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植物专家穿到六零年代 > 第19章 修建新粮囤

植物专家穿到六零年代 第19章 修建新粮囤

作者:知止日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2 12:07:08 来源:文学城

顿顿吃红薯肯定腻,不过换着法子吃就好很多,炒溜炸烹爆,煎塌贴焖烧,应有尽有。

不过大家伙很少用煎炸,因为太费油,偶尔做一次炸红薯,也是用少量的猪油。

除了做法不同,红薯也可以切成红薯条、红薯片、红薯块,红薯丝......

反正知青们想出了很多种吃法,还会沾辣子吃,味道也不错。

一些出工的村民路过南山坡,看到知青们正在刨送红薯,那红薯的个头又大,格外惹人眼,而且产量还高,一棵红薯秧子最少都有五六个,最多都有十多个。

看到这样的结果,之前嘲笑的村民也不会再出嘲讽之语。

之前有庄稼把式说这里不适合种粮食,但是人家种出来了,还比他们种得好!

事实胜于雄辩,尤其是关于种粮食这方面,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会种粮食,关键还得看谁种出来的粮食好,谁种出来的粮食多才行。

“想不到这块山坡还真能种出来粮食呢?”

“你看到了吗?那红薯长得老大个了,我这都活了几十年了,还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红薯。”

“你少见多怪,我之前就种出来那么大个的。”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说人家一片地里面基本上都那么大个,平常咱们种的一块地里顶多有几个特别大的,其他的都才这么小不是吗?”

村民基本上都种过红薯,到底自己种的啥样,心里面门清,大家心照不宣。

“难道说这片山坡真的是高产良田?看来他们这些知青还真的不简单呢?”

“啥呀?!不就是这一次种出来高产红薯了吗?别把他们知青捧得太高,可能就是瞎猫碰死耗子,赶巧了而已。”

虽然看到了知青们红薯丰收,但是一些庄稼把式还是死鸭子嘴硬,觉得仅仅只是凑巧而已,心里面满满的都是不服气。

收红薯非常辛苦,一车红薯大几百斤,一天得推上十多趟,三个男知青也累得够呛。

到了第三天,跟上次开垦荒地的时候一样,王秀禾他们六个人干了一会儿,就远远地看到大队长赵建军带着一些村民赶了过来。

大队长他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推独轮车,有的拿蛇皮袋子,看这架势,再加上上次的经验,知青们就知道肯定是大队长带村民是过来帮忙收红薯来了,想到这里,心里面不禁一阵感动。

贾镇山看到大队长过来,赶紧扑打了扑打身上的土坷垃,然后从衣服口袋里掏了掏,最后在上衣兜里面拿出一包香烟。

“大队长,你们过来了!”一边说着,一边给大家伙递香烟。

赵建军接过去说道:“前两天我正好有个学习,去了趟市里面,昨天晚上回来才知道你们已经开始收红薯了,所以今天才带着大家伙过来。”

言下之意很明显,赵建军如果知道他们知青收红薯,肯定会第一时间过来帮忙。

“没事没事,我们也才刚开始,这不大队长你就带着人过来了,我们心里面真的很感激。”贾镇山作为知青代表,来跟大队长和村民沟通交流一番。

村民们也都很自觉,来到田边就开始忙活,一点都不废话,他们也不会多说啥,就知道干活,说话的事情都有大队长呢,他们都不用操心。

看到大家伙都扎成一堆,赵建军赶紧将村民分散开来,“大牛,你们三个负责下面这块地,二虎子,你们三个负责那块地,剩下的你们三个依次论推,千万别扎窝在一块地方,这样影响效率。”

“好叻,知道了,大队长。”说完以后,各自去完成任务。

刚才大家伙还是跟没头苍蝇一样到处帮忙,有了大队长的指示,大家伙立马就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升许多。

三人一组,每组负责一块地,这样大家伙搭配组合,谁落后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追我赶的,干得非常快。

刨红薯的事情解决了,紧接着又有了新问题。

往年卫家屯稻谷产量每亩也就二三百斤,今年好一些,才四百多斤,所以生产队的粮囤也就没有多大。

现在南山坡的红薯大致估测得有几十万斤,之前的粮囤显然不够放。

粮囤不够放也好解决,再造一个就成。

他这个大队长的第一要务就是管好生产队的粮食生产,现在出现了粮囤空间不够的问题,赵建军立马组织了村子里面的几个能工巧匠,选好合适的位置,开始盖新的粮囤。

盖粮囤的任务显然比刨红薯的任务要重要,因为粮囤出了问题,那么损失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一点都不容马虎。

