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知否知否之兰若 > 第7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知否知否之兰若 第7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作者:吱吱年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14:43:34 来源:文学城

暮色渐浓,齐国公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齐衡跪在青石地面上已有两个时辰,膝盖处传来的刺痛感早已麻木,可他依然挺直着脊梁,目光坚定地望着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的平宁郡主。

“母亲,儿子心意已决,此生非盛明兰不娶。”

平宁郡主手中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她保养得宜的面容上笼罩着一层寒霜,眼角细密的纹路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深刻。

“衡儿,你真是被那盛家姑娘迷了心窍!”郡主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我为你精心挑选了多少名门贵女,你偏偏要娶一个五品官家的庶女!你让我的脸往哪儿搁?让齐国公府的脸往哪儿搁?”

齐衡抬起头,烛光在他清俊的面容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今日穿着一件月白色直裰,领口绣着精致的竹叶纹,更衬得他气质清贵。可那双总是温润如玉的眸子此刻却燃烧着执着的火焰。

“母亲,明兰虽是庶出,可她的品性才情,丝毫不输任何世家千金。儿子在汴京这些年,见过的闺秀不少,可唯有明兰,让儿子懂得了什么是真心倾慕。”

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她聪慧却不张扬,坚韧而不失温柔,在盛家老太太的教导下,知书达理,持重守礼。儿子与她几次相遇,都被她的睿智和善良所打动。”

平宁郡主冷哼一声,佛珠在她手中发出清脆的碰撞声:“那些都是表象!庶出的女儿,最擅长的就是装模作样!她若不是费尽心机,怎会让你如此痴迷?”

“母亲!”齐衡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几分痛楚,“请您不要如此诋毁明兰。她从未对儿子有过任何算计,相反,正是因为她的避让和守礼,才让儿子更加敬重她。”

他向前膝行一步,目光恳切:“母亲可还记得,去年冬天,儿子染上风寒,高烧不退,是明兰得知后,悄悄让丫鬟送来她亲手调制的药膏?那时她甚至不愿留下姓名,还是儿子多方打听才知是她。”

平宁郡主眼神微动,却仍紧绷着脸:“那又如何?一点小恩小惠,就把你的魂勾走了?”

“不是小恩小惠,”齐衡摇头,眼中浮现温柔之色,“是她的真心。她明明可以借此邀功,却选择默默相助。这样的品性,难道不值得儿子倾心吗?”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推开,齐国公齐炜大步走了进来。他刚下朝回来,身上还穿着朝服,威严的面容上带着些许疲惫。

“这是怎么了?大老远就听见你们母子争执。”齐国公的目光落在跪在地上的齐衡身上,眉头微皱,“衡儿,起来说话。”

齐衡却不肯起身:“父亲,儿子在请求母亲同意儿子的婚事。”

齐国公在另一张太师椅上坐下,接过丫鬟奉上的茶,轻轻吹了吹浮沫:“又是为了盛家那位六姑娘?”

平宁郡主立刻接话:“公爷,您快劝劝衡儿吧!他真是鬼迷心窍了,非要娶那盛明兰不可!我们齐国公府是什么门第,怎能娶一个五品官的庶女做嫡媳?”

齐国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方才看向齐衡:“衡儿,你为何非她不可?”

齐衡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的时刻。他抬起头,目光澄澈而坚定:“父亲,儿子选择明兰,并非一时冲动。这些年来,儿子见过不少闺秀,可唯有明兰,让儿子感受到了心灵的契合。”

他顿了顿,继续道:“她通晓诗书却不卖弄,处事圆融却不失原则,在盛家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善良。儿子记得有一次在玉清观偶遇,她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丫鬟,宁可自己受委屈。这样的胸襟,许多男子都未必能有。”

齐国公的眼神微微变化,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继续说。”

“更重要的是,”齐衡的声音低沉了几分,“明兰懂得儿子的抱负。她支持儿子在朝堂上有所作为,而不是沉溺于富贵安逸。她说,男儿立于世,当以家国为重。这样的见识,难道不比门第更加珍贵吗?”

