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著情为篇 > 第15章 单独交谈

著情为篇 第15章 单独交谈

作者:度惊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5:30:04 来源:文学城

“看见什么?”

徐照月不甚在意这些,她半夜发的话数不胜数,大晚上正是夜深人静时,情绪低迷也正常,况且能看点什么?又没说什么见不得人的话。

方秉尘没有顺着她的话回复,反而开口问道:“你现在不愿意写作,是和那个人有关系吗?”

徐照月有些心虚:“我?我好像没有不愿意写作吧?刚刚大家聚在一起,我不还码了足足七千多个字……”

方秉尘没有搭话,徐照月将身子往前一靠,两个手肘撑在自己的腿上,两手交叉可谓是做足了气势,回道:“你是来审我的?”

“没有,我……”

方秉尘自己也说不上来,究竟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对话的发起本身就很莫名其妙,或许连他想起那个问题,想起那些话都是一种没来由的胡思。

徐照月总算把刚刚咽下去的那口气叹了出去:“方秉尘,你是不是对我感到奇怪,纳闷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方秉尘“嗯”了一声:“不过什么样子的你都是你,我只是想知道你为什么……”

你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热爱写作了。

这句话在方秉尘的嘴边绕了个弯,显然是有些烫嘴了,既说不出口,也咽不下去,于是只能反复张张嘴,吞进去两口冷空气,算是给自己一脑门子的热降降温,回回神儿。

徐照月怎么会看不明白呢?她将可乐的瓶盖重新拧紧,慢慢放在了桌子上,塑料瓶里的气泡几经往上后炸裂,徐照月也开诚布公道:“你的猜测没什么问题,可能就是年纪大了,人踏实了。”

徐照月还是把话留了一半,听上去像是一种谎言,尽管这似乎也确实是一种谎言。

“你年纪大了?”

方秉尘快要气笑了:“那……”

反驳的话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方秉尘还是意识到了那个点,可能徐照月说的年纪大了并不是指她,或者是另有所指别的年龄,或许是徐照月自己认为自己的心老了。

方秉尘不想把话再继续往深了剖:“抱歉,是我冒昧了。”

徐照月无所谓这些:“不会啊,我自己也早就看淡了,没有了兴趣,谁知道能坚持走多久?”

方秉尘皱了皱眉,将声音放柔了下去,甚至带着一股乞怜的劲头:“可你不也知道吗?写作和别的不那么一样,不是单单只有兴趣就可以的,你明明也知道这一切的根本是在于所谓文字的感觉……”

是啊,文字的感觉。

这个概念还是他们恋爱时,徐照月和方秉尘提及到自己梦想时所提出的,她说自己好像一直都很多变,要别人在舞台上熠熠放彩的时候,渴望着如果自己也是一个舞者或者一个乐手就好了,后来又看见别人画画写生,不需要凭借摄像机就能把一切定格下来,就又觉得如果自己可以是一个画家就好了。

这些梦想变来变去,有的半途而废了,有的从未开始过,渴望着自己成为一名音乐家,最后成了一名白日梦想家,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画家,最后手上的笔却还是毅然决然的成了编织文字的针。

徐照月终于意识到自己或许并不是想要成为什么,或者看见什么风光,就想要做什么,而是她很快捕捉到了那一场面之下的春风得意,捕捉到了得意之人的神采,捕捉到了台上台下的功夫,从形到神,从他人到自我,甚至于从本体到移情,她好像更善于描摹和构建。

这么多年来的梦想变来变去,只有对各种情感、神色的感知与捕捉不会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敏锐的觉察,发乎于心的流露,还有适当到几乎随时随地就可以的白日梦的存在,所以她知道,自己天生——

注定是一个作家。

她把这些感情的觉知称之为是文字的感觉,感觉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文字是将感觉实体化的横竖穿插,有时候她觉得,世界上存在字形本身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更何况还有说话发声时的声调与音韵。

徐照月整个人往沙发背上一靠,像是什么都近不了她的身:“方秉尘,忘,一种自在而悲情的字,自在时心外无物,本自具足,悲情时呢,又无外乎:哀大莫过于心死,今时彼时,此去经年。”

方秉尘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几度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开口,最后只能把话题重新引回到了前面那个暂停的阶段里去:“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放弃这个吗?或者你……”

你也可以和我说说,或许我真的可以帮上你些什么。

可惜后半句还是没机会说出口,方秉尘自己心里也门儿清楚,看着两个人好像相处的平平和和,那天晚上也仿佛经历了什么敞开心扉的彻夜长谈,实际上他连门把手在哪都还没摸清楚,别提门把手了,连门在哪儿都还不知道。

而且他自己也心急了。

徐照月像是为了强调什么,再度开口道:“我觉得我没说错什么,可能以前我确实对文学、文字很热爱,是有点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我现在确实没什么精力写了,写一天就算一天,反正千千万万个作者也不差我一个,文字工作者,热爱文字的人,这天底下也并不少见,我也不是那么唯一。”

“可是你并不追求唯一啊,有谁说你心高气傲或者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吗?但我们退一步来说,难道有这种傲气是坏事吗?况且你不是坚持读书吗?你不是坚持观察吗?你不照样还是每天更新吗?什么叫以前对这些确实热爱?难道你现在不热爱了吗?你不热爱你刚刚怎么能说出那番话?”

