面划一部分盐回来。”刘延礼声音有点发抖,但尽量稳住,“专门存这一仓。”

“盐的进出,由你们这些盐工、盐贩一起看。”他说,“每一袋盐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卖了多少钱,都记在账上,不止一本。”

“账一本在你们这,一本在我这,还有一本——贴在仓门口。”

他说到这里,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价钱,也不是谁一个人说了算。”他继续道,“本县打算——”

“由你们推几个人出来,跟本县一起,定一个价。”

“不能让你们赔得喝西北风,也不能让百姓吃不起盐。”

台下的人互相看着对方,有人眼睛里闪着怀疑,有人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老周手心里全是汗,终于憋不住,举起了手:“县令大人,那我们……我们这些粗人,真能跟你一起定盐价?”

“你们天天扛盐,天天买卖盐,比我这个整天坐堂上看文书的人更知道盐该值多少钱。”刘延礼回答,“定盐价,本来就该有你们的声音。”

这话说得笨,却真。

阮砚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嘴角缓缓勾起一点点。

终端界面:

【盐市试点·方案启动】

【世界稳定度:32 → 34】

【民心波动:观望 →谨慎期待】

“你笑什么?”岑行止问。

“我以前写报告的时候,只能写——‘建议加强基层参与,增加透明度’。”阮砚说,“现在,我可以看见这些建议被念出来。”

“就像……看见一堆死在纸上的字,有一天真的长出腿。”

岑行止“啧”了一声:“你这比喻,怪可爱。”

“你也有一点可爱。”阮砚回了一句。

岑行止愣了一下,随即笑出声:“你今天嘴挺甜啊。”

终端界面十分不解风情地刷新了一下:

【合伙人情绪:轻微愉悦】

堤坝脚下的风吹过,带着河水和泥土的味道。

一个小小的会,在这个没人看重的临川镇上缓缓展开。

世界的改变,不是从神降临开始的。

而是从一个小县令,第一次决定——让那些扛盐的人坐在自己面前,一起说话开始的。

而站在树荫下的两个人,悄无声息地,看着这个世界,朝他们希望的方向,挪动了一小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