平宁郡主急急插话:“公爷,您别听他的!那盛明兰定是用了什么手段...”

“郡主,”齐国公抬手制止了她,目光仍停留在齐衡身上,“你可知,若是娶了盛家姑娘,朝中同僚会如何议论?那些原本看好与我们联姻的世家,又会如何反应?”

齐衡迎上父亲的目光,毫不退缩:“父亲教导过儿子,真正的世家风骨,不在于门第高低,而在于家风清正,子弟有为。盛家虽非高门,但家学渊源,盛大人为官清正,海家更是书香门第。明兰自幼受盛老太太教养,品性才学都是有口皆碑的。若因门第之见错过良缘,才是真正令人惋惜。”

齐国公久久不语,书房内只剩下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平宁郡主紧张地看着丈夫,手中的佛珠越捻越快。

终于,齐国公缓缓开口:“前几日,我偶遇翰林院学士庄学究,他无意中提起盛家六姑娘,赞她‘慧质兰心,见识不凡’。我当时并未在意,如今想来,庄学究从不轻易夸人,能得他如此评价,想必这位盛姑娘确有不凡之处。”

齐衡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父亲...”

齐国公抬手制止他,转向平宁郡主:“郡主,我知道你一心为衡儿着想。但婚姻之事,终究要两情相悦。既然衡儿如此坚持,那盛家姑娘又确实品性出众,我们何不成全他们?”

平宁郡主猛地站起身,声音颤抖:“公爷!您怎么也...”

“郡主,”齐国公的语气温和却不容反驳,“你可还记得,当年我执意要娶你时,我母亲也曾因你是宗室女,担心你骄纵任性而反对?若不是我坚持,我们又怎会有这三十年的美满姻缘?”

平宁郡主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恍惚,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个春花烂漫的午后。那时的齐炜也是如此执着地站在她面前,对抗着全世界的反对。

齐国公起身,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吧。我相信衡儿的眼光,也相信庄学究的评价。门第之见,不该成为真爱的阻碍。”

平宁郡主的目光渐渐软化,她望向仍跪在地上的齐衡,儿子眼中那熟悉的执着,与当年的齐炜如出一辙。她长叹一声,佛珠从手中滑落。

“罢了,罢了,你们父子一条心,我还能说什么?”她的声音里带着无奈,却也有一丝释然,“只是,我要亲自见见这位盛六姑娘,若她果真如你们所说,我便不再反对。”

齐衡喜出望外,连忙叩首:“谢母亲!明兰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三日后,平宁郡主亲自登门盛府。

盛府上下顿时忙作一团。王大娘子紧张得手足无措,连连吩咐丫鬟们打扫厅堂,准备茶点。盛紘也早早从衙门赶回,换上见客的礼服。

明兰坐在暮苍斋内,心中忐忑不安。她知道今日平宁郡主前来,必定是为了考察她的品性。小桃和丹橘为她精心梳妆,选了一件淡雅的浅碧色衣裙,发髻上只簪一支素银簪子,既不失礼数,也不显招摇。

“姑娘,郡主会不会故意刁难您啊?”小桃担忧地问。

明兰对着铜镜微微一笑:“该来的总会来。只要我守礼守份,不出差错,她便寻不到错处。”

话虽如此,当她走进厅堂时,手心还是微微出汗。平宁郡主端坐在上首,身着绛紫色缠枝牡丹纹褙子,头戴赤金点翠头面,通身的气派令人不敢直视。

明兰稳步上前,依礼叩拜:“小女明兰,拜见郡主娘娘。”

她的声音清亮悦耳,举止从容得体,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显然是经过严格教导的。

平宁郡主淡淡应了一声:“起来吧。”

明兰起身,垂首而立,姿态恭谨却不卑微。平宁郡主仔细打量着她,这姑娘确实生得好,眉不画而黛,唇不点而朱,最难得的是那一身气度,沉静如水,完全不像个小门小户的庶女。

“听说你自幼在老太太身边长大?”郡主端起茶盏,轻轻拨动浮沫。

明兰恭声回答:“回郡主,小女六岁起便由祖母教养。”

“都读了什么书?”

