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 第23章 出茧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第23章 出茧

作者:鹿鸣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2:30:31 来源:文学城

冬雪初融,苏州城浸润在一种湿冷的静谧里。然而,“清音”工作室的主人,却悄然开启了一段与以往不同的节奏。

工作室危机解除后,沈清音的心境如同被泉水洗涤过的卵石,更为温润通透。父亲的话犹在耳边——“传承有不同的形式”。她意识到,祖父的“纯粹”在于心无旁骛的钻研,而在这个信息奔流、传统式微的时代,或许也需要一种更主动的“呈现”,让缂丝这门古老的技艺被更多人看见、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其活态传承的价值。

第一个契机,来自苏州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吴门缂丝古今对话”特展。策展人是她相熟的一位老前辈,亲自登门邀请,希望她能携《宇宙经纬图》和新作《石湖清秋图》(已完成部分)参展。

若是从前,沈清音多半会婉拒。她不喜喧闹,不愿作品成为众人围观评点的对象。但这一次,她只是略作沉吟,便应了下来。

“好。”

老策展人有些意外,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

布展那天,沈清音亲自到场。《宇宙经纬图》被安置在展厅一个相对独立、光线经过精心调试的区域。当那幅融合了传统缂丝技法与现代宇宙观感的巨作缓缓展开时,整个布展团队都发出了一阵低低的惊叹。深蓝的宇宙底色仿佛能吸收所有的杂音,绚烂的星云与扭曲的黑洞区域带着一种撼人心魄的静谧力量。旁边,《石湖清秋图》未完成的部分则展示了缂丝创作的过程,经纬交错间,水墨意境已初露端倪。

开展当日,人流如织。沈清音没有站在显眼的位置接受采访,而是选择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静静观察着观众的反应。她看到有人在《宇宙经纬图》前驻足良久,眼神震撼;看到有年轻的学生拿着素描本,飞快地记录着丝线的色彩和构图;也听到有观众低声讨论着“通经断纬”的奥妙。

一位银发老者在她身边停下,看了她许久,才试探着问:“您就是……沈清音女士?”

沈清音微微颔首。

老者激动地说:“我研究了一辈子天体物理,从未想过,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能用丝线表现得如此……贴切,又如此充满东方哲学的韵味。这不仅仅是技艺,这是艺术与科学的对话!”

沈清音平静地听着,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这种跨越领域的共鸣,让她感受到了技艺走出工作室后,所能触发的、更广阔的回响。

展览期间,她还受邀参加了一场小型的学术研讨会,与几位艺术家和评论家对谈。面对那些或犀利或深奥的提问,她起初有些不适,但很快便沉静下来,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缂丝的技法、她的创作理念,以及她对传统与当代融合的思考。她的话语不多,却句句切中要害,那份源于深厚功底和沉静内心的力量,赢得了在场专家的尊重。

“沈女士的作品和见解,让我们看到非遗传承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固步自封的博物馆陈列,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当代艺术表达。”一位资深评论家如此评价。

媒体的报道也随之而来。不同于以往仅限于工艺美术圈内的介绍,这次,更多主流艺术媒体、甚至时尚文化刊物,都注意到了这位气质独特、作品惊艳的年轻缂丝传承人。采访请求纷至沓来,沈清音没有全部接受,只选择了少数几家格调相符的媒体,进行了深度交流。

她不再完全排斥镜头和笔墨。她开始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表达自己,如何通过媒体,将缂丝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她发现,当心态打开后,这些外界的关注并非全是负担,也可以成为传播的桥梁。

随后,一个更重要的机会降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一批非遗项目,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年”的重要交流活动,缂丝名列其中,而沈清音因其作品的独特性和近期的影响力,被推荐为代表之一。

这一次,她没有犹豫。

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展览中心,来自东方的古老技艺与西方现代艺术殿堂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沈清音的《宇宙经纬图》和最终完成的《石湖清秋图》成为了焦点。《宇宙》的宏大叙事吸引了无数对科学和哲学感兴趣的目光,而《石湖》的东方意境则让习惯了油彩与雕塑的西方观众领略到水墨丝线的极致韵味。

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融入了缂丝元素的改良旗袍,在现场进行简单的演示。梭子在她手中穿梭,动作从容优雅,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语言不通,但美是共通的语言。许多法国观众围在她的演示台前,目不转睛,为那“通经断纬”的神奇技法,也为她身上那种沉静专注的东方气质所折服。

活动结束后,一位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找到她,激动地表达了合作意向,希望将缂丝元素融入其高级定制系列。沈清音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断然拒绝,只是礼貌地收下了名片,表示会认真考虑。她开始意识到,缂丝的可能性,或许比她想象的更为广阔。

从法国归来,沈清音没有停歇。她开始接受一些高校的邀请,举办关于缂丝艺术的小型讲座和 workshops。在年轻的学生面前,她依然话不多,但演示时极其耐心。她看到那些年轻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技艺传承的星星之火。

她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不再是终日枯守工作室的寂静。但奇妙的是,她的内心并未因此而变得浮躁。相反,这些对外的交流与碰撞,像一块块磨刀石,让她对自己的技艺和道路愈发清晰、坚定。她带出去的是缂丝的美,带回来的,是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沉静的力量。

她依然是那个沈清音,清冷,专注,守护着经纬交织的世界。但她的世界,已经从苏州那条幽深的小巷,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夜深人静时,她依旧会回到工作室,坐在缂丝机前。只是现在,她的织机上,不再仅仅是古画的水墨山水,也开始出现一些更抽象、更具实验性的构图,那是她吸收了外界养分后,内心生发出的新芽。

“唧唧”的织机声,依旧规律地响着,但这声音里,似乎多了一份从容与开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出茧”与“新生”的故事。

她知道,路还很长。但这一次,她将走得更远,也更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