方秉尘琢磨不透眼前的这个人,说来也真是可笑,本来他想着要借着那个问题把话问清楚,结果话还没有怎么问,自己就先在这里语无伦次上了。

徐照月并不打算发生过多的争执,没有再碰桌上的那瓶可乐,百无聊赖地翻着自己的电子书架,顺便浏览了一眼那个码字房间里的排名动态。

叙一庭一跃成为第三名。

徐照月敛了敛神色:“你应该也知道,文字是具有欺骗性的。”

方秉尘似乎不愿意面对这句话,但一瞬间的茫然之下,很快就被他找到了突破口:

“文字可以骗人,骗得了别人,你骗得了自己的心吗?”

徐照月像是听进去了,方秉尘又趁热打铁道:

“再说了,文字的欺骗性只能存在于对事件或者一些认知的美化,难道你能完全骗着自己写出自己不想写的文字吗?”

“如果走到那一步的话,那是你骗了自己的心,那是你违背了自身,而不是文字欺骗了你,欺骗了谁,文字最多只能是恶劣事件的遮羞布,即便文字成了遮羞布的那一刻,那也并不是文字的过错,是书写文字的人的意志的过错。”

徐照月哑然了:“我觉得我刚刚说的很明白了,我说我曾经喜欢过文字,也确实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路,但那也只是曾经,我现在说出这番话,难道是违心的吗?既然是违心的,我为什么能说出来?难道我骗着自己说出了我不想说的话吗?”

方秉尘冷笑道:“这些话真的是你想说的吗?你不好奇我究竟看见什么吗?”

“我看见你说:——”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能够去类比文字,如果硬说的话,或许是水,或许是生鸡蛋开了壳的胶体蛋清,可能后者相对更贴切吧?毕竟这种胶体将我保护的很好,出生前住在妈妈的女子胞里,充斥着羊水的那个地方的感觉,已经不是我所能记起来的了,而且出生后一天天长大,迄今为止,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吗?我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吧?”

徐照月不再有什么防备姿态,像是在默许着方秉尘继续往下说。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情?我说文字就像蛋清,是因为文字可以把人包裹得很好,如果沉浸在文字里,或许也是一种回归地母的象征,这是一种符号化的抽象吗?文字究竟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说愁?到底是感情把人包裹得好,还是文字把人包裹得好?”

“应该是文字吧?文字是什么呢?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感觉,传达的又是一种意志,或者一些情感,到底是情感包括了文字呢,还是文字包括了情感呢?这中间一定有我没想到的别的东西,比如在文字里可以打破规训,在那里好像没有什么是真正能伤害到你的。”

“就算我选择在今夜把这些事情写下来,那那些事情对我而言也隔着无数横竖构成的坚墙,就算是千万支长刃银枪,也不会影响或刺伤到我,对吧?”

方秉尘那天晚上把这些话看了许久,又因为实在担心这样掏心掏肺的话,会不会是发错了,顺手还截了屏,反复看了好多回,记得居然比自己书里写的那些都清楚,他继续说着后篇的内容:

“文字和羊水或者母乳这些……又能有什么区别呢?不过这是不是也不单单是文字的特权?当一个人足够爱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许都会情不自禁的把这些与那些挂上联系,而且似乎爱的越深,相挂钩的那个意象性质就会越接近于本体,甚至高于本体,回归到了本体的溯源上去,好像没有这样东西,就没有自我一样。”

“对了,文字也会代表观念,代表着一种发展,就像婴儿的房,以前叫女子胞,现在的称谓变成了子宫,好像主体发生了莫大的改变,前者用所存在的地方命名,后者用它到了某一阶段时的功能命名,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让权?文字真的是自由的吗?还是书写文字的人才是自由的?”

“应该是后者吧,不对,应该是前者吧?”

方秉尘没有再继续往下说,朝着面前人又问出了那句:“你觉得,到底是文字自由,还是书写文字的人自由?”

徐照月对上了方秉尘的目光:“都很自由吧,不过这个问题重要吗?你不知道基于不自由才能自由吗?”