“《女则》《女训》是必读的,此外也略读过《论语》《诗经》,祖母说,女子虽不必科举,却不可不读书明理。”

平宁郡主点点头,语气依然平淡:“可会持家?”

明兰谦逊地回答:“祖母教导过中馈之事,小女曾协助管理过家中庶务,略知一二。”

郡主又问了几个问题,明兰都对答如流,言辞得体,既不过分谦卑,也不显得张扬。平宁郡主的脸色渐渐缓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就在这时,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小丫鬟急匆匆进来禀报,说是王大娘子的幼子年幼顽皮,在园中玩耍时不慎落水,已被救起,但受了惊吓,哭闹不止。

王大娘子顿时慌了神,正要告退前去查看,平宁郡主却忽然开口:“盛六姑娘,你可懂得如何安抚受惊的孩子?”

明兰微微一怔,随即镇定回答:“小女略知一些安神之法。”

“那你去看看吧。”平宁郡主的目光中带着审视。

明兰行礼告退,快步走向园中。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浑身湿透,哭得声嘶力竭,乳母和丫鬟们围在一旁,手足无措。

明兰没有立即上前,而是先吩咐小桃:“去我房里取安神香来,再让厨房准备一碗姜汤。”

她然后才走近孩子,蹲下身,声音温柔似水:“弟弟别怕,已经没事了。”

小男孩仍在哭闹,挥舞着小手不让任何人靠近。明兰不急不躁,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轻轻为他擦拭脸上的水渍,口中哼起一支轻柔的小调。那调子平和舒缓,像是春夜里微风拂过竹林的声音。

渐渐地,孩子的哭声小了,抽抽搭搭地看着明兰。这时小桃取来了安神香,明兰接过,在香炉中点燃,一股清雅的香气弥漫开来。

“这是安神香,闻着它就不怕了。”明兰柔声说,又接过姜汤,一勺一勺耐心地喂给孩子喝下。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孩子终于平静下来,依偎在明兰怀中睡着了。整个过程,明兰都表现得沉稳从容,处置得当,让在场的众人都暗暗称赞。

当明兰回到厅堂时,平宁郡主看她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那目光中不再有审视和怀疑,而是带着真心的欣赏。

“你做得很好。”郡主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微笑,“那安神香,是你自己调制的?”

明兰恭谨回答:“回郡主,是小女根据古方调配的,祖母夜间偶有失眠,用之颇有安神之效。”

平宁郡主点点头,不再说什么,但眼中的满意之色已经十分明显。

送走平宁郡主后,盛紘和王大娘子都松了一口气。王大娘子难得地拉着明兰的手,感慨道:“六姑娘今日真是给盛家长脸了!”

当晚,平宁郡主回到齐国公府,对等候已久的齐衡和齐国公说道:“那盛六姑娘,确实是个好的。举止得体,处事沉稳,更难得的是心地善良。这门亲事,我同意了。”

齐衡欣喜若狂,连日来的担忧终于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日子,两府开始正式议亲。齐国公府请了德高望重的保山,郑重上门提亲。盛家自是满口答应,婚期定在次年春天。

消息传出,汴京城的世家圈子里掀起不小波澜。谁都没想到,齐国公府那样的门第,竟会娶一个五品官的庶女做嫡媳。但得知是平宁郡主亲自相看同意后,那些闲言碎语也就渐渐平息了。

暮苍斋内,明兰听着外头的议论,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能够得嫁齐衡,除了齐衡的坚持和齐国公的开明外,最该感谢的就是祖母多年的悉心教导。

盛老太太得知婚事已定,既为明兰高兴,又难免担忧。她将明兰叫到跟前,抚着她的头发,语重心长地说:“明儿,齐国公府门第高贵,你嫁过去后,切记要谨言慎行,守礼守份。郡主虽然同意了这门亲事,但你毕竟是高嫁,日后难免要受些委屈。”

明兰跪在老太太膝前,眼中含泪:“祖母的教诲,明兰时刻铭记在心。定不会辜负祖母多年的教养之恩。”

老太太叹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这里头是我为你准备的嫁妆,虽不丰厚,却是我的一片心意。还有这个,”她取下腕上一只通透的翡翠镯子,为明兰戴上,“这是我出嫁时,我母亲给我的,如今传给你,愿它保佑你婚姻美满,夫妻和睦。”

明兰抚着那温润的玉镯,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她伏在老太太膝上,哽咽道:“祖母,明兰舍不得您...”