从选址到建造,赵建军一直负责监工。

好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农忙时节,村子里面劳动力大部分都闲着,生产队里面的翻地任务也不紧迫,耽搁几天也不急。

用了两天的功夫,新的粮囤就已经盖好了,比旧的粮囤大了两倍,而且还非常结实,另外防潮防晒。

新的粮囤虽然盖好,但是外表还是非常的潮湿,得晾晒几天才能用。

好在红薯也不急着往粮囤里面放,先将表层晒干,这样才容易长久的保存,再者还有旧的粮囤可以用。

第一批晒好的红薯就先存放到旧的粮囤里面,等着旧的粮囤里面放满了,这个新的粮囤也晒得差不多,正好可以用。

等着收完红薯以后,卫家屯的村民立马就不淡定了,大家伙都在议论红薯王的事情。

“你们去看了吗?知青们种出来的红薯个头老大一个了,平均都快一斤重了!”

“我没有去,但是我听当家的说了,最重的都得十来斤呢。”

“看来人家知青还是厉害呢。”

“可不是呢,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就连种地都能收成这么多。”

除了一些特别顽固的人,很多村民都觉得王秀禾他们这些知青非常不错,不愧是喝过墨水的人。

之前一些人还觉得这些知青上学也白瞎,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不是还得到乡下来种地,深知不让家里人读书。

但是这回大家伙算是明白了,人家上过学的人种地跟没上过学的人种地都不一样。

人家的产量是咱们的两倍不止。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卫家屯现在的粮囤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粮食,卫家屯村民心里面底气足,跟其他生产队的人说话的时候,分呗都高了好几度,日子过得可以说是整个红旗公社里面最好的,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因为有些生产队今年粮食歉收,所以很多村民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顿,有的靠野菜窝窝过日子,看到卫家屯生产队收了水稻收红薯,那两眼羡慕得放光。

卫家屯种出来红薯王的事情也惊动了红旗公社的社长,公社社长专门将大队长赵建军找了过去,同时让他将最大的红薯王带过去开会研究。

一起参观红薯王的还有红旗公社的其他生产队大队长,大家伙看到卫家屯种出来的红薯王,全部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想不到呀,卫家屯那种贫瘠的山旮旯里,竟然还能种出这么大的红薯来!”

“我们生产队算是土壤最肥沃的地方,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个头呢,真是大开眼界!”

“老天爷追着喂饭吃,你不服都不行,咱们比不了。”

公社社长还没有进来,几个生产队大队长在一旁先议论说道。

一会公社社长走了进来,拿着本子坐到座位上,喝了一口搪瓷缸子里面茶水,然后跟其他大队长分享说道:“刚才大家伙也都看过了,这个红薯王就是咱们公社卫家屯生产队种出来的,足足有七斤六两重!名副其实红薯王。针对这个红薯王,大家伙都有什么意见吗?各自发表一下看法。”

“社长,这个红薯王真是好,这真的是咱们公社的福照,相信一年会比一年好。”第一生产队的大队长说道。

“我觉得之所以会产生红薯王,第一是因为社长领导有方,第二个就是赵建军大队长执行到位,第三就是卫家屯的知青们踏实肯干,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红薯王实属不易,应该将这个红薯进行解剖,切开看看里面的构造,进行仔细研究。”

......

社长听后点点头,但是表情并不太满意,最后对赵建军说道:“赵建军,红薯王产自你们生产队,你最了解情况,你来发表一下看法,同时给大家伙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赵建军:“好的,社长。首先红薯王的主要功劳是我们生产队的知青,田地是他们开垦的,红薯是他们种植的,我和村民们期间只是去帮过几天忙,再者关于这个红薯王我建议可以将它很好的存放,然后将它培育成新的红薯苗,分发个每个生产队,让更多的红薯王产生。”

公社社长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很显然他觉得这个意见很靠谱,也觉得赵建军很有胸怀。

虽然他们生产队生产出了红薯王,但是他并不自己居功,而是全部归功给知青,同时也热情地分享,想着全部公社的生产队都可以种出红薯王来。

“大家伙看到了吗?赵建军大队长不愧是咱们公社的先进大队长,他首先想到的是大家伙,而不是他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一起学习。另外我觉得赵建军的意见非常正确,我们应该将这个红薯王当成母本,培育出更多的红薯王来,而不能只是局限于眼前这一个。”公社社长最后采取了赵建军的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