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逐光 > 第39章 白梅笺的余音

逐光 第39章 白梅笺的余音

作者:伊锦嫣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9 14:33:03 来源:文学城

清晨六点的阳光透过纱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坐起身时,发现床头柜上摆着个青瓷瓶,里面插着枝新开的白梅——是张野早上出去买早点时顺手折的,花枝上还挂着张便签:“技术队说戏楼骸骨的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和白伶的牙科记录完全一致。”

他披了件毛衣走到客厅,看见张野正蹲在茶几旁拼戏楼找到的碎瓷片,警服的袖口卷到肘部,露出前臂的旧伤——是去年抓毒贩时被砍的,现在还留着道浅疤。“这梅花碗拼起来少了块底,”张野抬头时眼里带着红血丝,显然又是熬了通宵,“老团长说,民国三十七年那把火后,苏培生从戏楼废墟里只抢出这个碗,说是白伶的嫁妆。”

林砚舟拿起片瓷片对着光看,边缘有细微的齿痕,像是被人用牙咬过。“这不是意外摔碎的,”他指尖划过齿痕,“是有人故意咬碎的,说不定碗底藏着字。”张野突然伸手替他把毛衣领口系好,指尖擦过他的下巴:“穿这么薄就出来,想重蹈覆辙?”

两人的动作都顿了顿。餐桌上的豆浆冒着热气,把张野的影子投在林砚舟的手背上,像团暖烘烘的云。“去京剧团旧址看看吧,”林砚舟先移开目光,“李兰芳当年和白伶同住,说不定知道些什么。”

京剧团的排练厅积着层厚灰,木质地板在脚下发出吱呀的声响。林砚舟蹲下身,在舞台地板的缝隙里找到枚银质发簪,簪头雕着朵白梅,针脚处缠着圈红线——和白伶照片里插在鬓角的那支一模一样。“这发簪是被人硬生生拽下来的,”他用镊子夹出发簪上的几根发丝,“上面的DNA,和戏楼骸骨的毛囊组织完全一致。”

张野凑过来时,肩膀不小心撞到林砚舟的后背。排练厅的天窗漏下束光,正好照在发簪的银链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点。“李兰芳说十年前最后一次见白伶,就是在这排练厅,”张野的声音压得很低,“她说白伶当时戴着这支发簪,哭着说‘苏培生要杀我’。”

林砚舟突然注意到舞台侧面的化妆镜,镜面边缘有处凹陷,像是被重物砸过。他用手电筒照向镜后的墙壁,发现块松动的砖,抠出来后露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本日记,纸页已经泛黄发脆。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十二日,”林砚舟念着日记上的字,“‘承宇送的白梅开了,他说要娶我,可培生怎么办?’这里的‘承宇’,会不会是王承宇的爷爷?”张野的手指在日记上点了点,后面几页的字迹越来越潦草:“‘培生知道了,他说要烧了戏楼,让我们都活不成……’”

突然,排练厅的后门传来响动。张野拔枪冲出去时,只看见个穿灰衣的老太太背影,手里攥着个布包,跑过巷口时掉出块东西——是半片梅花碗底,正好能和他们拼的瓷片对上。“是李兰芳!”张野追出去时,老太太已经钻进了胡同深处,布包里的东西撒了一地,全是十年前的演出票根,每张上面都用红笔圈着白伶的名字。

回到法医中心时,小陈正对着显微镜发呆。“发簪上的红线里,掺着些黑色纤维,”她指着玻片,“成分和苏培生戏服上的盘扣一致。”林砚舟翻开日记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幅简笔画:两个人影在戏楼的柱子旁拉扯,其中一个手里举着个梅花形状的东西,像是那只碎碗。

“十年前白伶不是被外人所杀,”林砚舟突然抬头,“是苏培生和她起了争执,失手把她推撞在柱子上——你看戏楼盘龙柱的凹陷处,残留的血迹里有砷化物,和白伶体内的毒素浓度完全吻合。”张野的喉结动了动:“那苏培生为什么要守着戏楼十年?还模仿当年的死法自杀?”