老太太也红了眼眶,却强忍着泪水,轻拍明兰的背:“傻孩子,女孩家长大了总要出嫁的。只要你能幸福,祖母就放心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盛府上下都为明兰的婚事忙碌着。王大娘子虽然平日里对明兰不算特别疼爱,但在这大事上却也尽心尽力,为她置办嫁妆,准备婚仪。

齐衡时常差人送来各种礼物,有时是几本难得的古籍,有时是精致的点心,每一样都透着他对明兰的用心。明兰则按照礼数,回赠一些自己绣的帕子、做的针线,既不逾矩,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次年春天。婚期前夜,盛老太太将明兰叫到自己房中,亲自为她梳头。

烛光下,老太太的手微微颤抖,却依然仔细地为明兰梳理着长发。

“明儿,明日你就要出嫁了,祖母还有几句话要嘱咐你。”老太太的声音带着不舍,“夫妻相处,贵在相互尊重,相互体谅。齐衡那孩子品性纯良,待你真心,你也要以真心相待。但切记,无论多么恩爱,也要保持自己的分寸和尊严。”

明兰透过铜镜看着祖母慈祥的面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祖母请讲,明兰谨记。”

“齐国公府门第高,规矩大,你初入府,要多听少说,谦逊学习。对待公婆要恭敬,对待下人要宽厚,但也不能过于软弱,失了主子的威严。”

老太太放下梳子,从妆匣中取出一支金簪,为明兰簪上:“这支簪子,是你外祖母留给我的,如今我传给你。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

明兰转身扑进祖母怀中,泣不成声:“祖母,明兰会想您的,明兰一定会常常回来看您...”

老太太紧紧抱着明兰,老泪纵横:“好孩子,祖母也会想你的。只要你过得好,祖母就安心了。”

这一夜,祖孙二人相拥而眠,说了许多贴心话,直到天明。

次日清晨,盛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明兰早早起身,沐浴更衣,在全福夫人的帮助下穿上大红的嫁衣。那嫁衣是江南最好的绣娘耗时半年绣制而成,金线绣成的凤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华美非常。

小桃和丹橘为明兰梳妆,戴上凤冠。那凤冠是齐衡特意请宫中匠人打造的,上面镶嵌着无数珍珠宝石,华贵却不显俗气。

“姑娘真美...”小桃看着装扮好的明兰,忍不住赞叹。

明兰望着镜中的自己,面若桃花,眉目如画,一身的红更衬得她肤白似雪。她轻轻抚摸着头上的凤冠,心中百感交集。从今日起,她就不再是盛家的六姑娘,而是齐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了。

吉时将至,明兰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正厅,向盛紘和王大娘子行拜别礼。

盛紘看着即将出嫁的女儿,眼中也泛起泪光:“明儿,到了齐家,要孝顺公婆,和睦妯娌,谨守妇道。”

王大娘子也难得地和颜悦色:“六姑娘,日后若有空,常回来看看。”

明兰一一应下,行了大礼。然后,她转向坐在上首的盛老太太,缓缓跪下,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祖母养育之恩,明兰永生难忘。”她声音哽咽,却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以免弄花了妆容。

老太太颤抖着手扶起明兰,为她整理了一下衣领,眼中满是慈爱和不舍:“好孩子,去吧,别误了吉时。”

这时,外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的队伍已经到了。明兰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厅堂,盖上了大红盖头。