“……”

方秉尘感觉自己像是吃了一嘴的火药烟灰气儿:“我知道啊,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徐照月还是将桌上的可乐拿在了手里,冰镇可乐的瓶身已经化了不少的水,粘在手,心里凉凉湿湿的,无形中也把燥热的空气抚了下去:

“我的看法?我是没想到你能把这些话记下来,毕竟大半夜说的那些东西,毫无章法不讲逻辑,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思维跳脱也快,能让你几乎一字不差背下来,也算是苦了你。”

徐照月这才终于将话题接回正轨:

“我一开始觉得文字是自由的,因为这天底下的文字书籍太多,写什么的都有,上至所谓上得了台面的,下至所谓上不了台面的,上限不限于史记地方志,下线也不限于地摊文学流水账,而且想要成为一个作家,就必然要成为一个包容的人,就是你内心里面看不惯一些事情,愤恨一些现象,你也要允许那些事情的存在,而且你会发现这些你所看不惯的,甚至于过于卑劣的,你可以在文字拼凑的这些结构框架里找出背后的那些原因。”

徐照月不去和方秉尘对视,又接着往下讲:“但后来,我发现这并不是文字的自由,而是文字太包容了,人太自由了。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我刚刚说了,一些人或许是卑劣的,一些事情或许是难堪的,可能也有一部分人过于神圣崇高,一部分事情过于增添了神性色彩,真正可以论有没有上下限的只有人和人性。”

徐照月把话说得乱七八糟,方秉尘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这仿佛并不单单是一种思维跳脱了,而是一种思维崩裂,徐照月的那些担心好像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口口声声说自己现在已经没有当时那么热爱文字了,这极有可能是一种她的退步,就好像当初分手时的逃跑。

徐照月慢慢后知后觉过来,一瞬间便又闭口不谈,方秉尘坐在徐照月的身边,给她顺了顺背:

“我能明白你要说的意思,人性的上限和下限只是文字广度中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没有人性的上限和下限,以及普遍人群或独立个体对于上下限评定的情感或者形成的分析,多方的构建,这些就很难成为文字广度中的一部分,对吗?”

“举个例子,在无数个人群里面,我们假定有一个霸凌者的出现,这个霸凌者拉帮结派,欺负了某个人,对于这件事情,有些人可能会把侧重点放在霸凌者背后的成因,放在每个生命都要有被原谅的机会,有些人则认为这个事情是非常恶劣的,是人性的极恶、极下限、极阴暗,甚至可能还会有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人,可能还会有我们没点到的那种形象。”

“但是无论怎么样来说,这里面的任何一种人类群体将这件事情做出一份评析,或者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都脱不开将自身意志表达出去,所以你觉得文字是不自由的,因为它被写文字的人所束缚,写文字的人是很难由衷写出自己心中不认可的那个点的,但同时你又会觉得文字是自由的,因为千千万万种人都可以去写它,认为这种事件是人性本身卑劣的人、认为这种事件的罪责应该问归霸凌者的监护人的、甚至在这些事情上去评定一个受害者是否是一个完美受害者的人,乃至于那些大肆宣扬着有没有被霸凌的视频开开眼界的。”

“文字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定向,在这个基础上,文字大类中划分出来的教育和思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人类又会被文字所裹挟,或者说,被汲取到的内容,或他人的意志所裹挟,包括人类成长的历程,好比人格形成之初,对于家庭和自我的探究,从学校开始假定社会与发展的成分,而这些都会在你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文字,即便是图像,也需要有文字来进行概述或拆解,所以你又觉得人才是自由的,因为一切文字的存在与拆解都基于你的意志,你的情怀,而你的意志或情怀,是你在成长中自由呈现的。”

“最后,你就开始觉得人才是真正不自由的,因为你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你发现无论是自身的情怀还是自身的意志,都是一种看似是自由,但其实是线性的发展规律,比如你的家庭,你的环境,你的自身性格必然让你成为了现在的你,你做出的一些决定必然是你的性格促使你做出的那些决定,当你做出那些决定的时候,你以为你是不得已,或者自主站在那个位置的,但是回望的话,你又会觉得这一切种种,那些所谓的每一个人生节点都是牵缠的线,让你看似自由的走到了这个地方,连你以为的‘做个不一样的自己’,‘做个不一样的决定’,也都是情理之中,始终的你,必然的决定。”

徐照月没由来地说出了口:

“是,所以我很痛苦,我发现人才是不自由的,但是提起笔的话,笔下想写什么故事就写什么故事,而且人被困缚到一个边缘线之上的时候,她就会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她好像就会允许一切的存在,她可以轻易代入到任何的情感中去,又能够轻易的去试图给任何人开脱,任何情感都归于平静。”

“走到这一地步的话,写作就自由多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包容一切的话,什么都能写得出来,文字就不会那么受到自身的束缚了。”

方秉尘的问话有些犀利:

“你觉得包容才是自由的一种吗?允许一切存在才是自由吗?为什么在你看来,肆意自在的动笔写作就不能是自由的一种呢?”

“人的自由是什么?”

“文字的自由又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