下午去苏培生的旧居时,阳光把院子里的白梅树影投在青石板上。林砚舟蹲在树下,发现泥土里埋着个陶瓷罐,打开后里面装着十几封信,信封上的收信人都是“白伶亲启”,寄信人地址却是空白。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十五日’,”张野念着信上的字,“‘我知道你和他的事了,戏楼后台见,不见不散。’这封信的笔迹,和苏培生日记里的完全一样。”林砚舟突然注意到信封角落的火漆印,是朵白梅图案,和王承宇办公桌上的镇纸花纹如出一辙。

正说着,王承宇的律师突然打来电话,说王承宇在医院自杀了,床头柜上放着张纸,上面写着“梅落有毒,罪在王家”。两人赶到医院时,病房里弥漫着股杏仁味,王承宇的手里攥着半片梅花碗底,上面刻着个“王”字。

“他爷爷当年根本没娶白伶,”王承宇的律师红着眼圈,“是用砒霜威胁她,逼她当外室。白伶怀了孕,想跟苏培生私奔,结果被苏培生发现她和王家的事,争执时撞在柱子上……苏培生把她藏进柱子里,用砷化物处理尸体,就是怕人发现她怀了孕。”

林砚舟看着病房窗台上的白梅,花瓣上还沾着露水。“苏培生不是故意杀白伶的,”他低声说,“他守着戏楼十年,是想等个机会说出真相,可王承宇要拆戏楼,他只能用自己的死来揭发——你看他胃里的杏仁,和白伶当年吃的点心,是同家铺子的。”

夜幕降临时,技术队在戏楼的房梁上发现了个襁褓,里面裹着具婴儿骸骨,头骨上的梅花形胎记,和王承宇后颈的朱砂痣完全一致。“是白伶的孩子,”张野的声音有点发哑,“王承宇早就知道真相,他拆戏楼不是为了开发,是怕人发现这具骸骨。”

回去的路上,张野的车开得很慢。月光透过车窗照进来,林砚舟翻着那本日记,突然发现夹在最后一页的照片——年轻的苏培生和白伶站在白梅树下,手里的戏服飘在风里,像两只展翅的蝶。“苏培生在日记里说,他每次唱《牡丹亭》,都觉得白伶还站在台口看他,”林砚舟的指尖划过照片上的白梅,“他守着戏楼,其实是在等自己的救赎。”

张野嗯了一声,伸手把空调的风向调向林砚舟。“李兰芳刚才来电话了,”他目视前方,车灯照亮了路边的白梅树,“她说当年白伶的发簪,是苏培生亲手给她戴上的,银链上的梅花扣,刻着他俩的名字。”

法医中心的灯亮到后半夜。林砚舟把日记放进证物袋时,发现张野不知何时在他的器械盘里放了碗杏仁豆腐,上面撒着几粒白梅瓣。“食堂阿姨说这个安神,”张野靠在门框上,眼里带着倦意,“你这几天熬得眼睛都红了。”

林砚舟舀了勺豆腐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带着点清苦。窗外的月光落在解剖台上,那具婴儿骸骨已经被妥善安置,旁边摆着那支银簪和半片碗底,像在诉说着段跨越世纪的爱恨。他突然想起张野刚才的话,原来有些秘密,从来都不是为了隐瞒,只是在等个合适的时机,重见天日。

张野在办公室整理卷宗时,把那枝白梅插进了玻璃瓶。花瓣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谁撒了把碎雪。他拿起笔,在卷宗的最后一页画了朵完整的白梅,旁边写着“尘埃落定”,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远处的旧戏楼,拆迁队已经撤了。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照进去,戏台中央的红绒幕布轻轻晃动,像是白伶和苏培生的影子,终于在无人的夜里,把那出没唱完的《牡丹亭》,唱到了曲终人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