在丫鬟的搀扶下,她一步步走向大门。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过往的记忆里——那个在海棠树下偶遇的青涩少年,那个在汴京初雪中为她撑伞的温柔公子,那个在雨夜里执着等待的痴情男子...所有的画面在这一刻重叠,化作眼前的一片鲜红。

花轿停在盛府大门外,齐衡身着大红喜服,骑在高头大马上,俊朗非凡。见明兰出来,他立即下马,快步上前。

透过盖头下方的缝隙,明兰看见一双绣着祥云纹的靴子停在自己面前,然后,一只骨节分明、温暖有力的手伸到了她眼前。

“明兰。”齐衡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明兰微微犹豫,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在了他的掌心。他的手立刻收紧,牢牢握住她,仿佛这一生都不会放开。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齐衡亲自扶着明兰上了花轿。帘子落下的那一刻,明兰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释放。

花轿起行,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明兰坐在轿中,手中紧紧攥着一个苹果,那是祖母塞给她的,寓意平安吉祥。

轿子稳稳前行,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停了下来。帘子被掀开,齐衡再次伸出手。明兰将手放入他的掌心,由他扶着下轿。

齐国公府门前围满了观礼的人群,都在争相一睹这对新人的风采。明兰虽然盖着盖头,但仍能感受到众人投来的目光,不由得紧张起来。

齐衡察觉到了她的不安,轻轻捏了捏她的手,低声道:“别怕,有我。”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明兰的心瞬间安定下来。她轻轻点头,随着他的引导,迈过火盆,踏过马鞍,一步步走进齐国公府。

礼堂内红烛高照,宾客满堂。平宁郡主和齐国公端坐上首,面带微笑。明兰能感觉到,郡主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审视,却也含着接纳。

司仪高喊:“一拜天地!”

齐衡和明兰转身,向着门外跪拜。

“二拜高堂!”

他们转向平宁郡主和齐国公,恭敬行礼。

“夫妻对拜!”

当明兰弯下腰,与齐衡对拜时,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多年的等待与煎熬,无数个日夜的思念与期盼,都在这一刻有了归宿。从今往后,她便是他的妻,他便是她的夫。

礼成,送入洞房。

新房里,红烛摇曳,满室生辉。齐衡用秤杆轻轻挑开明兰的盖头,四目相对的那一刻,两人都怔住了。

齐衡从未见过如此明艳的明兰。大红的嫁衣衬得她肤光如雪,凤冠下的面容娇美不可方物。她微微垂眸,长长的睫毛在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娇羞中带着一丝不安,让人心生怜爱。

明兰抬头,望进齐衡盛满笑意的眼眸。他今日格外俊朗,眉目如画,气质清贵,那双总是温润的眸子此刻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明兰,”他轻声唤道,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我终于等到你了。”

明兰的脸更红了,她低下头,轻声道:“齐衡,往后余生,请多指教。”

齐衡在她身边坐下,握住她的手:“该是我请你多指教才是。明兰,我会用一生来呵护你,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他的话语真诚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敲在明兰的心上。她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我信你。”

窗外月光皎洁,轻轻洒在窗棂上,映照着满室的喜庆红色。红烛噼啪作响,跳跃的火焰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墙上,相依相偎,密不可分。

齐衡轻轻抚摸着明兰的脸颊,为她拭去眼角的泪珠:“还记得那年海棠树下吗?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我此生唯一想娶的人。”

明兰微笑点头:“我也记得,汴京的初雪,你为我撑伞;雨夜里,你执着地等在盛府门外...齐衡,我们错过了年少时光,却在历经风雨后找到了彼此。往后的日子,无论顺境逆境,我都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齐衡动容,将她轻轻拥入怀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红帐缓缓落下,掩去一室春色。月光依旧皎洁,静静地守护着这对有情人,见证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

长夜漫漫,却因彼此的相伴而变得短暂。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纸照进来时,明兰在齐衡怀中醒来,看着他安详的睡颜,心中满是宁静和幸福。

她知道,从今往后,无论前路如何,他们都会携手同行,直到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